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537部分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37部分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的思想让他们无法接受一个流血又流泪的悲情英雄出现,便纷纷请愿要求免罪。
这时的皇帝已经成功的将大家的视线转移,假作推脱后又顺水推舟的坚持给予了赵耻处罚。待众人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突然发现赵耻犯的正是武人大忌,他能调动大军抗敌,同样也就能调军造反啊,可此时愿也请了,罪也定了,死好面子的士人们怎能承认自己错了,于是只能将错就错下去了,从而失去了一个逼武人放权的良机……
赵柽凭借自己的权威和智慧平安的解决了可能出现的危机,避免了一场文武之争。但是金国的少年皇帝完颜亶却还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苦苦挣扎,与赵柽相比,他缺乏的不是实力,甚至也不是智慧,他缺乏的是辨明国家利益轻重先后的判断力,和为实现一个目标锲而不舍的决断力,他缺乏的是洞察和驾驭国家间利害关系、外交权力结构的能力。
当完颜亶得知赛里献城投宋的消息后,他立刻遣使向大宋讨要,但是其已经没有了他爷爷当年向辽国讨要阿疏时的气概和实力,而是故技重施欲用赵桓作为条件交换,但是此时不用赵柽多言,朝中众臣早就对其一而再的爽约不满了,彼此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现在大宋关闭了谈判的大门,过去的小伙伴也一个个的离他而去,就连曾经随便呼来换去的蒙兀部和汪古部都先后背离,金国在国际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而完颜亶此刻面临的却不仅是外交危机,赛里的叛逃标志着金国的反对派彻底覆灭,形成了一党独大的形式,但是他也失去了可以平衡权力的筹码,隐患已经暗中滋生,只是还不知谁将是最后的赢家……(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 权力交替

完颜赛里的叛逃结束了金国自完颜亶登基以来持续近三年的两大派别的斗争,权臣宗翰和宗罄身死,一大批官员和宗室遭到了清洗,其中不乏金国的政治精英和能征惯战的将领,朝中为之一空,改革派全面胜利,首脑人物宗干被任命为太师领三省事、梁宋国王,总揽朝政大权;希尹被封为左丞相、陈王,与宗干一起打理朝政;兀术被封为太保、全国兵马都元帅,总揽军事大权。
按说这正是完颜亶任命亲信重整朝纲的好时机。但他发现自己依然无法掌控局面,自己的权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两大派别斗争的胜利者并不是自己,而是宗干、希尹和兀术等三位改革派的元老,且刚刚结束了两派相争的金国也并未迎来久违的平静,而是新的一轮政治斗争的开始,他再次身不由己的被卷入其中……
除掉保守派后不久便接替宗磐成为太师,但作为阿骨打的长子,宗干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并且患有足疾,上朝行走都非常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希尹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宗干的得力助手,帮助宗干治理朝政,其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四朝元老的身份及崇高的威望迅速成为一位新的政坛领袖。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完颜希尹的一再得势引起了朝中其它成员的不满,为首的便是兀术,他在消灭保守派的斗争中身先士卒,立下了大功,最后也被完颜亶封为兵马都元帅,控制着全国的军队。按说应该心满意足了,但兀术虽然掌握了兵权。他的胃口还不满足,他的最高理想是取代希尹的位置。成为金国上下军政大权的操纵者。
兀术显然比宗罄更有耐心和智慧,他清楚的知道要想得到权力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支持,宗罄和宗翰的倒台都是因为失去了军队的支持。而此时金国老一辈的将领都以凋零,后继者又在两派的斗争中消耗殆尽,硕果仅存的也只剩下兀术这个宝贝了,因此不论是完颜亶,还是宗干都不得不在军事上对其倚重,这便给了他进一步篡夺军权的机会,兀术当然不会放过。
保守派现在成了垃圾桶什么都能往里装。所以他以清除保守派在军中势力为由在军中展开了二次清洗,凡是与其不合的将领都扣上了保守派的帽子或杀或撤,就连原本被完颜亶赦免的太宗一系军中重要人物宗本和宗固都只能乖乖的交了权回家养老了,虽然他们再未动过阴谋作乱的念头。
兀术随即在军中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并以南朝的军事威胁犹在为由扩充军队,这个理由同样无法被完颜亶等人拒绝,让他得以整合为名吞并了其它人的部族,接收了那些倒台的宗室贵族们的遗产。一番运作下,兀术迅速恢复了元气。实力虽不比在燕京时期,但是同样没有了其它人的擎肘,形成军中第一人之势,皇帝想要动他都不得不三思了!
