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平生相见即眉开 >

第33部分

平生相见即眉开-第33部分

小说: 平生相见即眉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平安说,“弹得很好呀。”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贺平安低头看看自己破破烂烂的衣服。回去了哥哥一定要问的。要想办法先换一件差不多的新衣服糊弄过去再说。 
  “陆沉你借我点钱吧。”贺平安说道。
  陆沉掏了银子给贺平安,接着说道,“以后书馆就不必开下去了。”
  “啊?书馆凭什么不开了。”贺平安着急道,他印了好多书还没装订好,而且,他已经习惯了在那里生活。 
  “凭是我买的。”
  贺平安低着头不说话了,他想自己接下来该住哪,再回赵家?哥哥脸皮那么薄,不知愿不愿意拉得下脸去跟赵大人说。
  “明天你就来军器监。”
  “啊?”
  “你在那里要更有用。”陆沉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注一,我只是把扶风歌里自己喜欢的句子挑出来组在一起了。其中“据鞍长叹息”被我写作“据鞍长太息”,因为看过一个生僻版本用的是“太”字,很喜欢。然后最后一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是刘琨的另一首诗《寄赠别驾卢谌》里的,因为喜欢,放到了扶风歌的最后。


☆、第五十章

  一大早,就有一个人敲了小鹤书店的门。
  贺平安睡眼惺忪的开了门。
  只见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冲着自己笑道,“是小贺老爷吧。”
  他这一声“小贺老爷”把贺平安彻底吓醒了。小平安长这么大还没被谁喊过老爷呢。
  “小人是军器监的置监官罗升。”胖子微微弯着腰,一个抱拳。
  “那您找我是……”
  “小人是奉了晋王爷的指令,接您去军器监。”
  “哦……”平安想起来了,昨天陆沉还说要让他去军器监。虽然自己反驳了两遍,但对陆沉来说就跟没听见一样。
  正想着,只见对方连轿子都抬过来了。平安还从来没做过轿子,觉得十分新奇。
  “平安,这几位是?”
  这时候,贺温玉也走到门前来,看着门口的人,一脸的疑惑。
  然后贺平安就把自己有可能要去军器监的事跟哥哥讲了一遍。
  “也就是说,书馆不开了?”贺温玉问道。
  “嗯……有可能。”贺平安点点头。
  贺温玉皱着眉头思考。
  “哥哥,要不咱们住回赵公子家吧。”
  贺温玉摇摇头,“我还有点盘缠的,可以住客栈。”
  最终,两个人也没能达成个什么意见。贺平安决定先去军器监看看再说。
  贺平安一走,贺温玉就直奔谭府。
  谭墨闲果然还在睡觉。
  贺温玉蹙着眉头问横躺着的谭墨闲,“你知道晋王这个人怎么样?”
  “晋王?”谭墨闲眼睛一亮,“你问他干什么?”
  “他让我弟弟去军器监。”
  谭墨闲从床上坐起来,稍作思忖,“说实话,晋王这个人十分危险,平安跟着他……是不太让人放心。但是——”谭墨闲话锋一转,“我个人是希望平安去军器监的。”
  “为何?”贺温玉问道。
  谭墨闲说,“平安去军器监,对他自己来说,得不到一点好处。但是对于整个昭国来说,却是一个大好处……就是这么个道理吧。”
  贺温玉思忖了半天,说道,“那就由他自己来决定好了。”
  贺平安坐在轿子里,探出头来东张西望。闻到了街上小吃的香味,肚子咕的叫了一声。跟在旁边一路小跑的置监官罗升指着小吃店,对吩咐手下道,“早点,一样来一份。”
  罗升罗大人,名字叫罗升可是官职却一直都不升。在军器监干个七品小官已经八年了,愣是一步没升。
  今年,军器监搬到了晋王府附近,成了晋王手下的一个部门。
  这被罗升看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机。之前晋王来军器监视察过两次,都被罗升给错过了。说起来这晋王也奇怪,从来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穿一身普通衣裳。于是每一次罗生得到消息,都是晋王已经走了以后的消息。
  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昨天夜里,晋王突然点了名的要召见他。披了衣裳,脸都顾不得洗,一路小跑奔到晋王府。
  晋王让罗升把贺平安弄过来。罗升心想,这肯定是个重要人物,费了许多功夫,大晚上的租来了轿子,天还没亮就在小鹤书馆门前开始等着,一直等到一个大概合适的点,罗升才小心翼翼的敲了门。
  开门的是个小孩,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晋王爷青睐。但是模样还挺讨喜的,也说不定是晋王养的娈宠呢。
  总之,不管他是什么,罗升都决定了,要把自己的仕途压在这个小孩身上。
  到了军器监,陆沉已经等在那里喝茶了。边喝茶边看着桌子上的几张纸。
  一张纸上面画的是某个地方的地形图,图纸上画了很多小红圈在里面编了号。
  对应着编了号的小红圈,另张纸上写了许多文字描述。
  比如城墙边上画的小红圈对应写的描述是——“弓弩二百八十件,十五连发以上,射程五百步以上,每件成本不得超于二十三钱。”
  这两张图纸是陆沉对战争的预想图,他在地图的每个位置都设计的可行的兵器和阵营。陆沉需要贺平安做的,就是把这些设想中的兵器化为现实。
  见贺平安来了,陆沉收起图纸,仅拿出那张写满文字描述的纸。
  “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做出来。”
