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147部分

将血-第1147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上忙。縝r /》

    所以,这一篇文章,看上去很是不如人意。

    不过,赵石也没有苛责什么,在他看来,既然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文章,后人若是有心的话,自然会去完善,用不着他太过操心。

    而且,在他有生之年,随着大秦疆域的扩展,很多人才自然而然也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当各族语言,文字汇聚而来的时候,占据先机的国武监,完全可以将语言这一篇单独拿出来,成为一个国武监当中,或是大秦外事官员们不可或缺的科目。

    最后的勘定过程,对赵石来说,有些痛苦。

    大量的文字功夫,以及横跨诸多领域的知识,让赵石觉得昏头涨脑。

    作为国武监山长,国武监操典上头一个列名的大人物,却对这许多篇章都一知半解,甚至有的根本一窍不通,这无疑是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

    但事情就是这般,在结束了这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的几天之后,赵石草草的在国武监操典手书范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大名,就匆匆跑去了公主府,舒缓自己疲惫的精神去了。

    大秦成武八年五月,国武监操典正式刊印,手书范本被收藏入国武监密室,后来,随着国武监的壮大以及国武监操典流传愈广,越加重要,国武监操典手书范本转于皇室收藏。。。。。。。。。。(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进攻

    五月间,一个叫王罄的西蜀汉子,悄无声息的进了长安国武监的大门。随更新最快去眼快

    说起来,他不是第一个入国武监进学的蜀人,相比其他生员,年纪虽然有些大,却也不算多起眼。

    没有军功在身,家世嘛,可以归为寒门一列,还不识几个大字,入学时得的评价却不错,弓马娴熟,但在长安国武监这里,也不算什么。。。。。。。

    这样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人,顺顺当当的进了国武监,平常中也就透出几分诡异来。

    很快,就有人知晓,此人能入国武监进学,只因有人替其说了几句话。。。。。。。

    这样的家伙,几乎天然便是生员们排斥的对象。

    不过,王罄这人吧,爱说爱笑,好结交,喜热闹,很快身边便围拢一群年轻人,一些不利的流言还没等传开去,便消泯了下来。

    但在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莽莽撞撞,一脚踏入国武监的西蜀汉子,自此开启了他传奇般的一生。

    未来大秦第一位西域大都护,在二十五岁时,才名列大秦军籍,和其他年轻人一起,满怀期待,满心兴奋的成为了长安国武监中的一员。

    如此说来,大器晚成一说,到是可以拿来在他身上用一用了。

    当然,这样风云际遇的故事,历朝历代,都有流传,也算不得出奇,在这里也不用多说。。。。。。

    大秦成武八年,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头。

    大秦军政上的变革,后人们大多喜欢以大秦成武八年,国武监操典刊印为标志,来评说大秦成武兴革的一系列举措。

    实际上,大秦从成武皇帝即位开始,军政上的变革就再未止歇,而酝酿了七八年的时间,经过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后,终于在成武八年掀起了一个yankuai。

    国武监操典在此时成书。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偶然,但换个角度看的话,也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

    而在大秦成武八年五月间,军事上的变革正在渐渐深入。禁军士卒的裁汰,已经接近尾声,大批的禁军士卒解甲归田。

    给地方上制造了许多麻烦的同时,也补充了地方人口。

    与此同时,因禁军士卒安置之事。风波迭起之下,枢密院也开始正视军卒归乡所衍生出来的众多事故。

    于是,也开始了军中变革上的最为重要的一步,对军功,赏赐,抚恤,军饷等一系列军中重务的划分进行梳理。

    这无疑是完善军事体系关键的一步。

    对于军人地位的提升,以及军人以及其家眷生活保障等事上,都有着无法言喻的重要的作用。

    随着枢密院上书之事越来越多,不安的文臣们也开始本能的进行了阻挠。

    但遭受了沉重打击的文臣集团。在这个时候的抵抗只能说用软弱来形容,军人们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并开始频繁的触及文臣们的底线。

    军功赏田,视武人职位以及所立军功,征收税赋与文臣品级相类,伤残者,与公侯同,见官不拜等等等等,如此种种,在之后几年中。枢密院和中书都是纠缠不休。

    而在成武八年五月,政事上的革新,其实还在酝酿之中,不论的皇帝陛下。还是中书重臣,好像都在等待一个契机。

    对于成武皇帝来说,他憋着劲想要将景兴鼎革抛在身后,将他那位无情无义的父皇干干净净的扫进故纸堆中。

    而中书重臣们,在感受到武人们的咄咄逼人之下,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想要大展拳脚,在朝中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君臣之心不同,但却可以同策同力,所以,政事上的变革在此时看上去已是不可避免,之前种种,看上去不过是在为此做着必要的准备罢了。

