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同人)今生要你不要江山-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我快要进二院的时候,传来一个消息。齐王收兵回到封地,灌婴也收兵从荥阳回到京城。灌婴和周勃,陈平共同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派了使者请我前去走马上任。
第一次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当机了。不是欣喜若狂,不是泪流满面,不是故作深沉,不是……什么都不是。也许,历史会以为我是一个运气超好的人,皇位就这样砸到我的脑袋上。可是十年磨一剑,我磨得真的好辛苦。我必须装傻充愣、必须韬光养晦。
我不是一个勤劳的人,能躺着我绝不愿意坐着。可是,却莫名其妙的背上了这个再也放不下的包袱。从此要想所有人都不必想的事,做所有人都不愿意做的事。等真正得到的时候,却没有觉得一点儿轻松。只有更加沉重的负担,永远也没有尽头的负担。但是总算有点儿安慰,没有让我在意的人失望,可以让他们过上比较舒适的日子了。
这个时候当然是越谨慎越好,我可不愿意乐极生悲。我原本打算,让周亚夫带兵缓缓跟在后面。而我自己只带宋昌、张武、薄昭、李贺总共五个人去,留霍昕在代国暂理朝政。薄太后她们也是先在代国待着,等朝廷那边已成定局后再搬过去。可是周亚夫是死活不愿意接兵符,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留不下他,算了吧。后来就变成赵晖领兵,我们就变成一行六人。
终于,还是比较顺利的在周勃、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和帮忙下,平安地继承了皇位,住进了未央宫。
现在拿到的其实还是吕后留下的朝廷,所以必须要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转能力。
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想要巩固皇权,军权是最大的权。所以在我进入未央宫的当天夜里,马上就命令宋昌为卫将军 ,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
紧接着命有司衙门分别诛杀少后帝及其三个弟弟于他们自己的府第里。没办法,刘弘必须得死,这个时候就不允许有妇人之仁了。他要是活着,我这个皇帝算怎么回事儿。后宫的嫔妃也几乎都自尽了,其实我没想连她们一起杀掉。不知道是不是现代教育的影响,我做不到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所以,在禁卫军带着自杀未遂的张太后张嫣向我禀报的时候,我几乎没有犹豫,便打算放过她。
张嫣的命也是够苦的了,她是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的女儿 ,就是惠帝刘盈的外甥女,惠帝是她的舅舅。前192年,吕后为了“亲上加亲”,骏马十二匹、黄金万两作为聘礼,将年仅十岁的张嫣立为皇后。这整个事件都是吕氏一手导演的,她让自己的亲生骨肉乱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牢牢控制皇权。
其实作为舅舅的惠帝刘盈一直也很喜欢她,然而,作为外甥女的喜欢和作为妻子的喜欢是完全不同的,让这两者而为一,刘盈无法接受,刘盈在婚后三年就挂了,十五岁的张嫣就当上了有名无实的皇太后,一年以后,她的母亲鲁元公主也死了,再过七年,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吕氏也死了。接着,诸吕被诛,后宫又成了刘氏天下。
小小年纪已经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我实在不忍心杀她。虽然所有人都反对,但是这次我并没有召开大会讨论,直接把她迁往北宫,并派遣专人服侍。北宫是未央宫后的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对于她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做完这些事情我便回到前殿,连夜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我知道自己其实在汉廷并没有雄厚的政治基础,基本上仅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登上皇位的,但是此刻我所面临的却是不断壮大和日益骄横的诸侯王势力,所以现在我首要的任务是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皇权。
因为得到皇位着实不易,我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负责守卫皇宫、京城,而后通知才薄太后和窦漪房她们也都迁过来,先要保证家人的人身安全。
公元前179年正月,即我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立长子刘启为太子。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薄太后为汉朝皇太后。
19、烂摊子 。。。
同年正月,即我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立长子刘启为太子。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