  贺平安拿着那张纸看了半天,掏掏袖子,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勾线笔和墨瓶,然后找一张纸写了起来。
  陆沉问,“贺平安,你在写什么。”
  贺平安说,“我在算,这些兵器能杀死多少人。”
  陆沉皱眉,他就知道,贺平安不会老老实实的给他干活,一定会反驳他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要杀人之类的,麻烦得很。
  陆沉想过,他即使不肯干也要逼着他干。
  结果,贺平安挠了挠头,“不太好算……这是某场仗的兵器布局吧……你能不能把这场仗给我讲一讲?”
  陆沉一愣,“你随我来。”
  走到里屋,有一个沙盘,插了许多小旗。
  “这场仗还没打,一切都是我预想的。”陆沉说道。
  然后,他举起小旗,开始一步步的讲起来。
  陆沉讲了好久,贺平安听得几乎头晕眼花。
  “怎么样,听明白没?”
  “……你再讲详细点?”
  陆沉看着他,说道,“贺平安,你刚才不是要算会死多少人吗?我告诉你,这场仗两军人数一共为六十四万人,起码有一方折损到二十万人以上才能决定胜负。”
  “那就是说……至少死二十万人?”
  “不是,还要把另一方最小伤亡人数算上,大概三十万人左右。”
  贺平安沉默的一会,又问,“陆沉,这场仗是不可避免的吗?”
  “那要看你怎么看了。”陆沉回答道,“如果你以一百年为尺度来看,这场仗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只要给敌国年年进贡,维持现有关系,这场仗,在我们这代人在世期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如果你以三百年的尺度来看,这场仗就不可避免了。”
  陆沉接着说道,“从秦朝往后,除了乱世,一个王朝的兴衰差不多都在二百多年的左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隐藏的再深的矛盾也会暴露出来,并激化,最后成为亡国的导火索。差不多就是这么个道理吧。”
  “你以前不是说马上就要亡国了吗?”贺平安突然问道。
  “那是我说错了。”陆沉回答道。
  他回答的平平淡淡的,但在心里,却忽起波澜。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原来自己的心境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几个月前,他说快要亡国了,绝非虚言。他和李阖打的正焦灼,西夏、漠北从两处围攻,形势确实岌岌可危。
  但是那时候,他不在意这些。
  整个昭国与他陪葬,又何妨?
  心情,是从见到那把琴开始转变的。
  然后,他做了晋王,整件事便有了决定性的转机。
  首先派遣大批部队在边界与两国对峙,使战事从一触即发变为僵持。
  接着,先后重新组建了军器监和监明司。
  如今,监明司的人已经在漠北和西夏国的建立起了情报网。得到重要情报、或者刺杀某些大员都是不在话下。
  而军器监的突破口,可能就是贺平安。
  贺平安把陆沉的话好好想了一遍,点点头,“这样的话,你就必须再给我讲的详细一点了……我脑子不太好使,你可不可以讲的慢点?”
  陆沉看着贺平安,“讲细致些没问题,但是贺平安,你是真的肯帮我?”
  贺平安说,“嗯。”
  “这可是你说的,等到将来血流成河万枯骨的时候,你可莫要突然反悔。”
  陆沉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给贺平安讲这么多,明明,骗骗这人给自己干事不就好了?
  贺平安默默地点点头,“这个觉悟我还算是有的吧……”
  其实这个觉悟,贺平安早就有了。
  那年,贺平安才九岁,明阳散人说要教他机巧。然后问他,
  “平安,你知道机巧最重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平安摇摇头。
  “是用来杀人的。”老人说道。
  打一个比方,杀人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暴徒,一种是刺客。
  若是此时,出现了一个坏人,不得不杀。
  暴徒的做法,就是带着众人、拎着菜刀,从前门一口气杀到后院,把一路反抗的人全杀光。
  刺客的做法,就是找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潜入后院,悄无声息的放一箭,一招毙命。
  而学习机巧,就是为了把自己磨砺成一个一招毙命的刺客。
  后来,贺平安在墨子山上学了很久很久。
  当他学的差不多时,自己得出了个得出结论,对明阳散人说道,“师父,我可能不适合学机巧。”
  明阳散人回答道,“正是因为你不适合,我才要教你。”
  盛世也罢,若逢百年乱世,一个人自称君子,洁身自好、悲悯天人从不肯伤害一人。
  无论他的人品有多么正值,其本质都不过是个不愿脏了自己双手的伪君子罢了。
  真正的勇士,是那些想办法把百年的战争变为十年、五年、一年、一招毙命的人。
  陆沉与贺平安讲了整整一上午,平安画了很多图纸给他看。
  下午,罗升带着他参观军器监,熟悉同僚。
  陆沉让贺平安做了军器监的令官,是一个正八品下的小官。但是整个军器监的人却对他瞻前马后。
  晚上,贺平安准备回书馆。
  陆沉说,“你不必回去了,书馆我已经卖了。”
  “这么快?我还没收拾东西呢。”
  “你哥哥已经替你收拾好了,马上送来。”
  贺平安迟疑了一下,“那我现在住哪?”
  “住我府上。”
  “啊?可、可我哥哥呢?”平安觉得,凭着哥哥那个死心眼性子是绝对不会住王府的。
  “不知道。”陆沉回答道。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十一章

