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371部分

我的第三帝国-第371部分

小说: 我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巴尔干都被遮盖在德国之鹰的羽翼之下。

在霍克将军的指挥下,第8机械化步兵军如同在法国境内一般飞速前进。不少地方他们甚至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地的塞族人把德**队视为解放者,他们愿意加入到钢铁轴心的领导之下,分享战争带来的胜利果实。

连霍克自己都不敢相信战争进行的如此顺利,正面的南斯拉夫部队因为伤亡过于惨重一触即溃,按照战场经验来说,每天推进25公里这个速度绝对不能算慢了。其实德军正面的南斯拉夫部队已经被意大利部队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才让德军捡了一个便宜,不过放在不知真相的墨索里尼眼里,就是意大利部队2天都没击败的部队,被德军4个小时就击溃了。

当地的********异常复杂,因此所到之处,有些地方甚至向进城的德国士兵抛洒鲜花,很多人迫不及待的挂起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万字旗。不过很遗憾的是这里很快就会移交给意大利统辖,德国对这些非战略区域缺乏兴趣。

好景不长,在掠过了边境地区一些亲德和亲意大利地区之后,抵抗开始变得强烈起来,德国人不得不绕过城市,用最擅长的野战合围战术先歼灭掉赶来增援的希腊部队与南斯拉夫部队。而身后的那些城市,则被意大利的步兵和德国步兵合围起来,开始漫无休止的炮击。

巴尔干半岛无疑对德军和意大利部队的北非战略有着无以复加的重要意义。一旦占领巴尔干,在克里特岛上部署海军和空军,不仅可以和土耳其连成一片,成为背靠背的接壤盟友,还可以将意大利到北非的运输线前移,放在巴尔干克里特岛到埃及这条航线上来,距离缩短了差不多将近一倍,而且航线更加安全。

一旦巴尔干成为德军的新的补给基地,那么罗马尼亚油田将会彻底高枕无忧,德国的战略纵深更加扩大,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获得的支持将会更多。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将得到成倍的补给物资,盟军能否守住苏伊士运河都会出现问题,更不用提守住埃及这么广大的地区了。

如果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丢失,英军和美军在境内的补给会更加崩溃,中东的石油就会成为轴心国的囊中之物,到了那个时候阿卡多手里控制的资源就会超过美国,而美国空有庞大的产能却会因为缺乏原材料而陷入生产困境之中。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推演,事情并非完全按照德国的剧本在演独角戏。美国和英国都不会眼睁睁看着德国人在中东取得自己的优势,他们不愿意让出中东石油利益,甚至连分一部分给德国都不想。

英军也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他们可不想看着自己的中东地区最终沦为德国的占领区。所以大约20个师的英属印度师正在开往中东地区,希望可以在巴尔干乱局结束之前,赶到埃及境内稳住局势。这些印度师的作战能力不高,可是胜在人员充足,英军用当地库存的很多落后武器武装起了这将近35万人的大军。一些老式的榴弹炮甚至生产自1898年,是40年前生产的庞然大物。

为了守住中东,美国甚至和中国的特使探讨了中国远征军前往中东的问题。美国政府甚至愿意拿出当地石油份额的百分之零点五来,作为中国出兵的交换条件。不过由于近代史上中国从来没有出兵远征过那么远的地区,美国的后勤补给也无法保证,所以这个振奋人心的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另一个促使这个计划不了了之的事情是,因为美国海军的崩溃,和日本入侵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之间横跨半个地球的补给线断裂,中国远征缅甸的部队因为缺乏弹药和装备,在缅甸境内战败,被迫退回中国境内。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风生水起,甚至连美国的部分议员都已经觉得,这场战争是日本胜利了,美国如果想要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选择时机退出战争。因为现在美国朝野上下同仇敌忾,人民呼吁与日本决一死战的声音高涨,所以质疑战争将会失败的美国高层只敢私下里发发牢骚,远远没有上升到国会意志这种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动员了40个师的本土守卫部队,准备迎战可能出现的日本登陆部队。在罗斯福的坚持下,有4个师的美国精锐部队被送往中东地区,甚至包括新生产的300辆m4谢尔曼坦克。罗斯福希望加强巴顿的力量,打赢北非战争以稳定局势。

这一点上罗斯福和军方的几个高级将领有着严重的分歧,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指挥官尼米兹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都希望美国率先展开太平洋上的反攻,而罗斯福个人觉得美国应该先解决北非战场。

