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83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283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只要日本构成了威胁,在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之前,我们会首先在资源上做文章。”

“那么,肯定等不了二十年。”

“这样的话,日本会怎么做?”

“从手段上讲,与美国的做法相差不大。”

“什么意思?”

“利用别的国家、或者其他地区的冲突,让我们变得更有威胁,从而让美国不得不更加重视日本。”

黄峙博又点了点头,让牧浩洋说下去。

“虽然我不懂经济,但是我知道,东海冲突之后,日本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能够替代我们的海外市场。”

“什么意思?”

“去舟山参加演习之后,我跟陆雯去过上海。”

黄峙博愣了一下,似乎没有明白牧浩洋的意思。

“这几年,国内的变化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虽然主要是内因,即放松了对民营企业的限制,增强了市场活力,让更多的老百姓获得了实质性的好处,民众更加热爱祖国。但是外来因素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比如东海冲突让很多民众自发的抵制日货,用行动来捍卫国家利益。”

“这也叫国家利益?”黄峙博笑着摇了摇头。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对外政策,必然对民众产生影响,也就必然会在经济层面上改变我们与日本的关系。”

“或者说,把我们推入另外一场战争。”

“这是民众的选择。”

黄峙博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一直以来,我们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投资市场之一。虽然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我们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开始疏远,但是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仍然与日本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我们需要日本的技术与资本,日本需要我们的市场与资源。东海冲突,让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别的不说,我们从日本撤侨,使民间往来遭到重创,也许永远也无法恢复。”

“那么,谁有能力替代我们?”

“当今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替代我们。”

黄峙博皱起眉头,说道:“印度?”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从国土面积、资源规模与人口数量上看,印度是唯一能够替代我们的国家。虽然印度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文化普及率仅有百分之三十五,仍然有百分之六十多的国民是文盲,又比如在经济结构上,印度至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大部分人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对市场化、对商品化的需求并不高。但是印度与日本有一个共同点,即与我们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此外,印度还有一个极为迫切的需要,即尽快实现工业化。只要能够利用好这个共同点,日本就能把印度拖下水。利用好印度的特点,日本则能成为印度的铁杆盟友。”

“确实如此,至少印度拥有核武器。”

“这是次要问题。”

“是吗?”

“真正能把印度推下水的,不是日本,而是美国。”

黄峙博的眉头跳了几下,让牧浩洋接着往下说。

“虽然美国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扩军计划,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比如二十年内,美国将以战略收缩为主,重点巩固传统势力范围与至关重要的战略地区,比如拉美与中东,阻止我们获得战略崛起的必要资源。东海冲突已经证明,日本不但无法战胜我们,甚至无法遏制我们。美国必须选择一个新的盟友,一个有足够分量的盟友,让我们在下一场战争中尝到苦头,遏制我们的崛起势头。”

“印度就是最好的选择。”

“对,印度是不可替代的选择。只是如同对待日本,在对待印度的时候,美国也会做好双重准备。”

“什么意思?”

“如果我们在与印度的对抗中败下阵来,美国自然非常高兴。如果情况相反,美国就得做好第二手准备。”

黄峙博朝牧浩洋看了一眼,让牧浩洋说下去。

“不管结果如何,美国都是下一场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因为印度拥有核武器,所以我们在对印政策上会有所保留,绝对不会轻易采用战争手段。如果美国是积极策划者,那么在此之前,就会帮助我们消除这个顾虑。与此同时,美国会在其他方面做文章,比如鼓动印度的战争野心。只是这些事情,美国做不到。或者说,经历了第二次朝鲜战争与东海冲突,美国的影响力大大降低。为了拉拢印度,美国需要一个合作伙伴,而日本就是最佳选择。时机成熟后,美国会以各种方式激化我们与印度的矛盾,使其变得不可调和,或者用别的方式让我们不得不选择战争。”

“如果印度成为第二个日本,美国将在战略上彻底失败。”

“所以美国不会轻易走出这一步,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目的都是利益。如果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达到目的,就没有必要挑起战争。”

“什么方式?”

