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011部分

将血-第1011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军登关而上,虎牢失陷在即,吕盛平率部于城头死战不退,身披十余创,犹自高呼酣斗。

    秦军越来越多,虎牢失陷已在眼前,部将眼见不敌,欲挟吕盛平溃走,吕盛平怒喝连声,大呼男儿守土报国,有死而已,不肯离去,最终力竭战死于虎牢关头。

    吕盛平也是此战战死的第一位后周高级将领。。。。。。。。

    秦军四日陷虎牢,虎牢关镇守使吕盛平战死,五千守卒,只吕盛平侄儿吕琦率近千残兵,溃出虎牢关,但他们并未去荥阳,而是退往了东北方向的孤柏岭,一头钻进了广武山中。。。。。。。。

    而此时,得知虎牢失守消息的荥阳守将张大虎,才有些慌了手脚,不过还没等他将告急文书发出去,防御使衙门让他出兵救援虎牢的军令却是到了,张大虎看了文书,不由大骂,虎牢都丢了,还救个屁。

    此时防御使刘俊这里也再顾不上准备迎接摄政王世子的事情,听闻秦军起兵攻虎牢的消息之后,他便立即命人送信给荥阳的张大虎,令其出兵救援。

    这个时候,他也有些后悔,不该对吕盛平的求援文书不闻不问,不过后悔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之后他这里琢磨的,其实不是秦军到来,该如何应对,而是先要推诿过错。

    当虎牢关失守的消息传到他这里,这位防御使大人大惊之下,却也有着一丝窃喜,吕盛平死了。虎牢失守的过失。完全可以推到吕盛平的头上嘛。

    至于张大虎那里。。。。。。。。若非荥阳乃兵家之重地。不能有失,他甚至想到了坐视荥阳失陷而不加理会。。。。。。

    不过这些到底只能想一想罢了,一旦荥阳等处要地失守,他这个防御使再是推诿,这失地之责也推不掉,所以,他这里只能第一时间,传令各地守将御敌。

    在这样危急关头。这位防御使大人还没忘了耍花招,以迎接保护摄政王世子为由,留广武军在管城后方,丝毫没有前往军前带兵御敌的意思。

    大秦成武六年五月,河洛大军克虎牢,随即出虎牢,入郑州,在广武,荥阳,贾谷。密县一线,跟后周兵马连番接战。

    因后周郑州防御使刘俊不曾亲上敌前。指挥诸将迎敌,所以诸将固守防地之外,很少有配合之事,军报传送,来往之间也是拖沓无比,根本无法真正连成一线,而从防御使衙门送回来的军令,由于时过境迁,往往前后矛盾,让人无所适从。

    郑州集结的后周近二十万兵马,在指挥上简直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而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广武军远在管城,广武空虚,秦军沿黄河进兵,先破广武守军,绕道围荥阳,荥阳这样的兵家重镇,竟然只支撑了四天,七万余守军,在守将张大虎率领之下,竟然阵前降敌,荥阳易手。

    这个时候,后周准备多年的郑州防线,在短短数日间一溃千里。

    大将魏怀德率军连破后周兵马,最终陷贾谷,在贾谷修整一日,再次率兵南下,与大将杨昭合攻密县。

    以五千精骑突前,先破密县救援贾谷之援军两万人,再进密县,于密县城北嵩渚山麓,与密县守军四万厮杀一日,阵斩密县守将万胜,密县守军几乎全军覆没。

    十余万后周兵马,在短短半月之内,便已经烟消云散。

    魏怀德留两千兵马受密县,与杨昭两人顺水而下,直趋新郑,欲与大军主力会于管城。

    此时对于后周而言,郑州形势已然糜烂,再难挽回了。

    没等秦军合围管城,郑州防御使刘俊已然带着广武军拦住赶来郑州的摄政王世子殿下,一同狼狈逃回了开封。

    吃了这样的败仗,郑州防御使刘俊回到开封,却不知怎么走通了门路,竟然毫发无损之余,还以保全摄政王世子安危之功,转身便领了兵部侍郎的职位。

    不过这位新鲜出炉的兵部侍郎大人没在新的位子上呆几天,便在后周降将孟青,带兵挖了摄政王赵氏坟茔的消息传到开封以后,摄政王赵彦大怒之下,再加上有人连参刘俊阵前失利事,于是,后周摄政王大人便将所有的怒火,都浇在了刘俊头上。

    根本未经大理寺堪问,便以守土失利,丧师辱国之罪,将刘俊腰斩弃市,并诛灭了刘俊三族。

    但说实话,这样的举动,丝毫无益于事,反而先自动摇了后周立国之根基。

    年轻的摄政王与他的父亲,已经故去的老摄政王赵乾比起来,真的只能用昏聩来形容。

    不杀刘俊,提振军心士气,反而任其为兵部侍郎,已经犯下了赏罚不明的错误,如今又因自己一怒,而以旧事而杀刘俊,这不但有着反复之名,而且,后周立国至今,不杀士大夫已然成为了祖训一般的规条。

