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伊拉克风云 >

第122部分

伊拉克风云-第122部分

小说: 伊拉克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信心。——卡特尔·诺拉。

※※※※

一架经过以色列空军特别改装的波音707飞机从特拉维夫军用机场起飞,穿过黑暗的夜色,飞往德黑兰。这架飞机上坐着几个绝对不同寻常的人物,他们是里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和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奥利弗·诺思以及其他三个人,他们的任务就是飞往伊朗,与伊朗政府进行交流,以进一步促进武器换人质计划,并考察与伊朗改善关系的可能性。

自从这个计划开始实行以来,普普通通的奥利弗·诺思就开始成为了总统和高官们面前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位前海军陆战队中校、总统国家安全事物委员会的普通工作人员,竟然就是具体操作这起武器大交易的执行人。

在成功救出了三名人质后,他的地位扶摇直上,迅速在白宫内有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和一位金发碧眼的女秘书。对这一切,奥利弗·诺思非常满意,于是他建议美国方面应该加大武器换人质的力度,不但是换取人质,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秘密的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换取伊朗人的好感,改善美伊关系。

他的建议得到了高官波因德克斯特的大力支持,在他的劝说下,里根总统派遣麦克法兰和诺思秘密飞往伊朗,以进行谈判。为了行动的隐秘性,这架波音707进行了特殊的改装,以色列方面和美国派遣的电子专家给飞机加装了强大的电子干扰设备,以防止地面雷达的监视和锁定。

为了对行动保密,麦克法兰和诺思等人还全部化装成了飞机机组人员,除了里根总统写给伊朗最高领导人的亲笔信外,麦克法兰还带来了几件礼物,其中有一本里根亲笔签名的圣经,一块象征美伊打开良好关系的钥匙形蛋糕和准备赠给伊朗官员的象征美国可以向伊朗提供武器的几把柯尔特式手枪。

对于如此秘密而意义重大的行动,里根总统甚至开玩笑说,他们的行为可以和当年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打开中美外交大门的行动相媲美。

飞机很快越过了地中海,在拉塔基亚附近遭到了来自叙利亚地面防空雷达的跟踪,但飞机上的电子干扰装置迅速释放干扰波,将对方的跟踪信号淹没,轻松的摆脱了监视,进入了土耳其境内。他们将在土耳其境内的锡尔特基地加油,然后直飞德黑兰。

想像着打开伊朗外交大门的辉煌成果,无论是麦克法兰还是奥利弗·诺思,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象基辛格博士北京之行一样——那可是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

就在麦克法兰和奥利弗·诺思畅想着此行的成果和未来的理想时,他们没有注意到,在叙利亚的巴卡附近,起飞了一架平平无奇的苏制安…12运输机。它的身形隐入夜色,向着西北方的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飞去。

这架飞机的名字叫做“黑暗之眼”,隶属于伊拉克南方军团,它将担负起全程监视麦克法兰和诺思乘坐的波音707飞机的任务。这架飞机由VI公司集中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不惜成本采用了最昂贵的元件来进行改造,加装了强大的电子探测装置和雷达设备,具有极为强劲的反电子干扰能力。它就是面对美国第一流的专用电子战机也不会落到下风,何况它现在的任务只是对一架飞机进行监视而已。

这是刘明和罗洛普维茨达成的一项协定。在罗洛普维茨与刘明会谈毫无进展,郁郁的准备离去时,刘明却突然让自己手下的一名空军军官前来见他,提出了一项建议。刘明表示,因为自己一项特殊的计划,需要监视从以色列起飞的一架飞机,所以需要苏联方面说服叙利亚开放其北方的一到两个机场以供一架伊拉克电子战机进行起降维护。如果苏联方面同意,库塞将军将非常感激……

虽然对伊拉克方面的要求摸不到底,但罗洛普维茨却觉得这是一个和伊拉克方面拉近距离,同时展示苏联在中东影响力的好机会。因此他立刻联系了苏联驻叙利亚顾问团的团长,要求他马上安排此事。

苏联在叙利亚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在其他阿拉伯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打红了眼,曾经想借机全面入侵叙利亚,而此时苏联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态度。苏联国内动员了6个空降师随时准备空降叙利亚进行支援,而苏联黑海舰队与美国第六舰队在地中海上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海上对峙。尽管美国的航母编队拥有着巨大的常规作战优势,但苏联的巡洋舰和核潜艇携带着大量的核导弹,这些威力无穷的核武器让常规作战下的优势立刻化为了乌有。

双方在长期的对峙中数度险些擦枪走火,局势极为严峻,但摄于核武器的威力,谁都不敢动手。有鉴于危险的形式,美国对以色列施加极为强硬的压力,要求以色列适可而止。以色列最终放弃了全面进攻叙利亚的想法,在取得胜利后既告收兵。

