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抗日突击营-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感觉,谁还愿意推开它呢?
是的,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这样的幸福生活。即使是像曾经的卡尔梅克骑兵团那样强悍的部队,强悍的士兵。
比如在靠近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曾经游弋着无数的蒙古骑兵,他们在成群结队的呼啸中,让一段属于他们的历史辉煌地燃烧一时,那就是在俄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词汇——“鞑靼枷锁”:
所谓的这个“鞑靼枷锁”,其实就是专指忽必烈时代蒙古军事贵族对俄罗斯强硬的手段来对付昔日的征服者。然而时光流转,十月革命之后,当苏维埃政权乃至俄罗斯民族遇到威胁的时候,却有数以万计的蒙古人骑上骏马,挥舞红旗,高喊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直打到柏林城下。
而这,就是属于蒙古人最近的一次骄傲专属名词的卡尔梅克骑兵团。
1917年苏维埃政权建立时。俄国境内约有近700900万蒙古人,分属卡尔梅克、雅库特布的统治。随着俄国贵族的复辟,俄国内战随即爆发。而大多数哥萨克选择了参加白卫军,但这近千万人的蒙古牧民,却从布尔什维克那里看到摆脱受奴役的希望,特别是生活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蒙古人。他们在前沙俄骑兵中尉奥卡?阿历克谢?戈罗多维科夫的组织下,成立卡尔梅克骑兵团,并主动接受了俄共阿斯特拉罕地区组织的正式领导。
1918年5月,这个属于卡尔梅克骑兵团的光荣日子来临了。
哥萨克一支白卫军,大举逼近伏尔加河下游的交通枢纽城市察里津。在万分火急的情况下。卡尔梅克骑兵团闻讯后第一个赶来支援,可惜的是,察里津城防负责人、北高加索军区司令斯涅萨列夫却无端怀疑他们是jiān细,用碉堡和电网阻止他们进城。
就在进退两难之际,率苏联红军第5军残部从乌克兰撤来的伏罗希洛夫恰好撤退于此,于是将他们安排在自己的装甲列车上。
几天后,固执的斯涅萨列夫还是认为这批顶着卡尔梅克骑兵团旗号的蒙古人不可靠,但同样固执的伏罗希洛夫却语气生硬地将他顶了回去。并毫不掩饰地讽刺道:
“他们手中的马刀和胯下的战骑。比你的机枪大炮更能保卫察里津。”
随后,第一次察里津保卫战打响,戈罗多维科夫将骑兵和战马一起安置在有装甲防护的列车车厢里,车顶和旁边则有野炮和重机枪提供火力支援,这种后来被许多红军士兵爱称为“骑兵战车”的怪物沿着环城铁轨巡逻,有效地遏制了哥萨克骑兵的快速突击和机动。
正是这种被卡尔梅克骑兵团首先使用的新颖战术。后来在突击营海口基地的城防建设中,很快得到了孟遥的改造和创新。并在多次演习中得到了成功的验证和极佳的口碑。
可以说,正是发生在察里津保卫战中一次经典战役。才为孟遥及其整个突击营在蒙古新城的建设中,打开了一个犹如拨云见日的新型城市攻防体系的大蓝图、大思路。而就是在此后的10月间,一辆名为“列宁”号的苏联红军装甲列车,搭载着一个连的卡尔梅克骑兵,不仅出奇不意地杀到白卫军控制的城郊火车编组站,而且还顺手牵羊地抢走了两列装甲列车。
这件事,随后轰动了整个俄国。而对这支骑兵有着知遇之恩的伏罗希洛夫更是兴奋地这样告诉斯大林:
“如果能让我拥有10万蒙古骑兵的话,不光察里津,整个黑海和高加索都会唾手可得。”
不过乐极生悲的是,二战史上以“血肉之躯的骑兵战刀碰撞陆战之王的钢铁集群”的悲剧乃至于最大的笑话,也在这一历史时刻诞生了。
当小胡子的数路突击集团的精锐,在红色苏联重镇基辅成功形成合围之时,为了给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杀出缺口,两个卡尔梅克蒙古骑兵师被迫充当突围先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起进攻。手持马刀的战士与德军坦克面对面地进行相互冲刺和碰撞,竟以血肉之躯打出一个缺口,让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巴格拉米扬等高级将领得以脱险。
当然代价就是在基辅战役的最后阶段里,被围的蒙古骑兵的勇士们,整营整连地挥舞着马刀,不要命地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密集冲锋。仅仅一场战役,苏联红军便损失高达70万人,而卡尔梅克蒙古子弟则有一万多人捐躯,近万人被俘。
正是在这种危急关头,面对基辅战役失利所造成的兵员不足,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下令将紧急组建的70余个预备役师,由斯大林亲自下发手令全部转入正规军,准备参加莫斯科保卫战,其中就包括新组建的蒙古人部队。到1941年底,苏联西方面军总司令朱可夫手下已有两个卡尔梅克加强团,共有一万多人。而在上一战役中,屡立战功的蒙古骑兵上校丹纳多济、阿尔拜格则被借调成为苏联卡尔梅克骑兵团团长。