    而摄政王赵彦此举,无疑开了个极坏的先例。

    当然,这些在当前都已经不重要了,秦人大军临境,朝廷政争在这个时候已然看不出多少痕迹了。

    因郑州失守,朝廷中的主战派猛然便占了上风,摄政王赵彦也顺势,重新启用老臣李仲谋任枢密使,调拨兵马,准备死守开封。

    在这之前,勤王的诏书已经发了出去,命后周各地守军,在接到诏书的那一刻,即刻起兵,救援京师。

    当然,这已经是后周的固有节奏了,不必细说。

    秦军得郑州,修整数日,才起兵继续东进。。。。。。。。

    这中间,还出了点幺蛾子,那就是后周降将孟青挖了后周赵氏的祖坟。

    这事吧,就太恶劣了些。。。。。。

    虽说前人们也没少干了,但总归不妥当之极,往大了说,那就失去了大义名份,传出去,也有失民心等等,而往小了说,有仇就有仇,打打杀杀都是常事,但你却去挖人祖坟,这就太缺德了。

    若换个时候,少不得就要将孟青交给朝廷论处,但现在却正值用人之际,大将军张培贤大怒之下,却也只是将其功过相抵,又打了孟青十军棍,便将此事揭过不提。

    谁也不曾想到,孟青此举却是让早已逃的不见影子了的刘俊掉了脑袋。

    其实这事还远远不算结束,只是此时后周到了生死关头,将一切其他事情都压了下来而已。。。。。。。。。

    连番战事下来,秦军有些疲惫,也受了些损伤,但连胜之下,士气高昂,从上到下,都死死盯着东边那座繁华的城池,不肯放松半点。

    于是,在管城修整数日之后,大将军张培贤留杨昭,折浔两人守郑州,自己则率大军继续东进。

    这个时候,先锋人选已经换做了另外一位后周降将张大虎。

    这也是无奈之举,大将军张培贤好名,从不擅杀降俘,这个谁都知道,实际上,许多人背后都在说,大将军张培贤之所以如此,只为了和大将军赵石别一下苗头,要知道大将军赵石嗜杀之名,早已遍传天下。

    而大将军张培贤,却有着仁义宽厚的名声,和大将军赵石截然不同,再者说,如今大秦上将之中,也就河洛张培贤能与大将军赵石比一比,其他人都差的远呢,而这样的不同,不是别苗头又是什么?

    不过这话听着虽然没太多根据,但却也有着一定的道理,至于大将军张培贤是不是这么想的,那就只有去问老天爷了。

    但说实话,领兵之人,行的是杀伐之事,再是宽厚也宽厚不到哪里去,和仁义更沾不上边儿。

    其实只要是稍微聪慧一些的人,便能明白,两人行事之所以如此不同,和他们征战杀伐的地界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大将军赵石在蜀中平的是乱匪,在河中河东打的是女真人,在西北则是灭夏之役,对面的是党项人,杀戮众多除了大将军赵石心性有些好杀之外,也可以归咎于形势所迫。

    而大将军张培贤领兵攻伐的地方皆为中原腹地,在策略上自然要温和的多,即便是换了大将军赵石过来,手段照样不会太过激烈。

    中原之战,最重要便是民心,将所过之处都打烂了,即便定鼎中原,估摸着也只能像前秦一般,得个残暴之名,不定什么时候便亡了。

    用这样的眼光一瞧,两人别苗头的说法,其实便成了无稽之谈,不过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谁说了也不算,只看成败罢了。

    回到中原战场,此时此刻,秦军情势一片大好,因郑州之战结束的很快,胜的也干净利落,秦军未受多大损伤,前面又已是一片坦途,进围开封指日可待。

    之所以用张大虎这样的降将率兵,一个是张大将军不欲担上擅杀降俘的名声,一个就是数万降卒不好处置,解送洛阳,太耗兵力时日,也非常的危险。

    更不能将他们留在郑州,那是秦军后路,一旦降卒作乱,影响可是非同小可。

    这么一来,也只能用其为大军锋矢,算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一路上,几乎没用秦军动手,前锋张大虎部,几乎没出波折,一路向前,直抵开封近郊。(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突变

