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1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还只是个开始。
受众多历史因素影响,“阿拉伯”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最多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民族符号,在至关重要的民族文化上,各地区的阿拉伯人有很大的区别。当然,这与汉人的情况非常相似,比如生活在北方的汉人与生活在南方的汉人就有很大区别。问题是,两千多年来,汉人基本上都在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即便有过分裂,也很难持久,更没有形成无法愈合的裂痕。阿拉伯人历史上的辉煌时期非常短暂,即便是当初的阿拉伯帝国,存在的时间也不足以抹平文化上的差异。
说得直接一点,联系阿拉伯人的不是民族内在文化,而是宗教信仰,即伊斯兰教。
站到宗教层面上,问题就复杂得多了。要知道,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可不仅仅是阿拉伯国家,也不仅仅分布在中东地区。以人口计算,印度尼西亚才是最大的伊斯兰国家。以国土面积计算,沙特阿拉伯才是最大的伊斯兰国家。以综合实力计算,巴基斯坦才是最强大的伊斯兰国家。也就是说,如果以宗教为准,伊斯兰教是仅次于基督教的第二大宗教。在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世界倒下后,如果让伊斯兰世界发展壮大,那么建立在以儒家文化上的东方文明必然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共和国不能阻止伊斯兰世界成为一股统一的力量,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将失去意义。
保留以色列,正是阻止伊斯兰文明复兴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共和国与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即都是为了阻止伊斯兰文明再度扩张。
当然,这种文化意识上的认识,还达不到政治高度。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不管共和国当局是否愿意采纳阿根廷的建议,都得在战争结束前让以色列消失,不然战争就不会结束,至少不会以对共和国最有利的方式结束。作为国家领导人,裴承毅也不可能为了一个谁也无法肯定的目的而让成千上万的共和国军人冒险,更没有理由因此让共和国公民再忍受几年的战争煎熬。
问题是,集约集团不是战争的唯一主导方。
即便共和国当局完全不用考虑美国的影响,也得考虑欧洲的意愿。
可以说,俄罗斯战败后,在决定以色列命运的问题上,欧洲就取代了美国,成为了犹太人的代言人。
最初的时候,欧洲坚决反对铲除以色列。
当然,这个态度没有坚持多久,随着共和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大获全胜,加上俄罗斯惨败的教训,欧洲主动让步,将重点放在如何保护犹太人的利益,而不是保护以色列上。这也就有了后面的谈判,即在战争结束之后,如何安置上千万犹太人。
可想而知,谈判肯定不顺利。
直到2062年初,随着共和国海军在佛得角群岛海战中大获全胜,一举夺取了南大西洋的制海权,打开了进军北大西洋的大门,让中东战争失去了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共和国军队长途本袭摩洛哥,并且在3月底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由英国控制了数百了之久的直布罗陀要塞(共和国只承诺不出兵英国本土,并没承诺不攻打英国的海外领地,不然也就不会在前面的作战行动中占领包括迪戈加西亚岛、亚松森岛在内的众多英国领地了,而直布罗陀要塞也是英国的海外领地,在基本属性上与迪戈加西亚岛没有区别),欧洲完全丧失谈判主动权,局面才有了转变。
按照欧洲在4月初提出的条件,只要共和国能够提供一处合适的安置地点,欧洲就能帮助说服以色列投降,并且承担起转移以色列国民的半数费用。
当然,“合适”表示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
到2062年4月底,共和国总共提出了三套安置方案。
第一套仍然是前面提出的,在西南太平洋选择某处合适地点,比如塔斯马尼亚岛、新不列颠岛或者其他某座岛屿,甚至可以是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作为犹太人安置地区,并且在该地区建立犹太人国家,共和国将承担新生犹太人国家的安全防卫工作,并且承诺在战后二十年内,陆续让犹太人获得独立自主发展的权利。
第二套也是以前提出来的,即在欧亚大陆上选择一处较为合适的地方,比如已经被共和国占领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或者是勘察加半岛,或者是库叶岛、或者是更加遥远的楚科奇地区建立犹太人国家,共和国同样承担安全工作,并且保证在战争结束之后,逐步将国家政权移交给犹太人政府。
