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60部分

细胞渗透-第60部分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听人说是入职培训吗?”

    “可我瞅着,先是三个月军训,然后再来两个月入职培训,这可不就刚上重上一遍大学了吗?”

    “咋?不想上?你可以提出离职啊!”王鹰鄙视的挤兑他。

    “知道吗?招聘咱的时候,那面试官可有国安的人,你说就这阵势,我哪敢不从啊。”

    “国安?”王鹰疑惑的拧头瞅了小胖子一眼。

    “对,我后来特意去网上查了下制服,就是国安的制服,准没错。”小胖子得意洋洋的炫耀着。

    “那就是这个研究院比较重要了,看看当初进厂区时的架势,一个军工企业是跑不了的,估计将来会管得比较严吧,没准直接军事化管理。”

    “那是,必须的,要不然也对不起那么多警察叔叔帮忙招人,也对不起外面巡逻的解放军叔叔,再说更对不起那百万年薪不是!”

第131章 最后一课

    在王鹰众人看来,入职培训非常有特色,不仅有理论课,还有实验课,就是让这些老大不小的家伙们操刀学解剖。

    当然啦,他们学的这个解剖就是意思意思,大概有个印象就行,没真指望他们学出什么成绩来。不仅要学解剖,还要学制作标本,兑福尔马林溶液,学着高搞果蝇遗传,白鼠药敏实验等。总之就一个目的,让他们走马观花的体验一下生物学里的大概内容,只要了解就行,不指望他们真的能学到什么东西。

    入职培训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参观生物样本库,这是占地近万平米的一个高大建筑。这个建筑地上有六层,地下有三层。这个建筑虽然只有六层,但是看着比十几层高的楼房还要高大,它的层高足有7米。

    整个建筑就是一个不透光的混凝土盒子,外墙上没开任何窗户,每层都是一个简单的巨大平台,中间除了支撑柱没有任何隔断。建筑内有严格的温控、灭菌措施,简单来说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恒温无菌箱。

    参观的时候每个人都套上全密封的生化服,每层楼里都是一个巨大的自动仓库,完全由机械自动化运转,当存入样本的时候,自动仓库会根据编码自动放入相应区域,取出的时候只要输入相应编码,相对应的样本会自动被取出。

    所有样本都被放置在定时更换的无菌营养液里,营养液保持样本活性,严格的无菌环境防止样本因细菌导致的失活和腐烂。

    所有入库的样本都经过吴辉气功的‘再加工’,都是将生物的某部分有价值组织单独剥离出来保存的,作为组合模块来使用,同时在吴辉的设定下,这些生物模块都具备无限繁殖特性,就是说它们都是作为模块母本来保存的,所以意义自然更重大。

    九层巨大的仓库,每层里都是一个庞大的,占地近万平米的自动化仓库,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生物模块培养瓶,蔚为壮观。

    “这里目前存放了大概十五万种生物的六十万个生物组织模块!”庞教授如是说,“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最终目标可能是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这个仓库里有一个备份。”

    庞教授指着被自动仓库提取出来的一个培养瓶,“知道这里装的是什么么?这里装的是蜻蜓的眼睛!蜻蜓的眼睛被通过极为精细的手术,完整的被从活体里取出来,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它的所有神经细胞、视觉细胞没有丝毫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它现在是活的!”

    “只要向这个培养瓶里投入一种特殊的信息素,这个蜻蜓眼睛就会自动分裂繁殖,变成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眼睛。”

    庞教授一指身后那壮观的一直延伸向视线边际的庞大数量培养瓶,“你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模块,这些生物模块创意化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具备独特功能的生物器械。”

    等入职培训基本结束的时候,庞教授将众人带到一个无菌的生物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附属于设计院的,专门为设计院进行设计验证之用。

    庞教授拿出几个培养瓶,这都是从样本库复制出来的非繁殖模块。样本库里存储的都是可繁殖的母体模块,为了防止母体模块扩散,导致其他国外势力同时具备类似的研发能力,样本库有严格的制度。

    一般情况下样本库只供应不可繁殖的复制模块,只有经过N多道审批和签字认可之后,才允许提供可繁殖的母本模块。

    “这是入职培训的最后一堂课,这堂课上完之后,你们的入职培训就算结束了,也代表你们具备基本的生物设计知识和技能,你们需要进入岗位,正式开始生物设计工作。”

    “现在我给大家演示下,你们所要进行的生物设计工作,最后表现出来的最终结果会是怎样。你们所有的设计思路,所有的设计方案,最终都要经过类似的步骤和过程变成实物。”

