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67部分

细胞渗透-第67部分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生长,像是树根一样,逐渐将肢体延伸进矿脉,然后将需要的矿石采掘出来,同时利用挖掘出来的空间,容纳自身的庞大组织。

    这款采矿蠕虫受到私人小煤矿的热烈欢迎,只要买上几个蠕虫,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用黑工被曝光,再也不用担心煤矿安全事故了。

    有些城市的自来水厂专门找到设计院,为他们专门开发一款水过滤生产系统,有了这套生物系统,自来水厂几乎可以省掉大量的过滤、沉淀、消毒设备,并且水质得到极大提高。

    其实不仅在大工业领域,在日常生活中,生物产品也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比如生物住宅、盆景、园艺、室内各种装潢、甚至下水道疏通、抠脚按摩、刷牙洗牙等等都可以用到生物制品。

    在工程院设计之下,生物住宅可以收集雨水,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移动,任意变换房屋内部结构,在房屋内形成自循环系统……

    “因为下面分厂只有部分开工,所以总厂有点开工不足,目前调培信息素生产车间开工率比较高,各分厂购买量比较大。但是营养液配制车间产能过剩,下面的分厂大多数都使用自己配制的营养液,很少从总厂购买;特化车间和装配车间都有点开工不足。”

    “目前总厂向个分厂销售的主要以分繁殖型样本为主,部分是进行过一次调培的半成品模块。除了向各分厂供货,总厂另一个主要销货途径是直接通过销售渠道向零售端批发半成品模块,我们将样本进行一次调培组合,做成不可繁殖,但是可以二次、三次甚至多次调培的,具备一定独特功能的模块,这类产品销量也不小,很类似PC市场上内存、硬盘、主板等单独配件的销售模式,有不少个人用户颇为青睐这种自己DIY的方式。”

第147章 我们要更大

    “老板,我建议在样本库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模块库,便于半成品模块的生产和销售,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将模块的数据公布出去,培育和发展个人DIY市场。”

    “可以,注意做好封装,搞一个功能化模块数据库,至于模块母本就暂时存放在样本库里。”

    “好!”高健见自己的建议被老板采纳心里挺高兴,他继续自己的汇报,“上周总厂的回款为四亿一千万,周销售额五亿三千万,目前应收账款累计二十三亿左右。周人均产值为四十六万,算上设备、厂房折旧,净利率大概在92%左右。因为我们的总厂比较特殊,国家给了特殊待遇,目前还在三年免税期内,所以净利比较高,如果过了免税期,估计净利率会掉下来一大截。”

    “主要利润来源于哪里?”

    “主要利润还是来自于生物发动机,虽然外面存在有大量的汽车用生物发动机母机,但是其他用途的生物发动机销量仍然非常巨大,目前几个发动机相关的分厂,最近订购的各型号母机占了销售额的大头,估计过了初期阶段,各厂的母机配备完全后,订货量会很快降下来。”

    “目前总厂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因为国家政策,我们几乎都是成本价出售,跟白送差不多,并且需求量还特别大,所以占用不少产能。”

    高健讲完轮到员杰,“我这边目前已经完成控股的有36家企业,销售型企业5家,资源型企业4家,贸易型企业4家,咨询服务型企业8家,其他为生产型企业。”

    “完成参股和交叉持股的企业有109家,所有这些企业大多以工业、建筑领域为主,占据将近30%的比例。”

    “根据所有36家控股企业去年的财务数据,目前统计来看,年营业额总计47亿,净利润合计两千一百万,年人均产值约60万左右。”

    员杰这边企业的数据比照总厂差了很多,其实这才是一个正常企业的数据,因为企业所得税为33%,这个扣税的基础就是净利,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会在扣税前,将钱尽量都花出去,让净利变成采购,在计税前将利润变成支出成本。

    这里还会有各种避税抵税的方法,总之体现在帐面上的数据,都会是营业额远高于净利润。各行业通常的实际数据,应该是大型超市净利在3、4%左右,餐饮服务业在50%左右,软件开发在20%左右。

    员杰这边进行控股谈判、并购谈判时,首要搞清楚的就是企业净利情况,不是账面上的数据,而是企业实际造血能力,这中间会有巨大的差距。

    就像上市公司的财报就经常出现各种作假,其中就有玩这种数字游戏的,比如出售某项资产,直接把当年的净利做高,从亏损做成赢利,在加上各种消息适时发布,高管很容易通过场外操作,赚取超高的场内利润。

