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第354部分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354部分

小说: 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第一书记。这极大地鼓舞了匈牙利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提出了以反对苏联模式和苏联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十六点要求”,同时展开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但随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第一书记格罗·艾尔诺在电台发表的了措辞严厉的讲话令示威人群由不满转为愤怒,人群推倒了位于布达佩斯市中心斯大林广场上的斯大林铜像。随后示威者冲进电台,要求向全国广播他们的要求。遭到拒绝后,他们开始向电台大楼发起攻击,流血冲突开始了。

而随着第一批干涉苏军的进入,事态变得更加复杂,苏联模式和苏联控制带来的痛苦和怨恨刺激着匈牙利人,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吸引着他们,波兰的成功鼓舞着他们,西方的宣传煽动着他们,苏军的坦克威逼着他们,多年来压抑在心头的民族屈辱感在激励着他们。因此,人们越来越激进,暴乱越来越严重。

而当并苏共中央领导层对事件和纳吉的看法渐趋一致,认为这是一场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暴乱,纳吉已背弃了社会主义时,更强硬的武力干预开始了。苏军以17个师的兵力向布达佩斯发动了代号为“强风”的军事行动,并迅速地控制了匈牙利全境。

几乎与此同时,中东战争爆发了。英法两国把从苏伊士运河撤军,一直归咎于华盛顿一帮反殖民主义者的催促和施压,并认为目前的困难是杜勒斯造成的,因而对华盛顿采取不理会的态度。他们决定按照他们自己的办法(更确切地说,是按照以色列总理戴维·本—古里安所主张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华盛顿时间下午……,电传打字机嘎哒嘎哒打出了第一份新闻公报:以色列军队进埃及展开了进攻。

现在,英国的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理摩勒已经拿到借口了。他们故作姿态,同时向以色列、埃及两处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立即放下武器。艾登在下议院宣布:“我们已经要求埃及政府同意让英法联合部队暂时进入各重要据点。”如果这一要求遭到拒绝,他说,英法军队“就要使用必要的兵力”对苏伊士运河区进行干涉。

“我实在不明白这些人犯了什么疯病。照说也算是有头脑的人嘛,竟干出这种荒唐透顶的事来,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可是,我们总不能对弱者实行一种法律,对同我们结盟的国家实行另外一种法律啊”艾森塞威尔获知消息后,十分的恼火,在星期三电视广播里透露出了对英法的强烈不满。

而英国人、法国人则认为这场乱子全部应该由杜勒斯负责,艾登表示,无论联合国提出什么停火建议,他一概拒绝。

周末,全世界似乎都是大战临头了,英法军队正在塞浦路斯上船准备入侵苏伊士运河,英国的空降部队也做好了在运河北端降落的准备。

当晚,布尔加宁向艾森豪威尔建议由美苏联合制止侵略。这使得艾森豪威尔十分愤怒,并且担心苏联借此而渗透进中东,他对一名助手说道:“这些英国人――我一向还把他们看作是我的左右手呢?”接着,他告诉布尔加宁,俄美联合干涉是“不可思议的”,并提醒这位苏联总理,苏联红军“这时正在残酷镇压匈牙利人民的基本人权”。苏联的建议,不过是企图分散人们对匈牙利事件的注意罢了。

这话可不是冷战的陈词滥调,正如共产党总是念念不忘苏伊士问题,而西方总是念念不忘匈牙利事件一样。事实上,两件事一样恶劣。

美国政府,既面临苏联要求联合采取决定性措施,又面临英法要求保证北约组织团结,显得有些左右为难。

而此时远在坤甸的黄历既要关心埃及的战况,又要发动对北越的这次极其难得的宣传攻势,从而使南越能够名正言顺地对北越的统一要求加以严词拒绝,并且促使南越民众更彻底地改变思想。

五六年十月,由于北越共产党的生硬而残酷的土攻政策,饱受其苦的北越农民终于向“土改”和党在农村的组织发起了暴力反抗。这次农民暴动发生在胡志明的老家义安省,对,就是历史上曾发生过“义安…河静”暴动并造就了越南的“苏维埃”运动的“群众基础”较好的“老区”。

这次武装暴动大约有两万多农民参加,越共被迫调动其军队中的精锐第325师,一个星期后才将农民暴动镇压下去,大约有六千农民被杀或被强迫迁移。这次北越义安省农民对政府的反抗,在规模上或许仅次于“匈牙利事件”,但影响却不会再象历史上那样少人知晓了。