或许很多人都无法想象,正是这一对曾被红色苏联视为功臣,同时又被无数蒙古人视为英雄的骑兵团长,现在就静静地坐在突击营的一座不知名的居民小区中,一面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一面耐心地等待着一辆前来接他们的小车。
是的,你或许不会相信,他们现在的工作简单而又极其充实,神秘却又充满了无数想象力。
曾经的卡尔梅克骑兵团上校,苏联、蒙古双重英雄,曾创造了铁甲列车与骑兵完美结合的新战法的丹纳多济,现在突击营身兼数职:
陆军司令部傅晓冲司令员骑兵顾问,第一、第二骑兵军总监,陆军第一学院骑兵军系主任。这位重新身兼要职的蒙古大汉,对于此刻由突击营最高首长孟遥交给他的两大任务十分的乐此不疲,而且干劲十足。
每天早晨随着起床号的吹响,他将习惯性地接过警卫员牵来的战骑,顺着一条绿荫大道溜上一圈,然后才会洗漱、早餐,直到他的秘书前来。
随后他将准时出现在陆军第一学院,面对一张张年轻、朝气而又充满阳光的脸孔,一点点讲述他的骑兵历史和知识。
午后,一辆军绿色的小车,将准时将他送往一处隐秘的演习场。
在那里,不仅有成群的骑兵军,还有装甲兵及铁道司令部下辖的数支铁甲列车教导大队。而在他们周围,则是一望无际的长长铁轨,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模型、民居、工厂、军营和农场。
在一声汽笛之后,丹纳多济,将亲自披挂上阵,时而纵马驰骋,时而在飞驰的铁甲列车上挥舞指挥。
当然,在他那个略显孤独的古铜色的背影之中,同为双重英雄的阿尔拜格,也会偶尔出现在这里,充满感激的眼神略带忧郁地眺望着在他眼前飞驰的突击营战士们……
》vid/
第四卷抗日烽火第581章、对峙的开始
只有最细心的人才会发现,无论是丹纳多济,还是阿尔拜格,在他们畅怀大笑的背后,总会有一丝酸涩的神色一闪而过。
其实直到今天,在突击营内外仍有不少人对卡尔梅克骑兵团回归蒙古本土的将士,尤其是对身为卡尔梅克骑兵团象征和头领的丹纳多济、阿尔拜格二人,被孟遥成功收服并委以重任,大多都是心生疑惑,而又戒心重重。
因为人人都很清楚,假若那些举家甚至举族归顺的大批蒙古贵族、穷苦牧民,是草原上可以驯服、圈养的野马群落、野牛群落,那么以丹纳多济、阿尔拜格及其卡尔梅克骑兵团为代表的蒙古骑兵,便是草原上最为狡诈、凶悍而又绝难驯养的野狼群落。
试问他们都能驯服归降,谁又敢担保他们是不是藏着什么祸心,或者带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假意前来归顺,并就此深深潜伏下来呢?
对于人们这样或那样的无数疑问,孟遥自然是不可能没有一点提防的。
制度本身的设防,还有曹飞彪全球情报系统、唐镇国安系统以及遍布突击营内部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安保防火墙,不说千重万重关卡,那也是到处都是层层设防,事事都有深坑陷阱,与突击营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代差的当今群雄,就算要从特殊战线这一块来动脑筋,那也是绝难在突击营面前瞒天过海的。
其实普通蒙古民众的归顺很简单。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有房住,他们就会自动地选择谁。
而那些王公贵族,只要不是最上层的或者是最大号的,他们的归心,或许难度会大许多。但只要枪炮够多,城池够广,地盘够大,他们的选择。自然也是可以预期的。
到了丹纳多济、阿尔拜格及其卡尔梅克骑兵团这些蒙古勇士群落,基本你是不用去打什么主意的。
因为时机不对,时间、地点不吻合,或者说某个历史时刻尚未来临。那么你就是再怎么翻江倒海、呕心沥血,也不可能让这些称之为一个民族的英雄群落低头的,当然也就更谈不是降服甚至收为己用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不可降服,所以他们才会在你根本不用动脑筋的时候,令你手到擒来地不费吹灰之力完成对他们的收服。
原来,早在1942年8月的一天,就在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攻克苏联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首府埃斯塔那之后,一个神秘的使团,便带着小胡子希特勒的秘密手令。秘密潜入到了埃斯塔那城中。
谁能想到,一心梦想以钢铁的装甲洪流横扫整个欧洲的小胡子,竟然也会剑走偏锋,突然祭出一招和谈的冷着,将橄榄枝抛向了当地骁勇善战的蒙古人。