    在这个时候,大秦扩张的脚步,虽然因内部的纷争渐渐缓和了下来,但却并未停止。

    大秦成武八年五月末尾,回鹘汗国截杀了西辽国王按照惯例派往回鹘索要供奉的使节队伍,随后,在回鹘汗国之内,对契丹人进行了一场血腥的清洗。

    与此同时,回鹘汗王召集回鹘各部,成军十万,在六月间向西辽发起了进攻。

    契丹王曲出律闻讯大惊,而在这个时候,草原上也已风起云涌。

    拉乌尔汗木华黎在五月间已经开始征兆草原诸部战士,在六月间,各部骑兵已经陆续聚集到木华黎的战旗之下。

    六月末尾,草原上秋高马肥之际,拉乌尔汗的大旄之下,以及聚集了六万草原战士。

    此时,大将王览也率领一万精兵,北上与木华黎汇合。

    七万大军,漫布于草原之上,旌旗招招,遮天蔽日。

    一连串的坏消息,终于让契丹人明白,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而西辽疆域辽阔,势力远达西域诸国,如今虽然正在低迷之时,却也不可轻辱。

    先是契丹王曲出律派西辽上将耶律乞仁,率兵两万南下,在六月中,于归延山西麓,大破回鹘大军。

    是日,大将耶律乞仁陈兵于归延山西麓高处,周围漫无水源。

    回鹘大军上下皆笑契丹人不通军事,自处死地,又知契丹人只有两万人马,不愿多伤士卒之下,打算困契丹大军于归延山麓。

    当日,契丹人与回鹘大军交战数场,各有损伤,契丹人做急切状,一直战至黄昏,才收兵而回。

    回鹘人伤亡不少,却以为得计,契丹人不过如此,围上几日,待契丹人缺水,便一鼓可破了。

    但契丹人没给他们这个机会。

    当晚,契丹人以五千敢死之士发动了夜袭。

    先以准备好的火油,焚烧回鹘人仓促立下的栅栏,顺势突入回鹘人大营。

    回鹘人虽然有备,但与契丹人混战一日,又存轻敌之心,加之军纪松弛,互不统属,当五千契丹骑兵冲入大营之时,回鹘人混战半宿,终于陷入混乱之中。

    黑暗之中,不辨敌我,回鹘人十万大军,在契丹人冲击之下,乱作一团,自相残杀而死者,不计其数。

    待至天明,回鹘人惊魂稍定,开始阻杀进入大营的敌人。

    而在此时,养精蓄锐一晚的契丹人主力,在主帅耶律乞仁率领之下,向回鹘大军发起了致命的一击。

    回鹘人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与契丹人混战半日,终于崩溃开来。

    是时,归延山西麓,尸横遍野。

    契丹铁骑,纵横来去,回鹘人的鲜血,肆意流淌,将归延山脚下的荒原染成一片血红。

    多年之后,商队行经此处,还可见累累白骨,森森如狱。

    是役,契丹人斩获无算,回鹘汗国大军,如蚁溃散,能够逃回故土者,十中无一。

    契丹人大胜。。。。。。。。

    若非此时东边战火已起,情势危急,契丹人完全可以率军直入回鹘,再次上演当年西辽征服回鹘汗国故事。

    但自他们的祖先耶律阿保机开始,蔓延数百年的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

    大秦成武八年六月,大将军木华黎率草原各部联军近八万人马,发起了对西辽的进攻。。。。。。。。。

    大军漫山遍野,向西挺进。

    这可以说是,大秦的一次西征,与蒙古人与西辽第一次接触来比较,军力更加强盛,准备更加充分,但对大秦而言,付出的却轻微至极。

    当然,与另一个时空当中,金国征伐西辽屡屡受挫不同。

    这次征战,既没有西夏的牵制,也没有太多的后勤上的负担。

    西辽,虽然疆域广阔,但也已日薄西山,再无当初耶律大石为国之时那般强盛。

    治下官吏,贪婪腐朽之状,一如老朽之金国,西夏,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也是另一个时空中,蒙古人轻易覆灭西辽的重要原因。

    蒙古人崛起的时机,真的是太好了一些,说是有如天眷也不为过。

    只是在这里,代之而起的是大秦罢了。

    大军分兵两路,王览自请为一路,率兵两万,与西克烈部王子图撒和一道,沿阿尔泰山西南麓往西北进军,兵锋直指西辽东北大部,也是当年乃蛮人分裂出来的一支,年巴恩部。。。。。。。