所以苏联想在叙利亚安排几个机场那简直是易如反掌,这架“黑暗之眼”也就油漆上了红色的五星和斧头镰刀旗帜,从纳杰夫起飞,一路飞到了叙利亚。这些天来,为了检测从以色列出发的美国飞机,刘明手下的情报官员和“黑暗之眼”机组可谓绞尽脑汁,AN…12飞机几乎每天都升空侦察,但却一无所获,这样盲目的大海捞珍实在效果有限。

后来一个机组成员提出了建议,既然美国飞机必然安装电子干扰装置,不妨让叙利亚沿海的防空雷达对过路客机进行照射,美国方面肯定采取干扰措施,这时“黑暗之眼”才出动跟踪。

这个想法果然奏效,在叙利亚设在拉塔基亚附近的地面萨姆对空导弹营雷达开机后,美国人果然忍不住进行了干扰,于是得到消息的“黑暗之眼”犹如发现猎物的猎豹,立刻起飞,向预定拦截位置飞去,而飞机上的强大雷达和电子探测装置也全部开动。

“发现目标信号——哈塔伊以西45,拉塔基亚正北50……”雷达操作员立刻大声喊道。

“截获目标——距离230,飞行速度970,正在飞邻哈塔伊上空!”2号操作员兴奋的喊道。

“盯紧它,开启电子对抗装置,距离缩小后启用热红外探测系统!”机长立刻冷静的发出了指令,AN…12运输机涂成灰黑色的机身在夜色中仿佛与天空大地融为了一体,只剩下机身上红五星在灼灼生辉……

……

黎巴嫩,贝鲁特西区……

夜色中两辆破旧的日本产丰田越野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车上坐满了武装人员和两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

两个美国人质中年纪稍大,坐在第一辆车的那个正是戴维·雅各布森,他是贝鲁特美国大学校长,在美国国内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在不久前被黎巴嫩激进组织绑架,成为了自1979年伊朗学生扣押人质事件解决后第七名被激进组织扣留的美国人。

此刻他正坐在车的后座位上,有些忧心忡忡的考虑着自己的未来。毕竟这些不相信上帝的恐怖分子对自己不会有丝毫的手下留情,如果美国政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自己很有可能就成为当年那个被砍掉脑袋的斯蒂芬·皮。

就在戴维·雅各布森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忧时,突然扑的一声,耳畔一股凌厉尖锐的热风划过,几乎划伤了他的脸。乘坐的越野车失去了控制,坐在后座上的戴维·雅各布森感觉一股黏稠的热乎乎的东西猛的扑到了脸上。他惊讶的抬头看去,只见前排的司机后脑上炸开了一个恐怖的大洞,红色的鲜血和脑浆迸裂而出。

“我的上帝啊!”戴维·雅各布森惊叫了起来,车内的武装人员立刻拿起了武器,推开车门准备下车抵抗,但那些隐藏在暗中的狙击手好像早将一切筹划完毕,他们一枪接一枪,每声沉闷的枪声响过都有一个武装分子中枪身亡。戴维·雅各布森甚至能想象狙击手们冷酷而沉静的脸,他们不紧不慢,以一种特殊的节奏射击着这些活动的目标。

“上帝啊,我还能活多久?”戴维·雅各布森惊恐地抱住脑袋,紧紧的趴在了后座位上,只感觉身边的两个恐怖分子沉重的身体在枪声中向自己倒了下来,压在了自己的身上……

第二十章 伊朗门(二)

美国再也不会去讨好阿亚图拉·霍梅尼了;美国绝不向恐怖分子低头,不与他们作任何交易。——罗纳德·里根。

※※※※

波音707飞机降落到了伊朗德黑兰机场,飞机的舷梯搭好,麦克法兰和奥利弗·诺思缓缓从飞机上走了下来。看着灯火通明的德黑兰机场,奥利弗·诺思不由的感叹了一声,在7年前的1976年,他曾经作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名上尉随着美国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这里。也是在这个机场,他们受到了伊朗人国王般的欢迎。而现在,面对他们的是伊朗部队脸色严峻的军官和大批全副武装的士兵。

麦克法兰、诺思等5人从飞机上走了下来,迎接他们的是伊朗外交部的一名个官员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一名军官。他们冷淡而矜持的与麦克法兰和奥利弗·诺思进行了谈话,他们脸色冷漠的接受了麦克法兰递交的里根总统给伊朗最高领导人的亲笔信、蛋糕和手枪,而那本里根亲笔签名的圣经则被拒绝了。伊朗人的理由是:“在这片土地上,只有大能的真主才是唯一的信仰。”

麦克法兰对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措手不及,不由的有些尴尬。为了弥补这点,他语气强硬的表达了美国方面的立场,美国反对一切针对美国人的恐怖主义,但为了自己国民的安全,美国愿意就此问题与伊朗人进行磋商。

