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130部分

细胞渗透-第130部分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因为是满载出航,在加速的过程中,推力过大时船身出现无规则颤动,并且加速度越大颤动越大,请示了逍遥岛之后,就降低推力,延长了加速和减速的时间,所以周期拉长了。”

    “看来我们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啊,等到进入实用阶段,很多问题就开始暴漏出来,不过这是没办法的,谁让我们是先行者,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

    “院长,我们下一步如何行动?是否需要把乘客们全都唤醒?”

    “暂时不要着急,先把遥感卫星发射出去,把遥感组唤醒,我们先给火星进行一次认真的体检,然后再考虑后续的事情。”

    遥感主要探测的是矿藏、土层、地形、大气浓度、大气含量、浅层地壳的结构组成。遥感卫星发射出去之后,只用了几天,分析数据就被遥感组拿了出来。

    “现在我们需要为未来的火星基地选址,我的要求如下:首先它得地壳稳定,能够承受火星地核启动过程中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冲击,不至于说变成一个火山口把我们喷上天;除此之外,它附近必须有水源,无论是地下冰层还是化学结晶水都可以;另外它必须跟我们需要的几种关键矿藏距离比较近,像是铀、钛、钒、铁、碳酸盐等矿石。”

    在熊启明的要求下,遥感组很快找到基础合适的地点,最后熊启明拍板,在火星南半球选择了一处高原作为基地位置。

    位置选好之后,首先被唤醒的是工程队,他们被派往火星地面,开始基地建设,同时各个采矿点也同时投入建设之中。

    于此同时,一个大型的同归轨道空间站,以及日火系拉格朗日L1点的空港也进入同步建设之中。同步轨道空间站被命名为火星空港,L1点空港被命名为荧惑空港。

    火星空港将会放置很多重要的生产设备,一旦火星地核启动计划开始,火星将会常年处在地震状态,这样很多关键生产就无法放在火星上进行。火星基地将只起到原料搜集以及原料粗加工的作用,同时火星基地也将成为火星殖民者休息和度假的场所,主要的精密生产还是要放在同步轨道上进行。

    在太空环境中长期停留,会导致人体的肌肉萎缩以及骨密度下降,这个问题逍遥岛现在也无法有效解决,只能通过轮换制来解决问题。

    地球附近的太空人还好说,他们往返地球比较容易,可以安排比较妥善的轮换制度。月球上虽然有一定重力,但是因为重力过低,还是会导致类似的问题,只不过轮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比如同步轨道上的太空人可以半年一轮换,月球上最多一年就需要轮换一次。

    而嫦娥号的殖民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好在火星上的引力虽然不强,但基本够用,可以保证人体的肌肉骨骼等机能不会萎缩,但是从长远来看,未来的火星人一定会和地球人产生生理上的差别。

    火星基地和采矿基地的建设比较简单,因为火星上有微弱大气,并且还有土壤可供分解。工程队将基地种子种下,只要持续提供能量液,让火星基地成长出雏形,然后给它装配上核聚变能源模块,剩下的事情基地就可以自己完成。

    基地在获得聚变能源的支持后,会首先钻开通向地底冰层的通道,然后持续抽取水分以及周围的火星土壤,将它们转化成各种纯态物质。碳酸盐矿石可以提供碳和金属元素,再加上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以及地下冰层提供的水分,足够基地生成各种有机质,将其变成自身的养分,用来不断生长和扩大规模。

12…25 22:49:11267。第267章 火星洞穴(一)

    12…2522:49:11267。第267章火星洞穴(一)

    火星基地和采矿基地很快被种植下去,在聚变能源的支持下,快速摄取火星物质,转变为自身成分,只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就纷纷建设完成。

    此时嫦娥号的乘客们纷纷被唤醒,乘坐小型飞船被运送到火星上,一览火星风景。因为现在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没有任务在身的人员都被放了一周假期,让他们可以在火星各地尽情游览,同时可以把自己在火星上拍摄的照片传送会地球,让地球的亲朋安心。

    地面的采矿基地建成的同时,同步轨道上的生产工厂也基本建设完成,因为这个生产工厂是携带现成设备直接组装的,速度比地面基地速度还要快一些。

    采矿基地投入运转之后,地质学家开始奔赴火星各地,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他们必须弄明白火星各处地壳的厚度和结构组成,一边建立一个准确的火星地壳的数据模型。这个数据模型将会成为火星重启计划的基础数据源,所以容不得任何马虎,这个环节如果出错,火星重启计划就别想成功。