    木华黎则率大军主力沿天山北麓西进。

    绕过沙漠,在别失八里,终于与契丹人大军相遇。

    五万西辽各部联军驻扎在别失八里,当与草原各部联军的先锋相遇时,两军都没有任何的犹豫,相互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一万先锋大军,正是巴勒塞合部战士组成,率领他们的,是巴勒塞合部首领巴勒塞合忽难把阿秃儿。

    这无疑是巴勒塞合忽难的扬名之战。

    试探半日,在契丹联军耐心的等待草原联军主力到来,并不准备太过话费心思,吃掉这一万很是油滑的大军先锋的时候。

    经过一系列草原战争洗礼的忽难却已经发现了西辽大军致命的缺点。

    这支西辽大军建制非常混乱,只看旗帜的话,根本不知道,他们中间到底有多少人来自不同的部族。

    甚至于,他们的人种也很难辨认清楚。

    就算已部族林立著称的草原部族联军,也无法跟西辽的大军相比。。。。。。

    契丹人混乱的建制,让本来打算等待大军主力的忽难,心痒难耐。。。。。。。。(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灭辽

    大秦成武八年,这场发生在离中原帝国颇为遥远的地方的战事,实际上没有多少值得称道之处。⊙,。suimeng。'774''buy'。

    当一个帝国强势崛起之时,对那些衰弱老朽的国家的战争,创造出怎样的战绩,其实都不用奇怪。。。。。。。

    历史上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

    像是大秦第一次西征,同样有所体现。。。。。。。。

    一万草原骑兵,在他们的首领,巴勒塞合忽难率领之下,分作十个千人队,先是向西迂回,在一日之间,疾驰二百里,连破西辽援军,截获焚烧西辽粮草辎重无数。

    西辽大军统帅萨里思固儿进退失据,不得不派心腹将领,率军一万,追击忽难部,自领大军主力,于别失八里准备阻击草原联军主力。

    忽难一部得知契丹大军动向,尽屠降俘,于别失八里西北一百余里处,以逸待劳,等契丹人马来到,立时便如狼群一般扑上撕咬。

    激战半日,契丹人不敌溃走。

    此时,战事进程便完全进入了草原骑兵的节奏。

    他们不会像汉家军伍般,一鼓作气追缴残敌,而是尾随契丹溃军,来回骚扰,不停吃掉契丹人断后骑兵,让契丹溃军疲于奔命。

    一路之上,契丹溃军遗尸处处,最终只能拼命逃走,再不敢回头迎战。

    巴勒塞合部战士如影随形,追逐着契丹溃军脚步,一直到别失八里西方三十里处,才一拥而上,将契丹残部围歼殆尽。

    此役,忽难部以极其轻微的代价,便几乎全歼了契丹人的一个万人队。

    与此同时,忽难得知大军主力已经围困了别失八里,正与契丹主力激战不休。

    忽难一边收拢麾下战士,一边传信拉乌尔汗木华黎,在得到木华黎同意之后。不顾别失八里的战事,率军径自西行。

    一路之上,大小战事数十起,破西辽沿途大小部落无算。

    大秦成武八年六月末。别失八里战事结束,木华黎率草原联军,全歼驻守别失八里的契丹人大军,继续挥军西进。

    其实此时此刻,大军前方已是一片坦途。

    忽难部为大军扫清了几乎全部的障碍。

    就算如此。大军也没追上忽难部的步伐。

    到得七月初,忽难部已经逼近西辽都城虎思幹鲁朵。

    此时,忽难部人马不降反升,已有近两万人马。

    这得益于契丹人对国内部族的严酷统治,同样,也得益于曲出律篡位之后,力行以佛教代替其他教派的主张。

    为此,西辽很多部族,皆是心存不满。

    很多沿途部族,在听到草原联军到来之际。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奋起反抗,而是率领部族战士,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入侵者的一方。

    草原联军信仰上的宽松,让很多信仰穆斯林的部族,欢欣鼓舞。

    他们告诉忽难,在更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和他们有着同样信仰的兄弟,在契丹人残暴的统治下哀嚎,等待他们去解救。

    在这样一个时候,草原部族头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信仰之争。但这个时候,多数信奉草原天神以及长生天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信仰之争到底有多残酷。

    他们只是本能的接受了这些穆斯林信徒的投靠,带着他们去驱逐。杀戮那些他们口中的异教徒。

    这是一个很诡异的局面。

    最为排外的伊斯兰教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