    “城商行谈判进行得如何了?”吴辉突然插嘴问范晓静。

    吴辉现在这个资金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的总厂刚开始投产不久,虽然每周的销售额都在放大,是实际产生的资金流并不高,目前总共也就二三十亿的样子,前面放出去的大量生物发动机母机才是资金流入大头,目前能够形成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大概规模在每月四五十亿左右。

    现在国家手里还攥着1700台母机,与几个汽车大国,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一直在谈判,至今还没达成妥协,如果谈好了,这块还可以形成更大的净资金流入,规模估计会放大几倍。

    目前以他的这个资金水平,从企业净利上讲赢足够大了,但是从企业总的资金流通规模上讲,还算不上出众。

    因为手里富余资金比较多,也从为了发展考虑,吴辉一直想要控股一家银行,作为未来他整个商业帝国的基石。

    想法是不错,可是他的资金规模放在商业银行领域,完全就是个小不点,想要参股简单,想要控股甚至是绝对控股或者100%私有化,那需要的资金就完全不是他承担得起的。

    比如平安银行,就是原先的深圳发展银行,它目前的资产总额在1。9万亿RMB左右。

    所以大的商行吴辉完全没实力拿下,只能去跟各个城商行谈判,比如成都银行、重庆银行、南京银行之类的,或者一个个农信社去谈,因为农信社理论上一个社就是一个独立的集体所有制法人,可以蚂蚁吃大象一样,一口一口慢慢啃。

    “进展缓慢!非常缓慢!”范晓静感觉挺丧气的,努力了大半年一个成果也没有。

    “原因是什么?”

    “就不能把他们当成企业家,一个个都把银行当作自家的餐桌,前面谈的都还好,上级领导打过招呼之后,他们倒还算配合,问题一谈到核资清帐立刻都变卦了,推三阻四的百般不愿意,生怕我们一清查,把他们那点烂账翻出来。”

    “私下给回扣,送他们提前出国也不行?”

    “当头头的倒是想!问题几乎上上下下就没几个干净的,里面关系盘根错节,一个连着一个,只要有一个不干的,很轻易可以把所有人牵制住。现在高层可以走了中层害怕被秋后算账,所以中层不干,中层要是走了,下面肯定还有人不干,你送走一个两个行,难道还把他们整个打包都送出去?”

    “再谈谈看吧,”吴辉也没招,国情如此,“不行就谈几个农信社试试,或者境外弄个银行,然后尝试申请国内资格。”

    “好吧!”

    “不要着急,你先谈着,我想办法从上面要点政策下来,争取尽快将银行这事搞定。”

    “老板!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个银行?”员杰不太理解,因为现在各方面态势非常好,完全犯不着分散自己的精力,非要介入银行领域,尤其是在难度如此大的情况下。

    “其实我们在虽然看似好像很庞大,甚至搅得全球经济不得安定,其实真要计较起来,我们在经济领域不过是一只再小不过的小虾米。”

    “我们需要银行,我们要变得更大!”

第148章 物理极限

    吴辉检查完几个预约好的病人,来到生物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已经投入使用有一段时间了,霍老纠集了一批生物学上的大牛,带着各自的学生在此研究经过吴辉‘气功’‘激活’的各种生物。

    吴辉在这个研究所里的任务就是补全知识体系,跟着霍老进行研究,偶尔反串,被这帮生物大牛们研究一下。

    本来吴辉还有点小担心,生怕这帮搞了一辈子生物学的教授、院士们将他研究个底掉,后来他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或许因为文明方向的原因,这些教授们甚至都没能发觉阿米巴的伪装。

    依托研究所的先进设备,吴辉也是颇有所得,学习和补全知识体系的同时,给阿米巴创造了不少快速变异的优良环境。

    疗养院里保安最严密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吴辉的住处,一处就是这个研究所。即使吴辉亲至,也需要连过几道岗,几次被核查,才能进入研究所的大门。

    入门先是一道双层气密门,有点类似于潜艇的减压隔舱。气密门过去是消毒室,然后是更衣室,在更衣室里必须将外面带来的所有物品全部留下,然后光溜溜的进入一个喷淋清洗消毒室,在后面是一个紫外线灭菌室,然后又是更衣室。

