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枭-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初,山东总兵的文书下来了,风字营调拨登州,镇守登州一地,安抚民心,严防海盗流匪。而登州一地,一个小小的守备显然是不足以镇守地方的,一个守备,也能镇守一州之地,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了,所以,随着文书下来的,还有军中的提拔。只是当事人余风着实感到有些纳闷,自己什么也没做,也没有什么讨好上司的举动,怎么莫名奇妙的就升官成了一方的游击将军了呢?
别小看了这守备和游击的差别,虽然在山东总兵的眼里,这游击和守备,不过都是芝麻绿豆大一点的官,给兵部打一个招呼,升了降了,都是一句话的事情,他手下的参将不说了,就是游击将军,也是几十个,守备就更多了,给出一个游击,换的一年的粮饷不扯皮,这样的好事情,就是再来十年八年,他也愿意。
这武官的守备和游击将军之间的差别,就好像是文官的知县和知府之间的差别,多少人年少高中,不能留在京中,放在地方上,从知县的副手干起,然后是知县,然后就是干上一辈子,也未必能干到知府这一个位置。对于文官来说,这知县道知府是一个坎,而对于武官来说,这守备到游击就是照样的一个坎了,这守备若是在文官面前拿不出手,那么,游击将军的话,那可就真的有资格,成为知府大人的堂上客了,虽然这堂上客,未必多受主人的待见,但是不可否认,虽然仅仅只是提了一级,这无论是身份档次,还是手里的权利,和他当守备的时候,可是不日而语看。
余风,这一次,可是因祸得福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两全其美 海外作为
当然,这道莫名其面的升官的公文和调防,给余风也带来不少的苦恼,至少,他现在就丝毫没有感觉到升官的兴奋,而是面对着这一纸公文,感到自己头大无比。
这升官是好事情,但是,升官了调防,这事情就有点麻烦了。他的根基基本上都在灵山,盐田、私港、甚至是他苦心经营起来的盐路,都是以灵山为中心的,若是他就这么一走,岂不是拱手将自己的基业让给他人。没有了私港和盐路源源不断的给他输送银钱,这风字营,他是一天都维持不下去的。
就这么带着人马到登州,这么多人马吃用饷钱从何而来,就算他有那本事,重新白手起家,但是,在那以前,他总不能吃老本吧,那样的话,这压力,也就太大了,尤其是私港,现在他私港在他和福建郑家的买卖中,地位举足轻重,收入已经是他收入的大半,离开了灵山,这一方宝地,肯定是守不住的。到时候,县官不如现管,他远在登州,也是鞭长莫及。
更别说,他身上还有个盐运巡检的职衔,也不知道这上头是不知道,还是疏忽了,这调他去镇守登州,但是巡检衙门却在灵山,除非他分身有术,否则,有怎么可能一人身在两地,担任两个职衔呢?
“大人高升,这是喜事啊,何必为难呢?”正在学塾中授课的慕海涛得知消息,匆匆赶来道贺,见到余风为此苦恼,不禁哑然失笑,人家升官都是升的兴高采烈,咱们这位大人倒好,一脸的愁眉苦脸,好像满心的不心甘情愿似的。
不过,余风越是为难,对于慕海涛来说,这才是好事情,如若不是这样,又怎么能显得出他的手段谋略来,出谋划策为主家分忧,不正是他份内之事吗?
“这公文上说大人的兵马镇守登州,又没有说一定是要大人本人坐镇登州,大人派手下信用得过的军将,带支兵马过去镇守就是了,给予这军将临机应变之权,不就可以了吗?而且,这灵山距离登州,也不是什么山高路远,有什么事宜,就是快马通报消息也来得及,大人坐镇灵山,为的是盐运巡检司的公事,这在哪里都是说得过去的,旁人也挑不出刺来!”
“若是镇守登州,这灵山就不是我的镇守之地,想必,很快就有军马过来驻守,若是如此,我风字营再留在这里就不合适,大营一定要去登州的!”余风摇摇头,这法子他何尝没有想过,但是,后来的兵马可不会买他的帐,而且就算是他的风字营强行赖着不走,哪怕这风字营全是本乡本土的子弟兵,的那是,对于灵山来说,他们也是实实在在的“客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若是大人身在灵山,那风字营远在登州,大人可有把握能够掌握得住,如臂指使?”
