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060部分

将血-第1060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让他忐忑不安的是,他进言商事的奏启好像。。。。。。不得晋国公喜欢。

    这是他处心积虑写就的文章,也是他头一次向太子殿下真正的进言政事,时机上他觉得把握的刚刚好。

    其实正如赵石所想的那般,东宫之内的纷扰也并不比外间少了,想要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也并不容易。

    谄媚之徒,在东宫这样的地方没有生存的土壤,家世也不足倚仗,想要在太子身边占据一席之地,看的还是见识和才能,投太子所好,胡乱进言做事的人,很快就会消失在东宫之内。

    因为东宫的上空,还有着另外一双威严的眼睛在盯着,欺瞒太子也许容易,欺瞒成武皇帝陛下。。。。。。为了身家性命着想,还是算了吧。

    崔晋虽然年轻,但这个道理却被人耳提面命多时了,自然不会犯下太过愚蠢的错误。

    而这次进言,可谓用心良苦。

    他去过大同,而且时间并不长,为此,身上耽误了一科恩科。

    那是成武二年的事情,随着父亲跟随商队回到河中崔氏故土,拜祭祖宗,顺便迁移祖坟去河间。

    那一年河间崔氏去了很多人,各支后起之秀皆在其列,因为河间崔氏已经在河间站稳了脚跟,所以,祖宗祠堂也到了该迁转的时候了。

    当年河中崔氏栖栖遑遑,随着秦人大军去到秦地安身,如今风风光光的回来,许多当年老人都哭的昏天黑地。

    即便是崔晋,也感到一阵阵的后怕,因为当年他可还在襁褓之中,风霜雨雪,随军千里,一个不小心,可就见不到如今的景象了。

    不过,这并非他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因为成武二年,大军北向,克太原,陷大同,大将军赵柱国轻车简从来到军前,半载之间,率兵攻取了金人半壁江山。

    那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崔晋和几个族中兄弟亲眼见到了大同雄城在熊熊战火当中陷落,惨烈而又惊心动魄的战争头一次**裸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对他们的冲击可想而知。

    至今,大同城中那场遮天蔽日的大火,依旧不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如云的军阵,震天动地的厮杀声,血流成河的战场,崔晋在斑驳的大同城墙之下,头一次感觉到了读书人的无力,以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话的虚伪。

    所以,别的兄弟们都回去了河间,只有他在家仆的护卫之下,在大同呆了很长时间,在成武四年才重新回到秦地,准备参加科考。

    于是,他见到了很多内外商旅,在云中草原,他更见到了盛大的草原会盟。

    可以说,他自信,在东宫众人之中,他对北地大同以及云中云外草原的见识,是其他人比不得的。

    而他精心准备的建言,确实也得到了太子殿下的看重,被干脆的传之于众。

    在他的计划当中,这只是个开头儿,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到了大同那里,故地重游,四方打探之后,才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这次行程对于崔晋而言,可谓是天赐良机,是他在东宫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机。

    不过,他沾沾自喜了没多久,就有相熟的同僚隐晦的暗示他,晋国公看了他的奏启之后,好像十分不满。

    雄才大略的晋国公。。。。。。。没错,崔晋就是用这个每每只会来形容帝王的词儿来形容晋国公的,而且觉得很是理所当然。

    那些丰功伟绩在崔晋心间一晃而过,随即浮现在他眼前的则是大同城中那冲天的大火。

    在那火头儿晃动之中,他却好像被迎头淋了一盆凉水,冷飕飕的,像是来到了寒冬腊月,也再顾不上同僚是好意还是歹心了,在片刻的晕眩之后,只是琢磨着该怎么自处了。。。。。。。。。。。。

    随后,太子殿下传召,他第二次进入了那令人羡慕的车辇,只是这一次心境则完全不同。

    太子殿下的沉默,也给了他太多的猜想和压力。

    “晋国公。。。。。。。随后便到,少说多听,不要失礼。”

    太子殿下的声音好像自天边传来,让有些恍惚的崔晋猛的惊醒了过来,心里却是稍稍松了一口气,太子殿下的提醒,表明并不会让他来完全面对晋国公的质询。

    但宽容却不等于袒护,这是太子殿下表明了的姿态。

    崔晋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尽量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恭声道:“多谢殿下。”

    一切尽在不言中,太子殿下点了点头,脸上终于带出了些笑意,因为灵醒的人确实让人省心不少。

    至于晋国公那里,太子李珀并不担心。。。。。。借着这个由头,正好跟晋国公好好谈一次,要知道,为了显示一碗水端平,不得罪后面那些老臣,从出了长安之后,除了时不时的嘘寒问暖,他还没有召见过谁。

