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244部分

乱世英雄-第244部分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军民中,士气与斗志问题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暴露出来。
        台海战争爆发之后,大陆的一些民主人士就对当局提出了质疑,特别是用武力完成国家统一的理由。可惜的是,民主人士的声音非常微弱,甚至没有得到过当局承认,也没有引起外界重视。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毕竟战争时期,当局肯定会对新闻与传媒进行管制。
        不管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以及是否产生了影响,至少说明,即便在大陆,仍然有人并不支持政府的战争行为。事实上,为了消除民间的质疑声,政府在发动战争的理由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重要的是,美国与日本的干预行动,等于证明了大陆当局发动战争的正确性。
        要知道,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内政,而美国与日本出兵干预,等于向中国宣战,也等于承认了台湾当局确实在谋求独立。
        非常可惜的是,美国与日本的干预行动,也让少数民主人士闭上了嘴。
        大势所趋,加上战争已经爆发,再质疑发动战争的理由已经没有意义,保卫国家成为了首要任务。特别是在美国挑起朝鲜战争,将战火烧到大陆之后,捍卫国家主权、抵抗侵略就不再是一句话,而是实际行动。
        这一局面,在日本出兵东北之后成为定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日本出兵东北,使得中国全体上下团结一心,十多亿中国人为抵抗日本侵略共同奋战。
        问题是,一年多下来,这种一时激起的抗战斗志已经渐渐消散。
        虽然在这一年多中,中国军队成功迫使韩国退出了大规模战争,在南京挡住了美台联军的进攻步伐,并且在东北战场上给予了美台联军重创,甚至在战略反击中摧毁了长崎,但是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仍然没有能够扭转局面,战略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敌人手中,别说普通民众,就连很多高级将领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这种局面,必然会让人对抗战的结果产生怀疑。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当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对而言,在南方战场上,这个问题最为突出。
        到二零一四年底,台湾当局在美台联军占领区内已经设置了三个省级临时政府、二十一个市级临时政府与一百零八个县级临时政府,派遣了数千名行政官员,并且任用了数万名占领区内的民众担任临时行政官员。
        虽然在大部分台军控制区内,民众仍然不太认同台湾政权,甚至积极支持游击队,但是这一局面正在逐渐转变,至少在二零一四年的前几个月,台湾占领区内民众的自发抵抗行动就比二零一三年少了许多。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粮食问题。
        要知道,在二零一三年,中国大陆的粮食问题就暴露了出来。为了保证军粮,中国当局不得不在全国施行粮食配给制,成*人每月只有三十五斤的粮食供应,而未成年人则只有二十五斤。
        虽然配给的粮食基本上能够满足生存需要,但是民众的生活水平谈不上任何保证。
        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更加糟糕。
        在一些粮食不能自给的省份与地区,比如贵州,以及江西南部地区,民众实际上获得的粮食配额只有基本标准的六成左右。在二零一三年底,贵州一些偏远山区就因为缺粮爆发了动乱。
        与之相比,在台湾占领区,至少能够确保基本粮食供应。
        在一些大城市里,美军与台军甚至开放了市场,向民众出售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可以说,台湾占领区内,民众的生活水准确实高得多,至少不需要担心饿肚皮。
        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同时,台湾当局采纳了美国的建议,即在占领区内实行开明统治,不但邀请当地人参与行政工作,还在制订地方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民众需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占领杭州之后,台湾当局一度决定施行战时管制,最终在美国当局的建议下,仅在夜间八点到凌晨五点宵禁;为了确保民众过上正常生活,台湾当局还优先为医院、学校与城市基础设施供电,并且派遣专门人员到医院与学校维持秩序。占领上海之后,台湾当局甚至出资聘请了几百名医务人员,专门为战争中的伤患提供医疗救助。
        这些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要求。
        当然,台湾当局也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
        正如台湾当局宣传的那样,当时在民众中间,也有人对国家的本质提出了质疑。
