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170部分

细胞渗透-第170部分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的偏转,由此实现汇聚恒星光辐射的目的。

    并且使用引力透镜有个好处,届时抵达U692…2…36的光辐射将会是全光谱辐射,不仅光线,甚至连带电粒子都完全具备,可以完美模拟地球的光照效果。

    围绕这个方案,科学院开始进行工程设计,最终这个引力透镜被建设成一个圆环套圆环的结构。它将由上千个同心圆构成,每一圈同心圆都是一个巨大的引力子发生器。每一圈引力发生器的引力子发射功率都稍有不同,它们导致的光线偏转角度有有个细微的差别,最终它们会将所捕获的恒星光汇聚在U692…2…36表面。

    这个超级透镜将会被置于U692…2…36的轨道上,将伴随U692…2…36旋转。U692…2…36围绕U692…2旋转的公转周期为22天,U692…2围绕U692的公转周期为31。7年。

    对于大行星的卫星来说,它们会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自己主星的引力潮汐锁定,因为这个潮汐锁定关系,卫星的自转周期会慢慢与公转周期趋同,导致一个后果就是卫星永远把它的一个面朝向主星。

    U692…2…36不可避免的面临同样的问题,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这就意味着,当引力透镜建成之后,U692…2…36上的一天将会长达22天。届时生活在U692…2…36的人类将会每过大半个月才能见证一次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到时在U692…2…36上出生的孩子一定会非常奇怪,明明是一次日落,为什么要分成22天呢?

    当U692…2…36的改造方案基本敲定之后,人类开始另一次星球改造运动,这次星球改造主要难点在于引力透镜,相对来说改变大气层气体成分反而是轻车熟路,容易实现的。

    大量的运输船开始集中在一颗冰体卫星周围,将这颗卫星切成碎块,然后像是蚂蚁搬家一样,将这些碎块逐步运到U692…2…36上。这些碎块被运到U692…2…36上空之后,被随意的投进大气层,没过多久,U692…2…36的地面上就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碎冰,和这些碎冰砸出来的大坑。

    一旦引力透镜建成,这些碎冰就会被融化,在重力的牵引下,这些融化的水自然会逐渐汇聚起来,变成U692…2…36上的河流和海洋。同样在恒星光的作用下,这些水会受到热量的推动,在U692…2…36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圈。届时U692…2…36就会出现云生云灭、雨雪霜雾。

    科学院同时调集大量人力,开始建造引力透镜。现在人类的工作状态非常有意思,他们可以选择任意地点工作。比如有人被征召加入引力透镜工程,那么他需要做的事情也许就是躺着睡觉。在身体休眠的同时,通过远程傀儡系统,指挥自己的傀儡驾驶工程舰,在遥远的太空上组装引力透镜。

    不仅远距离的组装如此,就是近距离的生产同样如此。人类可以在生活舰上生活,然后在工作时间通过傀儡系统,指挥生产舰上的傀儡进行生产工作。

    在充足人力的保证下,人类同时开始几个大工程。首先是引力透镜工程,然后是大气改造工程,除此之外还有五艘地球号生活舰的建造,以及U692…3上的机器人文明的发展壮大。

    围绕这些大工程,每天都有海量的运输舰、工程舰、采集舰在U692…2各处穿梭往来,将U692…2变成一个繁忙的蚂蚁窝。

    现在人类已经有足够力量实现星球级的影响,为了支撑人类这些庞大的工程,U692…2一些较小的卫星先后消失,被分解成各种物质,成为支撑人类工程建设的原材料。

    即使直径上千公里的卫星也无法幸免,最先消失的是一个直径近二千公里的冰体卫星,这颗卫星被彻底拆解,全部变成碎冰块被投掷到U692…2…36地面上。

    当U692…2…36全面启动后,这颗新改造星球的命名问题摆在吴辉面前。最终这个问题采取全民投票的方案解决,本来吴辉以为会选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青名字,结果最终全人类投票,票选出来一个非常老土的名字——新地球!

