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臧嘉裕所在的班只是纯粹的步兵班,但是空降兵不会明确界定步兵与侦察兵,只要有需要。任何一名战士都能完成其他部队只有侦察兵能够执行的战术任务。爬上一个小土丘之前,臧嘉裕让随行的战士拿出了从战车上带来的微型无人侦察机。根本不需要冒头。利用无人侦察机上的传感器就能准确掌握战场上的情况。
韩军的防御不算严密。连高射炮都没有多少。由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与热传感器拍下的图像经过单兵计算机处理之后。自动标出了可疑目标。为了避免现误伤等情况。最后的确定工作需要由侦察兵手动完成。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调整无人侦察机的飞行线路。从另外一个角度拍摄。就能确认目标性质。如果无法调整无人机的飞行线路。则可与其他侦察兵拍下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侦察工作并不危险。只是有点复杂。
确定目标后。臧嘉向正在赶的机群发出了攻击信号。最后时刻4组侦察小全都用上了激指示器。
虽然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炸弹提供很高的攻击精度。但是卫星导航系统极易受到干扰。大规模战争中。连美军都不再完全倚重卫星导航系统。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制导方式的精度抗干扰能力超过了激光制导系统!
在侦察兵的引导下。舰载战斗机投下的炸弹非常准确的摧毁了挡在空降兵前面的障碍。
因为不是所有目标都使用昂贵的制导炸弹。大部分舰载战斗机都在执行重点轰炸任务。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战机并不多。所以还有很多对空降兵构成了威胁的防御目标需要用其他手段摧毁。
除了轰炸。最有效的打击手段就是炮击。
与引导轰炸不同。除非使用比制导炸弹还要昂贵的制导炮弹。不然炮击的精度不会超过轰炸。执行引导作时。侦察兵不能像引导轰炸那样。在战术地图上标出一个点。应该标出一个面。执行打击任务的炮兵或者战舰将向这个面反复开火。直到侦察兵确认目标已经摧毁。不再需要浪费炮弹。
因为炮击往往针对密集防御阵地。所以炮击面往往连成一大片。
臧嘉裕不是侦察兵。却能够非常出色的完成任务。没花多少时间。他就在单兵计算机的电子战区的上标出了炮击域。通过单兵战术通信系统。信息首先发给营部。再自动转发给附近海面上的战舰。整个过程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侦察兵以及营部的通信兵只需要按几个按钮。
实际上。担任炮火支援任务的战舰远在100多公里之外!
收到侦察兵发来的战场信息后。在济州岛难免海域游弋的“支援舰队”里的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进入战斗状态。
将创造一个历史的新一代“战争之神”。即将发出第一声怒吼!
第125章 电磁先锋
虽然参与炮击的只有3艘战舰。但是火力强度等同于3个炮兵营!
2017年。“秦岭”级巡洋舰与“太湖”级驱逐舰立项前。共和国的3家军事科研单位在电磁的几项关键术上取的重大突破。电磁炮装舰成为了时间上的问题
当时。共和国海军对电磁炮上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阻碍电磁炮推广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材料。二是能源。
轨道电磁炮需要两种极为特殊的材料。一是作为导体的高温超导材料,二是制造“炮管”高强度耐磨材料。两者缺一不可。高温超导材料易解决。难的是高强度耐磨材料。
作为“炎黄计划”二期研究工作的重点项目。高强度耐磨合金不但是制造电磁炮的关键材料。也是制造电磁弹射器的必要材料。为了低研制风险。共和国不得不采用双管齐下的策略。重点研轨道电磁炮的同时。海军与陆军联合成立“电磁武器装备研究办公室”。共同出资上亿元。委托5家科研机构与科研单位进行线圈电磁炮的前期研制工作。集中力量攻克数项技术难关。
从工作理论上。线圈电磁炮比轨道电磁炮更加先进。当然。线圈电磁炮研制难度更大。除了不需要高强度耐磨材料之外。线圈电磁炮在其他方面的要求均超过了轨道电磁炮。特别是“高密度感应线圈”的设计与制造方式。没有任何国家有充足技术储备。
只要攻克材料技术,轨道电磁炮的研制难度并不大。
对共和国来说。能源问题很容易决。在国家集中力量解决“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前提条件下,电磁炮的能源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对海军来说。因为战舰有足够的空间。所以能源问题并不突出。
按照理论计算。虽然电磁炮需要12级复合蓄电池驱动。但是可以用8级甚至6级复合蓄电池作为储能载体。不需要全部采用12级复合蓄电池。也就在这个时候。海军与国防部在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动力方案上出现了分歧。
