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198部分

蒙山军-第198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份稿子是司徒均最近最上心的。但还没有截稿的希望。龙谦也没有跟他细谈过东北,完全放手给他研究,没有时间的限制。
第二件事便是本期学员的毕业考核,这是他的基本职责,但重点是高级班的学员。第一期高级班不是很成功,龙谦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第二批不仅做了学期上的调整,而且规定,军校学习的成绩将作为职务安排的主要依据。平时成绩占70%,毕业考试成绩占30%。
本来这帮营连长们就对离开部队“脱产”学习心怀不满,担心回去没了自己的位子。但名单是龙谦亲自拟定的,他们只好服从。希望熬过一年后回老部队继续干老本行。司徒均宣布的规定等于给他们头上悬了一颗大炸弹。他们不敢对抗司徒均了,第一期高级班的教训他们当然记得,那一期可都是些大人物,鲁山、周毅,那原来都是副司令级别的,王明远是部队资格最老的营长,是蒙山老八队三个小队长之一,都因违反司徒均的规矩受过处罚。他们这些人自忖硬不过鲁、周、王等人,谁还敢对司徒均叫板?谁还不清楚司徒均背后站着司令?所以,第二期的高级班学员服从性比第一期好了许多。为了能回老岗位,这帮营连长们学习很是刻苦认真。
但岗位就那些岗位,在他们被抽调出来后,立即任命了继任者。不是副职的代理,而是直接任命。第一期高级班的特殊几个学员,比如鲁山和周毅被调入军校学习,龙谦任命冯仑和封国柱代理标统。这代理二字便安了鲁、周的心,清楚司令给他们留着位子呢。但其余的人除了后勤处长宋晋国,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老宋是唯一一个营级军官被调入军校后,原职务是别人代理的。其他的人的职务,立即顶上了别人。
第二期更是如此。
司徒均虽然从军的时间不短了(连上其德**校的日子),但没有在一线部队担任过主官,不理解军官们对自己一手打理的部队的感情,训练、战斗,包括生活和娱乐,将他们用汗水和鲜血凝成一个整体。军官到新单位,特别是主官的调动,必须花很大的力气方能融入新部队。赢得部下的爱戴和真心服从。期间付出的不仅是汗水。甚至有鲜血!所以,几乎每一个连长,每一个营长,都不愿离开自己的部队。
但这种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又有着明显的副作用。历史上的军阀割据。依靠的就是一支内部凝聚力超强的部队来实现。用牢固的上下级关系加上乡情。打造出了一支效忠私人的武装。
龙谦举办军校。并且不留退路,是否是为了防范军阀倾向的出现,司徒均想过。认为是的。龙谦一定注意到了这点,才用学习的理由调换其单位,打破其利益藩篱。防微杜渐,让这支越来越正规化,近代化的军队不至于内部出现问题。
但有人也当着司徒均向龙谦指出了这种方法带来的问题,那就是战斗力的下降。部队的战斗力不仅是由训练和装备决定的,还决定于上下级间的信任。频繁调动主官会降低这种信任,带来的就是战斗力的下降。
指出这个问题的是参谋长宁时俊。他是第一第二两届高级班均未入校的高级军官。原因当然是龙谦离不开宁,这两年龙谦的一半精力在办两州实业上,需要一个细心可靠并且有能力协调各部队及与官府关系的人主持司令部工作,所以宁参谋长一直没有得到学习的机会,瞧着样子,第三期高级班似乎也没他的份了。
宁时俊向龙谦提出这个问题时,恰好司徒均也在司令部。龙谦笑笑,“我让你学学哲学,学学德国人提出的辩证法,你总推说忙顾不上。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比较,比较下利弊的大小。部队的战斗力可以用改善训练方法和更优秀的军官团队来弥补,何况还有武器方面的改善。”
显然,龙谦意识到了宁时俊所说的问题,但他坚定地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这支军队并不是国家化的军队。司徒均很清楚。问题在于中国的国家概念极为模糊。国家是什么?问十个人有九个半迷糊,另外半个的回答也不靠谱。这支军队领着政府的军饷,但并无效忠朝廷之心。龙谦这个校长来军校授课的次数不算少,既有战术方面的讲授,更多的是思想方面的演讲。他要求军官们正直、忠诚、有荣誉感、有归宿感。这些东西没有问题,但仔细想来,他所说的忠诚,归宿却没有明确的指向。没有明言是对朝廷,抑或皇上,抑或太后。日本自明治维新,军队就找到了归宿感,那就是所谓万世一系的天皇。日军也自称皇军了。
