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枭-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余风提出了这个要求,郑掌柜心下一激灵:“来了,还是来了,只是不知道,这位的胃口大不大!要是大了,自己可就做不了主了!”
“若是大人自家的采买,当然是没有什么干碍的!我郑家别的没有,就是船多,只要大人吩咐下来,倒是随时可以拨两只海船听用的!”郑掌柜斟酌了一下,慢慢的答道。
这句话,将他的意思很好的表达了出来,只要量不大,一船两船的来往,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最好还是租用郑家的船只的好。
余风听闻此言,心下大定,他现在也没打算自己造船,就算他有那个心思,他也得有那么银钱啊!再说了,就算自己造船了,这私港一事,还是属于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情,自己的船只运了货来,放在哪里,难道放在济宁,然后再由陆地运回来不成。
双方于是说定,以后余家盐场的盐货,郑家人二两二分银子一担来卖,而余风则是租用郑家两艘海船,前往倭国试试水。不过,关于郑家的海船的停靠问题,余风和对方也提了一提,这样数量的盐货,当然是直接在产地装船运走的妥当,总不成用小船蚂蚁搬家的一样运回到大船上去吧!
这个时候,郑掌柜就体现除了郑家人的豪气来了。这灵山私港,可以由郑家人出钱来修,但是,他们有条件,这私港修成之后,一年之内,这私港不得收郑家一分银子,三年之内,郑家的船队在这私港只需交纳一半的停靠费用。
对于这样的解决方式,余风自然是欣然接受,看起来,似乎余风有点亏了,这帐余风不是这样算的。对于他而言,凭白得了一个港口不说,更是变相的将自己个郑家绑在了一起,相信至少在这三年之内,有任何人要打这私港的主意,也得先过了郑家这一关。
不过,当余风回到赵家庄,将自己和郑家人达成的协议,兴奋告知给吴嫣然的时候,吴嫣然毫不留情的给他颇了一桶冷水。
“咱们海边这盐田,已经开到了极致,虽然说供应咱们鲁东的盐货绰绰有余,如今加上郑家这一块,怕是产出就有了问题了!那郑家说每月大约是要多少盐货!”
“一月大约有二三十艘海船的样子,按照每艘海船他们说的一千担左右的装载,差不多两三万担吧!”一算出这个数字,余风自己也傻眼了,自己盐田的产能,他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先前却是忽略了这一点。
“要开新田了!”吴嫣然喃喃的说道。赵家村这一块,估计是这一带除了灵山盐场最适宜做盐田的地方了,其他的地方,吴嫣然倒是没有去实地勘测过,现在虽然说出了开新田这话,心里却是没有什么把握。
“去请老太爷过来!”余风对着书房外面的护卫喊着,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的好处,身边有一个真心为自己着想,还有着丰富阅历的老人,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比如说现在这个时候,他就非常需要赵总旗的指点。
在余家庄园里,下人们都是称呼余风为老爷的,自然称呼赵总旗为老太爷,顺带着,赵登赵莱也成为舅少爷了,余风一声呼喊,自然有人急急的去请赵总旗过来。
听得余风将目前的情况一股脑的一说,这赵总旗倒是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稍稍思索了一下,便开口道:“咱们这灵山一带,能做盐田的地方,也不光是这赵家村这一处,贤婿局面没有做大的时候,这靠海的人家,有几家不熬盐?稍稍有些开阔的滩涂,便也晒得盐出来,只是要是像咱们村子,一下子能开辟到百亩以上的盐田的不多罢了,听说即墨那边倒是有些好所在,不过,既然咱们这边要开私港,盐田放在那边,倒是有些不便利了!”
“那有没有和咱们村子差不多的地方呢?”问话的是吴嫣然,她对于这个比余风翁婿似乎更上心一点,如今这两兄妹一个产一个销,做的有滋有味,颇有点乐在其中的味道了。
“薛家岛那边吧,赶明个我带吴家妹子去那边看一看,吴家妹子是行家,一看就知道,那里应该不比咱们赵家村差,船只来往也方便!”