电池可以作为电磁炮的能源载体,也可以作为动力系统的能源载体。在8级复合蓄电池的产量提高数十倍暂时没有投入民用市场的情况下。国防部倾向于建造“全电动战舰”。而不是建造“核电混合动力战舰”主要就是聚变应堆的造价居高不下。“核电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非常高昂。海军则倾向于建造“核电混合动力战舰”。而不是“全电动战舰”。因为有配备了聚反应堆。战舰才拥有真正的持续作战能力,不然迟早都得返回港口或者依靠其他战舰提供电能。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种战舰。即“华夏”级航母。作为共和国第一种配备了聚变反应堆的水面战舰。设计“华夏”级航母的时候。工程师就想到了在海上为编队里的“全电动战舰”提供电能的情况,因此“华夏”级的聚变反堆可以在短时间内以125%的设计功率运转。同时2艘护航战舰充电。
根据这一情况。国防部坚决认为没有必要在护航舰上配备聚变反应堆。如果为“秦岭”级配备2500吨6级复合蓄电池、550吨8级复合蓄电池与80吨12级复合蓄电池,不但能够保证其最大8500海里的续航力。还能在4500海里续航力的基础上为2门各配备了550发炮弹的电磁炮提供全部电能,无须在补给弹药之前充电(充电以与弹药补给同时进行)。
海军仍然坚持在大护航战舰上备聚变反应堆。海军的理由很简单。护航战舰不可能一直伴随航母作战,在很多时候需要单独作战。为此。海军以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在伊朗战争中的作战行动为例。证明配备了磁炮(电热化学炮)的大型战舰不但能够担负起对的支援的重任。还得离开航母单独行动。
海军与国防部的争执。差点葬送了“秦岭”级巡洋舰与“太湖”级驱逐舰。直到2019年。电磁炮即将研制成功时出现的一件事情。最终使国防部改变了态度。
当时美国已经制造出4级复合蓄电池。并且以“甩卖”的价格在国市场上推销配备了2级复合蓄电池的民用产品。向一些国家出售配备了4级复合蓄电池甚至6级复合蓄电池的军用产品。共和国立即修改“电动产品出口规范”。向国际市场推销包括民航飞机、高级电动汽车、高级电动游艇在内的配备了6级复合蓄电池的民用产品。向“友好国家”出售配备了8级复合蓄电池的军用产品。
如此一来。6级复合蓄电池与8级复合蓄电池的市场需求量猛增。如果建造“全电动战舰”。造价将超出预算4倍。相对而言。为战舰配备聚变反应堆更加划算。
至此。护航战舰的“核电”之争告一段落。因为反潜护卫舰没有配备电磁炮。排水量相较小。所以海军没有在护卫舰上安装聚变反应堆。
“秦岭”级配备了1座HD…3A型聚变反应堆。额定最大输出功率45MW、应急最大输出功率60MW;以最大应急输出功率工作。保证战舰以30节速度航行、为战舰上的所有电子与电力设备供电的同时,能够为2门电磁炮各提供15MW的电力供应,确保在30分钟内为电磁炮储能电池充满电;如果战舰将航速降低到16节(巡航速度)。关闭不必要的电子与电力设备。能够在20分钟内完成充电作业。每门电磁炮配备45吨12级复合蓄电池,在不充电的情况下,能以最大能量发射48次。
由此可以算出,“秦岭”级可以在5分钟之内发射96枚炮弹。为电磁炮储能电池充电的同时。每门电磁炮能够以每分钟2发的速度持续开火。
“太湖”级配备的是HD…3B型聚变反应堆。额定最大输功率为30MW、应急最大输出功率45MW。除了只配备1门电磁炮之外。其他性能与“秦岭”级相当。
配备聚变反应还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今后进行改进时可以增添各种电能武器!
因为“秦岭”级的优先级别高“太湖”级。“秦岭”号的服役时间比“太湖”号提前大约8个月。所以“秦岭”级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了电磁炮的战舰。
“秦岭”配备的电磁炮与“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电热化学炮性能相当。主要是公和国重点决电磁炮的“有无”问题,没有在初期加大炮弹的研制力度。受到电磁炮特殊发射原理的影响。在关键技术到解决之前。电磁炮使用的炮弹比较单一。无法像电热化学炮那样配备各种各样的增程弹药。
即便如此。DP…1A型电磁炮的性能仍然足以“傲视群雄”。与包括电热学炮在内的传统化学能火炮相比,电磁炮最显著的特点不是炮口动能更大。而是可以根据实战需要“无级调节”发射能量。以最理想的方式发挥电磁炮的威力。轨道电磁炮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可以利用“适应器”、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使用不同口径与不同性质的炮弹。
比如在对空中目标时使用小口径空爆弹,对付地面目标时使用大口径高爆弹。对付海面目标时使用大口径穿甲弹或者半穿甲弹。
当然。电磁炮最大优势还是惊人的射程与射速。使用普通对地攻击弹时DP…1A的最大射程(输出能量25MJ)为185公里。使用减装药弹道修正炮弹时DP…1A的最大射程240公里。火箭增程弹研制成功后。最大射程提到了360公里!