在这座城市,一路烧杀过来的装甲集团进城之后,第一次没有展开大规模屠城,而是大费周折地四处拆除集体农庄,将土地“还给”居住在这里的蒙古人,并许诺蒙古人能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面对这种难以低档的诱惑。三名当地长老很自然地立刻归顺了希特勒,同时为了投桃报李表忠心,还主动协助这支第三帝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魏克斯元帅,快速地组建出第103蒙古营,以及一个人数达2200名蒙古人构成的所谓“多尔蒙古团”。
蒙古人替纳粹效劳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勃然大怒。
在斯大林的雷霆之怒之下,不仅由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公开发布命令:撤销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蒙古族为“叛徒民族”,而且所有在红色苏联的蒙古人几乎都收到了牵连,而且第一批便将12万名经过精心挑选而出的替罪羊族人强制流放到西伯利亚、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已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丹纳多济、阿尔拜格,当时恰好是卡尔梅克骑兵团的副团长和参谋长。在斯大林的铁腕之下,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都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国家武装主要力量的卡尔梅克骑兵团自然首当其冲,第一个便在裁撤之列。
就在团长、政委等主官纷纷神秘消失之际,不甘成为鱼肉的一群青年军官秘密串联,并成功裹挟着丹纳多济、阿尔拜格等人雪夜出逃,并最终成功潜回到了蒙古自己的家乡。
虽然他们人人都知道,如今在蒙古势力越来越强大,而且行事处事也越来越不加遮掩的突击营,几乎已快要完全吞并了整个蒙古大草原,一座一座闻所未闻的新城拔地而起,一片一片的良田总是那样硕果累累。前方都是深坑和雷池,但相对于令人谈之色变的“红色大清洗”与人人都不寒而栗的铁腕政策,相比较而言,突击营在蒙古大草原之上的所谓“扩张恐怖”风cháo,反而成了这些逃亡将士们宁愿去接受的一个结果了。
毕竟在他们周围,这片故土之上的家乡仍有无数的亲友,而他们偶有的鸿雁传书,说的最多的虽然一定是扩张中的突击营,但他们的言辞之间的变化,却变得越来越微妙,而且似乎也越来越没有立场。
直到他们逃亡前夕,听说他们的亲友已经有很多家庭,或者举家或者举族迁入到了突击营的新城之中。
于是,潜行回到故土的丹纳多济、阿尔拜格等人,果然没有受到过多的审查和刁难,只是在提供了自己的身份和证明之外,上缴了自己除了用作自卫的武器外的大火力刀枪,基本上再没有官员来因为什么事情找他们了。
所以,当几个月后,一个他们最关心的有关卡尔梅克骑兵团的消息。从他们出逃的地方传回。他们除了长出一口气之外,神态再无任何波澜。
是的,也只有他了,那个传奇一般的英雄,才有可能在那个局势微妙的时刻,在退居二线无人问津的不利局面中,只有他——前卡尔梅克骑兵团团长戈罗多维科夫,他们这些蒙古骑兵共同的父兄,甘愿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毅然向斯大林上书。要求在红军中保留一支蒙古骑兵部队。而他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以性命担保卡尔梅克蒙古部队永远忠于苏维埃国家。
最终,斯大林同意了戈罗多维科夫的请求,但是。这支英雄的部队,从此它所能够拥有的人数,将限定在2000人之内。好吧,2000人,对一支以快速、机动和迅猛的骑兵而言,这个人数更多的只是剩下了一种象征意义。
他们,这些曾经的卡尔梅克骑兵团的勇士们,已经永远回不去了。
然而丹纳多济、阿尔拜格他们无法知道,一路横扫而过的第三帝国钢铁集团却在这时无意中帮助了这支奄奄一息的英雄部队。
随着德军在苏联全境的推进和深入,兵员严重不足的斯大林。终于放宽了他的限制,同时也在戈罗多维科夫多方奔走这下,1944年3月,苏联近卫第1骑兵军直辖的蒙古骑兵团正式组建。这是二战中后期苏联红军唯一一支成建制的蒙古部队,也是卡尔梅克骑兵团的前身和延续。
而且让许多在苏联红军幸存下来的蒙古骑兵兴奋不已的是,这支已经换名为“蒙古骑兵团”的团长,正是戈罗多维科夫。而他,刚刚被斯大林亲自授予上将军衔。
一个上将,亲自担任一个团的主官,这对将士们将是多大的荣耀。
于是。为鼓舞士气,同时也是为了让斯大林听到和看到,戈罗多维科夫要求该团将士在作战时,不仅要打出苏联战旗,还要高举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出现的灵旗──苏勒德。
而所谓苏勒德的战旗象征。就是用最好的牡马身上割下的马鬃制成,系在紧挨长矛刃口作为缨穗。拥有苏勒德的军队。每到一地扎营,就将苏勒德插在营帐入口外以标示自己的尊崇身份。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