        问题是,在战时情况下,台湾占领区几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其他地方的民众基本上不可能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中国当局在宣传的时候,肯定会刻意丑化敌占区。
        更重要的是,在宣传的时候,中国当局充分利用了台湾当局在日本出兵东北,侵略中国的时候保持了沉默。
        可以说,这也是台湾当局众多政策中最失策的一个。
        虽然从根本上讲,台湾当局不得不对日本在东北的所做所为保持沉默,毕竟这是美国的意图,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台湾当局连一天都活不了。但是在绝大部分民众看来,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
        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宣称代表整个中国,是中国的正统。
        在日本入侵的这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上却保持沉默,甚至故意纵容,使得台湾当局无权代表中国。
        只有真正致力于抗战,以驱逐侵略者为己任的政权,才能代表中国。
        可以说,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东北军退入关内之前。
        真正让中国军民士气问题浮上水面的,还是罗耀武在东北敌占区推广的很多政策,特别是支持占领区的民众组建敌后游击队。
        虽然在组建游击队的时候,罗耀武非常谨慎,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游击队的控制,比如每支敌后游击队都由他亲自任命最高级别的指挥官,并且为每一支游击队安排了指导员,专门负责游击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罗耀武的这些安排却是漏洞百出,经常被人钻空子。
        就拿任命指挥官与指导员来说。
        在罗耀武接受调查之前,还能做到异地任免,即从主力部队抽调军官。在罗耀武回京接受调查的时候,这一标准没有得到执行。更重要的是,在沈阳遭到围攻的时候,姚万平病急乱投医,成立了几十支敌后游击队,而当时主力部队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基层军官,也就无法为每支游击队任命两位外地首长。
        罗耀武回到东北前线的时候,游击队的情况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了。
        随后几次大会战,东北军的主力部队相继遭受重创,即便是第十五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也有超过九成以上的官兵是东北本地人。在此情况下,罗耀武也不可能把主力部队仅有的骨干力量分给游击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东北地区的游击队就完全由东北人掌控了。
        毫无疑问,不可能指望每一个游击队员都有崇高的政治觉悟,也不可能让每一个游击队员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事实上,绝大部分游击队员参加抗战的根本目的是保家,而不是卫国。
        虽然没有准确统计数据,但是有理由相信,基本上每一个游击队员都有亲人死在侵略者的手种,哪怕只是战争的附带伤害。
        也就是说,游击队员首先考虑的是家仇
        毫无疑问,这种报仇雪恨的冲动给予了游击队强大的战斗意志。问题也同样明显,即这种一时的血气之勇,最多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当战局恶化,游击队的伤亡逐步增大,失去亲人的痛楚渐渐消退,游击队员就得考虑一个问题,在手刃了仇人之后,游击队继续战斗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别忘了,游击队的主力是年纪在二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
        也就是说,游击队员大多都是八零后与九零后。
        从中国的社会发展来看,八零后与九零后本身就在质疑社会的公正性,当他们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的时候,自然得考虑,为什么而战。
        事实上,这也是绝大部分中国人埋在心底的一个疑问。
        虽然回答很简单,抗战就是保家卫国,但是要深入解释却不容易,保的是哪个的家,卫的是什么样的国?
        换句话说,家与国的含义到底如何?
        这个问题,在突出部战役中就暴露了出来。当时罗耀武为了发动游击队,不得不在游击区的政治问题上做出让步,即允许游击队在游击区建立临时政权。
        前面提到过,罗耀武的这一让步,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随着东北军退守关内,东北完全成为敌占区,中国当局对游击队的束缚更加微弱,游击队对政治利益的诉求也就变得越发强烈。
        赤山会战中,游击队再次发挥重大作用。
        特别是在会战初期,游击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此,不管罗耀武是否承认,游击队都是保卫北京的主要力量。事实上,在罗耀武的部署中,游击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起游击队的抗战积极性呢?