就在武装暴动刚刚被镇压下去的第三天,南越的报纸媒体上便出现了对于此事的报导。一开始还是简略的,不详的,但照片和详尽的资料很快便补充上来,越来越引起了南越各阶层的关注。

随之而来的是揭底似的批判,从五三年的“反逃税”运动的恐怖,一直到现在的对“武装暴动”的残酷镇压,北越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失误,被连篇累牍地暴露出来。由南越政府的官方媒体为主导,引发了连续而持久的社会关注和各方讨论。

北越的反击是可以预见的,但这种反击却被更加确凿的事实和证据所击倒,反倒引起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对于这次舆论攻势,南洋联邦、美国和南越政府是处心积虑,并且是准备充分的。针对北越的辩解,出现在媒体和广播中的是亲历者的切身控诉。从失去土地、被批斗游街的地主,到曾经差点饿死家中的妇女儿童,还有在土地改革中深受其害的贫苦农民,以及在镇压暴动中幸存下来、被迫迁移的“老区群众”。

大量的书面资料和照片证据,大量的人证,使舆论的风向不可逆转地向南越政府倾侧过来。而在越南颇有名气的,从北越逃回来的知识分子潘寅的露面和讲述,将这次舆论攻势推上了顶峰。

北越党和知识分子间的分歧早在40年代末就开始了,但一直没有凸显出来。北越共产党1954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独立,结束了武装斗争,进入城市,并建立了国家政权后。城市生活助长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情绪。恰逢赫鲁晓夫掀起的“非斯大林化”浪潮在各共产党国家蔓延,北越知识分子开始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对北越的报坦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直接提出质疑。“为什么没有人去写政府机构?为什么没有人去表现爱情?为什么只准写工人农民出身的人物?现实主义应该鼓励形式和内容上的百家争鸣。”

第192章 强大的舆论攻击

“在北越,一些知识分子把自己比作越共的‘小老婆’,其含意是,不论你如何忠心耿耿,越共也永远不会‘明媒正娶’,改变你的‘身份’。”潘寅在广播电台接受记者的现场访问时,自嘲地说道:“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从1951年开始,‘整风’运动在越北地区大规模展开,延续了几年。这场运动波及北越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甚至那些在武装和地下斗争中证明了自己对党的政治忠诚的知识分子,也被强迫送进与外界隔离的学习班和特殊学校,经受系统的强化的思想改造。很多人不堪忍受压力和折磨而自杀。所以,后来连剃须刀都被没收。”

一个记者抢先继续提问道:“我听说当时在知识分子中流行一个名词,叫‘硬戴帽子’,不知是什么意思?”

潘寅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神色,低沉地说道:“它的意思是不管受审查者如何否认,他必须承认他从未犯过的罪行,丝毫没有自我辩护的机会。审查者会使用很多残酷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常用的是‘车轮战’,即连续多个昼夜对受审查者进行盘根究底的逼问,涉及到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受审者心理崩溃。”

“另外一个常用的手段是‘连环套’式的追究。”潘寅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被怀疑为‘反革命’,理由是给了某某学生一个他不应得的高分。审查者,也就是他的学生便就此认为:一,你以此在我们之间制造矛盾;二,有了这种矛盾学生就相互争吵;三,他们从此就不再进步;四,他们甚至会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不如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学校;五,他们会进而认为今不如昔,现在的整个制度不如法国殖民时期;六,所以用一个不符合实际的成绩,你就达到了为殖民统治者服务的目的;七,可以得出结论,你就是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的走狗。”

提问的记者们沉寂了片刻,一个戴眼镜的记者举起了手,问道:“请问陈先生,您那时候是因为什么而受到批判的呢?”

潘寅笑了起来,很无奈地说道:“因为在我的作品中用了大写的‘他’,你们可能不知道,长期以来,在北越这一人称代词只可以用来称呼‘胡主席’。当我听到这个指控时,我觉得仿佛是在皇家宫廷里。”

“那您对‘胡主席’是打心里不尊重喽?”一个事先安排好的记者很适时地问道。

“嗯,可能如此吧”潘寅挠了挠头,很巧妙地说道:“我觉得他很象是越南农家放置槟榔的石灰罐,这种石灰罐时间一长内部的石灰就越积越多,容积变得越来越狭长,直到无法使用,但却因使用年久而常被农家供奉起来。”

一阵笑声爆发出来,胡志明体型瘦长、年高,而且被崇拜,可不就象是这样一个老而无用的石灰罐吗?