接着开始封赐诛诸吕有功之臣。前179年十月,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汉廷中央。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随我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
除了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后来,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封刘参为太原王。
至于周亚夫,我本应该让他离京上任的。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官拜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哥哥又是当朝驸马。现在周家真的是一家显贵,其实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岂不闻盛极必衰的道理。可是人家有功又不能不赏,何况周勃还是我岳父呢,都纯洁些哈。我本想护着周亚夫,让他做河内太守,离这里的是是非非远点儿,但是还是舍不得。干脆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侍卫总管,一举多得了,还可以没事吃吃豆腐啥的。
后来没多久,我就发现这个决定有多么的错误。比如现在:
“皇上,你都好久都没有去看臣妾了,是不是皇上嫌弃臣妾了。呜呜~”一位美人哭。
“皇上,臣妾好想你啊。皇上~~”两位美人哭。
“皇上,臣妾不闹你,只求皇上能想着臣妾。”三位美人哭。
……………………
丫的,我就是饭后消消食,也能碰上三位。现在不比在代国的时候,现在我“荣幸”的拥有了三宫六院千余家人子……当然敢跟我像刚刚那么说话的,几乎都是和朝中重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在现在这个敏感时期下,我不好做的太绝,也不愿做的太绝。这些女孩只身来到皇宫,背负着家族使命。都是苦命的,所以她们的要求只要和朝政无关,我都会答应。所以也是惯的,一堆小丫头都是没大没小的。
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我都恨不能把他耳朵捂上,眼睛蒙上。讨厌的是,我还得情意绵绵的和她们打情骂俏一番,又不能顾及到他的情绪。不过,这个还好些,因为其实他完全可以当笑话听。最最不能接受的是,晚上是要有侍卫守夜的。可是自从他做了总管之后,就再也不让别人守了,总是等我睡了才在偏房睡下。
可是,当皇帝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枝散叶。但是我每次只要一想到,他在门外等着,我心里就五味俱全。尤其是只要我一临幸嫔妃,他第二天绝对是顶着黑眼圈。我是又愧疚又心疼,又恨自己又无可奈何。
我知道他的难受,也知道我的自私。按他的年纪,他也早该有子嗣了,可是却至今没有娶亲,只是家中有几个侍妾。但是他又常年留宿宫中,很少会回自己家,也没有一儿半女。我也为朝中好几个青年才俊指过婚,但是从来没想过让他结婚。奇怪的是,连周勃也从来没提过,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他爹的。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可是很严重的。
我真的不愿意,真的不想。现在就是我左拥右抱,他孤家寡人。怎么那么想抽自己俩嘴巴子呢。可是把爱人推到别人的被窝里,那我就想拿把枪把自己灭了,真的做不到,怎么办……
其实,现在有一大堆的麻烦事儿要烦。周勃现在已经是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了。而且,周勃因为拥立有功,所以每次上朝结束后,出来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也不怎么把群臣放在眼里。这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我是不怎么愿意管他死活,可是谁让他是周亚夫的爹呢。
我开始还是对他表现出一些尊重,后来,越来越多的大臣劝说我,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我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让自己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严肃,来警告他注意身份,小心引火烧身了。
亏得周勃身边还是有明白的人,及时劝阻他。他自己辞去了右丞相(汉时以右为上,陈平当时是左丞相,相当于副职)的职务,我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先帮他避避风头再说。
一年后,陈平谢世了,就又任命他做了丞相。
“皇上,颁布下去的命令。各位侯爷没有一位照办,都在找各种理由推脱。”宋昌半躬腰递上一个折子。
“哪条啊?”我飞快的批阅着眼前这一堆折子,顺带问他一句。
“回禀皇上,是皇上五日前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但各位侯爷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执行,留在京城。”
我从奏折中抬起头来,“呼。”这真的是个很麻烦的事。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负担,所以,我才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没人去我也不能硬赶,弄出个哗变就麻烦了。也不能不迁,粮食都叫这些米虫吃了,老百姓吃啥呀。看样子,只能杀鸡儆猴了,可是,谁做这只……呢?