“我也不知道,毕竟我只是军人。”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那么,我们就用军人的方式来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战争必然爆发,我们该怎么做?”

“怎么打?”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战争规模有限,一支舰队就够了。如果规模巨大,就得考虑地面战争。”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除了怎么打,更应该考虑何时打。至少十年之内,我们还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战争在此期间爆发,必然以地面为主。而这是损失最大的方式,我们得尽量避免。”

“如何避免?”

“让印度不敢轻易挑起战端,由我们决定何时打。”

黄峙博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

“但是不管怎么打,海军都是第一军种。没有海军,我们不可能在翻越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后,击败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

“这么说来,你也是一个‘大海军主义者’?”

“黄总,我只是一名海军上校。”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是也没问题,因为你是海军军官,自然得为海军说话。只是你得知道,海军很重要,但是不代表一切。在现在的位置上,你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必须顶住来自其他人的压力。”

牧浩洋没有答话,因为他知道黄峙博说的是谁。

第十章 站队

第十章 站队

牧浩洋不是“大海军主义者”,可是在他身边不缺这种人,比如周渝生,以及即将升任海军司令的腾耀辉。

在东海冲突中大出风头的不是黄峙博,而是腾耀辉。

虽然在十多天的冲突中,腾耀辉坐镇指挥的东海舰队没有使用一枚反舰导弹,但是辉煌的战果,让他获得了仅次于黄峙博的威望。按照外界推测,只要黄峙博推行军事改革,十年之后,腾耀辉将成为中国军队里第一位来自海军的总参谋长,从此打破陆军在中国军队里的垄断地位。

不管十年之后如何,至少在目前,腾耀辉风头正劲。

在总参谋部里,牧浩洋也听到了一些消息。

黄峙博与腾耀辉的矛盾已经浮上水面,即便只是对事不对人,也预示着两人的斗争非常激烈。

比如,在制订二零二零年的国防预算时,腾耀辉坚持要求获得百分之四十的份额。

虽然以海军的装备发展规划来看,这个要求很合理。比如海军装备建设的前期投入远远超过陆军与空军,建造周期最为漫长。如果前期投入不到位,将会影响到今后数年、甚至十多年的持续发展。腾耀辉也做出了让步,即从二零二二年开始,海军军费将逐步降低到合理水平。但是在二零一九年,海军的军费预算仅占国防预算的百分之二十二,二零一八年还不到百分之二十。一下提高这么多,别说黄峙博无法接受,空军与二炮也无法接受。因为这意味着,其他三个军兵种只能获得百分之六十的国防预算,在扣除官兵津贴之后,剩下的仅能维持现有装备。

为了这件事,两人闹得非常不愉快。

当然,军费预算的最终决策权在政府手里,副总参谋长与代海军司令做不了主。

此外,两人还在人事上有严重矛盾。

东海冲突结束之后,腾耀辉提交了一份多达一千二百人的晋升名单。虽然最终得由国防部批准,但是在此之前,要经总参谋部审核。

黄峙博不是不想提拔年轻有为的军人,只是一下来得太陡了。

第二次朝鲜战争打了一年,黄峙博也才提拔两千名军官。东海冲突打了十多天,腾耀辉就要提拔一千多人。

如果只是晋升军衔,问题还不大。

问题是,得到提拔的军官,都要获得对应的岗位,意味着需要让同等数量的高级军官把位置让出来。

显然,东海舰队容纳不下这么多军官,必须动南海舰队与北海舰队的蛋糕。

腾耀辉还不是海军司令,这些事得由黄峙博出面。

问题就在这里,黄峙博得替腾耀辉解决所有麻烦。

更重要的是,四年前,黄峙博就这么做过,惹了很大的麻烦,最后不得不让陆风烈出面解决。

再次进行人事大调动,黄峙博肯定难以招架。

如果拖上一两年,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比如可以让其他舰队的军官退役,把位置腾出来。只是腾耀辉不想等,要立即兑现承诺。

为了这件事,两人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争吵。

所幸的是,两人都是直来直去的军人,遇到问题也是对事不对人,不然总参谋部早就闹翻天了。

“我给你说这些,只是希望你能稳得住。”

