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唐风流-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刘逸有种想仔细观察这名公主的冲动,想从她脸上查探些什么来,但知道如此场景下不允许他这么做,也即忍住,依然低着头,作恭敬状。
若面前这个是太平公主,那是万万不可冒犯和失礼的,这性情有些变态的女人,谁知道会不会哪根筋抽了,把自己逮住,捉弄一番,误了正事不说,自己还有可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脱不了困,郁闷至极。
刘逸心内想着事儿的时候,这名公主却在不停地打量着刘逸,其他几名跟过来宫娥一样的女子也很是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一切,刘逸被看的很不自在。
刘逸已经可以确认,眼前这个公主就是当日自己在西市外金光门外大街上力劈惊马,救下来的那名马车内的女子,刘逸从刚刚看到这女子那好看的鼻子与嘴巴时候就大概可以确认,更不要说这女子所表露出来这样奇特的举动。
只不过此时的刘逸心情很是糟糕,根本没有心情来陪这个公主研究什么事儿。
既然李治不给自己当面的答复,自己就要尽快出宫去,府中还有一堆事要自己处理呢,两个下人给那姓狄的侍御史带去问询,不知结果如何,虽然说侍御史官职不高,据刘逸了解才正六品,但权力并不小,在朝堂上可以弹劾任何一级一官员,权势倒挺大的,但刘逸知道,他们只是行弹劾职,并不插手案件的审问,不成这名狄姓侍御史还兼着大理寺的职?正因为有许多的不解,刘逸必须要去弄清楚来,不要自己府中的这两名下人到时下落不明,那就悲惨了。
这重要的人证没有人,万一哪天要和李敬玄那家伙对质,都没有了证据。
刘逸当下装作一副很害怕的样子,不敢看面前的这位公主,头垂得更低了,脑中却在飞快地思索着,如何能让这位公主放过自己,让自己出宫去。
“喂,本宫问你,你是那个人吗?”这个公主问出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不过刘逸却是知道这公主问话的意思,但当作不明白,满脸惊愕地看了眼公主,尽量让表情扭曲,摇摇头,表示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草民不知道公主所指什么!”
看到刘逸这样的一副神情,这名公主似乎也有些怀疑,当日救她的那个少年公子是何等的自信与潇洒,让她惊愕之下都牢牢地记住了少年公子那非常帅气加自信的面容,今日遇上的这个少年人虽然面貌上有些相像,但所表露的这份神情却相去甚远。更因为当时受到惊吓,再加上事后的一些想象和美化,所记忆的东西都与原来有些偏差了,让她感觉面前这个人与记忆中的那个人相差比较多。
但天下间有这么巧的事?
“九公公,此人是谁?”这名公主却转头问起了刘逸身边的那名宦官。
“回公主,此人是新科武举的头名获得者,先工部刘尚书的三子刘易安,今日在殿上为父鸣冤……”这名宦官不敢有丝毫的犹豫,把他所知道的都讲了出来。
“武举头名?刘易安?……父亲病亡?……为父鸣冤?”这公主听了又疑惑地看了看垂着头不做声的刘逸,更仔细地瞄了几眼刘逸头上绑的孝带,脸上不解的神情更是浓了,再问宦官,“那……这是去哪?”
“公主,奴奉天皇陛下的命,领刘公子出宫!”这名宦官陪着笑回道。宫中人最怕遇到这名难缠的公主,他也不例外,生怕一不小心回答错了,又要受罚。
“哦?!……那你们去吧!”出乎刘逸的意外,这名公主却不再追问什么,让他们走了。
刘逸心内松了一口气,忙作礼和跟着领路的宦官离去。
走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刘逸上前一步,小心地问道:“请问公公,这是哪位公主啊?”
听到刘逸如此问,这名宦官看了看周围,看到没有人注意,这才轻声地说道:“这是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最最宠爱的公主,封号太平,幸好今日没有刁难我们,不然……”说着还是一副后怕的神色。
“太平公主!?”果不其然,还真是这妖女……
虽然说刘逸已经有些猜到这名公主就是历史上那骄横淫荡的太平公主,但从宦官口中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还是有些吃惊。
自己当日救了她,今日又在宫中遇上,还被她相认了一番,刘逸知道以后肯定会有麻烦事的。虽然说当日太平公主受到惊吓,不一定能记清自己的面容,今日自己又尽量装出一副悲伤加惊慌的样子,太平公主还不一定能确认当日救她的就是自己,但此妖女心中有了怀疑,又有这般兴趣,肯定会再去打探一番,对自己来说自不是好事。
惹上这人儿,以后还不知有什么事儿发生,想到这,刘逸有些后悔,当日不该出手相救的。
只不过当日并不知道马车内就是太平公主,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看到惊马将撞翻马车,有人要遭难,不出手相救,那是太说不过去了。
这名宦官还不错,会告诉自己这些,刘逸正想再问一下其他事儿,但宦官却已经继续往前走了,刘逸只得跟上。
让刘逸更是意外的是,这名宦官领着自己从左银台门出了大明宫,看着当日曾经举行过武举比赛的羽林军校场,还有那些好奇地望着他的羽林军将士,刘逸有些想哭……
第四十三章 青海的事要如何处断
刘逸看着熟悉的左羽林军校场,呆愣了片刻。
自己的跟从刘本还在望仙门外等候,从这里到望仙门还有非常远的路,将自己从这个门带出宫,那是要跑非常长的路才可到达望仙门外,这名宦官带自己这边走是何意?不成怕自己干扰了那位姓狄的侍御史审案?刘逸想着自己现在可没这个能耐干涉官员审案啊!