急促射击时,DP…1A能在20秒内发射8枚炮弹,或者在1分钟内发射16枚炮弹,或者在5分钟内发48枚炮弹(影响持续击速度的不是能量供应。而是轨道降温)。聚变反应堆直接供应电能、同时为电池慢速充电的时候。还能用最大发射能量以每分钟2枚的速度发射炮弹。
射程上。DP…1A与美国的电热化学炮旗鼓相。射速高出20%到50%。
如果能够解决轨道散热问题与电能供应问题。轨道电磁炮的射速还能进一步提高。按照理论计算。轨道电磁炮的最大射速是化学能火炮的10倍以上。技术进步永无止境。只有更强。没有最强!
因为不需要携带发射药包。所以相同吨位的情况下。电磁炮的携弹能力更强。
“秦岭”级的标准载弹量是每门炮750发炮弹(250发储存在炮塔下方的弹药库内。另外500发储存在备用弹药库内)。“朱姆沃尔特”级每门炮的备弹量只450发。比“秦岭”级少了40%。
电磁炮的优势显而易见。不然美国也不会耗费数十亿美圆研制电磁炮。并且计划用电磁炮换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的电热化学炮。
虽然没有人否认电磁炮对付空中与海面目标的能力。但是受到技术的限制。电磁炮的性能还有待提高。初期装备的电磁炮主要用于对地攻击。不得不承认。电磁炮的造价远远超过普通火炮。但是炮弹的价格只有同等射程导弹的百分之一。电磁炮的综合作战效能仍然远远超过了其他对地打击武器!
战争拼的是技术。可很多时候仍然得在乎成本!
第126章 步兵之王
炮击来得既迅速,又猛烈。
电磁炮炮弹的弹道与传统火炮完全不一样,打击远处目标时,电磁炮的开火仰角在60度到85度之间,仰角越大、射程越远。
直径155毫米(与传统火炮的口径完全无关)、重达185千克的炮弹以每秒2200米的速度(大约6。5马赫)飞出“炮口”,到达125公里的“弹道顶点”后,进入“中段滑翔弹道”,由卫星导航系统与激光陀螺仪组成的“弹道修正系统”开始工作,控制位于弹体气动中心(与重心重合)四周的72具“微型航向修正火箭发动机”,依照预先设定的弹道数据自行调整炮弹的飞行弹道。
因为占全射程75%以上的“中段弹道”在空气非常稀薄的外层空间,所以炮弹的射程才能达到惊人的185公里。包括“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的电热化学炮在内,所有超远射程火炮都尽量提高中段弹道高度,减少炮弹在大气层底部的飞行距离。
距离目标40到45公里时,炮弹开始俯冲,进入“末段弹道”。如果是普通炮弹(实际上仍然是制导炮弹,只是没有末端制导系统),仍然由“弹道修正系统”控制末段弹道;如果是制导炮弹,则由引导系统与控制系统修正飞行弹道。
DP…1A使用普通炮弹的圆概率偏差半径为射程地五万分之一,射程为185公里时,炮弹有50%的机会落在以目标为中心,半径为37米的圆内;使用制导炮弹时,根据制导系统的差别,精度为5到10米。
185千克重的普通炮弹的装药量为35千克,对地堡等半硬目标的摧毁半径为25米。由此可以算出,摧毁1个地面目标需要4到5枚炮弹。1枚普通炮弹地造价只有15000元,发射成本不到1000元,而一枚最便宜的空对地导弹的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毫无疑问,舰炮的“效费比”比导弹好得多。
与同“口径”的火炮相比,电磁炮炮弹重得多。比如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重量一般在45千克到75千克之间,装药量不会超过15千克,有地甚至只有数千克。
末段攻击时,舰炮炮弹从上百公里的高度上俯冲下来,着点速度在10马赫左右。
更多地装药量、巨大地动能都赋予了舰炮炮弹更大地威力。对付地下目标时。可以设定更长地延迟引爆时间。使炮弹能够穿透数米厚地土层。摧毁地下防御工事。
体现舰炮威力地还有较高地射速。
1门DP…1A能够在5分钟内投掷8880千克弹药。而一个陆军远程炮兵连地12门155毫米榴弹炮在5分钟之内仅能投掷8100千克弹药。算上舰炮炮弹地威力是陆军榴弹炮炮弹威力地数倍。1门DP…1A对坚固类地面目标地打击能力大概与2个炮兵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