对他的话,伊朗人不置可否,只是冷漠的听着,而那位军官的脸上则微微带有几分揶揄嘲笑的神色。

而奥利弗·诺思的话显然就温和的多,也务实的多。他说:“我们是怀着诚意来到这里的,既然美国已经交付了三架次运输机运载的武器,伊朗方面应该做出自己的诚意,争取释放所有被扣人质。只要能使美国人质获释,我们就立刻将第二批武器主要是鹰式防空导弹的部件运过来。我们还准备再卖给你们两套先进的雷达设备。这样可以大大改善你们军队的防空系统。”但令麦克法兰和奥利弗·诺思大为吃惊的是,伊朗人对此无动于衷,他们直接转达了绑架分子的要求,条件甚为苛刻,甚至要求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和戈兰高地撤军。

麦克法兰和诺思等人极为吃惊,麦克法兰直接恼怒的说道:“先生们,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条件,我们还用飞行五、六个小时来到这里和你们谈判吗?”

那两位伊朗官员对视了一眼,那个军人说道:“麦克法兰先生,请您注意您说话的方式,伊朗人民是不会和帝国主义谈判的!我们所做的只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立场,为保证贵国平民的安全进行的努力。”

奥利弗·诺思拉了拉怒火未熄的麦克法兰,让这位上司冷静下来。这时那位伊朗外交部官员说:“我们愿意去进行斡旋,尽量要求他们释放你们的国民。”说着两人就离去了,而麦克法兰和奥利弗·诺思则继续在机场等待。

两个小时过去了,经过伊朗调解,绑架者的要求降到只剩一项:释放因1982年底美国驻科威特使馆爆炸案而被捕的17名恐怖分子。

但这时麦克法兰与国内接通了联系,重申了美国总统的指令:“除非无条件释放人质,否则我们就回国。”

又经过几个小时的讨价还价,伊朗人又带来了新消息,那个军官表示:“我们能给你们两名人质。但我们无法让全部人质获释,我们已尽力而为了。”

谁也没料到这种结果,在出发之前,美国高层上下都对这次行动寄予厚望,甚至把它和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打破中美外交坚冰相媲美。但冒了如此大的风险,现在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不由的让麦克法兰和奥利弗·诺思沮丧不已。

心灰意冷的麦克法兰打算立刻离开,但奥利弗·诺思则认为救出一个是一个。由于此行之前通过武器交易已经救出了三个人质,现在再救出两个,扣押的7名人质就只剩下两人了,这不能不算一个进展。而且还可以借此与伊朗修补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奥利弗·诺思极力说服麦克法兰再与伊朗人谈谈,不要这么无功而返。在他的说服下,麦克法兰继续与伊朗人谈判,他表示:“最多再等待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一个小时内伊朗人所说的两名人质,既美国人戴维·雅各布森和道格拉斯·肯特能够被释放,那么双方可以继续进行谈判,以为未来的合作作好准备。但时间上,最多只有一个小时!”

……

黎巴嫩,贝鲁特西区……

戴维·雅各布森耳畔的枪声逐渐停止了,他身上的两具沉重的尸体突然被推开了,浓重的血腥味道呛的他猛烈的咳嗽了起来,他艰难的向外看去,只见犹如从黑暗中走出的魔影,两个身穿灰黑色迷彩斗篷的狙击手站在了车前,将他身上的尸体拉开。

“你——你们是什么人 ?'…'”戴维·雅各布森心惊肉跳的问道,看着那两个脸上涂满油彩,只露出眼睛的杀手。

“不要紧张!我们是来救你们的,现在您安全了!”其中一个狙击手将手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制式M40A1狙击步枪被上了肩膀,伸手过来将戴维·雅各布森拉了出来。

“他们是什么人 ?'…'海豹突击队还是摩萨德?”戴维·雅各布森脑中一片混乱。两个狙击手不由分说,一人架住一条胳膊,将他拉着快速离开枪击现场。这时戴维·雅各布森发现,所有押运自己的武装分子已经全部被击毙,而手持无声手枪的狙击手们还在对着尸体一一补枪。

但好在他看到另一名被扣的美国人质——他的学生道格拉斯·肯特也已经完好无损的被架了出来。戴维·雅各布森暗暗请求上帝保佑,能够让自己安全回到美国……

……

一个小时的最后期限很快到来了,麦克法兰在奥利弗·诺思的劝说下继续等了半个小时,但始终没有传来人质被安全释放的信息。

他的脸色阴沉的如北极的寒冰,终于他忍耐不住了,回头大声要求机组人员启动飞机,准备离开。

奥利弗·诺思连忙劝阻他:“麦克法兰先生,我们已经等了这么长时间,付出了这么多的东西,此时放弃难道不可惜吗?”

“此时放弃是为了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