  贺温玉在街上走着。
  赵奕之他说“不如还住我家吧。”
  他说,“不劳赵公子费心。”
  谭墨闲说“不如住我家吧。”
  他说,“不劳谭公子费心。”
  来到当铺,贺温玉当掉了爹爹送给自己的一方上好端砚,然后找了个客栈住下。
  前几天还对赵中丞说自己衣食尚足、不劳操心,现在再回人家家住,太没面子。
  晚上的时候,贺温玉到晋王府把弟弟的行李送过去。
  他没办法,他的钱养他自己都是问题,有个人管弟弟吃饭,也好。
  “哥哥!”平安跑过去抱着哥哥。“我在正堂第一个书架的那本《思齐堂》里夹的有银票。”
  贴心的小平安一见着哥哥就说道。
  贺温玉点点头,“嗯,我知道。”
  “你可以租个宅子住。”
  “嗯……租了已经。”
  “租的哪?”
  “……同福客栈。”
  “怎么能住客栈呢,太吵了,你读书不是要静下心来吗?”
  “你不用管我了,钱都交了。”
  “哦……那你一个人要吃好点啊。”
  贺温玉点头。
  他能吃好就怪了,贺平安存的那点钱他全都发给伙计们了。书馆没了,工钱怎么能不给人家结清呢?
  贺温玉心想,多买点馒头,一天一个,应该还是可以熬到科举考试考完的。
  晋王府很大,占地几十亩,但是一共就住了四五个人。
  佣人婢女一概没有,陆沉的理论是——你哪里知道这些人是不是刺客?
  于是,堂堂王府,陆沉一共请了两个人来守。
  一个是五十多岁的大爷,看门。另一个是五十多岁的大妈,做饭。
  结果前几天发现那个五十多岁的大妈还是个西夏奸细,已经送到牢里严刑逼供去了。
  除了陆沉,府里还住了林仲甫和巴扎。现在又多出来个贺平安。
  巴扎每天下午练完兵就会回来。
  晋王府的大门还是十分气派的,这是陆沉懒得被人说闲话才修的。
  一推开鲜亮的大门,就是一片褪了色的老房子。
  巴扎推开门进来,就闻见一股臭味。
  原来林仲甫在正门前挖了一片菜地,正在施肥。
  林仲甫一见巴扎回来了,就说,“将军啊,明天回来的时候顺便去骑兵营的马厩帮我挑点粪回来可好?”
  巴扎回答,“胡扯。”
  然后来到后堂就看见陆沉在做饭……
  自从厨子被抓起来了,陆沉就开始自己做饭,偶尔还会去拔两颗林仲甫种的白菜。
  这天,贺平安正在收拾自己的新住处。
  他还挺满意这个地方的,虽然木头门和窗子都发了霉、长了青苔,但同时树也长得很高大,遮天蔽日的。面前还有一个小池塘。
  晚上的时候,陆沉把一张纸交给贺平安,“你把这上面的字刻成雕版。”
  贺平安接过纸,只见上面写着——
  罗升,坏人
  林远,一般人
  董璧,一般人
  何静之,好人
  ……
  然后贺平安发现了,这张纸上写的是军器监所有人的人名,一共八十多人,分别标注了好坏。
  “这是什么意思?”贺平安不解道。
  “刻下来,有用。”
  “你不会要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