第二天吴嫣然和赵总旗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大感满意!这薛家岛那边,简直就是天生的盐田所在,海水含盐量高,地势也好,除却海面,通往盐田的陆路也仅仅有一条在两山之间的路途,对于安全防卫方面,更是胜了赵家村一筹。
更重要的是,岛上人烟稀少,余风若是愿意,贴出告示,恐怕大把登州方面的难民愿意来这里做工,余风将这岛打造成他余家的私岛也不是不可以,当然,在余风的措辞中,恐怕是完全属于他的产业基地这个名词更为合适一些。
这件事情,也就这么决定下来了。腊月间,余风放出风声,大量招揽劳工,同时进行盐田和私港的建设,因为余风的这一举动,原本许多心中绝望,根本熬不过这个冬天的人,有了一线生机。一时间,巡检司余巡检在民间竟隐隐有了“善人”的名头,这倒是余风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四十五章 冷热兵器 养兵忌讳
崇祯六年不声不响的过去了,对于大明朝廷,这是大明中兴曙光初现的一年,外寇不搅,内贼将平,重拾山河指日可望。对于百姓们来说,这一年的冬天,和往年相比,也似乎要温和了许多,按照这个势头,明年只怕不会再出现这连续几年的灾荒了。
而在山东境内,尤其是鲁东一带,更是少有一番太平年景的气象。虽然孔有德的叛军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乱摊子,但是春节期间比起其他的遭灾的州府,鲁东百姓却是一脸的满足。乱世之中,不是说有大奸就有大善吗?孔有德算是大奸了,但是,这鲁东地面,却也出了一个大善———那就是灵山余先生。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这余先生见难民难以维生,心生恻隐之心,不惜拿出家产,以工代赈,征召大量劳工大兴土木,仅仅这一项,就足以活人无数。即便是官府,也无力组织这样大的赈济,说句良心话,如果余风不做这件事情,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在这个冬天的结局是怎么样,真的就很难说了。据说,因为余风的这一作为而度过这个冬天的家里,很多都主动的为余风立起长生牌位,为他祈福。
这件事情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这鲁东一带,对于未经巡检司贩卖私盐的,皆被普通民众唾弃,厌恶不已。这些主要销售对象为老百姓的私盐,即便是逃过巡检司的侦缉,进入了鲁东市场,也是长期处于滞销状态。
对于那些家中有男丁当巡检司盐丁的人家来说,这些私盐贩子就是自己的不共戴天的仇人,尤其是家里有盐丁在缉私的时候伤亡的,更是如此。对于被巡检司巡检余风征召的数百劳工和他们身后的数千家人来说,巡检司赚的银钱,是周济在他们身上的,这些私盐贩子干的勾当,等于就是在他们这些人嘴里抢食。
巡检大人赚的钱少,不就请来做工的人就少了吗?那咱们这些没有吃喝没有事做的人,难道又回去等死吗?他们的观念很是朴素:巡检大人是好人,他赚了钱,才能够让我们有事情做,全家有饭吃不至饿死。那么和巡检大人作对的,一定都是些十恶不赦的家伙,所以,他们对于私盐贩子的观感就可想而知了。
二月间,山东灵山卫指挥使童山,抗击倭寇有空,经过山东有司核实上报兵部,朝廷大悦,擢灵山卫指挥使为灵山守备。当文书印信到达灵山卫后,指挥使童山论功行赏,属下多有升迁,上报兵部,兵部一一核准。
余风的名字也在这升迁的名单上,而且还是前几位,由百户直接升任千户,算是连跳了两级,省略了中间的那个“副”字!可惜的是,这仍然是一个虚职,目前卫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他的位置。不过,那守备童山,料想余风也不再在乎这千户一职,无论怎么看,巡检司巡检的位置,可比这穷得要死的千户要有油水的多,而且,余风现在的局面,那是不是千户,胜似千户了。论起钱粮人马,怕是全山东没有一个千户比的上的。
童守备这也是投桃报李之意,既然余风分润他这么大的一份功劳,他总不能忘记余风的好处不是。可惜的是,当报喜的军兵到达赵家庄的时候,却发现,百户余风,却是不知所踪。寻到巡检司衙门,才得知余巡检已是到各地巡查盐事去了,只怕这一月半月的回不来,这让急于要和余风分享喜悦的童守备,不禁微微感到有点遗憾。
余风去了哪里,真的是巡查侦缉盐事去了吗?
答案是:扯淡!