    当大秦中军在开封城外数里的青城扎下大帐,十余万秦军已然云集开封城外,只等大将军张培贤下令攻城了。。。。。。。。

    这个时候,其实大将军张培贤也有了犹豫。

    后周京师就在眼前,诱惑不可谓不大,但当年河洛攻守之战,给他的教训太过惨痛了。。。。。。

    洛阳的城墙不比开封高大,护城河不如开封宽阔,无论守军还是百姓也远远不如开封城内众多。

    但当年两次河洛战事,却让秦军吃足了苦头。。。。。。。。。。。

    王佩兵败不说,大将折溪战死于汝州,他麾下悍将孙羽战死于洛阳城头,部将王承业,战死在洛阳城下,镇声将军顾兴河战死在虎牢,偏将苏有成战死于偃师北山。。。。。。

    八千秦军精锐,猛攻偃师而不得,大将王缨顿于虎牢之前,无可奈何,大将军折汇率军攻汝州,碰的头破血流。

    那一战,让河洛大军伤筋动骨,张培贤每每想起那一连串战死者的名单,便夙夜难寐,那一个个的名字,每一个都代表着河洛大军中的栋梁之才,却在后周名将孟珙已去的情形之下,一个个战死于河洛。

    而今麾下虽有大军十余万,但面对着开封坚城,会不会重演当年故事?

    这些犹豫,没法跟旁人说,在中军议事之时,瞅着一个个兴奋的面庞,张培贤知道,开封必须要打。攻不攻的下来。先且两说。只是大军进抵开封城下,若就此退兵,河洛大军的军心士气也就不用要了。

    本来,张培贤还想着顿兵在此,看看后周朝廷动静,定下一个城下之盟其实也不错,但现在看来,这样的心思。连说都没法说出口。

    他心里只能感慨,大军屯于河洛太久了,各处捷豹频传,连西夏都已亡于大秦兵锋之下,军中将领们对军功的渴望,已经热切到了一定的程度,即便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张培贤为将多年,知道主帅犹疑不定,乃领兵征战之大忌。

    既然不得不为。那么便没什么可说的了,于是。第二日,秦军进抵开封城下,随后便是一场攻守之战。

    大军十余万,看上去不好,但放在像开封这样的大城之下,却还是不够瞧。

    完全无法采用四面环攻的战术,只能强攻一处。

    河洛大军上下,包括大将军张培贤自己,对于后周京师,皆已是垂涎欲滴多年,用魂牵梦萦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真正面对这样一座雄城的时候,不但张培贤心底生出了犹豫,在攻城到来之际,他麾下的将领们也多是手足无措。

    城头上的守军看上去很惊慌,但城头离着地面太高了些,完全不下于长安,登城车什么的就不用想了,那样的高度,根本没有登城车的用武之地。

    进到城下很容易,城头箭雨密集,但秦军伤亡并不多,但护城河太宽了些,用了三日,秦军才铺出几条路来,但城头洒下火油,顿时将那几处地方堵了个严严实实。

    弓箭就算射上城头,也没了劲道,和城头对射,简直就是在自己找死。

    也只有投炮还能发威,但随后,高大的城头上,便推上来了很多投炮,仰仗城头高大,竟是抵消了射程上的劣势,一下便让秦军的伤亡大了起来。

    攻城十日,给秦军上下的感觉就是,这样一座大城,根本不是十余万秦军能够琢磨得了的。

    于是,张培贤果断的下令,退兵十里,随后秦军派出一队队骑兵,除了四处打探动静之外,也顺便完全切断了开封通往外间的所有道路。

    眼瞅着一块肥肉在嘴边,就是吃不到嘴里,不但大军上下有些焦躁,就算是大军主帅张培贤的脾气也是见长。

    进不能进,退不想退,在这样一个时候,大将军张培贤的弱点再次暴露了出来,一如当年他率兵攻河洛的时候,为众议所挟,顾忌多多,在紧要关头,也就不够决断。

    换了旁的战事,也就罢了,一旦到了一念可定大军进退的时候,张大将军这个不算弱点的弱点便显露了出来,犹疑于取舍之间,徒自耗费时日,却无定计可言。

    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悄悄进入了六月,已经来到了盛夏季节。

    这个时候,大将军张培贤终于听了参军的建言,一边送出战报,回禀开封战况,一边命人修书一封,射入开封城内,欲与后周定下城下之盟。

    若无其他事故,这样的城下之盟,后周跟金国没少定了,也不失为一条良策,后周君臣之软弱,在北地从来都很有名,说起来,金国之所以崛起如此之速,其实也多借助于继承了辽人和后周的盟约。

    几仗打下来,流水般的献银,便过了黄河,送到金人的京师,金人有了银钱,壮大的越发迅速,而后周也可以凭借这些岁贡,换得一年两年的平安。

    但这一次,张培贤真的是打错了算盘,金人乃异族尔,稍许岁贡,换得其不年年南下骚扰,这在后周君臣眼中不算什么。

    但大秦不同,同为诸侯,时时皆以定鼎天下为念,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