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卫国皱起眉头说:“李、廖二人深受委员长信任,就凭这两点恐怕很难奏效吧?据我所知。**将领中早先跟我党有来往的可不在少数。委员长就算有所猜忌,也不敢一竿子全部打死。”
前段时间的兰封会战中,李良荣身为师长连吃败仗,照样安安稳稳地在侍从室当参谋。转眼间又调到华北来当集团军参谋长,可谓圣眷正隆。廖耀湘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六期生都快爬上师长的位置,可怜不少一期的学长还为个团长争得头破血流呢!
程政委笑道:“若是别人自然不行,但委员长这个人外宽内忌,可不是一个用人不疑的人!”
郑卫国有点迷糊,说:“那我们怎么做?举报他们两个通共?”
程政委摇头说:“呵呵。这样做未免落了下乘。还会被对方视为故意挑拨。不妥,不妥!”
郑卫国还是没弄明白,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程政委故作神秘,反问道:“司令员。您有没有听过一个古代的寓言?”
郑卫国疑惑道:“什么寓言?三人成虎?”在他的认识中。三人成虎算是离间的一条好计策了。亲如母子也会上当。
程政委呵呵一笑,说:“不是这个,而是疑邻盗斧!三人成虎太麻烦。还有暴露的危险。疑邻盗斧就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在委员长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然后静静地等它生根发芽!”
疑邻盗斧这则寓言出自《吕氏春秋》,讲的是古时候有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暗中观察那人,结果发现那人走路的样子、脸上的神情,还有言谈举止无一不像是偷斧子的。然而,事实证明这些疑点都他自行“脑补”的,那个人根本就没有偷过。
程政委说的办法便是基于这个道理,利用人性的弱点让委员长不断地加深自己的怀疑,最终导致信任破裂。最可怕的是中计的人明明上了当还浑然不知。
郑卫国终于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说:“这么阴毒的主意是谁想出来的?老程,你可别说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程政委不高兴地说:“这么好的点子哪里阴毒了?而且凭什么说不是我想出来的。”
郑卫国笑道:“呵呵,老程,你休要瞒我。这个计策看似简单,实则专攻人性弱点,阴险无比却又不落痕迹,没有几十年的阅历是绝对想不出来。就你那个直筒子脾气,更加不可能。”
程政委哈哈一笑,说:“我算是服了。好吧,实话跟你说,这个主意其实是杨教授想出来的。他见你对李、廖二人垂涎欲滴,便想了这个主意,又让我来探探你的口风。不过你这个人也忒不地道了,大伙儿这么尽心心力地帮你,你倒好,反说我等阴毒。”
郑卫国恍然大悟,说:“是杨教授?怪不得,大知识分子出手果然是非同寻常!不行,有机会得向他老人家多讨教几招才是。”
程政委笑道:“杨教授怕你不喜欢这等阴谋诡计,还特意嘱咐我先探探你的口风再讲。你倒好,吃了碗里的还望着锅里的。依我看,你还是多捉摸怎么打仗为好。”
不少人特别是军人对于阴谋总是瞧不上眼,打输了还叫嚣道:“背后捅刀子算什么本事?有种的,拉开架势我们堂堂正正地干一仗!”
这种人可谓至死不悟。殊不知阴谋也是战争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手下两大谋士,张良善于阳谋,陈平善于阴谋,阴阳相济,这才有了大汉朝四百年的基业。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杨教授这回可是小瞧我了。我这个人没有道德洁癖,而且谋略跟道德无关,堂堂正正的阳谋也可以用来作恶,阴险毒辣的阴谋照样能宏扬正气。”
“说得好!”郑卫国正兴致勃勃地吹嘘他的“阴谋论”,周参谋长突然走了进来,还拍起巴掌表示赞同。在他身后,熊处长也跟着走了进来。
周参谋长见两人一脸喜气,忙问道:“总司令,老程,什么阴谋诡计让你们这么高兴?说说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快说出来与我们分享一下。”
周、熊二人都是郑卫国的心腹之人,郑卫国也没隐瞒,就把刚才商定的计划说了出来,还让他们两位帮忙参详。
周参谋长略想了一下,笑道:“嗯,以我对委员长的了解,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工作重点还是要放在李、廖二人身上。您刚才也说要阴阳相济,疑邻盗斧是阴谋,那我们合作抗日,复兴中华就是阳谋。阴阳并用。双管齐下。不愁这两位豪杰不入您彀中啊!”