那名领着刘逸出宫的宦官对刘逸行了个礼,并未说什么即走了。
刘逸也只得在守卫宫门的宫中禁卫羽林军将士的注视下,走出了左银台门。
或许守卫的禁军将士有不少人看到过刘逸当日在羽林军检校场上的表演,看着刘逸的眼神都很是友善,在刘逸不知道该往哪边行的时候,一名羽林军军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对刘逸行了一礼,“刘公子,你只要往南直行,走约一千四百余步,再转西,再走七百步,就可以抵达望仙门了!”
一千四百余步,再加七百多步,两千多步的距离,刘逸在心里大骂。
时下一步约合后世的一点五米左右,二千多步,那就是三千多米,三公里多的路程,按正常人步行,大概要走近半个时辰的时间,虽然说刘逸腿力好,行进速度较快,但是从左银台门走回到家仆刘本在那里等待的望仙门,也基本要大半个小时以后了,比原来进来时候多了一半多的路程都不只了。
刘逸也谢了这名上来打招呼指点的羽林军军官,作了礼后即大步往南飞奔,他想以他那不错的脚力,快速赶回望仙门,再折回府中。
只不过刘逸跑了几步后就慢了下来,他感觉到了隐隐的杀意。
刘逸看了看四周的情况,发现他所行之处都是在大明宫宫墙外,城墙上有大批守卫的羽林军将士,自己在城墙下面飞跑,说不定会被城墙上守卫的羽林军将士当作图谋不轨的人射杀,或者出来把他抓住,那就太悲剧了。
刘逸也是走到偏离皇城城墙外稍远处,弓箭射击以外的距离,再加快步伐往前走,但也不敢飞跑,不过这样所行的距离也更远了,远了大概近三分之一。
刘逸一路疾走,终于在大约半个多小时后,满头大汗地抵达望仙门外,与在那里等候的刘本汇合,一道打马往府中飞奔而去。
※※※
朝会继续进行,按兵部与吏部的提议,皇帝李治也宣布了对武举优胜者授官的决定。
在武举比赛中分列二三名的桓彦范和敬晖,被授以正八品下的宣节副尉,并被置于右卫军中,领伙长职,其他七人分别授以从八品上的伙长、参军等职。
这样的授官决定,与科举中文举的那些中举举人并无什么差别,也就是说,武举中表现最优秀者,所能被授的官,不比文举产生的那些举人官职低,时下科举头名者初授的官也基本在正八品上或者下这样的级别。
只是刘逸这首届武举头名因故未授官,有许多人在猜测,若是不出现这样的变故,刘逸会被授以何官?会不会比科举中文举头名的官职还要高?要知道,现在第二、第三品所授的官都是正八品下,与文举前几名都是一样了,很有可能这武举第一者,所授的官比文举头名还要高。
按理,授以这样级别的小官只需要吏部官员的宣布即可,但朝廷为了表示对武备的重视,特准备在朝会前当殿授这些武举及弟者官职,并由皇帝亲授,想以此轶事鼓励天下善武者皆来参加武举,使得更多的武人能被朝廷所用,只是谁也没料到,刘逸会在殿中演出这么一场为父喊冤的戏,破坏了今日的气氛,让身为皇帝的李治与皇后武则天都有些扫兴。
后面的仪式在仓促间完成了。
被授以官者也都拿到了吏部和兵部的行文,他们将参加朝廷举办的一系列庆祝宣传活动后,即可各自去赴任,这些武士在叩谢了圣恩后也即离殿而去。
授官仪式结束后,皇帝与百官就一些重要的朝事讨论了一会,也即宣布退朝了,宣布退朝时候,李治令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俱留下,到紫宸殿议事。
在这些被留下的朝中重臣们往紫宸殿而去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侍御史、大理丞狄仁杰奉命去问询刘府中的两名家人后,也回殿来复命了。
从狄仁杰领命去问询,再到回来复命,时间也才过去一个时辰左右,众臣们都在感慨这名侍御史办事效率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高。
紫宸殿也是皇帝召集众臣们讨论重要国事的地方,今日朝会后留下这些朝中重量级的大臣们议事,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皇帝肯定是要和他们商量如何处置青海兵败一事了,恰巧狄仁杰又回来复命了,这下更有好戏看了。
“陛下,娘娘,臣已经问询了刘府中的家人,此是他们的口供,请陛下过目!”狄仁杰将问询的卷宗呈了上去,自有宫人过来取。
李治接过后并没打开看,而是看了看坐在身边的武则天,又看了看殿下诸臣,再对着上前一步的狄仁杰,“狄爱卿,你将问询的结果当殿陈述吧!”
