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国策 >

第1191部分

国策-第1191部分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哪怕需要配备“梅杜沙”系统,也只需要在原有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上配备更加紧凑、也就是输出功率更大的动力系统,完全没有必要按照新的标准建造新的战舰。因为改装与按照原设计建造战舰,不但更加省钱,还更加省时,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舰队的战斗力,所以对海军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万幸的是,“汉”级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对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的开发与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诺福克海战终于让海军相信,在必要的情况下,射程更远的450千克级电磁炮能够对海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第一主力舰队里的护航战舰能够投入战斗,即用450千克级电磁炮轰击美军第三舰队,就能收获更大的战果,让美国海军无法在斐济群岛攻防战中出动那么多战舰,甚至能够削弱美军第五舰队的实力)。在得到海军的追加拨款之后,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的开发工作在2060年4月底完成,并且赶在5月底交付第一批60门,从而让第三主力舰队的护航战舰顺利服役。

同样采用了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的还有被称为“长白山”级的多用途驱逐舰。与“兴凯湖”级巡洋舰相比,“长白山”级多用途驱逐舰的最大区别就是只有2门主炮、没有“梅杜沙”系统,而且拥有更加完善与强大的反潜系统。

正是因为“长白山”级拥有非常出色的反潜能力(综合反潜能力甚至超过了上一代反潜驱逐舰),所以共和国海军没有为第三主力舰队配备反潜驱逐舰,而是将多用途驱逐舰的数量增加到了16艘,并且为舰队提供了更多的攻击潜艇(具体数量根据作战情况决定,一般为4到8艘)。

也就是说,在第三主力舰队里面,还有好几艘具有反潜作战能力的大型攻击潜艇。

单从制海作战能力来看,第三主力舰队相当于第一主力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总和的两倍,其中主要因素就是24艘护航战舰上的56门450千克级电磁炮能够在海战中成为非常有效的辅助打击手段。从舰队防空能力上看,第三主力舰队的拦截能力相当于第一主力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的总和,主要就是8艘巡洋舰上的“梅杜沙”系统能够为主力舰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护。即便在反潜方面,第三主力舰队也不会比第一主力舰队或者第二主力舰队差,因为第三主力舰队更加重要,所以还应该稍微强一点。

毫无疑问,这支刚才成军的舰队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

与之相比,航空舰队也是面貌一新。

所谓的航空舰队,实际上就是之前的第三航空舰队。因为在诺福苏海战后,海军决定为每个战区配备一支航空舰队,所以对舰队的名称做了调整,这里的航空舰队,全称应该是“太平洋战区航空舰队”。

与之前相比,航空舰队的最大区别就是用3艘“重庆”级替换了2艘“上海”级,使得舰队里的航母数量由4艘增加到5艘,舰载战斗机的数量则增加到了600架,即整整一个战术航空队。而舰载战斗机的出动率更是提高了100%,做到在一个作战批次中最多能够出动450架战斗机!

当然,新补充的3艘“重庆”级航母,都是在大战期间建造的。

大战爆发前,受《斯德哥尔摩协议》限制,共和国海军没有建造更多的航母,只是在主力舰的制海能力得到证明之前,并没放弃新式航母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大战爆发后,共和国海军就以最快的速度下达了2个批次、总计18艘的航母订单。当然,这样的订单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在雅浦海战之前,第一批订单的6艘“重庆”级均已开建,只是受模块产能限制,建造进度都不够理想。

主力舰的制海作战能力得到证明后,海军做出了优先确保主力舰建造工作的战略决定,航母的建造工作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上(到2059年底甚至比不上巡洋舰与驱逐舰)。当时,正好有2艘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遭到重创的“重庆”级航母需要进行大修,所以海军当机立断,将两艘还在船台上施工的“重庆”级航母拆除,用零部件来维修受创的航母。建造进度最慢的一艘则完全拆解,所有模块都留着备用,只有建造进度最快的3艘,也就是即将完成船台建造的3艘才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在2060年初完工,随即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与战前建造的3艘“重庆”级相比,这3艘“重庆”级的变动并不大,主要就是换上了性能更加先进的中央计算机(只有1艘完全按照舰队旗舰的标准建造,另外2艘都在舾装过程中省去了旗舰模块,只保留了增添旗舰模块的接口),使用强度更高的飞行甲板,以及更加合理的弹药输送通道。