经过年余的努力掌握了军队后。兀术觉得自己可以涉足政坛了,而要成为‘一哥’就要整倒宗干和完颜希尹两人,宗干毕竟是他的大哥。阿骨打一系的领头羊,皇帝的养父。整倒他不容易,且宗干现在顽疾缠身。极少过问政事。那兀术就将自己的矛头对准了完颜希尹。
彻底整倒一个人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告他谋反,而且成功率极高,因为这是每个当权者的痛处,即便是查无实据也会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予以处置。兀术便开始向皇帝完颜亶不断打小报告,主要内容是报告完颜希尹和左丞萧庆企图谋反的阴谋。
完颜亶当然不是傻子,兀术秘密汇报的真实度有多少可信的成分他当然也十分清楚。如果说宗翰和宗罄造反他还觉的可能,毕竟他们在金**队中的威信较高,也有很多亲信官居要职。但要说完颜希尹造反,任谁也得犯些嘀咕不会相信。因为完颜希尹更多的时候一直在朝中帮助处理内政事务,根本无法接触到军队的内部,也无实力。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个道理对精通汉文化的完颜亶还是知道的,他虽然嫉妒完颜希尹的才华,但还不会下决心对其痛下杀手。因此装聋作哑的让兀术去与宗干商议。宗干脚丫子有病,还没有转移到脑袋上,自然不会相信自己一向倚重,而且颇有才干的完颜希尹会造反,对兀术的举报当然同样是置之不理!
兀术见自己的计策不灵,没有向宗罄似的急于发难,而是暂时放下来心思,转而等待和寻找新的机会。这一等又是一年,金国的顶梁柱久病缠身的太师宗干病危,其间皇帝不但遍请名医为其医治,甚至亲自床前侍药,可终未能留住被死神的召唤宗干。随着他的离去,金国政坛又一轮的洗牌再次开始……
…………
在金国几位大佬轮番登场争夺权力的时候,大宋也悄悄的开始权力交接。兴国十年端午节刚过,年近八旬的老臣枢密院使宗泽上表请求致仕回乡养老,紧接着宰相李纲也提出致仕。两位大宋政府首官同时提出要退休,这倒不是他们与皇帝发生了矛盾,而是为国考虑。
宗泽自感岁数实在是大了,做事力不从心,无法再胜任现在的工作;而李纲已经在国相的位子上一气干了十年,也感到十分疲惫,再干下去就会有人说他贪恋权力,胁迫皇帝不肯让位。另外他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大宋宰相没有几个能得到善终的,不若趁现在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赵柽接到两人的表章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惊讶,只是有些为难。他倒不担心失去两位宰辅之臣后朝中因为出现权力真空而引起混乱,因为他现在积累了一定的执政经验,且他在朝野的实力已经达到了没有人再可以挑战他权威,而如今就是有人想造反恐怕也难。
千年的封建制度,皇权的长期存在,及儒家忠君文化的渗透,使皇族在汉族统治地区享受着崇高的威望,成为家国的象征,只要能活下去没有人会试图挑战他们的权力,但是他们也有明辨是非的眼睛,心中都有杆秤,知道哪个是明君,谁是昏君。
大宋这些年从神宗就开始折腾,变法派和保守派轮番登场,政策一日三变将老百姓折腾的不轻,也让士人们吃尽了苦头,形势逼着他们站队,随着皇帝的喜好起起落落。到了赵佶上台,这位任用蔡京等奸佞管理朝政,而他也同样是个能折腾的主,弄得大宋上下怨声载道,经济趋于崩溃。
最后眼见女真人来了赵佶脚底抹油溜了,把烂摊子甩给了儿子赵桓,可他也是个志大才疏的主,依然未能扭转局势,反而割地赔款把国家带入了灭国的边缘,自己也成了异族的俘虏,直至现在金銮殿上坐着的这位主儿横空出世,将大宋重新引领上了正轨。
十年间,皇帝大力推行开海政策发展对外经贸,兴修水利,让大宋崩溃的经济得以重建,改革吏治使政治清明,重组军队称雄世界,将大宋实实在在的变成了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他两次亲征不但击退了女真人,收复了旧地,还将大宋的势力延伸到周边诸国,使高丽、大理、高昌、西夏等国俯首称臣,大宋臣民在世界上重新获得了主人感,这是他们从未在前几任皇帝身上体会到的,而这一切都是在新皇帝的领导下进行的。
国泰民安的日子让大宋的子民们现在已经几乎忘记了居住在龙德宫中的太上皇;高喊着迎回先帝的人此刻也陷入沉寂,大家选择性的将还在五国城遭罪的赵桓遗忘了,反而担心起他的回归会不会让忠义无双的皇帝将皇位让给他;而那个曾经风云一时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只有在经过他寂寥的府邸时才能让人想起有过这么一号人物……
赵柽考虑了几天后准宗泽致仕,早在几年前其便已经提出致仕,是自己一力挽留,现在老头都拄着拐棍上殿了,再不让人家享几年清福,自己也太不人道来了。为了褒奖宗泽这么多年来忠君为国,他下旨晋封其为太傅,开府同三仪,赐金万两、丝帛百匹,归乡修建府邸养老。