“你先回去吧,我再想想。”
“诺”
周亚夫在宋昌走后对我说,“我觉得可以让我父亲带头,迁出长安。”
“你怎么总是等没人了才说话,你也是有话语权嘛。又不是专职侍卫,整的跟个小媳妇儿似的,等人走光了才开口。”我不喜欢他像一个背景一样,总是站在我背后。不愿意他活的那么委屈。
“要让你有个准备,让你先同意啊。”他再这么一体贴,我就更……
“没事儿,只要是你想的我都同意。”
“切~”这你倒是学得挺快的。
“你刚才说的,怕是你父亲不会同意。”
“不会,父亲现在在京里树大招风。迁去封国,反而有利,父亲不会不明白的。而且,还可以震慑各位列侯。”
“那你今天回去和你父亲商量一下,如果,他不同意,你就别和他争了。我会再想办法。”他那个爹的脾气,别再出啥事了。
他点点头。
第二天早朝,周勃请辞臣相一职,带妻小去封国生活。我自然是嘉奖一番,再恩威并施,用口气和态度告诉其他人,我的忍耐是有限的。把周勃以国丈之理送走之后,大部分人都消停了,当然,留下的那一小部分人,自然有办法收拾,他们掀不起大浪。但是最顽固,正好利用这次,整顿一下。
忘了说另一件事儿了,为了表彰周勃举家迁徙。我决定留周家一人在京任职,这个人就是:周亚夫。大家扔砖。
由于汉王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必然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权和王权的分割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从我即位后就开始激化了。我也不想啊,时间太紧迫了,很多问题来不及解决。
文帝三年(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
作者有话要说: 各位亲,对不起
最近会很忙,不可能一天一更了
但是会挤时间更的,再次道歉……
鞠躬~ 谢谢亲们
20、战中之战 。。。
“对于,济北王刘兴居叛乱一事,各位爱卿有何良策。”匈奴入边,我率丞相灌婴等亲征,现在还在军营里。丫的现在举兵叛乱,你自己找死就别怪我不念骨肉之情了。
“臣以为,济北王刘兴居叛乱一事。皇上应以安抚为主,现在我们在边关抵抗匈奴,两头作战恐怕与我无益啊。”灌婴有些忧虑。
灌婴当年和周勃,陈平共同拥立代王为皇帝。于是后来给灌婴加封食邑三千户,赐给黄金一千斤,同时任命他为太尉。周勃免除丞相职务回到自己封地上去了之后,灌婴担任丞相,撤销了太尉之职。灌婴虽然骁勇善战,随刘邦南征北战斗,立下赫赫战功。不过,生性谨慎,他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臣以为,丞相所言甚是有理。匈奴已是强弩之末,对于济北王刘兴居现在安抚为上策,等皇上班师回朝,可再行处置。”一名武将表示同意。
“臣也以为,丞相之计为上策。”两名。
“臣附议”三名。
“………”……
我就知道会这样,这些人也不动动脑子。刘兴居这个时候举兵,明显就是要乘火打劫。最好能把我拉下来,当年他们兄弟三个齐哀王刘襄、朱虚侯刘章、济北王刘兴居,在诛诸吕的战斗中,功劳应该是最大的。后来,我做了皇帝,虽然对他们都有封赏。但是,心里肯定还是很不爽的。这次他们趁京都空虚的情况下叛乱,估计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心态。安抚?哼~怕是给他半壁江山,也未必安抚得了。
现在要是再让他们这样继续附议下去,恐怕会让原本支持平叛的人也倒过去了。相信我,古时候也一样有趋同心理。我冲着柴武皱皱眉再眨眨眼,示意他开口。
柴武是在秦朝末期响应刘邦起义,当年也是屡立战功。参加了刘邦与项羽的垓下决战,将项羽军队击溃,当时韩信为前将军,孔将军率左军、费将军统右军,而绛侯柴武在皇帝后。高祖二年(前206),击齐历下军,以军功卓著封棘蒲侯。十一年(前196年),韩王信叛汉降匈奴,汉使柴武击败韩王信军,斩韩王信于参合。
柴武可谓一身是胆,最讨厌这种不战而安抚的政策,虽然有时候这种心态要不得,但是在现在这种状态下却是最好不过了。灌婴是好几朝的老臣了,连那几个小皇帝算上,已经辅助了五个了。那真的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不好和他正面冲突。柴武却完全可以和他抗衡。要论在军营里的声威,还真是半斤八两,各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