01…25 21:59:13329。第329章 新生活

    01…2521:59:13329。第329章新生活

    ‘新地球’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胜出,充分反映了人类对母星的思念,可惜现在人类注定将永远告别母星。为了寄托这种思念,人类在太阳系外获得的第一个可居住星球便被赋予了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名字。

    引力透镜是庞大的工程,好在生物文明的优势就在于生产力爆发,所以建设引力透镜不至于给人类造成太大负担。

    引力透镜所需的物质总量将会比地球号还大很多,这些物质不会凭空产生,必须从周围其他卫星上攫取物质补充。

    人类发展生物文明,唯一的缺点就是离不开水。如果想要建造生物设备,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水源。而水在宇宙空间并不是很常见的物质,因为它太容易被各种带电粒子和宇宙辐射解离成氢和氧。

    而人类不可能期望在每一个恒星系内,在每一处宇宙空间都能够找到大量的水,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隐患和制约。

    正式基于这种考虑,吴辉开始可以的扶植机器人文明,在必要时用他们填补生物文明的空白,两条腿走路总会比一条腿走路来得稳当。

    除此之外,吴辉开始探索其他类型的生物文明。现在阿米巴是标准的碳基生物,吴辉打算给阿米巴添加氮基、硅基、硫基。以此为基础,建设非碳基生物文明,以便适应千变万化的宇宙环境。

    可惜这种探索迟迟无法取得真正进展,因为吴辉从来没接触过其他元素基的生物,他无法想象那该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其他元素基的遗传物质该如何构建。

    大自然可以通过上帝之手孕育出生命来,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大脑里仅凭想象,凭空制造出一类生命形式来,那难度恐怕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吴辉的非碳基阿米巴探索一无所获,但是引力透镜的建设日新月异。

    最终耗时近十年,引力透镜终于建造出来,于此同时,人类的五艘地球号生活舰也纷纷落成。为了这个透镜,为了生活舰,人类成功给U692…2星系减肥,将U692…2的卫星数量由三位数变成两位数。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把U692…2的冰体卫星由三颗变成了一颗,即使硕果仅存的那一颗卫星也日渐瘦弱,在慢慢变成人类的其他生物设备。可以想见,即使人类再也不搞大工程,仅凭日常消耗,恐怕剩余的这颗冰体卫星也坚持不了几百年。

    引力透镜建成之后,强烈的恒星光芒被聚焦在新地球上,新地球的二氧化碳大气层开始发挥温室效应,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将新地球的地表温度稳定上升到50摄氏度以上。

    在这个温度下,散落在新地球地表各处的碎冰纷纷融化,或是蒸腾为水汽行云布雨,或是化作大江大河从大地上冲开一条河道,或是深入土壤中,最终成为地下水体。所有的地表水体最终汇聚起来,淹没了新地球的洼地,形成一个规模相比地球还要庞大的海洋。新地球的陆地面积为表面积的25%,总共只有9500万平方公里。

    水体制造完成之后,大量的水藻和反硝化菌被投入新地球,这些单细胞生物将会在大量繁殖的同时慢慢改造大气的成分,将其调节到与地球相似的水平上,到时人类就可以自由在新地球上生活了。

    新地球因为是颗卫星,所以它相对于地球有很多独特之处。比如它的一天等于地球的22天。在它上面没有年的概念,它的太阳高度角就是透镜的高度角,如果想制造四季变化,只要调节透镜就好了。

    理论上来说,新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并不是真的太阳,而是引力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所以在新地球上就别想观测太阳了,没有任何意义。

    新地球上会有两个壮观的景象,在白天天上悬挂着一个硕大的太阳,并且还悬挂着一个硕大的U692…2,这两个星体的视觉尺寸差不多相当于在二十米外看到一米高的圆球,把这个圆球所占据的视界角放到天空上,就是两个星体的视觉大小。

    随着新地球的公转,全球各地都有机会看到太阳,但是因为自转与公转同步,所以其中一个半球天空上始终悬挂着U692…2,另一个半球永远看不到U692…2。

    气态行星因为自转的原因,都会在星球上形成条带状的气流带,同时因为掺杂其他元素,这些气流带会呈现出不同颜色,所以这颗气态行星上存在绚烂的花纹和风暴斑。这个巨大的星体高悬在天空上,显得分外的美丽壮观。

    U692…2拥有巨大的行星盘,在新地球上黑天可以看到这个行星盘,因为行星盘充满冰晶颗粒,所以这个行星盘呈现出绚丽的七彩斑斓,如同一个巨大的彩虹横亘在漆黑的夜空中。于此同时U692…2众多卫星点缀在彩虹左近,让夜晚的星空显得如同童话般梦幻世界一般。

    新地球的主星U692…2引力巨大,所以在新地球上形成了独特的海面和地面形状,如果仔细测量就会发现,新地球是一个稍微捏扁的气球,始终面向U692…2的一侧会稍稍凸起。

