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第5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对兵,将对将。
曹丕死里逃生,然而,四周的曹军士卒却落入下风。
冲入城中的青州军太多了,他们逐渐占据了上风。
陈留破的诡异,高大厚实的城墙怎么会说破就破?
陡然出现的炸响又是怎么回事?
太多太多未知让曹军无心作战,他们只是被曹丕胁迫至此,不得不战。
一方士气高昂,一方疲于应付,两相比较,自然是青州军稳居上风。
照这趋势,用不了多久,青州军便可以掌控全局,夺下陈留城。
曹丕放眼四望,己方人马都已陷入苦战,青州军源源不断而来,他们仿佛不知疲倦一般,奔入城中的第一时间便可以加入战斗,
“大公子,速速退去,再不退却可就晚了”
“大公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呀,陈留丢了,我们还可以再夺回来,可是,你若是出了事情,曹公情何以堪?”
“大公子,事已至此,还请速做决断!”
……
劝退的声音不绝于耳,曹丕硬若磐石的心思逐渐松动起来,他本想与陈留城共存亡,可是,看到己方人马惨死的模样,他又觉得不甘心,他想重头再来!
退却,意味着要接受失败,接受流言蜚语。
相对于死亡,活着才是最大的挑战。
想到这里,曹丕终于咬紧牙关,下达了退却的军令。
“叮叮叮”,鸣金声响彻战阵。
曹军士卒精神一阵,熬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退军的信号,他们打起精神,强行逼退了步步紧逼的青州军。
是生还是死,全在一念之间。
下达全军退却的命令之后,曹丕在曹洪等亲卫的掩护下,顺利退出城外,他望着高大的城墙,叹息不已。
四周亲卫浴血奋战,“公子,快走吧,再不走可就来不及了!”
曹丕只能落荒而逃。
主将败逃,太史慈、胡庸、高顺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夺了陈留城。
自此之后,曹操在兖州的最后一座坚城被连根拔起,李贤将曹操的势力完全逼入了关中。
函谷关、陈留城接连失守,曹操处在崩溃的边缘。
“李贤小儿,为何处处与我作对!”
头痛之疾又发作了,曹操浑身颤抖,汗珠与泪珠混杂作一处,滚落下地。
痛,实在是太痛了。
有那么一瞬间,曹操甚至想要了结了自己的性命,然而,下一刻,他便醒悟起来,活着,一定要活着让李贤付出代价。
幸好,头痛之疾来的快,去的也快。
片刻之后,曹操便重新唤人。
侍从早已经习惯了零散落地的竹简,甚至习惯了曹操阴鹫的眼神,他们不敢多看,不敢多问,只是快速地清理污物。
持续不断的坏消息早已让人麻木了,曹操这几日总会迁怒与人,侍从们不想做一个枉死鬼,所以,只要有可能,他们会尽可能地远离曹操。
忽而,曹操大声咆哮,他抽出长剑,一剑刺死了一名侍从,然后阴冷地吼了起来:“滚,都给我滚”。
侍卫们急忙冲入屋内,这时,曹操仗剑而立,嘴里道:“总有刁民想害我!”
自从贾诩变节,献出函谷关之后,曹操便显得十分多疑,他开始怀疑任何接近他的人。
这一日,无辜惨死的侍从并不是丧命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已经有三人丧命于曹操之手。
这时,一名侍卫低声禀告:“使君,奉孝先生来了”。
曹操精神一振,“喔?奉孝到了?快快有请,快快有请!”
须臾,郭嘉便见到了两翼斑白的曹操,他心中一酸,作揖道:“使君,张鲁出兵了”。
曹操看着郭嘉,喃喃自语,“是我错信奸人,错信小人呀,若是奉孝在此,何至于此?”
曹操在痛惜自己所信非人,压根没听到郭嘉在说什么。
郭嘉无奈只得重复了一句,“使君,汉中张鲁出兵两万,随时可以奔赴关中”。
曹操这才缓过神来,“喔?张鲁出兵了?两万?好呀,奉孝,多亏由你,多亏由你啊!”
郭嘉心中一沉,一个月之前,曹操可不是这副模样,那时候,青州军虽然大军压境,可是,曹操却胸有成竹。
现在的曹操是怎么了?
人虽然还活着,可是,看上去却完全丢了精神气,仿佛一具行尸走肉。
青州军虎视眈眈,这时候,曹操可不能有任何意外,否则的话,关中便有陷落之忧。
乱世当用重点,重病当用猛药!
想到这里,郭嘉一声大喝:“使君这是怎么了?”
曹操茫然不解,“奉孝此言何意?”
“使君,铜镜在此,你可以照照镜子,满脸颓废,魂不守舍,这还是那个气吞山河,指点江山的曹操曹孟德吗?”
曹操呆呆地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他掩面长叹:“奉孝,丢城失地,我如何面对关中父老?”