第三套则是新提出来的,即从共和国军队的占领区中选择几处合适地点,由包括以色列政府在内的犹太人组织选择。当然,按照这一方案的话,共和国只提供安全保障,不承担此外的一切责任与费用,并且要到战争结束之后,在共和国当局确定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会逐步将国家主权转交给犹太人政府。
因为前两套方案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谈判集中在了第三套方案的具体条款上。
问题是,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根本容不得双方在谈判桌上耽搁。
说得更直接一点,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以色列的几百万犹太人,而是来自被困在中东地区的几百万美军。
根据美国当局转交给欧洲的相关资料,在2062年初,中东战场上的美军基本物资储备仅仅只能维持六个月。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共和国天军的全面战略轰炸造成的损失,美军也将在6月底之前吃光所有粮食。
如果仅仅是一支几百人的部队,那也就算了。
对一支拥有几百万官兵的部队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共和国当局的态度极为强硬,除了美军主动投降之外,欧洲要向进军中东战场,就得首先解决犹太人问题,不然共和国陆军肯定会在欧洲出兵的当天进军以色列,而共和国不会对以色列的犹太人做任何担保。
当然,共和国的这一态度很好理解。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在犹太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或者说达成具体解决协议之前,欧洲出兵中东地区,并且接受数百万美军战俘,很有可能将这些战俘全部安置在以色列,并且让其参与重建工作。要知道,在中东战场作战的美军中,犹太籍军人的比例非常高,保守估计在20%左右,也就是说,在300多万美军中,大概有60万到70万犹太籍官兵,而这些人都有可能在战后以改变国籍的方式成为由欧洲控制的新以色列的国民,从而使新以色列成为一个大问题。暂且不说共和国当局打算以什么办法来解决以色列问题,也不大可能允许一个由欧洲控制的以色列出现在地中海东岸。
问题是,仅仅在谈判桌上向对方施压,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对共和国来说,妥善解决犹太人问题也是维护战后利益的关键所在。
2062年3月初,在佛得角群岛海战取得大胜之后,共和国当局提前启动了进军美洲大陆的作战行动,而且直接选定巴拿马为进军目的地。
如果在1个月前,肯定有人认为这很疯狂。
在美国海军已成丧家之犬的情况下,进军巴拿马不再是疯狂行动。
当然,与之前制订的攻打巴拿马的计划不同,这次是从两个方向上进军,而且以大西洋方向为重。
按照海军制订的进军计划,首先由大西洋舰队夺取制海权,迫使美军从小安德列斯群岛撤退,然后再由陆战队从太平洋方向登陆巴拿马地峡,在太平洋舰队的掩护下攻占整个巴拿马运河区。在此期间,大西洋舰队将在适当的时候北上威胁大安德列斯群岛,迫使美国海军退守墨西哥湾,并且打击部署在海地与牙买加的美军基地,消除美军远程炮兵对巴拿马地区的威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西洋舰队将在得到太平洋舰队加强(前提条件是巴拿马运河能够正常通航)之后,进军古巴,并且帮助古巴抵抗美军的打击,为接下来以古巴为基地攻击美国本土创造机会。
显然,这是一个大胆,而且很有大局观的作战计划。
虽然没有理由相信这份作战计划与裴承毅有直接关系,但是可以肯定,华剑锋肯定是该计划的起草者之一,而且正是他的影响,让这份计划得到最高统帅部的支持。事实上,在得到最高统帅部支持之前,海军就展开了行动。
4月底,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首次越过佛得角群岛,进入北大西洋,并且在横渡大西洋之后,炮击了小安德列斯群岛上的美军基地与军事设施。
当然,这次行动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显。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海军有绝对的把握在下一次海战中击败溃不成军的美国海军,但是在立足未稳,而且大局未定的情况下,就算华剑锋有心,裴承毅也不会让海军提前进军加勒比海。
要知道,当时共和国正在设法争取委内瑞拉与玻利维亚。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数据,在2062年3月初,共和国当局就通过智利政府向委内瑞拉与玻利维亚当局发出了参战邀请,并且承诺给予两国足够多的好处,比如在战争结束之后将叛逃到美国的玻利维亚前总统引渡给玻政府,确保委内瑞拉在加勒比海地区的领导地位,承诺为两国在集约集团内部提供足够的发言权等等。
事实上,委内瑞拉与玻利维亚当局也在考虑参战问题。
问题是,两国当局都需要时间,让他们做出决策的时间。
虽然共和国需要证明具有进军加勒比海的能力,但是在适当宣扬实力之后,更需要耐心,而不是操之过急。
受此影响,直到2062年4月底,即委内瑞拉与玻利维亚先后宣布加入集约集团,并且以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向美国宣战之后,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才做出了出兵加勒比海的决定,让海军采取行动。