    大气层的改造同样花去了近十年时间,大量的水藻和反硝化菌改变了大气的组分,将其调节到与地球基本相同的水平上。这时整个新地球的改造基本宣告结束,人类开始大批迁居新地球。

    新地球的陆地面积相比于地球少了几乎三分之一,并且这三十年来,人类的人口进入大爆发阶段,总人口已经达到250亿。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增长,主要是吴辉通过休眠系统认为将人类的生理年龄统一到青壮年时期。

    所以一旦找到生命星球,几乎开始全民繁殖,并且因为延寿手段,人口只有出生没有死亡,所以人口出现短时间的暴增。

    即使因为灵魂寿命耗尽,人类出现过千万级别的植物人事件,但是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在人口数量上几乎起不到任何影响。

    当初从地球出来的那一代人,现在几乎都已经当上爷爷奶奶了。人类进入老龄期之后,会自然选择延寿手段回复青春,所以往往出现孙子和爷爷看起来像哥俩,反而父母显得更衰老的现象。

    巨量的人口迁移到新地球上,立刻让新地球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海洋、天空、海底到处布满了生物都市,天空中飞满了各式各样的机甲,陆地上各类生物城市星罗棋布。好在现在人类的生物科技足够发达,完全可以解决如此庞大人口的食物供给问题,否则新地球绝对无法提供足够的耕地给人类利用。

    全体迁移到新地球之后,人类生活重新回到正轨,他们恍惚间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地球,过着安定的朝九晚五的日子。只不过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大得仿佛是在科幻世界中。

    现在人类的工作非常自由和随意,想上班了,想感受下集体的气氛,那么可以去公司上班,如果不想上班了,跟公司说一声,在家里一样可以干。

    这时候大部分人类的工作都是各种科研任务,以及各种远程施工任务。除此之外的工作基本上就是监控自动化生物生产厂的运作,或者给其他人提供增值服务,以及各种设计工作。

    纯粹意义上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已经脱离人类远去,所有生产类工作都具备极大的相似性,都是通过远程傀儡系统,监控生物生产厂,无论这个厂子生产的是面包还是战舰引擎。

    实际上在远程傀儡系统之下,所有工作都开始出现严重的同质化,即便是纪律性最强的军队体系,实际上每天工作内容和普通白领也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傀儡进行工作。

    现在人类因为有虚拟世界可用,所以全员进行严格的军训,实际上每一个人类已经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兵员。所谓参军,不过是全职研究战争艺术而已,他们将在小规模战争时担当特种部队角色,在全民动员时担当各部队指挥官角色。

    此时人类的组织结构非常有意思,250亿人类其实是在一个超级巨大的公司体制下运行,吴辉一直沿用它逍遥岛时期的管理体制,没有做太大改变。

    在这个体制下,科研为王,科研项目的进展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个方面的发展。比如引力透镜项目下来之后,会在科学院的主导下,进行任务细化和分配,这些任务交给各个相关部门之后,会再次逐层细化,一直到将任务落实到个人手中。

    说白了,这是一个项目制社会,没项目时大家共产主义,有项目时根据各自爱好去领项目赚外快。

    因为共产主义生活,所以犯罪率很低,并且生物之脑和生物芯片无处不在,一旦出现犯罪只要检查周围的天网记录即可,多数发生的都是偶发的激情犯罪。因此警察体系很小,由生物智脑承担了大部分监控和评判职责。只有一些原因不清,或者事关重大的案件才会交给专门的法律人士处理。

01…26 17:58:02330。第330章 探索

    01…2617:58:02330。第330章探索

    吸取上次的教训,吴辉再也不敢随便使用虚拟世界的时间加速功能,所以虽然同样是三十年过去,人类在科技上的发展远不如前些年迅猛。

    人类在科技上发展缓慢,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文明实力翻倍增长。也许人类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文明的基础实力足够庞大,即便稳定发展也可以创造相当客观的效果。

    最直观的一个结果就是人类的战舰数量变化,人类的超级巨舰变化不大,但是泰坦级战舰和无畏舰数量猛增,各类机甲和傀儡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人类是客居于此,也许哪天因为一个突然的变故,就不得不再次走上继续流浪的道路,所以吴辉每时每刻都在为下一次远航做准备。

    人类每天都会从U692…2的液氢海洋里过滤出海量的氘,这些将作为人类的能源储备储存起来。这些氘装满了一艘又一艘泰坦,但是人类仿佛不知足一样,不停的建设新的泰坦,承载新过滤出来的氘,让泰坦战舰数量在这段时间猛增到三百多万艘。

    现在人类有一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