“只要使君在,关中便有希望,丢了函谷算什么,我们尚有五万大军,足可一战”
曹操叹了口气,“贾诩狗贼误我!”
“当务之急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尽快收敛残军,布置防线,否则的话,一旦青州军缓过神来,到时候丢的可就不只是函谷关了”
危言耸听,却又仿佛当头棒喝,急切间,曹操终于缓过神来,他咬牙切齿:“奉孝所言极是,丢了函谷不算什么,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虐杀李贤,以出心头之恨”。
郭嘉不置可否,让曹操有一个念想也算不错。
“对了,刚才你说张鲁可以出兵两万,此言当真?”
“不错,我对张鲁晓以利害,他知道,一旦李贤得手,绝不会放过汉中,所以他愿出兵两万,随时来援”
曹操微微颌首,“刘璋呢?他怎么说?”
“刘备遗孤刘阿斗似乎已经到了益州,刘璋的态度不言而喻”
曹操松了口气,看来,李贤的强大已经让所有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威胁。
昔日,刘璋可是李贤的盟友,如今却作出背信弃义之事,收留刘备余孽,这说明什么?说明李贤不得人心!
曹操很有些迫不及待:“益州富足,若有刘璋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郭嘉可没有这么乐观,“使君,我听说马孟起已经退到了雍州,并州已经落入李贤之手,可有此事?”
曹操阴沉着脸,道:“不错,韩遂降了李贤,有此人相助,李贤在并州如虎添翼,马超虽勇,却不是他们的对手”。
北方的局势竟然恶化到这个地步。
如今,荆州的张绣击败五溪蛮军之后已经完全腾出手来,他们完全可以相应李贤,滋扰关中。
一旦太史慈由东往西而来,曹操便面对三路大军!
这是什么概念?
北方的田楷、韩遂、赵云,有兵马三万,东侧的太史慈、高顺、胡庸有兵马四万,南侧的张绣、徐盛有兵马三万,这可是十万大军呀。
前所未有的压力令人窒息,怪不得曹操大受打击。
这可是曹操起兵以来最危险的一次,一个不好,曹操苦心经营多年的基业便要烟消云散。
“奉孝,何以教我?”
郭嘉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使君,益州、汉中可以引为奥援,但是,却不可以寄予厚望,若想李贤后院失火,还得靠江东孙氏呀!”
曹操眼前一亮,经过数年的发展,如今的孙氏早已经今非昔比,吞并士燮的地盘之后,孙权已经成为仅次于李贤的第二大军阀。
如果能够说服孙权,倒是一招妙棋。
只是,孙权会轻易就范吗?
之前,一直是贾诩负责曹操对江东的联络事宜,如今贾诩已反,曹操一败再败,江东会改变策略吗?
“江东人才济济,武有周瑜、韩当、黄盖、程普,文有张昭、鲁肃,诸葛瑾,孙仲谋会与李贤反目成仇吗?”
郭嘉微微一笑:“会的”。
“嗯?”
“因为孙仲谋也有野心,除了江东之外,放眼天下,我们是唯一一个可以拖住李贤的势力,只要孙仲谋不是傻子,他一定不会坐山观虎斗”
孙权与李贤可是姻亲呀,还有什么比姻亲内斗更吸引人?
曹操来了兴致,“我们该如何行事?”
郭嘉摇了摇头,道:“使君,这一次,我们什么都不用做,想必孙仲谋已经找到了足够的理由,我们要做的事情便是伺机以待”。
曹操大喜:“好一个伺机以待,张绣、太史慈不足为惧,关中之险绝非戏言,只要击败田楷、赵子龙,关中便稳如磐石!”
眼瞅着曹操重新恢复了信心,郭嘉终于放下心来。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败的没了信心。
如果连曹操都没了信心,这关中如何守得住?
郭嘉归营,曹军上下完全变了副模样。
原本赵云的骑军可以深入关中腹地刺探消息,可是,郭嘉回来之后,曹军多次设下陷阱,成功击杀青州游骑。
多次折损之后,赵云只得收敛兵马,缩小了探马的活动范围。
不得不说,这是青州军大胜之后,第一次落入下风。
曹操闻讯,更是大喜过望。
没了贾文和,还有郭奉孝!
有时候,曹操甚至迫不及待地希望青州军追来,只要他们贪功冒进,设下陷阱的曹操便可以将其重创,只可惜,青州军一直在函谷关,停驻不前,这让曹操很是惋惜。
前进,还是留守?