余风将自己手下那些军官,很是迅速的在自己的脑子中过了一遍。
现在在风字营中,身处高位的,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是赵家村这一系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元老出身,忠诚自不用担虞,退一步说,即便是有什么异心,他们的家眷基本上都是在赵家村,自己的眼皮子地下,一有异动,自己立刻就可有知晓。
还有两个派系,一个是盐丁出身的军官,这些人都是余风在灵山的四乡八里招募而来的,差不多涵盖了灵山的大部分区域的人,这些人,在没有参加盐丁之前,无一不是白身,除了一副好的身体拳脚和勇武的性格以外,他们可有说是光着身子成为余风的手下的,这些人现在能有这样的出身地位,全是拜余风所赐,即便是投靠他人,他们身上风字营的烙印,也是一时半会也洗不掉的,而且这些人,即便是投靠他人,得到的好处,也未必有在风字营得到的好处多,只要脑筋正常,和试图拉拢收买他们的人出的价格不是太离谱,他们也应该不会有异心。
最后一个,就是薛家岛上这些流离失所的流民出身的军官了,这些人数不多,而且,所处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在风字营的基层,能做到百户的都没几个,但是,论起死心塌地起来,这些人是最死心塌地的,余风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有再生之恩,现在又给了他们这样的出路,别说他们,就是他们听到别人说余风如何如何的坏话,他们也未必答应。这些人,是余风最不用担心的。
“能够掌握,只要我开支上能保证他们的粮饷,在军中保持自己的权威,这些人,我随时可用,毋庸担心他们!”
“那大人还忧心什么,不过是辛苦一些,镇守登州就镇守登州,大人将风字营全部拉过去就是了,安排一个临时统制,每月大人去登州大营里转几圈,让那些军士知道他们的将军是谁,他们的粮饷从何而来,或者找些由头,带这些兵马出动一番,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至于这灵山,大人别忘记了,您还有盐丁,如是盐丁的力量不够,大人还可用招募家丁嘛!这样多的人手,难道还护不得大人的根基?”
“大善!大善!”余风抚掌轻笑,一边感叹,一边赞许的看了这慕海涛几眼。这慕海涛的主意,倒也是面面俱到,算无遗策了,这样一来,自己的实惠也得到了,让自己为难的烦恼事情,也解决了。
“不过大人,属下本身就是登州人氏,对于登州那边的情形,可是清楚的紧,不是我说句丧气话,和灵山相比,这登州可谓是一无是处,民生凋敝,百业不举,大人从守备灵山,到镇守登州,似乎……?”慕海涛没有说下去,停下不语。
“似乎有点明升暗降的意思?你是不是想说这个?”余风摆摆手,“就是在这灵山,我又得了朝廷什么好处,一切还不都是自己打拼回来的,这朝廷,给我的无非就是一个名义而已,那登州也是,我又没打算在地方上搜刮什么,富庶贫瘠与我又有什么相干?”
“只是升了这游击将军,我倒是又可有明目大肆招兵买马了,要不是银钱暂且不够凑手,我灵山拉起了一个风字营,在登州,未必不能拉起来一个登州营来。”余风搓搓手,这个时候,解决了烦恼的事情,他才微微为升官的事情,感到有点兴奋起来,“哪怕是和风字营同样的兵制,到时候,我手里也有近六千人马,大事虽不顶用,但是,若是一般的小事情,确实为难不到我了。”
能有什么大事呢?慕海涛感到自己的主家,有点杞人忧天了,这登州,在山东一隅,三面环水,无遮无拦,即便有些海盗倭寇什么的,这么多兵马,压也压死了,如今可没有听说海上有什么巨盗。孔有德之流,不知道在哪里亡命,总不会卷土重来吧!
而在北面,无论是鞑子还是流匪,都绕不过济南一关,有多少祸患,也全被肩膀宽的人抗住了,而且,说的难听一点,就算是鞑子,南下山东,怕是眼光也是济南济宁东昌一带,了不起加上青州兖州,这登莱的穷乡僻壤,怕是请他们来,他们都不会来的。
慕海涛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这位主家,虽然做了武将,但是,读书人骨子里的那种优柔寡断,还是没有去净,这还不说,好像不管是主家走哪一步,都是有点迫不及待的意思,好像有什么在后面鞭策着他,无论做什么,都是求快求好。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这是自己主家为了迅速的扩张自己的实力,才会这样做,眼下看来,似乎这样的说法也比较牵强,自己主家分明是在为什么事情做着准备。
“大事!?”慕海涛心里砰然一动,手里头养着数千近万的军兵,主家还说大事不顶用,那这大事,究竟是需要多少人来做的。
一念之间,慕海涛顿时觉得口干舌燥,心里头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惶恐,兴奋,还有紧张,骄傲,庆幸之类的情绪,一下子都如脱缰的野马,全部涌上了他的心头。
“怎么了?”余风看着脸色脸色变幻的慕海涛,心下微微好笑,自己好不容易找来这个有才学的军师类人物,怎么好像岳不群练紫霞神功一样,脸上一色换一色的,感情,这肚子里弯弯绕绕多的人,对于这门神功都是无师自通?