  (。。)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三章 身份问题
     更新时间:2011…3…22 13:32:20 本章字数:3660

        第三章  身份问题
        六月十七日,罗耀武以战区总司令的身份,召集上百名敌后游击队指挥官,在邻近前线的兴隆县召开了一次战前大会。
        让罗耀武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军队的备战速度比美日联军慢得多。
        数日前,罗耀武将部署在唐山的第四十集团军与几个新编集团军撤了下来,主动放弃了守卫唐山的想法,然后用第四十集团军加强了遵化的防御部署,第二十七集团军则撤回后方充当预备队。
        这个时候,罗耀武就知道,美日联军正在为攻打京津地区做准备。
        六月十四日,罗耀武收到了军事情报局提供的确切消息,已经完成重建工作的美军第二骑兵师到达沈阳,最迟将在十日之内开赴前线。虽然第十山地师的重建工作遥遥无期,但是美军正在扩充几个参战半年以上的国民警卫队师,比如第六十七步兵师、第七十三步兵师与第八十四步兵师。这些都是美军国民警卫队中的精锐部队,又获得了实战经验,整编后的战斗力不比主力师差多少。
        最重要的是,美日联军正在大力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虽然秦皇岛港还没有修复,美日联军的运输船只最多只能到达葫芦岛市,然后从山海关运入华北。因为第十五集团军在从山海关撤退的时候,撤底炸毁了几座高架铁路桥与铁路隧道,第四十集团军也炸掉平泉县境内的所有铁路桥梁与铁路隧道,使得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铁路干线全面瘫痪,美日联军至少得花三个月才能使铁路通车,所以美日联军的后勤保障主要还得依靠公路。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难倒美日联军,凭借十多万台重型卡车,美日联军每天能向前线运送数十万吨作战物资。照此速度,只需要一个月,美日联军就能在前线囤积足够发动一场战略进攻的弹药物资。
        所有迹象都表明,美日联军肯定会在七月份再次发动进攻。
        当然,从美日联军的兵力部署来看,最有可能在七月中旬与下旬发起进攻,在七月上旬发起进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如此,局势仍然很不乐观。
        原因很简单,不管罗耀武尽多大的努力,东北军最快也只能在七月底恢复战斗力。因为美日联军在停止地面进攻之后,并没有终止空中打击,反而因为不再支援地面作战,增强了纵深遮断打击的力度,使得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很成问题,所以按照罗耀武的估计,也许要到八月份,东北军才能再次获得作战能力。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的备战工作几乎比美日联军慢了一个月。
        毫无疑问,这个差距,足以决定胜负。
        即便到七月份,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将大大增强。因为狄劭康给予了罗耀武全力支持,所以仅在七月上旬,北方战场就能增添上百架J…20战斗机与几架大型预警机,地面防空雷达的组网工作也将在六月底完成,到时候北方战场上的防空力量将大幅度提升。问题是,这不能改变双方空中力量的优劣对比,美日联军仍然拥有较为明显的空中优势,中国空军只是削弱了对方的优势,并没有取得优势。
        一个月,足够美日联军杀入北京了。
        要在北京城内打一场保卫战,就算打胜了,北京也会变成废墟。
        受此影响,罗耀武必须想方设法的拖住美日联军的备战步伐,让美日联军无法在七月份发起进攻。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只能尽可能的动员游击队。
        事实上,罗耀武能够动用的,也只有游击队了。
        东北军的主力部队正在进行整编,主力集团军还得花时间适应新式装备,新编集团军则在加强日常训练。罗耀武在华北地区动员的民兵全部用在京津防御部署上,即帮助主力部队修建防御阵地。
        当时,能到敌后活动的只有游击队。
        不管怎么说,罗耀武在东北游击队里的威望非常高。接到消息后,各游击队不是派一把手回来,就是派二把手回来,而且都在两天内赶了回来。
        只不过,这次会议并不轻松。
        第一天上午,主要讨论的就是各游击区的支援保障问题。
        虽然在东北军撤入关内之后,东北地区的各游击队基本上不再依靠中央提供的支持,大多自生自灭,所需的物资装备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游击队的基本装备上,即游击队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