(注:彀,原指张弓,此处代指圈子。唐太宗曾评价科举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这是自然。我打算让他们到参谋部和军事学院帮忙。你们趁机多笼络一下。”
周参谋长和熊处长忙点头称是。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
郑卫国又对熊处长说:“小熊。明天军事学院就要正式开学了,你那边都准备妥当了吗?”
熊处长忙道:“报告总座,职部正是为此事而来。军校有些事宜需要向您请示。”
郑卫国摆手说:“你现在是学院的院长,不要动辄便来请示,学院内部事务自行决断就行了。”
熊处长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说:“您批评得对,只是卑职以前从来没有独立主持过这样重大的工作,一想到学院明天就要开学,心里就有些没底。”
郑卫国笑道:“以前33师、97军行军打仗不都是由你一手操办的吗?难道办一所军校比打仗还难?”
熊处长见郑卫国并没有因此责怪他,心里松了一口气,忙解释说:“以前行军打仗的时候我只需要拟定计划,上面还有您跟参座掌舵。而且办军校确实很麻烦,人事冗繁,比打仗要复杂多了。”
郑卫国点点头,安慰道:“嗯,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我知道办军校很难,要把军校办好更难。而且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你们身上担子不轻,心里的压力更大。”
熊处长听了很受感动,眼圈一红,激动地说:“多谢总座体谅。”
程政委也安慰道:“遇到什么麻烦,或者受了什么委屈可以直接找司令员,或者找我和参谋长都行。军校是头等大事,我们会支持你的。”
熊处长满心欢喜,办军校的难度和遇到的阻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也是军校迟迟没有办起来的原因。如果得不到长官们的支持,那他这个院长夹在中间就难受了。
程政委一直对那个所谓的“学者型军人”感到非常好奇,又问道:“熊处长,我听司令员说你是在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的。那个学者型军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熊处长笑着解释说:“其实不光我一个,参座和廖处长也是圣西尔军校毕业的。所谓学者型军人,是因为圣西尔军校非常重视学员们的文化素质,教学时采用的是大学的办学模式。在入学的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里,文化课的课时足足占了三十周,是军事训练的三倍。”
程政委惊讶地说:“好家伙,这明明就是在培养大学生们嘛!那我们学院也是这样?”
熊处长看了郑卫国一眼,笑道:“呃,我们学院恐怕暂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以后学院要是组建中高级指挥系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哦,这是我重新拟定的一份章程,请两位长官过目。”
说着,他从皮包内取出一份文稿递了过来。郑卫国接过一看,见是一份办学章程和细则。这个跟以前那份草案不同,内容要更加细致,而且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比如说现在这一批学员中,有的学员是大学生,但之前从未接触过军事;有的学员只有小学文化,但当兵多年,作战经验丰富。这两者的差别就很大,培训的方向也有很大的区别。
熊处长的方案是根据学员特点进行归类,同一类学员划为一个班,便于集中教学,节省师资力量和时间。
郑卫国看了之后非常满意,点点头说:“嗯,你这份办学章程拟定得很好。值此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绝不能因循守旧,任何有助于我们增强实力的办法都值得一试。”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了起黄埔军校一些弊端,又建议道:“根据我们学院的学分毕业制度和自选课程制度,肯定有优秀的学员先于同伴们毕业。每毕业一名学员就会空出来一个名额,这个名额你们不能闲置,必须要利用起来。”
熊处长说:“您的意思是每毕业一名学员就新招一人填补空缺?”
郑卫国笑道:“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才能保证学院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举措后来被戏称为流水线培训制度,曾在关键时刻为抗日事业发挥了巨大的能量。
周参谋长当时却有不同意见,反对说:“总座,这恐怕不妥。要是学员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军校学习,哪儿还分得清谁是第几届的呀!”
郑卫国解释说:“分那么清楚干嘛!我就是想要彻底打破这个‘届线’,避免学员们靠资历混饭吃,见面就要喊学长。难道学长就一定比学弟厉害吗?谁行谁不行,战场上见分晓。”
在他看来,黄埔军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资历看得太重。选拔军官的时候,先不看能力品行如何,而是先看你是第几届的。到最后一、二期学员中不少酒囊饭袋都跻身高位,而后面毕业的优秀学员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周参谋长沉思片刻,心悦诚服地说:“还是总座想得深远!”