田楷、赵云意见一致,在援军抵达之前,守住函谷关才是第一要务,他们知道,曹操在关中依旧有强大的军力,倘若紧追不舍,反倒有可能吃上败仗。
偷鸡不成蚀把米?如果真的这样,田楷、赵云便成了罪人。
田楷也好,赵云也罢,他们都不是好大喜功之辈。
夺下函谷关的意义非同小可,只要坚守住,并州而来的青州军便可以源源不断地开赴而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量的军械、粮秣、兵员通过并州进入函谷关,而曹操同样在聚集兵马,以图再战。
关中大战一触即发,这一战,直接干系到关中之地的归属权。
曹操胜了,将获得喘息之机,李贤胜了,将拥有问鼎天下的实力。
这是一场旷世之战,参战的双方都在尽可能地增强己方实力,削弱对方的战力。
庐江郡内,江东军昼伏夜出,为了避开敌方细作,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潜伏数年之久,孙权终于要亮出他锋利的爪牙。
只是,这一次,不知道江东军的敌人是谁,是李贤?还是曹操?
第七百六十二章出兵
关中的战局逐渐明朗起来,函谷关、陈留城接连失守,意味着曹操已经彻底失去了反击的机会。
下邳城,大将军府。
征曹大军南下以来,李贤常常彻夜不睡,作为大汉的大将军,他一方面要统筹全局,处理朝政要务;另一方面还要防备江东,防止孙权铤而走险。
历史上,诸葛亮猝死五丈原,只怕也是因为常年积劳成疾所致,要知道他死的时候也只不过五十多岁而已。
如今,李贤的成就更大,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大捷!大捷呀!大将军,太史慈将军已经夺了陈留城,如今部分将士凯旋而归”,郭攸之兴冲冲地闯进了李贤的书房,手上晃着一截油亮油亮的竹简。
“喔?张绣那里可有动静?李贤平静地转过身子,仿佛在诉说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
郭攸之立刻自怀里掏出了另一封书信,道:“大将军,这是张将军给你的”。
自从张绣出行以来,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定期向李贤汇报一下自己的行程,顺便说一说自己的沿途见闻。最近几个月,李贤已经习惯了张绣的信,缓缓的展开布帛,只见上面这样说道“酋长狡诈,蛮人愚昧,若是只以安抚之策,而不行立威之举,只怕大汉威信不再”,看到这里李贤已经可以猜到下面的内容,无非是想杀人立威罢了。
可等到李贤真的看下去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张绣,“末将觉得与其把战事毫无期限的拖延下去,还不如直接快刀斩乱麻。因此,末将没来得及向大将军请示,就直接把蛮人酋长砍了,之后扶植五溪族的沙摩柯做了蛮王”。
李贤忽而放声大笑,看模样,他对张绣很是赞赏,“大军出征在外,不能无赏,郭攸之,你且记下,明日从府库拨出百万钱,以作赏赐”。
郭攸之欣然领命。
李贤又道:“若是军士骨骸到了城外,一定要通知我”。
“喏!”
翌日,在距离下邳城十里的地方,官道两侧围满了下邳的百姓,他们热切的看着行来的方向,大声的呼喊着“大汉”的名号,更有甚者急切的想在士卒中间找到自家的亲人,他们伸长了脖子,一点一点地往外挤着。
忽然间,一阵巨大的喧哗声从最南边传了过来,稍稍偏北些的百姓不明就里,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太史将军的人马,不愧是青州都尉,一战而下陈留,自此徐州高枕无忧矣”
“函谷关大捷,陈留大捷,大汉当兴呀”
……
各种各样的传言不断的在人群中弥漫着,而来自江东、关中的细作则急急的竖起耳朵,大大的睁开眼睛,不肯放过最小的一个细节。
在百战犹存的三十八名精壮军卒的护卫下,近千个手捧木盒的普通军卒缓缓而行。
这些军卒脸上一片肃然,他们一言不发,只是脚步沉重地往前走着。
距离城门尚有一段路程的地方,李贤正带着一班文武大臣恭身相迎。
“止!”短短的一个字,宛若春雷炸响,一下子就把四周的噪杂呼喝的一扫而空。
李贤先向文武大臣的方向行了一礼,嘴里道“此番大军出征,多亏了诸位运筹帷幄,各班大臣尽忠职守,某代大汉百姓,在次谢过了!”
李贤这么一行礼,徐庶等人哪里还敢呆立着,他们立刻也是躬身回礼,而且腰弯的更低。
“大将军!”
李贤摇摇头,面色肃然的又向大军行进的方向行了一礼,道:“大军每战皆胜,全赖众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杀敌,末将也代大汉百姓谢过你们!”
护送骨骸的军将早已经滚鞍下马,他们齐刷刷地单膝着地,高呼一声“大将军!”
行了两次礼,李贤却还没有停住的意思,他又重重的向左右两侧的百姓各行了一礼,嘴里道“大汉能有如此骁勇善战的军士,与诸位的大力支持有莫大的关联,末将也谢过你们!”
百姓震惊了,他们跪伏在地,大声唱诺“大将军!”
潜伏在人群中的各方细作已经惊呆了,但让他们更惊讶的事情还在后头。
只见李贤侧身让过正道,嘴里道朗声长喝“请为我大汉尽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