    庞教授举起一个培养瓶,“你们看到的这是一个萤火虫的发光器官,是原始的发光器官,没经过任何特化。”

    “这个呢,是猫眼睛里的晶状体组织;这个是沙蚕的免疫系统,它的免疫系统被整个剥离出来;这个呢,是蚯蚓的血液循环系统,你们能够看到,蚯蚓的血管系统非常简单,只有两个类似于心脏的肌肉囊,现在它被单独剥离出来;这个是蛇的皮肤组织;这个是海豹的脂肪组织。”

    “现在呢,我要做一个生物手电筒,大家注意看好,我们都需要做些什么才可以组合出这个生物手电筒。”

    “首先所有的生物模块都没经过特化,没经过伸缩变化,它们的功能无法满足要求,他们的尺寸同样无法满足要求,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设定一个尺寸,就是我们设计这个生物手电筒,打算让它有多大。”

    “我准备做一个大号手电,就是用两节一号电池的那种,那么就是说它的长度大概有30厘米左右。那好,根据这个尺寸要求,我们需要调整所有模块的大概尺寸。”

    庞教授说着,拿出几个带着标签的药剂瓶,里面装着粉末状固体或是液体,他选择了其中一瓶药剂。

    “这是调节生物模块大小的一种信息素,可以让生物模块等比例放大,放大的倍率看你投放的信息素浓度。”

    说着庞教授将一滴放大信息素滴入萤火虫的发光模块培养瓶,就见里面的发光模块几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生长变大。

    “好牛掰的样子。”小胖子杨楠翘着脚,伸着脖子,一边看着庞教授操作,一边低声在王鹰耳边感叹。

    王鹰伸手把他凑过来的胖脸推开,目不转睛的继续看。

    “我们再把猫的晶状体适当缩小一点。”庞教授从另一个小瓶里舀出一点粉末撒进晶状体的培养瓶,立竿见影的,晶状体收缩了一圈。

第132章 调培

    庞教授将所有模块的尺寸都调整一遍,然后举起萤火虫发光器官模块,“我们都知道的,萤火虫发出的光强度并不大,要用它做手电筒光强远远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将它特化。”

    “也许有同学要问了,”庞教授说着说着就忘了是在做入职培训,还当他在大学课堂上讲课一样,“什么是特化,要说特化,这个词通俗来讲,就是单一方向强化生物某方面功能。比如我们可以单一强化鹰的视力,电鳗的放电能力,蚊子毒液的麻痹能力,蜘蛛的吐丝能力,蚁酸的腐蚀能力,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特化萤火虫的发光能力。”庞教授再次拿出以各种信息素,“因为我们剥离出来的生物模块基本上都是单一功能的,所以生物特化的信息素只有一种,当生物模块接收到这种信息素之后,它会沿着整个模块的生物组织特性方向,持续特化下去,特化强度同样取决与信息素的浓度。”

    “当然啦,别指望能够无限特化下去,在生物模块的生理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所有特化都是有极限的,如果还觉得效果不够,还想继续强化某种能力,那就不是特化了,就是变异了,那就属于另外一个领域的事情了,已经和众位无关了,那块内容另外有人在研究。”

    庞教授大概调整一下发光模块,因为只是做个实验,给众人演示一下,所以都没做太多的细节调整,只要大致差不多满足要求就可以。

    等所有模块基本调整好,庞教授提醒众人,“现在你们要注意看,接下来就是魔术时间了。”

    说着,庞教授将生物模块挨个拿出来,他先取出发光模块,放入一个大的培养槽内,然后再将血液循环模块连接上发光模块,所谓的连接也很简单,就是将两者按照一定方位摆放好。

    随后庞教授将免疫系统、脂肪系统、外表皮全都一个个放置好,然后想培养槽里再次放入一种新的信息素。

    “这是一种合成信息素,可以让所有生物模块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适应,自主调整。”

    庞教授的话音还未落,就见培养槽里的生物模块像是突然活过来一样,快速蠕动着,相互间缠绕粘连在一起,互相生长和渗透在一起。

    只用了几分钟,一只形状类似于手电筒的蛇皮生物手电诞生了。

    庞教授把手伸进培养槽,将漂浮在培养液中的生物手电捞起来,甩掉上面黏附的营养液,摁下上面的一个开关,一道强烈的光束从手电筒里迸射而出。

    “真神了嘿!”小胖子杨楠吹着口哨喊出声来。

    庞教授白了他一眼,又是这个有点捣蛋的家伙。扫过众人兴奋惊奇的面孔,庞教授暗自点点头,估计就是这个效果,想当初他看吴辉演示这一切的时候,比他们表现可差远了,当时在场的几个生物学专家差点跳起来,连说不可能!不可能!越是了解的人,越是知道想要实现这些操作有多难。

    “有人给这个过程起了个形象的名字调培!”