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毕竟在大战中,优先保证的是产量。再说了,“重庆”级的性能不算落后,而且在第二批建造的时候,其主要缺点还没有暴露出来,加上为“秦”级开发的“梅杜沙”系统还没有得到实战检验,所以海军在这3艘“重庆”级的设计与建造上非常保守。

事实也证明,共和国海军这么做并没错。

作为航空舰队,首要用途就是作为战术航空队的海上活动平台,即躲在主力舰队的身后,用搭载的战斗机为主力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一般情况下,除了敌人会首先攻击冲锋陷阵的主力舰队之外,航空舰队还不会轻易进入敌人空中力量的打击范围,特别是战术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也就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航空舰队的安全。

看得出来,正是航空舰队的作战能力得到提高,共和国海军才将3支主力舰队编在一起,一同杀向瓦胡岛。如果航空舰队的最大出动能力仍然是300架,为了给主力舰队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共和国海军最多只会派出2支主力舰队。

很明显,如此一来,就算把第三主力舰队顶上去,共和国海军也没有兵力优势。

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的第二代主力舰,即标准排水量同样超过10万吨,而且完全按照共和国海军的发展思路、即没有配备除大口径电磁炮以外的远程打击武器、也没有配备舰队区域防空系统的“长岛”级主力舰已经问世,在6月底就有8艘加入战斗序列,预计将在7月初到达太平洋。

按照军情局的说法,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长岛”级上肯定有与“梅杜沙”系统相似的末段拦截系统,就算没有,“长岛”级的拦截能力都是“长滩”级的好几倍,战场生存能力比“长滩”级高得多,不然增加的几万吨排水量拿去做什么了?更重要的是,“长岛”级肯定具备更加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甚至拥有次口径主炮,即配备了1000磅级电磁炮(这一点从“长岛”级的主炮配制方式就看得出来)。如此一来的话,还有理由相信,“长岛”级能够在不动用2000磅级主炮的情况下,用1000磅级主炮投射“侦察炮弹”,从而避免作战能力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在军情局看来,“长岛”级是足以与“汉”级媲美的主力舰。

不管是否承认军情局的说法,至少共和国海军不会低估由8艘“长岛”级充当主力的美军舰队。

正是如此,在战斗开始之后,共和国海军舰队并没急着打击瓦胡岛。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急着攻打中途岛?

当然,共和国海军不是对击败美军舰队没有信心,毕竟在以往的战斗中,共和国海军还没有遭受过失败,更加没有理由相信,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会败给已经溃不成军、甚至连斗志都很缺乏的美国海军。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共和国海军在6月下旬攻打中途岛,而不是等到美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到达太平洋之后,也就是7月初才发起进攻,主要原因就是以攻打中途岛的方式收紧勒在美国海军脖子上的绞索,让美国海军无法充分准备,不得不在新编主力舰队完全形成战斗力之前增援太平洋。如此一来,共和国海军就能在更加有利的情况下打完这场海上决战。更加重要的是,等到7月初,美军主力舰队进入太平洋,共和国海军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优势,即提前部署到位的战斗舰队,以最简单、也是美军最难以应付的方式来掌握海上决战的主动权。

说得简单一点,只要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队炮击瓦胡岛,就能按照自己选择的时间在自己选择的海域与美军舰队决战,而美国海军为了阻止瓦胡岛沦陷,或者避免让瓦胡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丧失作为军事基地的基础条件,将别无选择的前来决战,即以夺取制海权为根本目的与共和国海军舰队交战。

从前面的战斗看得出来,掌握主动权是胜利的开端,甚至算得上是半个胜利。

当然,为了使效果最大化,共和国海军还要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在美国海军犹豫着是否应该派遣舰队死守瓦胡岛的时候,向瓦胡岛施加更大的压力,并且让美国海军认识到,仅用岸基航空兵无法击溃共和国舰队,而在得到舰队配合、准确的说,是舰队在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与配合下,有很大的把握击溃共和国舰队。