    地质勘探最常用的就是地震手段,通过人为制造各类爆炸震波,来检测地质结构。所以荒寂已久的火星大地上,开始此起彼伏的响起隆隆的闷响。

    这天,一个前往蒙尼斯火山进行勘测的地质调查队发回讯息:发现一个巨大的洞穴,这是一个直径接近200米的一个庞大洞穴,深不见底,请求进入洞穴内部进行实地勘探。

    熊启明想了想,基于谨慎考虑,他要求勘探队原地等待支援,会有更完善的勘探设备和专门的探险人员前往探查。

    康震是美籍华人,他是一个资深探险者,在探险圈小有名气,登山、极地、洞穴、潜水、极端环境等类型的探险他都有涉及。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加入到逍遥岛体系中,因为其独特的探险背景,被选入首批赴火星殖民的成员里。他带着自己的探险勘探队赶到蒙尼斯火山,准备探测这个未知的洞穴。

    一阵隆隆声中,五架机甲降落在洞穴附近。因为有了氦…3这种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现在逍遥岛体系里大多数机甲和变形机器人已经被改造成核聚变引擎动力。

    “拉尔夫!你好!我是康震。”康震操纵机甲与拉尔夫的机甲握手。“我的探险小队负责探测这个洞穴。”

    “有什么我能帮助你的吗?”

    “我想知道,你们在这附近有过勘测吗?”康震问。

    “有过,就在那里。”拉尔夫指着远处的一个小山包。

    “有什么结果吗?”

    “具体数据我们还要带回去仔细计算,但是从初步得出来的结果看,我认为这下面有一个巨大的空洞。那里也许可能是岩洞,也可能是断层,或者可能是裂隙,总之回波在某个地方消失了。”

    “知道具体深度吗?”

    “我想应该在两公里或者更深的位置。”

    “除此之外呢?”

    “其他的你就得等我们把数据传回嫦娥号,等待嫦娥号的分析结果了。”

    “嫦娥的结果大概什么时候能出来?”

    “一天?或者三天?你知道的,现在到处都在发送数据回去,谁也不知道数据具体什么时候出来。”

    “如果你收到分析结果请第一时间通知我,这是我们小队的通讯频段。”康震把通讯频段告诉拉尔夫。

    “没问题,我会跟嫦娥号打招呼,让他们把这份数据尽快进行分析。”

    “那就摆脱你了,你忙你们的去吧!”

    “好的,那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你了,我们去别的地方,继续放鞭炮。”拉尔夫比了一个爆竹爆炸的手势。

    送走拉尔夫小队,康震转回头来吩咐自己的小队。

    “林涛,你先拿雷达,把洞穴的三维图画出来。”

    “吴晓波,一会我们四个下去,你在上面留守,把通讯基站立起来,注意保持通讯畅通,有情况随时呼叫支援。”

    “徐立,一会下洞穴,你负责后卫,随时注意通讯信号强度,如果强度不够,马上设置一个中继端子。”

    “一会我打头,陶术龙和林涛在中间。”

    这边康震吩咐完,那边林涛已经把雷达的探测数据拿出来。在屏幕上能够清晰看到,这是一个巨型天坑。坑口是个直径180米左右的不规则圆形,到了下部逐渐扩大,最宽处两壁距离可达620米,最窄处两壁距离也有150米。整个天坑以小角度直插地底,天坑中轴线和火星重力垂线只有7度的偏角。

    天坑可探测范围深达800多米,在坑底部位显示有整个洞穴向一侧弯曲,逐渐消失在可探测范围外。

    康震看吴晓波已经把通讯基站搭建好,联通了通讯卫星,便一挥手,率先跳下天坑。在降落过程中机甲的引擎打开,抵消重力,让机甲匀速向天坑深处落去,引擎的蓝色尾炎成为天坑里唯一的光源,在天坑四壁照出一小段的暗淡的景象。

    小队队员按照事先商定好的顺序,次第跳下天坑,四个肉眼的见的蓝色光源,逐渐向天坑底部降落,变得越来越小。

    不多时,康震落在坑底,这里有一个倾斜的斜坡,一直延伸到右侧的一个高大的洞口里。侧面的洞口显得略小,只有五十米左右高度,通过机甲的探照灯能够看到,这个横向的洞穴里面怪石嶙峋,估计接下来的路不会太好走。

    “安放一个中继端子。”康震吩咐完吴晓波又冲着林涛说道,“测下周围环境数据。”

    很快,林涛报出测试数据,“气压5千帕,二氧化碳含量95%,氧气含量2%,其他是氮气、惰性气体和水蒸气,有少量的二氧化硫。从数据上看,周围岩石主要以石灰岩和花岗岩为主,夹杂有少量的菱镁矿。”