到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也有了进军加勒比海的实力。
舰队方面,除了最早进入大西洋的3支作战舰队之外,还增添了2支主力舰队。更重要的支援力量方面,共和国海军已经向大西洋派遣了3座海上基地群,其中2座已经到达佛得角群岛,第三座也将在 1个月内部署到位,加上提前部署的潜艇,以及该地区的岸基航空兵,共和国海军部署在大西洋上的兵力已占总兵力的三成左右。
最重要的是,到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能够调出更多的海运力量。
前面提到过,对共和国海军来说,在大西洋上作战,关键不是投入多少舰队,而是能够集中多少运输船只与保障舰艇。
因为佛得角群岛海战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所以在调度海运力量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可以适当削弱中东战场上的投入,把重点转向大西洋战场。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海军全面败退,能够派往南大西洋活动的攻击潜艇迅速降低五成(排水量在5000吨左右的小型攻击潜艇的弹药携带能力非常糟糕,在远离基地作战的情况下,需要潜艇母舰的支持。而在佛得角群岛海战中,美国海军损失了好几艘潜艇母舰),所以共和国海军在安排护航力量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护航舰队的兵力,从而在不增加护航战舰数量的情况下,掩护更多的船队,或者掩护规模更大的船队,提高运输效率。
运输力量加强,得益的不仅仅是海军,还有陆战队与陆军。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在委内瑞拉与玻利维亚向美国宣战之后,即便共和国海军不从太平洋方向上发起进攻,也能让陆战队或者陆军从大西洋方向上发起进攻,从陆路攻打巴拿马。
受此影响,美军守住巴拿马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可以说,这也正是共和国当局将进军加勒比海的时间推迟到5月初的原因。
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美军的溃退速度如此之快,连共和国军队的挺进速度都比不上!
第114章 穷途末路
美军全面溃退,让进军加勒比海的作战行动成了过场。
因为没有料到美军会如此不堪一击,所以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共和国海军显得非常保守。
从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来看,当时海军计划用半年打下小安德列斯群岛,与之对应的就是将进军巴拿马的时间订在2062年10月底,并且可以延迟2个月。也就是说,在2062年底之前进攻巴拿马都属于正常。由此可见,共和国海军一直没有低估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防御强度,特别是在小安德列斯群岛。进军加勒比海不是一件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情,共和国海军为之做了充分准备,除了出动包括4支主力舰队在内的支作战舰队外,还调动了相当于20万兵力的10个陆战旅与相应的支援部队,在阿根廷与福尔斯湾集中了数支大型运输船队,做好了与美军在小安德列斯群岛鏖战的准备。
共和国当局如此高估美军的战斗力,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三年多前,为了打下马里亚纳群岛,共和国海军出动了几乎全部大型战舰,用伤亡数万名官兵的惨重代价,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占领这座离美国本土一万多公里的群岛。两年多前,为了打下斐济群岛,共和国海军出动了太平洋上半数大型战舰,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以伤亡数万名官兵的代价取得了胜利。这两次惨烈的岛屿争夺战,让共和国海军放弃了强攻夏威夷群岛的想法,自然能够让共和国当局不敢低估美军的战斗力。
事实上,小安德列斯群岛比前面提到的任何一座岛屿都更难攻打。
从距离上看,小安德列斯群岛到美国本土的距离比夏威夷群岛还要近得多。更重要的是,小安德列斯群岛就在大西洋上,除了隔在中间的大安德列斯群岛之外,北面就是美国本土最发达的墨西哥湾地区与东海岸地区,而不像太平洋那样,需要经过巴拿马运河,或者横跨本土才能到达美国东部地区。
综合这些因素,美军守卫小安德列斯群岛要比守卫夏威夷群岛容易得多。
从战略价值上看,小安德列斯群岛比夏威夷群岛更加重要,即便不考虑本土安全,对美国来说,丢掉小安德列斯群岛等于丢掉了整个南美洲,也就等于丢掉了维持美国战争机器正常运转的资源宝库。虽然美国本土有足以维持战争的丰富资源,但是很多资源都已经数十年没有开采了,特别是矿山,很多都闲置了数十年,就算立即启用,也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战争所需的巨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