为此,在6月份的最后几天,共和国海军就得在夏威夷群岛东部海域好好表现一下。

比如,在6月25日上午,3支主力舰队就拿约翰斯顿岛上的美军无线电信号测量站发泄了怒火,惊走了在这座小岛上栖身的几十万只海鸟。随后3天,共和国海军舰队与美国潜艇在这一海域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潜艇战”。根据双方作战记录,在这3天的战斗中,美国海军损失了大约30艘攻击潜艇,共和国海军也损失了10来艘潜艇,双方还各损失了不少的作战飞机。6月29日,共和国舰队首次炮击瓦胡岛,只是炮击开始后不久,紧急出动的上千架美军战斗机就迫使3支主力舰队主动撤退,随后双方在瓦胡岛西南方向上的大洋上空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空战。在空战结束之前,美军部署在本土西部地区的战略轰炸机还赶来捧场,用数千枚反舰导弹检验了“梅杜沙”系统的作战能力,并且让美国海军坚信,只要攻击力度足够大,就能击穿这种传说中只要看一眼就能让反舰导弹变成石头的拦截系统。7月的第一天,整军再战的共和国主力舰队再次炮击了夏威夷群岛东部地区的美军基地,只是这次炮击的目标不是瓦胡岛上的珍珠港,而是夏威夷岛与考爱岛上的美国海军航空站与陆战队兵营。最主要的是,这次炮击仅仅持续了15分钟,在美国海军的岸基航空兵赶到的时候,3支主力舰队都撤走了。接下来2天,共和国海军主力舰队又以偷袭的方式炮击了群岛东部几座主要岛屿上的美军基地。直到7月4日,即美军新编主力舰队通过巴拿马运河,之前退缩到圣迭戈的第51主力舰队与第52航空舰队(美国海军对航母为核心的舰队的正式称呼就是舰队,加上“航空”二字是方便辨认)也起锚出港的时候,共和国海军主力舰队的炮击行动才告一段落。

毋庸置疑,在要不要与共和国海军决战的问题上,美国海军非常矛盾。

如果说,美国海军高层看不出共和国海军的这点伎俩,那肯定是骗人的。问题是,就算看穿了,美国海军又能怎么样?暂且不说美国海军高层是否担心这是计中计,即共和再海军大张旗鼓的引诱美国海军出动主力舰队前去决战,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美国海军认为这是设置好的陷阱,从而放弃决战机会,让共和国海军获得占领中途岛,并且从中途岛出发攻打瓦胡乌的绝佳机会。果真如此的话,等到美国海军醒悟过来,打算与共和国海军决战,恐怕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就从实际情况出发,如果美国海军主力舰队不去决战,共和国海军肯定会一鼓作气的拿下中途岛,并且在攻打中途岛的时候,用炮弹与炸弹将瓦胡岛等东部主要岛屿上的美军基地变成废墟。到时候,就算共和国陆战队不登陆瓦胡岛,也能让美国海军退守西海岸。在失去珍珠港之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还有什么?

对美国海军来说,就算前面是个火坑,也只能闭着眼睛往里面跳。

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会在7月初,就让刚刚完成了基础训练的第53主力舰队(在进入太平洋之后才获得这一番号)进入太平洋。万幸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海战对普通官兵的素质要求已经降低了许多,至少不需要人力装填炮弹,也不需要人工瞄准,更不需要人去操控防空系统与拦截系统,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计算机控制作战。当然,这并不表示人不再重要,从之前的海战来看,在指挥决策中,人的因素得到了加强,即在进入战术实施阶段之前,准确的决策与及时的判断,将对战斗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些都是只有人才能完成的任务。

不管怎么说,美国海军不缺乏优秀将领,也不缺乏参谋团队。

站在美国海军的立场上,在决定了与共和国海军决战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抓住主动权,并且在具体行动中,将主动权转换为胜利。当然,从顺序上讲,首先就得抓住战斗的主动权,而不是在敌人选定的时间到敌人选择的战场上决战,更不是在战斗开始之前就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受此影响,第53主力舰队没有直接开赴夏威夷群岛。

同样的道理,从圣迭戈出发的第51主力舰队与第52航空舰队也没有向珍珠港前进。

在战场局势难以揣摩的情况下,美国海军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战术,让3支战斗舰队会合,然后再由实际情况决定具体战术。

当然,仅仅24小时之后,美国海军就注意到,第51主力舰队进入太平洋之后,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甚至没有进入美军潜艇的监视海域。

显然,这是非常反常的现象,当即就引起了美国海军高层的高度关注。

第100章 僵局

发生在夏威夷群岛海域的这场海战,从一开始就扣人心弦。

虽然从兵力与战斗力上看,共和国海军拥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主力舰队方面,三比二是兵力比、以及将近二比一的战力比,让共和国海军掌握着战场主动权,但是双方都拥有一击必杀的攻击办量,能够在一次占据战术优势的攻击中打垮对方、甚至歼灭对方,因此任何性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