最终美国将军派获胜,他们将大部分的美国士兵送到太平洋上死守岛屿,拖延日本的进攻时间。而罗斯福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巴顿争取到了4个师的美国大兵。只不过坦克被削减到了200辆,飞机也只有110架。对比同一时期的德国北非力量加强来说,这些部队也仅仅只能算是勉强维持罢了。

然而,另一个方面又传来了让美国人有些郁闷的消息,澳大利亚撤军的执行并不完整。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让澳大利亚的部队放弃本土撤退回美国这简直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命令,那些本土军队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家园。

执行放弃澳大利亚命令的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各种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青壮士兵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家人。美国只好动用能找到的所有船只,抢运澳大利亚的家属到南美还有美国,以此来动员澳大利亚军队跟着离开。

但是一直到最后仍然有4个师的澳大利亚军队留在了本土,他们拒不登船撤退,而是捡起美国士兵丢下的重型武器,向着相反的方向开去。在那里,他们决心与侵略者誓死一战。与此同时,在他们的对面,日本人正在沙漠里艰难东进,希望可以找到富饶的澳大利亚城市,展开他们的新一轮攻击。

整整7月,对于日本人来说差不多都是好消息。日本海军在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之后,又经过十几天的游弋,掩护步兵控制了整个东南亚的岛屿体系。日军找到了缺乏的石油资源,战略形势上一片良好。

大本营正在拟定登陆瓦胡岛的进攻计划,一旦拿下瓦胡岛,山本五十六相信美国就会乖乖走回谈判桌,屈辱的和日本求和。这样一来日本最大的一场豪赌就会以胜利告终,日本将成为新一代的亚太地区霸主。

日本人的旗帜已经覆盖了中国东北,华北,整个南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绿宾,以及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在日本高层看来,战争将会在未来3个月内结束,美国一旦退出战争,日本就有机会回过头来,狠狠教训一下不停捣乱的中国。

但是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的幻想丝毫没有改变基层日本官兵们的亲身体验——在澳大利亚的沙漠中,日本7个师团的部队被庞大的领土吓得不知所措,他们无数次向远在东京的大本营请求支援,理由不是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而是他们实在没有兵力布置在漫长的战线上。

作为日本前线指挥官的小川将军,在内心里无限委屈的反复呻吟着一句话:对于日本陆军来说,澳大利亚不打是不行的,可是对于日本陆军的士兵来说,领土面积广袤无边的澳大利亚,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填不满的大坑。

第602章602遥远的舰队

1938年的8月29日。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光着上半身的一名德国水手站在甲板上,看着平静的大洋海面,惬意的抽着一根香烟。他的身后,两名士兵坐在88毫米防空大炮上,无聊的吹拂着海风,感受着熟悉的海洋气息。

这是一艘德军的u型远洋潜水艇,因为技术成熟故障率非常低。适合远洋长距离的偷袭作战,甚至可以一路潜航到美国东海岸布设水雷或者接送间谍人员。当然,它拥有前4后2一共6根鱼雷管,所以干起袭击商船的老本行来,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这支舰队就是德国派去澳大利亚的德国潜艇分舰队,这十艘潜艇一路上被德国的一支巡洋舰分舰队护送,越过了炎热的赤道,来到了北半球。在赤道上,这支舰队还进行了一场传统的跨越赤道仪式。

按照赤道附近地区的习俗,老水手们要乔装打扮成海上指望和王后的模样。然后这些乔装打扮好的人物在u…307号甲板上举行仪式。仪式上307号潜艇的艇长穿着古老的海盗船长衣服,甚至还挎着中世纪的指挥刀,类似今天的cosplay一样,德国水手们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来打扮他们自己。

有人装扮成国王的模样,王冠是纸折叠成的样子货,水手们还用扫帚的根须来充当胡子。这些人扮成海王,教父,甚至是圣母玛利亚,就和万圣节里的妖魔鬼怪一样搞笑。而艇长还有大副的助手们这个时候也穿上了当地的草编裙,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的模样。

然后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强迫新兵们吞下难闻的药片,再用由牛奶、盐水和燃油调成的鸡尾酒给他们净身,然后再给他们刮脸,理发,从头到脚擦掉北半球的灰尘,这时才允许他们干干净净地进入南半球。

即使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时刻,官兵们也不敢放松警惕。只有一半的官兵参加了这个仪式,其余的一半留在舱内随时准备应战。但是在南大西洋海域,这完全是多此一举,这里的英国舰队已经不成规模,海面上到处都行驶着美国人和德国人的商船。何况在赤道上的时候,这支德军的潜艇编队还有巡洋舰和驱逐舰在一旁护航,上面搭载的雷达完全可以在100公里处发现来袭的飞机。

