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57部分

将血-第57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脚也大方,还不欺负人,来到这里的人们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儿,那么就有第二次,来的时候还会将自己的亲近之人怂恿来,自然是一次比一次人多了,再一个。这里背依青山,前绕绿水,一排排地木屋错落有致,掩映一年比一年高大的树木当中,一眼看去,真个是别有一番景致的。

    跟后面的这群人自然便是去赵家村赶庙会地人们了,清明将至,春风送暖。正是办庙会的好时节。为家里添些物什,或是卖上些东西。换些银钱支使,若是过了清明,雨水一下,则就到了春耕之时,不趁着这个机会出来走动一下,之后哪里还还有机会?

    至于跟人家身后,还不是前些时由闹了一次匪患,大家都提着心思,大家都听人说了的,几千人马来赵家村,也就是如今的赵家庄给年前死这里的贼人报仇,半夜里就开了打,据说厮杀的声音连几里外的人家都听得见的,你说这些贼人不是找死来地吗?那五百禁军大家都见过的,一个个都是人高马大,胳膊上能跑马的汉子,不说一个顶十个,看那样子,三五个汉子上去总是个白给的了,只千十多人,就敢来赵家庄这地界寻仇?没听见县里已经传开了的,“宁遇阎罗,不碰一虎,宁闯鬼关,不路赵庄。”,说的是谁,那不就是赵家村里那头猛虎吗?

    果然,不到天明,那群不知死活的贼匪便被杀了个干干净净,据说还有胆子大的到厮杀地地方看过,尸体到是没看到,只是说那血水流地,整整几里都被染成了红色,远远一看,便像是到了十八层地狱差不多。

    这些平民百姓眼里,那五百禁军,实是已经和天兵天将差不了多少了,西北这个地方本来就是民风彪悍,听闻巩义县出了这么一位英雄豪杰,不光是县里的年轻人,便是临近府县那些正当年地汉子们也都活动了心思,慕名来投的不少数,但人家任你说的天花乱坠,就是不收,显然那些没见过血的愣小子们根本不入人家的法眼的。

    不过话说回来,那五百禁军虽然厉害的像是神仙下凡,但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可不是什么刀枪不入之体,该小心的还得小心,前面那伙人背刀挎剑的,看上去很有些安全感的,跟着他们遇到贼匪也不至于平白丢了性命,所以这群人的身后便跟了这么一支由各色人等组成的队伍,还有越聚越多的架势。

    前面的队伍初时还很是警惕,也派人过去问过的,知道了这些人的意图之后,也便不再理睬了。

    这些人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为首,这人眼角眉梢总带着一股凌人的傲气,身上穿着一身藏青色对襟胡服,脚上踏着一双流金云纹胡靴,一眼看上去,干净利落,透着一股勃勃的英气。

    此时他嘴角含着莫名的笑意,正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身旁那个三十多岁的文士说的话儿,说完前面的几句之后,这个文士也是来了兴致,看了一圈周围听的聚精会神的护卫,笑着道:“今天本来是古时的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源于春秋之时,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护送重耳逃亡。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归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地人。却唯独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

    可是,介之推不愿为官,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头上,并将杨柳挂门外以示纪念。

    后来人们将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混一起,所以唐后的清明节也便是寒食节,也有以柳枝圈头,或是挂于门外的习俗了。

    不过如今圈头之风黄巢之乱后被禁,到是插柳之风盛行不衰……”

    正说的高兴。却听旁边有人扑哧一笑,瞪眼看了过去,落那人身上地时候,文士脸上却是一红,本来有些恼怒的眼神儿也散乱了开来,之后是低下了脑袋,众人看他这幅模样,都是心中暗笑。一路上这样的情形看的多了。不过每次众人还是有些忍俊不禁的。