但威胜军右翼忠诚的对象是谁呢?司徒均认为就是龙谦。虽然龙谦从来没有自己宣传过自己,但大部分军官显然意识到并且这样做了。不许出现军中结党,但又诱使军队服从他一人,这不就是军阀所为吗?但当前情况下,又能怎么办呢?司徒均也算亲眼见识了蒙山军成长壮大的人了,他承认,如果没有龙谦,绝对不会有现在这支精锐,更没有鲁南的大好局面。部队乃至地方的所有重大决策,几乎都是龙谦作出的,目前看来全部正确,对那些决策的怀疑正在消散,有对军队扩张方面的,现在看来,基本维持现有编制但拥有国内一流军官团和士官团的军队比简单的扩张数量要高明,特别是预备役建设走上正轨,已经有两千五百老兵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后更是如此。依靠那些老兵——包括大批班长在内的预备役部队,随时可以再扩编出一个旅。
司徒均研究过龙谦拟定的学员名单,发现期间有颇深意。第一期将鲁山、周毅、王明远调入可视为要最高层军官带头。主持部队的分别是他们的副手,这也顺理成章。但再下层的军官抽调就大有学问了。龙谦显然深入研究了他手下连长以上军官的性格特点,结合部队的需要抽调学员。毕业分配考虑就更复杂了,第一是将适合充实炮兵、工兵等特种兵种的军官分入了各直属营,第二是将性格互补的军官分配在一起,减少摩擦。想通了这一点,司徒均对龙谦的佩服有增加了几分。
实业方面司徒均了解的不多。大笔的银子花出去是知道的,没有用于军方关心的军械弹药方面,却建立了那么多的民用厂子,婆婆妈妈的。这种怨言正在消散,民用和军用真的分不清。先不说电厂和钢铁厂。就是原以为纯民用的厂子,比如服装厂,也和军队的关系密切。如果没有这个引入美国设备和技术的厂子,部队的军装会如此的漂亮?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谦语)?部队的被褥。军毯会装备到不次于德军的水平?还有那些军用器物。从餐具到各种工具。全都是民用厂的功劳,这些成果摆在面前,说还再说民用厂无用?何况。那些厂子据说很挣钱,是一只只下金蛋的母鸡。
龙谦决策正确,并未因此而倨傲。这是司徒均感到佩服的,他大部分方面依旧和原先一样,保持着原先的传统。每日奔波于军队和实业之间,忙的脚不沾地。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龙谦依旧可以耐心倾听,并且保持从善如流的习惯,对于好的建议,他会采纳并尽快落实。在随营军校的建设上,司徒均提出的绝大多数意见,龙谦都采纳了,包括延长高级班学制的建议。
回到军校的建设。司徒均感到骄傲的是,经过近一年半的时光,证明军校是办成了,其标志有以下几个,第一是经过培训的军官或士官(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称呼)回到部队后,部队的训练水平,管理水平明显增强了;第二是受训的军官们承认,他们学到了很多原先不懂的东西,军官团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大提高;第三是除步兵外的特种兵种,炮、骑、工、辎等兵种军官的培养取得了突破,参谋军官的培养也列入了军校科目,使得部队的综合战斗力提升了,对于采购的新装备熟悉使用非常有利;第四是大批德**事教官的到来,让部队各级军官看到了欧洲最强陆军的严谨、细致、科学。现在光在军校德国教官就有十七名,从步兵到炮、骑、工、辎都有,日耳曼人特有的严谨细致作风感染了军校,使得军官们的作风不知不觉得到了转变……值得一提的是,德军教官们在第一次进入蒙山军实地观摩部队演习后,收起了对中**队的轻视之心。详细地深入,让德国人对龙谦创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训练方法越来越佩服。日耳曼人是傲慢的,尤其在他们创立总参谋部体制后尤为如此,但就是这些傲慢的退役校官们,承认蒙山军的某些训练方法比德军还要先进,先进的标志是,这些方法似乎更适应于东方人种,而且对未来的军事发展有一种前瞻性在里面,比如龙谦对骑兵的重视程度就不够,但对炮兵、工兵以及后勤兵的建设就重视的多了。威尔曼少校便赞同龙谦的判断,认为骑兵这个古老的,曾经最具威力的兵种在大炮和机关枪出现后将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可叹的是德国总参谋部的那帮老爷们的认识竟然不如一个据说没有念过一天军校的中国指挥官。
龙谦对于武器的认知也让德国人佩服。尤其是他提出的划分火力区域的理念。步枪、机关枪和大炮构成了目前军队的火力体系,但这种体系是不完善的。步兵更依赖炮兵的支持,于是欧洲便大力建设炮兵。