“没什么!”慕海涛悚然一惊,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急忙掩饰道:“学生突然想到,镇守登州虽然军兵们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但是,登州面朝大海,在海的对面,倒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
“哦?”余风的兴趣上来了,以他后世那点二吊子的地理水平,他好像记得,登州是山东半岛延伸出去最东边的一部分,在它的对面,应该给就是韩国了,换成现在,应该就是朝鲜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未雨绸缪 天机乍现
这慕海涛是登州人氏,自幼生长在登州,对于当地的驻军,也是有些了解的,那些招募来的战兵,流水一般的营盘,那就不说了,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于当地的卫所兵的行径,有怎么能不知晓呢?
在登州,是有一个卫所的,在都指挥使司的名册上,这个卫所,叫做威海卫,当然,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这威海卫,已经名存实亡了,不过,慕海涛倒也记得在农闲时节,这些卫所的官兵,一个个不用军官驱策,好像赶集一样,高高兴兴的拿着兵刃出海的情形。而且,半个月不到的时候,这些卫所的兵卒,一个个皆是大包小包的从船上下来,满贼而归。
等到长大了一些,通晓了世事,他才知道,原来,这些卫所的兵卒,是乘船到海的对面,一处叫做“朝鲜”的地方去剿匪去了,这朝鲜是大明的属国,大明官兵帮他们剿匪,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一年一年周而复始的发生,也不见有人说什么不对,那些卫所的官兵上至指挥使,下至普通一兵,全部都把这事情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自然是到,所谓的剿匪,无非是换个名目,说起来好听一些吧了,这些官兵到异国他乡,能干什么好事,谁都想得到,他们无法无天惯了,到了一个没有王法管辖的地方,还不尽情的劫掠,那才是怪事呢。
刚才他一下想出了神,余风突然一问,忙乱之间,也找不到什么好的说辞也应对,就把这事情拉扯出来,反正,他觉得,这些卫所兵都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自家的风字营,自然也做得出来,那些化外之民,又不是大明的百姓,就是祸害了,那又如何?大人为银钱烦恼,这等事情做下来,总会有几分补贴吧!
“你且仔细说说!”
见到余风感兴趣,慕海涛精神抖擞,将他知晓的这方面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道来,末了还补充道:“学生倒是还听说过,不止是威海卫的军兵这样做,在那朝鲜,他们也碰到了其他的大明的官兵,好像是辽东那边的,不知道是复州卫还是金州卫的,不过,大家的目的倒是一致的。”
“这不是打草谷吗?”余风想了一下,倒是找出一个适合这样行为的词汇来了,“不过,这打草谷一说,可是针对的是两国交兵边境军民的举动,这朝鲜是大明的属国,一贯都是服服帖帖的,这样做,有点不厚道吧!”
“大人言之有理,前些年,我大明朝廷还出兵帮助朝鲜抗倭来着,这些军兵想必也是被上官怂恿,对于他们来说,有好处就行了,这些蛮夷,抢抢倒是不妨的。他们不懂事,那些将官岂能不懂,这要是有朝鲜的官儿告到了朝廷,可是要吃挂落的!”
余风记得,被那些高丽棒子在后世吹得神乎其神的“军神”李舜臣,好像就是这明末的人,确切来说,应该说是万历年间的人。那么,慕海涛所言的朝廷出兵,应该就是说的援朝抗倭,大明朝援朝进行的战争了,不过咱泱泱上国,显然没有高丽棒子那近似病态的自尊心,对于朝鲜来说,可能只是国战,在史书上自然是大书特书,但是对于明朝来说,不过是边缘之地,屁大点地方,几个属国互相折腾,对于闹得凶的,自然大明这个老大要出面压一压,所以,这援朝战争,史书记载得语焉不详,倒是在后世给了高丽棒子不少可乘之机,让他们多了不少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机会。
我们来看看史书记载的资料,当时入侵朝鲜的是丰臣秀吉,玩过太阁系列的都知道,就是那个叫“猴子”的家伙,很不厚道的趁自己老大嗝屁的机会上位的那家伙,当然他入侵朝鲜,是多少人呢?日方的资料,是五万人,韩国方面的资料,是十二万人,而中方的资料,是七万人,具体多少,咱也不必深究,只要知道当时丰臣秀吉的大军,号称是二十万。我估计连辅兵伙夫全凑近去,也凑不出二十万这个数字来,想一下,当时日本还是战国后期,找块荒地盖个草屋就号称是城,有了城加上几个武士农民就敢自立为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