牧浩洋苦笑了起来,黄峙博显然想借他制约腾耀辉。

“我从来不反对腾耀辉的主张,也知道,只要我们走出国门,海军就是第一军,陆军必须把老大哥的位置让出来。只是必须有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别指望能够一口吃成大胖子。”黄峙博叹了口气,说道,“腾耀辉是个典型的‘大海军主义者’,而且以他的为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当初设立装备建设联合办公室,就是在我跟他之间建立一道缓冲区,避免矛盾公开化。”

“黄总……”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安排在这个位置上了吧?”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虽然周渝生与杨禹方也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但是两人是典型海军军人,在思想上更加倾向于腾耀辉。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里,两人一直在基层服役,与腾耀辉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对而言,牧浩洋就要单纯得多,不但不是典型海军军人,与腾耀辉的关系也仅限于东海冲突。

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扮演的就是黄峙博与腾耀辉的中间人。

“人事上的事情,我会处理,不需要你来操心。你要做的,就是把好装备关,尽量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这可不容易。”

“是吗?”

“海军不是陆军,只要有五年时间,就能打造一支强大的地面部队,而要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至少需要五十年。”

“我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国情。”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我们的国力仍然非常有限,如果军备建设全面铺开,不但难以为继,还会对经济造成影响。”黄峙博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日本,不存在战败造成的全面压力。在高层领导那边,我只能尽量争取更加宽裕的国防预算,却不能保证让各军兵种都吃饱。如果海军的建设投入过于巨大,就不得不削减其他军兵种的开支。虽然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作为陆上大国,我们更需要一支强大的地面部队、以及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

“黄总……”

“不要以为我是陆军大将,就把陆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黄峙博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你应该知道,我对军兵种没有偏见与成见,不然元首与陆老也不会放心大胆的让我管理总参谋部。与你的认识一样,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海军,海军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主要力量。可是我们必须量力而为,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定下实现不了的目标。”

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看样子,黄峙博与腾耀辉的矛盾非常大。

“这么说吧,我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但是必须合情合理。”黄峙博也知道夹在中间的牧浩洋非常难处。“只要是棘手的事情,我会出面解决。我只要你做出保证,在装备审核方面严把关口,不受腾耀辉影响,更不能像‘大海军主义者’那样,眼里只有海军,不顾其他军兵种。”

“黄总,我只能尽力而为。”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到了大连,别忘了盯紧点,更要顶住外界的诱惑。”

“诱惑?”

“军队里都比较单纯,外面的世界可不一样。”黄峙博拍了拍牧浩洋的肩膀,“海军的造舰计划即将出台,各大造船厂都盯着。大连造船厂是‘黄帝’号的改造方,肯定希望获得最大的订单。你是总参专门负责海军装备建造的高级参谋,造船厂肯定会盯上你,让你尝到甜头。”

“黄总,这些事我有分寸。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明白就好,这只是开始,等造舰计划出来,恐怕你得时刻躲着造船厂的攻关经理。”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大不了,吃喝拉洒都在总参谋部,他们再厉害,也不可能到总参谋部来找麻烦吧。”

“躲得了当然好,躲不了呢?”

“要不,给我安排两个督察?”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这到没有必要,只是你得有主见,更要学会从复杂的假想中找出真相。”

“搞个装备工作,有这么复杂吗?”

“在南京军区当参谋长,我遇到过一样的问题。”黄峙博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搞技术工作,必须有技术功底。我帮你联系了海军学院,专门搞了个技术补习班。每周只有两节课,你得抓紧时间。”

牧浩洋一愣,没想到黄峙博这么细心。

“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总参那些负责海军工作参谋都要去进修。此外,陆军与空军也搞了类似的补习班。我会在年底亲自组织一次考核,合格的才能上岗,不合格的都得收拾包袱回家。”

“这么严重?”

“你以为我在开玩笑?”黄峙博笑了笑,说道,“大规模换装开始后,从我们这里批出去的合同,少的几千万,多的几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