    不过在出潼关北上之前,必定要跟晋国公商谈一次,因为大同那里,不但是晋国公本人的封地,而且,晋国公对那里更加熟悉,态度也最为重要。

    至于那些老臣,絮絮叨叨的话语,在宫中的时候听的已经够多了,他们的千言万语,也许在到了大同之后,根本比不上晋国公一句话来的好用。

    “也不必太过拘谨,晋国公乃明理之人,就事论事便好。”

    他这里可是越来越有章法了,还不忘安慰一下身边近臣的心。(未完待续。。)u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问难

    “晋国公到。”

    太监尖细的嗓音永远让人那么的不舒服,赵石撇了撇嘴,游目四顾,护卫在太子车驾周遭的,是新建的左右殿卫,搁在女真人那里,其实就是御前侍卫。

    看着一个个人高马大,盔明甲亮,其实都是样子货,可以说是皇家仪卫的一部分,专门做给旁人看的。

    当然,其中最精锐的那一部分就护在太子殿下车边儿,这些人当中,有自小习武,经过战阵磨练的世家子,也有些专习技击之术的皇家奴仆,这些殿卫军士,才是护卫太子安危的核心。

    很快,太子车辇周遭好像一堵堵城墙般的人群分了开来。

    “殿下宣晋国公入见。”

    周遭的殿卫军兵好像都长出了一口气,虽然没有人下马,也没有人跪拜,却都将头低了下来,以示对大将军的尊敬。

    由太监领着,不一时便来到太子车辇之前。

    赵石扫了一眼,心道,果然还是皇家的人会享受,把宫里的床都抬出来了吧?

    太子李珀已经起身相迎,赵石躬身施礼,“微臣参见殿下。”

    ◆ 之后便没了那么多的规矩,太子殿下笑意盈盈,连连招手,“国公快请上来入座,学生可是已经等了国公多时了。”

    崔晋战战兢兢侍立在旁边,见晋国公干脆的再次拱了拱手,一步便踏上了车辇,让满脸谄媚,想要扶上一把的东宫大太监尴尬的缩回了手。

    崔晋虽没见过晋国公入宫觐见陛下的时候是个什么情景,但从这番细节处便知道。晋国公在乾元殿上。怕也不会太过注重什么礼节了。

    而太子殿下。自称学生,大有熟不拘礼之态,也变相的表明了这一点。

    “下官见过晋国公。”

    “这是东宫长史崔大人,出身河间崔氏,与国公应该还有些渊源呢。”太子李珀笑着引见道。

    赵石知道所谓的渊源从哪里来,当年他经吕梁山去草原,后来是太皇太后赵氏命子侄,由崔氏为向导。这才扮作商人去到鞑靼草原,将他招了回来。

    河间崔氏这些年,跟太皇太后那边走的很近,而皇后娘娘宫中,也有崔氏女子的身影,当然,河间崔氏想要重现当年辉煌,还早着呢,现在只不过是在大秦稍稍站稳了脚跟而已,他们比蜀人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放下身段,没有太多读书人固有的矜持罢了。

    赵石顺势虚搀了一下。微微一笑道:“多礼了,原来是故人之后。。。。。。。”

    太子殿下笑容更盛,“这些虚礼,在晋国公这里不用也罢,起来吧。”

    崔晋开始的时候,听到渊源两个字,后背可是一下出了不少的冷汗,科举案中,他搀和的并不深,但公主府之事,却几乎是他一手操办,将一位风光无限的同年生生碾碎成泥。

    这等阴私之事,是为官者的大忌,也可以说一旦传出风声,便是洗刷不掉的污点,心里有鬼,自然心虚。

    不过还好,听到了故人之后四个字,他便一下放松了下来,他知道,当年叔父确实跟晋国公有着那么一段同行之谊。

    算不得什么交情,但在晋国公威名日显之后,自家那位叔父每每谈起当年,这一段旅程都必不可少,他已经听过几次了,没想到,晋国公却还记得。。。。。想到这个,他的心从惊惧之中活了过来,立马变得滚烫滚烫的了。。。。。。。。

    落座,车辇晃动了起来,行程再次继续,而车辇之中的气氛却大有不同。

    太子李珀在崔晋面前,甚至可以说是周遭人等面前,并不遮掩自己跟晋国公的亲近,尚显稚嫩的笑声,时不时便能从车辇中传出来。

    这也许是吐蕃之行最大的改变了。

    很快,热气腾腾的酒菜便摆上了桌儿,旅途之上,能有这番享受,确实不易,怕也就是皇家出行能够如此了,不过显然,太子殿下做出了长谈一番的架势。

    本来,太子李珀还准备到了潼关修整一番的间隙,再与赵石深谈,而在京中不好谈论的话题,也就都能摆出来了。

    但现在也好,省得夜长梦多。

    “之前未曾打扰国公,是因国公与妾室同行,怕扰了国公兴致,还望国公不要多心。”