程政委则开玩笑说:“委员长当年要是实施这个方案就好了,那我看到徐副师长、陈旅长、林师长他们就不会觉得矮了一截了。”
大伙儿一听,都哈哈笑了起来。因为徐、陈二人均为一期生,林师长是四期,程政委是五期。要按黄埔的规矩,见面就要喊学长。当然八路讲究官兵平等,不搞这一套,程政委此言纯粹是在说笑。
等他们把工作忙完之后,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郑卫国站起来朝窗外看了看,说:“时间也不早了,明天还举办军校的开学典礼,大家都早点回去休息吧!”
程政委他们纷纷告辞离去,走之前还半开玩笑地嘱咐说:“司令员可别忘了把李良荣和廖耀湘叫去。”
郑卫国笑道:“放心吧!如此良机,岂能错过?”(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 开学典礼
出席军校开学典礼的事情,郑卫国早就跟李良荣和廖耀湘讲过了。两人不仅欣然表示同意,得知军校缺乏教官,还主动提出要帮忙在学校带课。
为什么会这么好心呢?一方面,因为博野民军事件和胡学熙事件,两人对郑卫国有些愧疚。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想试探郑卫国有没有割据一方的念头。因为在他们看来,建立军校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班底,极有可能演变成一个新军阀。这是持正统观念的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郑卫国想借机建立自己的班底,肯定不会容忍别的势力插手,这样就揭穿了他借抗日之名行割据之实的真面目;如果郑卫国同意的话,那正好,两人还可以借机在军校内部培养出亲中央的势力来。
次日一早,郑卫国便让柱子把李良荣和廖耀湘请了过来,大家在一起吃了个早饭。等程政委、周参谋长、周福成军长、冯占海军长他们汇合之后,就一起朝典礼的举办地——东郊阅兵场赶去。至于熊处长,早早地就赶过去布置会场了。
东郊阅兵场是一处非常宽敞平坦的坝子,据说古代某位名将曾在这里阅兵,还留下了点将台等遗址,颇有些历史的沧桑感。不过多年荒废下来,此地早就没有当初沙场秋点兵的景象。附近的农户时常在此晾晒谷物,将其改造成了一个超大的晒场坝。
冀中陆军军事学院的开学典礼上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布置,就是将土地平整夯实了一番。然后在点将台上拉了一条横幅。若论条件,比当年黄埔军校成立时还要寒酸许多。但郑卫国等人丝毫不介意,一个个欢喜地合不拢嘴巴。
在宣布军校正式成立之前,首先进行了一个阅兵仪式。站在主席台上的是郑卫国及第41集团军各部长官。接受检阅的则是学院的教职员工和第一批学员。
熊处长,不,现在应该称熊院长了,小步跑来,立正敬礼道:“报告总座、各位长官,阅兵仪式准备完毕业,是否开始。请指示!”
郑卫国大手一挥。命令道:“开始!”
随着他一声令下,政治部军乐团开始演奏进行曲。现在第41集团军七拼八凑,已经有一支非常正规的军乐团,不再是以前的草台班子了。
像什么长笛、单簧管(又名黑管)、萨克斯。圆号、长号、中音号。大鼓、大镲、小军鼓。总之,木管、铜管、打击乐三大类乐器是应有尽有,同时还保留了快板、锁呐等富有传统特色的乐器。便于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慷慨激昂的曲调中,军事学院的教官和学员们排着整齐队伍开始进入场地。教职员工不多,只排成一个方阵。学员们有近三百人,分为七个大方阵跟在后面。他们在旗手的引领下,喊着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颇有些气势。
教员们组成的方阵最先走向主席台。这些教员的来源非常复杂,有各军阀部队的旧军官,有军委会整编时派来的军官,有八路军方面支援的军事政工干部,还有就是德国派来的教官。
顺便提一句,德国政府已经妥协了,即同意先付军火,再索取青霉素的制造方法。毕竟两船军火对小胡子来说不算什么,而青霉素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药品。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德国人现在表现得非常配合。
教官方阵快接近主席台的时候,方阵领队突然大声命令道:“正步~走!”只听哗得一声,方阵内各列迅速拉开距离,然后用夸张的高踢腿动作向前迈进,大腿僵直向前方足足踢出90度。
呃,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差别来了。德国汉斯们一个个踢得又高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