而李纲这些年可以说殚竭心力,兢兢业业的辅佐自己实现了大宋的中兴,现在还不到六十岁,放他走有点舍不得,毕竟良臣难觅,但是他也知道流水不腐的道理,官员在一个位置上待太长时间难免会出问题,所以古时就有了转官,现在叫交流一说。
于是赵柽没有批准李纲的退休申请,而是晋封其为太师,恢复中书省,任命其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参加大朝会,协助他管理国家,但中书省比之从前只有其名并不直接参与施政,执行机构仍然是尚书省,和现在的高级顾问相似……(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共识

两位高管的离职必然要做出一系列的人事调整,现在大宋的官员成分应该说比较复杂,既有留任的先朝老臣,也有出身潜邸的家臣,还有从吏员提拔起来的官员,以及新收之地的一些降臣,出身更是不同。老臣多是进士和国子监出身;越级提拔吏员的也多是中过乡试或省试的举人、秀才;再有些新人都是这些年的几科进士。
皇帝的家臣们成分就比较复杂了,武将多是天子门生,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可多是军旅出身。文臣尽是些失意的官员和士人,还有些是河东路学自我培养的人才,再有就是地位低下的商贾、野夫,根本没有学历,都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精英,当然也有由武臣转资者。
其中能称之为皇帝亲信的家臣们在大宋以万计的官僚队伍中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但在赵柽称帝后他并没有大肆封赏,给这些人授予高官,而是将他们大多安排在了国家的中层和基层任职。担任高层的却都是先朝旧臣,不过这些人都是大浪淘沙几经清洗的能臣;更多的基层留任官员也都是了解民情,经验老道,治民有方的能吏。
这支队伍任谁看都是不伦不类,不能和任何一届政府相比,可赵柽却偏偏能把众多看似驴马不能同槽的人成功捏鼓到了一起,不仅政令畅通,而且高效务实。这其中有他的手段和智慧,因为他掌控着国家机器的两端,高层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基层有既得利益的吏员和自己的亲信干臣,即使中层想阻挠也是难上加难。而他们的头上还悬着皇帝的利刃,随时可以调动军队予以镇压。
现在十年了。赵柽培养和提拔的基层官员得到了锻炼,已经有了管理地方的经验,开始逐步替代那些旧臣。而通过科举成为天子门生的进士们正好填补基层空出来的位置,按照其制定的业已成熟的程序和方式管理地方,形成了又一个循环,完成官场的新旧递换……
经过商议后,赵柽晋升许景衡为尚书省左丞,将他扶正;以吏部尚书陈公博继任尚书省右丞,跨入国家最高层;礼部尚书杨时改任资政殿大学士。负责整理国史,由国子监祭酒胡安国接任礼部尚书一职,司马朴为同知,河北安抚使张所为侍郎;调户部尚书陈遘为吏部尚书,原大同知府许宏为侍郎;调中山知府聂昌为户部尚书,太原知府乔坤为侍郎;兵部尚书张叔夜转任刑部尚书;夏州知府申松岳调任工部尚书;陈过廷为兵部尚书,赵义升上将,仍为侍郎;陈东为御史中丞;周行己为国子监祭酒;大名知府刘子安调任开封知府;刑部尚书张孝纯任燕京知府。
枢密院方面变化也不小,院使由赵仁接任。赵勇为枢密院同知;都虞侯赵礼调任河东镇抚使,由高宠接任;赵智转任河东路、燕京路、大定府路转运使,辎重司由辎重一旅统制娄乾接任;赵耻给皇帝看了两年大门后调任大宋讲武学院学监;步军司都统由柳彪接任,马军司由窦俊接任;军情司都统蒋飞调任西京留守。由尚虎接任;赵忠签书枢密院事兼任近卫军统制,雷振山升任近卫军副统制兼任扩建的特战旅统领。
中央调整完毕后,又是地方开始一轮调动。不过大家都看出来了皇帝的潜邸之臣开始步入中央高层,进入国家中枢。军队依然是皇帝的禁脔之地。其他势力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但一直是皇帝心腹的赵智转资为了文官担任了三路转运使让众人心生波澜。那边是对金作战的后勤基地,这个时候调任弄不好又要打啊!
而接下来的事情好像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测,皇帝下旨抽调狼将一旅两个指挥,狼翼军一旅两个指挥扩编为三个旅之军,同时新组建三个炮兵旅,皆隶属枢密院直接管辖。熟知军务的人都知道,两军的一旅都是以山地丛林作战见长,而金国腹地多山和森林,女真人的老窝更是山高林密,组建此军就是为了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过去一提扩军都会有人上奏劝皇帝谨慎,不要重走过去冗兵的老路,赵柽也明白,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