    笑出声儿来的那人只有十六七岁年纪,也是一身文士打扮。他身材有些矮小,圆领儿偏开月白色的长袍穿这人的身上显得空荡荡地,好像一阵风儿来了就能把他吹走一般。

    凝脂般雪白的脸上,一双明亮灵动的眸子波光流动,无形中流露出一股惑人的媚态,不用说了,此人一看便知是女扮男装的女孩儿家了,头上地万千青丝都收拢冠帽之下,露出雪白修长的颈子,坐下一匹没有一根杂毛的白色小马儿,乍一看上去,真还就是个风神如玉的谦谦君子来地。

    这时她脸上含笑,清脆的声音随着这春风传入众人的耳朵,“子平兄说到也不错的,不过晋文公所定寒食节确切时日已经无有所载,如今的日子却是唐时定下来的,玄宗皇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可以追朔至千年之前,早西周时就有墓葬风俗,《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地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之时扫墓之风气便已十分盛行,到得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而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以防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嬉戏之技,健壮体魄,以防疾病,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是大好的游玩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

    声音有些低沉,诗中伤春之意借她婉转的嗓音表达出来,让众人心中都不禁一堵,不过许是不愿扫了其他人的兴致,她随即又笑了起来,语音也恢复了轻快,接着说道:“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时“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寄托。秦汉之时,便已蔚然成风。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如此后世把其纳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府的肯定,墓祭之风自然大盛……。。。”

    “杨……杨贤弟果然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子平自叹不如……”

    那女扮男装地少女嘴角一翘,脸上矜持地一笑。不过眼中不免有些得意的神色流露出来,不过看到那文士又脸红脖子粗地低下了头去,秀气地眉毛不禁皱了皱,显是起了不怎么好的回忆。

    不再理这个有那么几分才学,却如自己爷爷所言,心性不够沉稳,不足以成事的文士,转头看向那个领头的青年。“七哥,清明扫墓祭祖,你这个时候离京,虽然是得皇……老爷允准了的,但就不怕旁人说三道四的?”

    这一行人不是别人。正是离京给自己外祖贺寿的景王李玄瑾一行人,至于这个少女,则是当朝宰辅杨感的孙女儿,听到李玄瑾不小心说出自己要离京一段时日之后。这位名传京师地女才子便开始追问不休,到底将事情问了个完全,这到也没什么,让人头疼的是这位千金大小姐竟然起了要借这个机会出京一游的心思,旅途之中有美人相伴,李玄瑾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再加上此次出京也没什么差事身,还就和出游差不多。但顾及着杨感的想法,当时却是没答应的,但话儿也没说死,只是说只要杨相同意,自己便没什么好说的。

    过了几天,一切收拾停当的时候,也许是那位枢相大人真个被自己固执地孙女缠的没有了办法,终是放了行。于是队伍里面也就多了这么个女扮男装的多才少女。

    见杨倩儿望过来。李玄瑾眯了眯眼睛,将所有的钦慕之色都深深的隐藏了起来。从容一笑道:“这样地事儿自然是会有人说三道四的,不过能出京来透口气,也算是值得的……”

    说到这里,他却不得不停了下来,后面车辙滚滚,人声鼎沸,一直跟他们后面的人流快速地越过他们,朝前行了去。

    不时有人还对他们点头微笑致意,显是感谢他们一路上震慑群小,让山贼匪人不敢出没了。

    李玄瑾心中诧异,这些人先前还怕的厉害,怎的到了这里便都不怕了?看着扶老携幼,滚滚而过的人流,正想派人去问个明白,这时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停了下来,下了马车,身边一群子女儿孙掺着。

    这老人显是读过书的,礼节很是周到,行了一礼之后,才扬声道:“公子可是要前去赵家庄?”

    李玄瑾赶紧下得马来,也是行了一礼,这才笑着温声道:“没错,我们正是要去赵家庄看看,老丈有何见教?”