此刻的余风,正坐在一把宽大舒适的紫檀雕花太师椅上,在他的面前,是几碟苏州府的精致果脯点心。在他的脚下,是碧波万顷的大海,在他的头顶是一望无际的蓝天。
是的,他在一艘海船上,一艘颇为巨大的海船上。
而此刻,他正这海船的船头甲板上,饮着清茶,吃着点心,欣赏着这美不胜收的海景。他身着青色儒衫,微微海风出来,将他的儒衫下摆微微吹起,宛如神仙中人。
灵山的私港已经初具规模,福建的海船进出,已经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了,正月间,虽然因为过年,出海的船只少点,但是却也有十余艘海船进港装盐运往福建了。那些招募来建设港口的难民,余风也没有立刻将他们遣散,除了一部分留在码头上坐搬运装卸之类的工作,其他的人,他都将他们安置在了薛家岛,加上这些人的家属什么的,眼下薛家岛已经形成了一个数千人口的大村子,当然,这村子的主要工作就是晒盐。
手里有了福建人送来的卖盐的银钱,余风这近一年以来,才真正感觉到手里阔绰一点,按照他的意思,是要等到年一过完,马上就招兵买马,将自己的盐丁队伍再扩充一番的,不料,无论是赵总旗还是吴嫣然,都不支持他的这种做法。
眼下余风手下的盐丁,不算挂在灵山卫名册中的两百兵丁,也足足有一千出头,天底下,养这么多盐丁稽查私盐的,不用多想,就此一家,别无分号。两百军兵挂在余风的百户编制中,也算是顶了天了,这盐丁的定额,也是到了极致,要是再扩充人手,别说是远在济南的山东诸位大佬不许,就是同城为官的那些同僚们,怕也是要心生惶恐了。
这一千盐丁,可不是随便纠集起来的乡勇无赖,而是实打实的每天操练有着兵器的兵丁,虽然没有挂上军兵的名头,但是,诸位大人都是见过卫所官兵的模样的,这一千余人,只怕灵山两卫官兵全部拉出来也不够打。
你余风养这么多兵很犯忌讳啊!好吧,你说是盐丁,大家就当做盐丁好了,这一千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算多,就算是生出乱子,朝廷大军一到,也是即可能平定的。但是,你还要招兵买马的话,这不是逼着我们这些本地官员,那可是再也装聋作哑不下去了,眼下天下即将大定,你这么做是为什么,难道是有不臣之心?
当然,这是针对余百户而言,对于余千户,那就又不同了,你千户所养个一两千军兵的,那是朝廷之福,你只要有银钱,养得起,关这些大小地方官员屁事。说穿了,官职的大小,决定了这些官员的容忍度。
余风不能未卜先知,自然不知道,他前脚一走,后脚升官的命令就来了。对于众人否定他的提议,虽然他有点悻悻然,但是,还是很虚心的接受了。毕竟,任何游戏都有他的游戏规则,违反规则的结果,要么大BOSS直接出面将你秒杀,要么所有的游戏玩家直接踢你出局,就算你开着外挂也没用。
既然是暂时不能招兵买马,那么,就先弄一弄装备吧!
他庄园里的铁匠作坊,也是日夜开工的,自从刘生敏的火铳毙敌立功以来,这新打造出来的火铳就算是实战检验合格了。既然余风满意了,那么,肯定是不会满足于三五把火铳的小打小闹的。刘生敏等诸铁匠得到的命令是,除了必要的修缮武器以外,剩下的工作,就是全力制作这种新式火铳,能制作多少,就制作多少。
这火铳,刚刚制作的时候,由于废品率高,消耗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大约在十两银子左右,不过,后来诸人做的熟了,余风又提出了流水作业的新概念,顿时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成本也逐渐降低了下来,到了后来,竟然差不多只有五两左右。
年前余风招揽人手开盐田修私港,铁匠们也从这些难民中,寻觅了一些机灵乖巧的少年做学徒,这铁匠作坊的人数一下就剧增到了四五十人,按照每天三到五把的出产量,居然这几个月下来,余风手上有了近三百杆火铳。
当然,余风没有现在就将火铳装备到自己手下所有人的想法,那也太不现实了。虽然说他现在人手不多,就算全部装备他也算勉强装备的起,但是火铳不比刀枪长矛,除了制作费用,平时训练实战,那都是要大量的消耗的,这就和你十万的身家,买了一辆八万的轿车一样,你虽然买得起,但是,未必养得起。
余风身边长随左右的直属属下,大约是一百多人,这些人,算是他的亲卫吧!余风的想法是,给他们先装备,让他们熟悉训练,毕竟这些人都是自己未来扩充的骨干,让他们掌握了这些火器的知识,将来一旦自己的人手扩充,这些人就是现成的基层教官,能够迅速的拉起一只熟悉火器的队伍来。
当然,这火器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冷兵器的装备,自然也不能落下,以前没有钱,只能在那些简易便宜的兵器上打主意,当然,现在他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至少他可以在自己的亲卫身上,稍微奢侈一把了,听说,那个倭刀就挺不错??
第四十六章 扶桑观风 男爵落魄
来到大明朝,就算是以前对于冷兵器的不是很了解的余风,有两种武器,他还是如雷贯耳的。
一种是绣春刀,这个没得说,得益于后世文艺影视作品中对锦衣卫的不遗余力的渲染,对于这种锦衣卫的制式武器,他可是闻名已久,可惜在这个时代,他还是没有亲眼目睹过,当然,锦衣卫这种神秘的生物,他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另外一种,就是倭刀了,这个更不用说了,也算是看着革命题材电影长大的余风,怎么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