    五千帕,差不多相当于5%个大气压。二氧化碳是火星大气的主要气体,此处可能处于低地洞穴,所以氧气含量稍高。

    “开雷达进去,边探测边走,把探测数据实时传给我们。”

    林涛很快把雷达数据传递过来,康震等人的机甲面罩上马上出现实时的雷达探测地形。几人把探照灯打开,开始向洞穴里前进。因为地面过于崎岖,五个人都是漂浮在空中向深处前进。

    “队长!你说我们会遇到啥?外星人?抱脸虫?”徐立问道。

    “你科幻电影看多了吧?”林涛接话过去。

    “那有什么稀奇的,我们都跑火星上来了,遇到个把外星人也很正常啊。”

    “外星人这事现在还没证明确实存在呢。再说地球就在旁边,在地球上咱都见不着,人家外星人为啥跑到这连个鸟都没有的火星上来?”

    “没准人家就是不想被人发现呢,特意跑火星上来。”

    “别逗了,智慧生命都是有目的性的,人家跨越星系,大老远跑来太阳系,就为了躲着地球人,然后在火星上玩躲猫猫?”

    “没准外星人有什么文明保护条例之类的,不准介入和影响地球文明发展呢。”

    “那它也应该是在月球上才对,那样离我们更近。”

    “为啥非得离我们近?”

    “很明显吗,太阳系里就地球特殊,人家不远N多光年跑太阳系里,除了奔着我们人类来,还能有啥别的目的,难道火星金子多来开采金矿的?”

    康震没管俩人吵嘴,洞穴探险最容易给人以封闭压抑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人的烦躁和紧张情绪。让他们拌拌嘴,对于舒缓情绪很有好处。

    前面的路越来越崎岖狭窄,拐过几个弯道之后,洞穴开始收窄。康震等人不得不降落到地面,驾驶着机甲,一步步继续向前走。地面怪石嶙峋,很是不好走,让康震等人的前进速度陡然下降很多。

    “林涛!我们现在处在什么位置?”

    “以洞口为原点,我们差不多向下前进了1公里,向东偏南前进了2。5公里。”

    “希望火星上地震比较少,要不然只要一个地震,我们都得被压在地底下,一个也别想跑出去。”徐立满心担忧的样子。

    “你说对了,火星上确实地震比较少,它只有火山活动,很少有板块运动。说明它内部的熔岩地幔流动性非常差,不然也不会有火星重启计划。”陶术龙接过话头。

    “既然地幔流动性差,为什么还会有火山?”

    “这个问题你得问地质学家,”不过我觉得,“正因为流动性差,所以地核内部产生的能量只能向压力小的方向传递,通过火上活动来释放,就是径流多横流少的意思。”

    “陶术龙的这个解释可能比较大,感觉比较合理。”林涛说道。

    “林涛!我们的超声波探测能穿透多少米的岩层?”康震问道。

    “二十米,最多二十米,如果碰上土壤、页岩、沙砾或者其他疏松结构,探测距离还会更短。”

    “那你用超声波看看周围的岩层结构情况。”

    超声波探测仪是一种类似于探枪的样子,只要伸出去,贴在岩壁表面,探测结果马上就可以反馈回来,非常便利,林涛很快把四周的岩壁探测情况拿出来。

    “目前看来多数以岩石结构为主,偶有裂隙,少有层状岩结构。”

12…26 18:16:30268。第268章 火星洞穴(二)

    12…2618:16:30268。第268章火星洞穴(二)

    洞穴一直在持续收窄,康震小队很快面对新的问题,洞穴高度已经小于机甲了。

    “变换形态!”康震吩咐自己的队员。

    康震等人身着的机甲属于特殊设计的探险型机甲,变形模式更多,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极端环境,对于洞穴和山地探险,这些机甲有一种稳定性和攀爬性能更好的蜘蛛形态。这次康震等人就采用的蜘蛛变形。

    采用蜘蛛形态后,队伍再面对洞穴内的怪石嶙峋就轻松了很多,坐在驾驶室里,架势蜘蛛机甲平稳前进。

    “队长!前面好像有一个向下倾斜的陡坡。”

    通过面罩上的雷达显示能够清晰看到,在前方不远处,横行的洞穴开始出现分支,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出现在侧壁上,一直向下倾斜。

    “林涛,测测有多深!”

    林涛把雷达探测枪往洞口一伸,数据马上就得出来。“超过二百米,洞穴出现转弯,更深的地方探测不到。”

    康震看着这个分支洞穴有点犯嘀咕,因为这个洞穴太小了,只有两三米高,机甲是别想进去了,如果想要继续探测,很有可能需要离开机甲,穿着贴身护甲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