    所有这些房间之间全部是一道道气密隔离门,并且由内而外,全部是负压气密门,越往内层走,气压会逐层梯度降低,主要是为了防止研究所内的微生物随空气扩散至外界。

    在这个更衣室换上全身防护生化服,再次经过喷淋消毒室和紫外线灭菌室,这才可以正式进入研究所。

    “霍老!”吴辉隔着生化服瓮声瓮气的跟霍老打招呼。

    “今天你打算搞什么?”在生物研究方向上,霍老一向尊重吴辉的意见,毕竟他实际上是目前仅有的生物文明的源头,除非再次发现另外一个练成吴辉那种气功的人,否则他就是唯一的源头,并且目前生物文明的发展,很多都是沿用吴辉的设计思路。

    “继续高温试验。”高温高压实验已经进行有一段时间了,目前最高的温度记录是643摄氏度,在此温度下,有阿米巴细胞能够持续存活10分钟,但是温度到此就再难提升。

    “这次你打算选择什么生物进行试验?”

    “前几天不是送回来一批海底热液喷口的生物吗?”海底热液喷口,实际上就是海底的温泉,是被地下熔岩加热之后涌出海床的海底地下水。

    这种热液因为深海水压的原因,温度往往可以达到3、400摄氏度而不沸腾,同时热液因为混入了大量火山气体,富含硫,整体呈酸性,围绕热液口生活着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态系统。

    我们可以认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二氧化碳生态系统,植物通过分解二氧化碳、水,来形成碳链储存能量,而动物通过分解碳链,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来获得能量,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但是热液泉口的生态系统不是基于二氧化碳形成能量循环,它是基于硫化氢来形成能量循环。通过分解硫化氢,形成水和硫酸来获得能量。而硫化氢分解的化学能支撑着整个热液泉口的生态系统。

    因为环境的特殊性,所以热液泉口的生物天生耐高温高压,它们往往可以承受几百度的高温,以及几百个大气压,仍然活动自如。

    所以吴辉对这批生物寄予厚望,希望阿米巴在侵夺其基因后,能够完美复制其极端环境耐受性,甚至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即便生物研究所种种防护措施非常严密,但是在吴辉的刻意帮助下,阿米巴早已经侵入研究所,所以即使吴辉穿着全密封防护服仍然有办法让阿米巴混入实验器皿里。

    当阿米巴彻底替换掉这批热液生物后,吴辉装模作样的发发功,然后开始耐高温的变异实验。

    或许真的因为生物细胞结构的不同,这次高温实验比较顺利,阿米巴模拟的热液生物很轻易的抗住了700度的高温,将近1000个大气压的高压。

    吴辉再次调整实验温度,将温度逐步调高,阿米巴在高温高压的营养液里顽强挣扎,不停的变异,不停的繁殖分裂,也在不停的将无法适应的变异细胞抛弃,任其死亡。

    通过将近5个多小时的反复拉锯,最后稳定定在1250摄氏度左右,再也无法升高。

    吴辉不信邪,多次调整其他试验条件,增加营养液浓度,调整压力,改变水域盐度,改变水域硫含量,改变水域氧含量,改变水域酸度,但是全部没有任何效果,无论吴辉如何想办法,上限温度钉死在1250摄氏度再也不一定分毫。

    整个实验过程霍老全称参与,并且还有其他几个教授、院士在旁观。见吴辉不甘心,还想继续尝试其他条件改变,霍老出面阻止了他。

    “吴辉!我觉得你再改变其他条件恐怕也没有任何希望了。”

    “为什么?”吴辉非常不解,不知他这个结论是从何而来。

    “这不是你的原因,也不是实验条件的原因,而是被地球生物物质基础限制住的。”

    “物质基础?”

    “是的,你不要忘了,严格来说,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碳基生命,哪怕深海热液生物也是如此,虽然它们可以利用硫基化学能,但它们仍然是主要由各种碳链构成的。”

    “我说的物质基础就在于此,目前这个级别上的宏观压力是影响不到物质分子结构的,但是温度可以。1250摄氏度,为什么温度再也上不去了?我估计是因为温度造成分子结构失稳,这个温度下,构成生物的碳链,它的化学键已经无法保持稳定,它们会被高温解离成单个的碳原子、氢原子。物质基础的崩解,你通过宏观条件改变,是很难获得实际效果的。”

    听霍老这么一讲解,吴辉多少明白一点,说白了就是碳链生物的物理极限到了。你可以想法阻止它的细胞液沸腾,但你无法阻止它的化学键崩解。

第149章 高强度钛合金

    这个温度下,薄弱环节在于碳…氢键,而不是碳…碳键,因为碳…氢键的极性较强,所以它更容易在高温下活化裂解。

    再向上的温度区就是碳基生命的禁区了,除非有其他手段,否则阿米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