因不是正式的朝会,武则天是和李治并排坐在一块问事的。
“是,陛下,娘娘!”狄仁杰应道,接着就把他所问询的结果都源源本本地讲述了一遍,讲述的内容也是和刚才刘逸在殿上陈述的一样,基本没有出入!
李治听了,脸色非常的难看,边上的武则天表情却是没什么变化。
“诸位爱卿说说,青海的事要如何处断?”武则天开口问道……
听到皇后武则天如此问,皇帝又没异议,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发表意见。
却是尚书左仆射刘仁轨抢先站出来,“陛下,臣认为一定是李敬玄在谎报军情,一定要派人严查!”在众人惊讶间,刘仁轨上前一步,“据臣先前得到的消息,此战是按臣在鄯州时候制定的作战计划进行的,刘尚书以前军总管身份率前军三万进青海西一带,主帅率中后军押后,联合出击论钦陵的大军,从作战的目的地和行进路线来看,刘尚书正是按计划行事,在攻击目的地附近与吐蕃大军遭遇上的,但李敬玄却没有率部跟上……”
刘仁轨把他所有的猜疑都源源本本地讲了出来……
第四十四章 追查战事的经过
刘仁轨是李敬玄任前的洮河道行军大总管,青海安抚大使,对那一带的情况自是熟悉,最有发言权,对诸军的布防也最是清楚,大军的攻击计划也是刘仁轨所制定的,所属将领的任务都是刘仁轨在任时候布置的,李敬玄到任后,并没有奏报送来说要改变作战计划,或者说各领军将领的任务有改变。
没有改变,那就是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也就是刘仁轨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如今刘仁轨说出了这样的疑问,那事情有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李敬玄的所作所为更值得怀疑了。
“哦!?刘爱卿继续说!”对刘仁轨的话李治很是惊讶,这样的话刘仁轨应该早就说了,为何却在此时说?
“是,陛下,娘娘!”刘仁轨脸上有忿色,“据臣稍后一些时日研究所送几份战报的情况,发现了很多疑点,战报上的描述大有问题:刘副总管所领的前军屯于濠所,李中书令的中后军过承风岭以远一百余里,前后军相距才不过五十里,战报上再说,刘副总管所领前军在濠所作战,大战了三天三夜,为何中后军没有增援?战报上没有说中后军受到吐蕃人的阻击,五十里的路程,至多一天即可到达?这三天内李大总管在做什么?为何不增援前军?”
刘仁轨此话一出,殿内上一片愕然,事情的复杂程度远出他们的意外。
冷眼注视着刘仁轨的裴行俭心内却很是愤怒,既然你刘仁轨早就有这样的疑惑了,为何直到今日刘逸当殿喊冤了,才说出来?为什么不在早些是时候上表请奏,要求朝廷派员调查此事?刘仁轨所做有些让人鄙夷。
刘仁轨却没感觉到裴行俭那不满的目光,当下继续说道:“前军战败后,李中书令屯兵于承风岭防守,此地离作战地濠所已经有近三百里的路程,为何李中书令的军队能这么快回到承风岭一带?若按正常行进速度,大军的动向不可能是如此的!”
刘仁轨声音很大,就如质问谁一般,落在众臣的耳里都有些胆战心惊,一些人已经听明白了刘仁轨的疑问。
刘审礼部被尽歼,李敬玄的大军为何没有增援?在刘审礼部被歼后一天时间,即抵达了离濠所三百余里的承风岭,这不是正常的大军动向啊!
唯一的解释那就是李敬玄没有率部增援,坐任刘审礼部被歼,并在闻知吐蕃大军攻击后,率部逃跑了。
想到这样推论的朝臣们心内更是惊惧,若真的如此,那李敬玄就要对此战的败绩、对刘审礼的死负一切责任,堂堂大唐的正三品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战败被俘,最终死于吐蕃大营内,三万将士全军覆没,这样的败绩若是算在李敬玄的头上,再加上他将这些事都隐瞒不报,并谎报军情,将所有责任都推在刘审礼头上,后来刘审礼病亡、遗体被家人取回后也没有呈报,后果是非常的严重,李敬玄少则被贬,多则被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