……

如果说南越政府之前所做的包括土地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工作是为了解决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疾苦,减轻社会矛盾的话,此次的舆论攻势,则是由浅入深,慢慢发酵扩展,对社会各阶层的民众都形成了巨大的、直观的冲击。而且,对北越政府声誉的打击是沉重而有效的。而且这场舆论攻势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效果之好,在国内外所引起的反应连策划者都感到有些意外。

越共已经陷入了全面被动,是继续狡辩,还是痛快认错,已经无法改变声誉受到重大损害的结果。最后,越共还是选择了后者,发表公报承认在“土地改革”和其他方面犯了严重错误,绝大多数在“镇压逃税”运动和“土改”中被捕的干部、知识分子和农民被平反和释放。

越共总书记长征成为替罪羊,引咎辞职,由主席胡志明代理总书记。直接主持“土改”的政治局委员黎范龙被贬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胡越杭则被贬为普通党员。时间不长,黎笋从越南南方的党组织调到北方担任党的总书记。这一调动表明,北越党组织的错误已严重到要由向来处于被领导地位的南方党组织来帮助纠正的地步。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痛快淋漓地胜利了,而这次胜利所带来的是一连串的变化。首先,南越的民众对于统一开始抱有恐惧和担忧,害怕北越民众所遭受的苦难也会降到自己头上,其中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都持有这种想法,并对南越政府扩充军力的计划表现出了理解的态度;其次,北越政府开始对通过选举和平统一持反对态度,担心声誉受损的北越政府将不是正逐步向好的南越政府的对手;最后,南洋联邦和美国向南越政府提供军事帮助,也减少了很大的阻力。

战争是很难避免的,只不过是规模大小的区别。经过了之前的一系列准备之后,南洋联邦提供的轻武器系列,以及美国提供的重武器,开始向南越输送。如果是在整编训练之前,黄历是力争避免这样做的,他很担心,一支腐败无能的军队会变成“运输大队”的角色,他们提供的武器会白白便宜敌人。

在南越,南洋联邦的军事教官已经秘密地直接训练和装备了七个拉迪族连和五个突击营,并在奔埃诺、奔布里和奔科塔建立了三个山地丛林反游击战的训练中心,这些训练中心都置于三十个南洋联邦特种部队军官的指挥之下。

而随着新式武器装备进入南越正规军,以及对他们训练水平的提升,正规军的作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的民卫队和保安队也经过了改组,发展成为一支拥有统一组织和标准化装备的职业军事力量,能够负起更大的责任。

在外表显得平和的欺骗下,南越政府的刀却正在磨得飞快,随着内部政权的稳定,军队系统的掌控,以及军队素质的提高,对南方解放战线的剿杀已经提到了日时议程。

第193章 埃及天空的鹰战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围绕着苏伊士运河的战争一爆发,英法空军便开始了旨在争取制空权的空袭行动。由于英国曾长期占领埃及,对埃及的机场、雷达站和全国防空体系自以为了解得比较清楚,所以在空袭前,与在其他地方作战不同,没有预先进行空中侦察。目的自然是不惊动敌方,以达成空袭的突然性。

同时,英法空军还针对埃及空军不能实施夜间作战的弱点和夜间防空固有的困难,出动了一百八十多架轰炸机和部分歼击轰炸机进行了夜间空袭。位于开罗城郊的埃军最大的飞机场自然是首要目标,有八十多架英法飞机向那里飞去。

大片的乌云飞完了,下面是黑乎乎的丘陵和沙丘,空中一无所有,象当年麦哲伦横渡时代那样空荡和寂寞。英军指挥官克拉凯中校在双座飞机中轻轻抿起了嘴角,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近在眼前。嗯,晚风习习的塞得港地区、人们悠闲散步的开罗、亚历山大城,以及霓虹灯闪烁的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城等地,都将腾起硝烟和火光。大英帝国虽然衰弱了,但英国的利益,岂是曾经匍匐在英国统治之下的埃及所能冒犯的。

距离目标还有七十英里,他此时信心十足,新式喷火飞机的速度、火力等性能都优于埃及的老式飞机,即便埃及人升空迎战,也改变不了被消灭的结果,倒是能给他一展身手的机会。

“左前方发现敌机,发现六架敌机,正以低速向编队飞来。”听筒中响起了报警声,克拉凯冷笑一声,下达了命令,“第一护航中队前去迎击,轰炸机群加快速度,直奔开罗机场。”

在克拉凯看来,六架低速老式飞机根本构不成威胁,只是不知这些飞机是偶尔碰上的,还是他们的行动已经被发现。应该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