但追求大口径火炮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在龙谦看来,目前急需一种近距离压制性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是单兵的,也可以是小分队式的,但必须是可以跟随连队前进的。目前的山野炮都不是分队压制火器,而且,由于中国的贫瘠,也不可能像德国人一样大批建设炮兵。
于是,有了手榴弹的设计。随着兖州化工厂的投产,自行建造雷管和**变得可能了,手榴弹样品据说再有一个月就可以面世了。德国人对此表示期待,他们领教了龙谦的神奇,不再像刚来时什么都不屑一顾了。
那种分队式压制武器龙谦还没有拿出设计方案来。但司徒均认为他一定有了考虑,只是不说而已。
司徒均承认,他尽管毕业于这个星球最高等的军事学院,但并未给蒙山军带来根本的变化。这支军队的基本骨架在蒙山整军就确定了,以后不过是补充完善而已。从起初的看不起到现在的复杂心情,司徒均经历了漫长的心路历程。是对袁世凯的失望和对蒙山军的好奇,促使司徒均投入的这支土匪武装,到现在,司徒均已经将自己视为了这支蓬勃朝气的军队一员,关心着她的成长变化,期待着她的未来。
现在,龙谦出了两道题目,一是研究东北的局势和蒙山军介入东北的可能性,这件工作难度大但不急迫。第二就是主持好这一期学员的毕业。司徒均在意识到龙谦用军校这个平台重新熔铸自己的军官团后,那么毕业考试就必须慎重了。要有意识地将龙谦急需的优秀军官推上来,用考试考核的方式而不是利用司令官的威信。(未完待续。。)

第七节兖州行一
一场大雨,将周馥去兖州视察药厂的打算给浇灭了。龙谦指出的黄河危机让周馥揪心起来,武定府一段河道年久失修,早已有报告到省里,万一今年再决口子,各方面都不好交代。所以周馥在第二日雨停后,立即带着他的巡抚卫队和车辆厂赠他的新式马车折返济南了。
走之前,他跟龙谦再次密商了沂州的人事安排,等吏部关于唐绍仪的行文一道,他便任命吴永为沂州知府。因为龙谦说了他将去兖州视察第二标组织的一次例行演习,可以先跟张莲芬和吴永打个招呼。按照惯例,朝廷对于知府一级的官员调动时会与巡抚打招呼的,他估计这个安排不会有问题。
鲁南的情况非常好,简直就是政通人和了。如今,山东其余州府非常羡慕鲁南两州的实业建设,就税收而言,商税可比农税强了不止一点半点。不管任何朝代,任何一级政府,手里的税收多了,日子就好过多了。
周馥已经注意到了全省经济的平衡问题了。由于鲁南经济的崛起,人口开始朝着鲁南流动。连首府济南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这是必须重视的。丁谓济多次请求周馥干预下鲁南的实业布局,将一些厂子建到济南来。周馥也认识到了其中的正确因素,毕竟鲁南的交通问题阻碍了其经济的辐射扩张,所以通过正式的渠道和私下场合都向鲁南经济的真正决策者龙谦打过招呼,龙谦很给周馥面子,已经将中兴公司旗下的卷烟厂放在了济南,这是两利之事,但仍费力说服了兖州方面。烟草的利润惊人,当地生产的烟丝质量比不得两湖及云贵,将来建一个技术先进的卷烟厂,如果从云贵订购烟丝。走海路到青岛再转陆路到济南的成本不比从海路转大运河到兖州高,而且也安全。这只是原料一方面的考虑,更深的考虑便是用经济开道,将鲁南的影响辐射至全省,为蒙山军接管全省做必须的铺垫。如今,卷烟厂在引进德国设备与技术后已经基本建设完毕。秋季即可投产,所用的纸张由兖州造纸厂提供。但添加的香料等尚需购置德国。也因为德国人在其间分了一杯羹,所以卷烟厂的建设和原料采购运输很顺利。这次周馥来鲁南,又与华源公司商定了将筹建中的火柴厂设在济南。具体的事项还要双方进一步商谈,所以周馥折返济南时,周学熙作为华源实业集团的总裁,也跟着其父一同去了济南。
周馥极为赞赏龙谦出动威胜军右翼抗洪的建议。军队抗洪的力量当然强于民间了。而自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主力北调京畿后,山东省的军事力量最强的就是威胜军右翼了。身为山东提督的冯国璋手下只有区区三千常备军,其核心是袁世凯留给他的曹锟部一个营,即原驻扎兖州的马建勋部。依仗这个营,冯国璋大肆扩军,如今算起来有四个营的编制,还有少量的炮兵、工兵等特殊兵种。由于军费艰难,朝廷光是打理京畿驻军还顾不过来,哪里有银子拨付山东?而山东省负担其日常军费依然费力。更没有钱为之购置武器。冯国璋为此很是对袁世凯不满——感到袁世凯似乎抛弃自己了。
冯国璋不过是区区一个提督——名义上的山东省军区司令,没有财权,自然不能和当初主政山东并且有朝廷奥援的袁世凯相提并论。周馥不可能不顾一切地扶持自己,袁世凯扩建济南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