    太子李珀举起酒撰,赵石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模样,不觉有些好笑,不过,和之前比起来,这孩子确实变了不少。

    不过和崔晋这样的人不同,赵石懒得去琢磨这些变化的好坏,成武皇帝比他年纪还小上两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眼前这位要想登上皇位,没有什么变故的话,等个一二十年都是少说着。

    而他,也不愿再搀和到皇家的事情里面去了,太子如何如何,对他而言,没多少值得关注的地方。

    于是,端起酒杯,跟太子碰了一下,便笑道:“殿下见笑了,春天能出来走走,感觉确实不错,我那两个小妾,性子都野,没带过来给殿下见礼,一来呢,身份不对,二来呢,则怕她们不懂规矩,冲撞了殿下,所以还请殿下恕罪。”

    太子李珀笑着摇头,心道,你那两位妾室,都是胡人公主来的,这天下间比她们身份更尊贵的恐怕没多少,至于规矩,你连父皇都敢惦记着敲打上几下,还谈什么规矩不规矩的了。。。。。。

    当然,这样的腹诽也只能在心里叨咕上两句罢了,哈哈一笑,两人共饮了一杯。

    闲话两句,喝了两盏,太子李珀脸上便升起了红晕,借着吃菜的工夫,李珀笑着道:“此去大同,不能和吐蕃之行般,与老师一路同行,随时听老师教诲,实乃憾事啊。”

    赵石一听老师这个称呼,就知道正题来了,先套近乎,再说正事,其实皇家子弟谦逊起来,跟当官儿的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于是,他这里嘿嘿一笑,开了句玩笑,“殿下言重了,赵石除了能教陛下些拳脚之外,其他可谈不上什么教诲,到是后面那几位老大人,皆乃饱读诗书之人,应该合乎殿下期望才对。”

    李珀听着就笑,这时才多少露出些他这个年龄该有的活泼,“路还长着呢,老大人们恐怕憋了一肚子话想跟学生说,不急不急。”

    赵石也呵呵笑了起来,点头道:“嗯,无趣之事,做来确实不着急。”

    一大一小,无良的笑声充斥于车辇之中,拿朝中重臣逗乐,把旁边的崔晋瞧的目瞪口呆。

    随后,李珀这里叹了口气,皱起一张小脸儿,多少摆出些可怜模样,却不太成功,以小卖小也要工夫的,显然,长于皇家的他,太过生疏了,连旁边的崔晋都忍不住想拿衣袖遮住脸庞才好。

    “学生这里百无聊赖,却也只能拿无趣之事跟老师说说了。”

    赵石抿着酒,他向来有逗弄小孩子的恶趣味儿,这会儿就又发作了起来,“殿下苦中作乐,应该多找些能书善画的读书人来才对,吟风弄月什么的,微臣可不成,难道殿下想跟微臣练练拳脚?嗯,确实无趣了些。。。。。。。。”

    崔晋脸上肌肉不由自主的开始抽动,想停都停不下来。

    太子李珀也是哭笑不得,练个狗屁的拳脚,去了晋国公府一次,就弄了个鼻青脸肿,寻了御医诊治,也一个多月方好,而且,连母后那里都没敢言声,多憋屈的事情,岂能用无趣来形容?

    这会儿他便想起了父皇的叮嘱,跟晋国公打交道,不用绕太多的圈子,那厮多数时候会直来直去让你难以招架,偶尔却也会装糊涂,让人生恼,到不如先发制人。

    当然,皇帝陛下的言语不可能这么直白粗浅,但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应该就是这么个意思。

    于是太子殿下也不再兜什么圈子,给晋国公找乐儿,正容道:“老师说笑了,北地商途往来,牵涉日广,大同边市,乱象日显,朝廷上下,一议再议,却无所决,学生也很为难,所以想问问老师,依老师之见,该当如何?”

    赵石眯了眯眼睛,心道,这还还真是一个无趣的话题。

    不过眼前的这位虽然还是个孩子,但却是大秦太子,稍微逗一逗也就算了,好好说话的时候,他也不是不知分寸之人。

    沉吟片刻,在心里琢磨了一下措辞,才扫了一眼崔晋,开言道:“既然殿下问起,微臣就说两句。。。。。。嗯,崔大人的条陈微臣看了,崔大人应该去过大同吧?”

    崔晋明显的挺直了身子,瞅了瞅太子李珀,见太子殿下干脆的点了点头,才恭声道:“国公明见,成武二年,下官曾随军北上,并在大同滞留了一段时日。”

    “成武二年啊。。。。。。”喃喃声中,赵石有些意外的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东宫长史,没想到这位还有着这样的经历,那会儿应该是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