    老人声音透着爽朗,“我看公子自容非凡,这些……这些随行人等又极是雄壮,这才要来提醒公子一声儿,不要怪我多事才好。”

    “长者垂训,后生小子自然是要听的,怎敢说什么怪罪,老丈自管明言。”

    “公子一行既是要去赵家庄,应该听过赵家庄的规矩,刀枪之类还是不带为好,若是被误认成了匪人可怎么得了?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到了前面,就是赵家庄地界,那里平安地紧,也不需这些刀枪防身,只要交给那些守路旁的军卒,离去时自会归还,我只怕公子年少气盛,忍不得气,才多说上两句,不要嫌我啰嗦才好。”

    还没等李玄瑾说话,旁边的杨倩儿却是受不了了,脑瓜儿当中立即出现了恶霸,横行乡里,欺压良善,被微服出行的王爷抓个正着,然后恶霸伏诛,民冤得雪的传说情节。

    “我们手中有官引,那……些人还要收去我们的刀剑吗?”

    老人没有说话,到是他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嗤笑了一声,瓮声瓮气的道:“官引?那些个贼子们哪个手里没有官引?听说一年前,还有三个贼人冒充了刑部官吏呢,要不是知县大人英明,那些贼人们还不定能闹出什么事情来呢……”

    老人虎着脸瞪了那个年轻人一眼,才对着众人抱了抱拳,“我只是提醒公子一声儿,看公子也不是坏人,只要好言跟那些军卒们说,也没什么事情地,告辞。”

    说完这番话,就儿孙们地搀扶下上了车,融入了人流之中,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八十八章冲突

    第八十八章冲突

    景王府侍卫都头王虎提马走近李玄瑾身边,低声道:“殿下,您身份尊贵,带着这几个人进去,一旦有个什么万一,我们这些护卫真是百死莫赎其罪了,再说一群团练禁军,听那些乡民吹的神乎其神,照小人看,多数是名不副实的,所以还是不要去了吧?”

    他们这一行人还没进巩义县地界就已经听说了巩义县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儿,李玄瑾长深宫,出宫之后也没出过几次京城的,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听到什么稀奇古怪传闻自然就想着往前凑,再加上身边还有个比他还要活蹦乱跳的杨倩儿,时常再旁边添油加醋,怂恿一番,这一路下来,已经够王虎等人头疼的了。

    听说巩义县出了这么位豪杰,两人自然满心思的想来看看,至于给老爷子贺寿,时日还早的很,所以多绕些远路到也没什么,重要的还是临走时正德皇帝的那番话,他回去思来想去,也不明白巩义县的匪患为什么叫他一个皇子去处置,其中难道有什么玄奥不成?

    他身边没有得力的幕僚,也没个人商量,只能打着走一步算一步的主意,如今既然到了地界,怎也要弄个明白的,也许到了那个赵家庄,见到那位声名不小的巩义猛虎,希望不要叫自己失望才好。

    只是王虎等人听说这巩义县近些时日正闹匪患闹的厉害,这心思马上就拎了起来。他哪里明白李玄瑾的心思,听了那老人说的,进了那赵家庄还要将刀枪收走,没了兵刃,一旦那里碰上几个不开眼地,伤了这两位主子,那他们这些人的人头**脖子上就不是那么牢靠的了,自然不想让李玄瑾轻身涉险。

    不过还没等李玄瑾说话。旁边的杨倩儿把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瞪,她京师名声虽响,但心里也是明白,不是她才学真个冠绝当世,也不是因为她的容貌能一笑倾城,多半却是因为她是当朝宰辅的孙女,那梨园会办的看似热闹,但真个有才学。又崖岸高峻之人是一个儿也没有地,过了这些时,以前那种非要压过男儿一头的心思也淡了不少。

    此次头一次出京,放眼望去,山高水远。人情各异,真个是要比总窝京师那巴掌大的地方能增长见闻,一路走下来,见到的。听到的,让她感觉比之以前的生活简直要精彩万倍,这才真真体会到了那句俗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所。

    她生于豪门,勾心斗角之事见的多了,性子便也变得沉稳非常,凡事也能看地通透,但出京之后。所见所闻给她的冲击太大,竟是如同脱了缰绳的野马,恨不得这一路一直走下去,永远不要回那沉闷的京师之地才好的,她年纪本就不大,这样一来,天性渐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