    ??????

    “是的,调培!我叫这个过程为调培,就像调制鸡尾酒,培植盆景一样。”吴辉对王冰解释着。

    王冰这次来主要跟吴辉协商一型护甲生产技术转让的问题,前期跟吴辉谈过一批共五十件一型护甲的采购,这批护甲主要是为了分析研究、实战检验只用,部分护甲也将提供给领导人,提供必要防护。

    护甲价格的谈判进行得很艰难,吴辉秉承着垄断思维,把两桶油和铁老大的做派学了个神似,一会谈国情一会谈接轨,反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

    最后俩人谈了一下午,也多亏吴辉还念着当初王家免费赠送疗养院的人情,主动让步,将护甲的价格定为三百万一件。

    王冰家在军方很有势力,这次将护甲引入军方装备计划本身就是个不小的功劳,所以即使价格贵点,也算有所收获,更何况最后的货款还会全额报销。

    军方在验证护甲的各方面性能之后欣喜若狂,这个护甲简直是为特种作战量身订制,用在小局部战斗和特种作战上,效果显著,常常给使用方带来压倒性优势。

    根据实战检验,军方也提出一些改进要求,比如希望加强变色隐身功能,增加红外线遮蔽功能,将护甲的尺寸和厚度适当加大,以便能够直接当战斗服使用,增加外挂位置,形成一款类似于单兵装甲概念的综合性武器平台。

    获知军方测试结果之后,国安首先采购了二十套,作为行动处的特殊行动装备使用,护甲这种又轻又薄的特性刚好和国安的要求向一致。

    军方综合考察之后,决定再和吴辉协商一下,一是成本太高,尽量降低成本,以便于大范围装备,如果要实现这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吴辉这里买断生产技术,因为据说生物科技生产成本非常小,买断之后大规模列装估计并不难。

    再一个是军方希望吴辉能够对护甲进行二次升级改造,开发出改进型。各个军种对护甲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装甲兵希望提高抗震防弹能力,厚度和尺寸不要增加太多;而炮兵倾向于提高抗震抗冲击波能力;步兵希望提高弹跳力,变色能力,尺寸、厚度、防护力加大,最好形成完整的武器平台设计;而海军则倾向于抗冲击波、抗高温、水下呼吸功能;空军则倾向于加压抗过载、供氧、附加滑翔能力。

    有的军种希望护甲改进为战甲模式,有的军种希望改进为救生护甲模式,有的军种希望改为辅助式功能服的模式,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要求。

    现在王冰的任务就是跟吴辉谈,谈出个一揽子解决方案,最好各军种的改进要求全满足,价格低得跟白送一样。当然,这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

    军方其实是准备一次性投入一把的,因为吴辉的这个护甲只要买断生产,后面几乎是想生产多少生产多少,营养液能有什么成本,敞开了供应就是,这个护甲完全可以当成军服发,人手一套,绝对可以凭空将整个军队的战力提高几成,战场生还率提高几倍。

    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这个帐军方还是会算的。现在的问题就是割多少肉可以喂饱吴辉。

第133章 我太喜欢你了!

    “听说你的生产总厂已经建起来了?”

    “差不多了,有部分厂房已经开始投产,估计不会超过一个月,应该就可以全面投产。”

    “速度够快的,这才六个多月时间吧,从选址到建成投产,全部完成了。”

    吴辉笑笑,心说能不快嘛,国家高度重视,直接把工兵和建设兵团拉过来,安全有保障,秘密有保障,速度有保障,质量也有保障。前边勘测,后边设计,紧跟着就是施工,速度效率真是没话说。

    “那1700台发动机,你们还没商量出个分配结果吗?”吴辉岔开话题。

    “没有!哪那么容易,前面我们这批人外销搞得太狠了,现在所有发动机领域,几乎是哀鸿遍野,估计除了喷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暂时不受影响外,其他类型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全完蛋了。”

    “其实我正在搞大型船用发动机。”

    “……那蒸汽轮机也完蛋了。”

    “你们应该强硬一点,那帮洋鬼子可是要从你们嘴里抢肉吃的。”

    “唉!我们也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