德军现在有将近350艘潜水艇,这个规模已经让邓尼茨笑傲自己的同行了。如此多的潜艇给德国带来的是潜艇破交战的辉煌战绩,在经过一系列改进之后德国潜艇大量运用成熟技术,一度让出航率达到了惊人的水平。邓尼茨手里有200艘可以投入战斗的潜水艇,其中约有100艘被部署在北大西洋,超过70艘在北冰洋打猎,剩下的20艘潜艇在地中海和直布罗陀奉命执行作战任务。

而剩下的10艘,按照计划将被派往澳大利亚,在那里展开对日本海军的袭击作战任务。不过谁都知道,这支德国舰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不过这支舰队也有自己的任务,就是为德国远洋执行任务储备自己的经验。

在每一艘潜艇上,都安排了10名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代替了原本的水手位置,作为随船测试人员和维修人员,他们负责让潜艇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转。更多的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在补给船上,他们会为潜艇提供更高级别的维修服务。

他们在沿途演练远洋航行,测试潜艇上的一些新型装备,包括一种被动的雷达监测器,用来探测对方射过来的雷达波,给潜艇提供被动雷达预警。还有一种小型的雷达系统,安装在潜艇上的这种雷达,可以探测70公里远的天空目标,虽然并十分可靠,但是足以为潜艇提供更安全的下潜环境。

这些装置都是为远征太平洋准备的,因为毕竟日本的海军航空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卡多不想这些派出去的潜艇被日本人的飞机威胁。当然还有一个潜艇安装了流线型的舰岛,测试在水下的噪音减小是否有预期的那么好。

德国人发明的一种水下通气管可以让潜艇在水下呆上相当长的时间,尽管这种通气管会排出黑色的废气,而且搅动大量的浪花,但是这种设备确实可以让潜艇在下潜的状态下使用马力更加强劲的柴油机作为前进的动力。

聪明的潜水艇指挥官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式的技术,他们重新拟定了潜艇作战技术守则,将航行的规范更改成了“在夜间用通气管航行,可以有效的减少潜艇被发现的概率。”

这支潜艇舰队在赤道上与保护他们的一艘德国导弹驱逐舰还有一艘巡洋舰分道扬镳。潜艇舰队和几艘补给船以及三艘北部英国的驱逐舰继续南下,而德国巡洋舰还有驱逐舰则返回地中海参加反潜护航的任务。

德国的两艘新型的导弹驱逐舰如今只剩下一艘了,事实证明在海上使用液体燃料导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虽然一次超远距离的攻击让人类使用导弹的历史向前提前到了1938年,可是在几个月之后,因为加注燃料出了事故,德国的一艘导弹驱逐舰发生爆炸,最终因为损毁严重,被解除现役。

事实证明为了数据而盲目提高武器的科技含量是完全错误的行为,这会导致因为技术不成熟而出现稳定性缺陷。德国人重新回到老路子上来,开始全心全意的开始制造新式的自动火炮巡洋舰来代替并不成熟的导弹驱逐舰。

这一次远航,因为缺乏海外补给基地,德国人没有选择绕道非洲南部,然后经过英国人控制的印度洋,最终还要绕过日本人控制的马六甲地区,进入太平洋区域内作战。而是采用了相反的一条航线。

整个德国潜艇分舰队将一支向南航行,最终达到南美洲的南部,在那里,他们将在阿根廷获得补给物资,然后再从相对安全的地区直接驶往澳大利亚。阿根廷作为一个南美国家,一直和阿卡多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德国舰队在那里取得补给,实在是再方便不过了。(历史上曾经有希特勒逃亡阿根廷的说法,有此可见当时德国与阿根廷的关系到底紧密到什么程度)

在阿根廷轮流上岸开心了一回的德国水手们,此时此刻已经在东南太平洋上破浪而行了。他们的目标是澳大利亚,那里是他们盟国的“领土”,是一块正在被敌国日本入侵的地方。他们去那里是为了战斗,为了显示第三帝国全球存在的决心,也是为了抚慰北部英国脆弱的心灵。

海风吹拂在所有人的脸上,站在舰艇中部的舰桥上的潜艇艇长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远处的一艘北部英国驱逐舰发来了安全的信号,看来美国人没有打算阻止德国人进入太平洋作战。事实上罗斯福一天前就接到了德国海军出现在阿根廷的通报,情报显示德国人想要通过南美洲南部进入太平洋作战。罗斯福立刻发电报给了尼米兹,命令他不要招惹这支来自第三帝国的舰队。

其实尼米兹也实在没有精力来管这支来自德国的舰队了,他的手里大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