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95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195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而不打也就算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博茨曼不得不担心了。

撤下去的第十三集团军没有闲着,除了帮助第四十七集团军运送作战物资之外,还在春川北面大约二十公里处开始修建战略防线。

不是一般的防线,而是由众多永备火力点与地下坑道组成的战略防线。

当时,联军的侦察机至少发现志愿军向前方运送了上千台工程设备,志愿军还就地取材,生产修建防御工事所需的原材料。

很明显,志愿军不打算走了,而是要留在这里。

当然,志愿军还做了很多事,比如投入数千名工程兵,加固从金华到春川的公路线,并且在沿途的所有河道上搭建了多座备用舟桥。

这些努力,有着共同的目的:解决前线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

志愿军猛攻春川,博茨曼还很高兴。现在,志愿军不进攻了,而是面对面的修起了防御阵地,博茨曼坐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如果防线就此固定下来,韩国又要丢掉大约三千平方公里的国土。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志愿军在春川站稳脚跟之后,迟早会打下春川。此外,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志愿军能在春川投入更多兵力,或者动用更多的后勤保障力量,支持其他部队在其他方向上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当时,已经有了这种迹象。

别的不说,如果志愿军把用来修路的工程部队派给第六十五集团军,志愿军就能在东线取得更大的突破,占领更多的土地。

到这个时候,还看不出黄峙博的企图,博茨曼就是不折不扣的傻蛋了。

可以说,黄峙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稳步推进,蚕食韩国的土地,然后让韩国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来结束这场战争。

只要志愿军稳步推进,联军反败为胜的机会就非常渺茫。

别说持续几年,就算持续几个月,韩国当局也将被迫在极为不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对美国来说,停战不是坏事,可是在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情况下停战,美国当局肯定无法接受。

要知道,韩国不是美国唯一的盟友。

如果美国无法确保韩国的基本安全,其他盟友会怎么看待美国?

问题是,如何应付志愿军的蚕食战术?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胜点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胜点

在反击志愿军的问题上,博茨曼有点犹豫。

当时,博茨曼手里只有两支部队可以调动,即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而且这两支部队都有自己的战线,不能完全调动。至少到十一月三十日之前,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无法参战。

与之相比,黄峙博的兵力就显得要充足些了。

在已经动用了四个集团军的情况下,他手里还有三个集团军,除掉留在后面充当战略预备队的第二十四集团军之外,还有第十六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即便出于安全考虑,黄峙博得留下一个集团军,用来应付东线或者西线上的意外情况,特别是美军很有可能在西线发动大规模反击,他也能动用一个集团军来加强春川方向的进攻。这样一来,在第四十七集团军后面就还有两个集团军。

用有限的兵力去对付三个集团军,显然有点勉为其难。

问题是,不打的话,志愿军就能巩固阵地。

以志愿军构筑防御阵地的速度,到十二月一日,至少能把防御纵深拓展五公里,做好应付联军全面反击的战略准备。

盯住春川打,肯定行不通。

博茨曼不得不在其他方向想办法,而且很快就发现了志愿军的问题。

说得准确一点,还是志愿军后勤保障上的问题。

当时,志愿军打通了两条战略铁路线,分别从新义州到开城、以及从江界到元山,把每天运入朝鲜的物资总量提高到了十五万吨,足以支撑七个集团军作战,剩余的物资还能确保三百万朝鲜军民的日常消耗。

只是,这两条战略铁路线并不牢靠。

关键就在江界到元山的铁路线上,因为物资只能运送到元山,而无法直接送到前线部队手中。

如此一来,在作战物资的运输上,志愿军出现了问题。

当时,大部分作战物资都送往开城,运到元山的物资仅供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四集团军使用。

也就是说,提供给朝鲜军民的物资几乎都送往元山。

问题就在这里。

当时,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所需的作战物资,以及修建前沿防御阵地所需的物资都集中运到开城,而通过公路,每天只能向前线运送大约五千吨物资,仅能勉强维持两个集团军的正常消耗。

如果联军能够打下开城,或者切断从开城往东的公路,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就会出现问题。当然,还得在东线有所作为,让志愿军不得不为第六十五集团军提供更多的作战物资,从而无法调动运输力量支援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让这两个集团军耗光携带的作战物资。

博茨曼的这个判断,立即得到了情报机构的证实。

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确实存在薄弱环节,而且在开城到春川的交通线上,最容易攻打的就是席屯里。

这里离第二装甲师的防线不到四十公里,驻守的是一支人民军的部队。

离席屯里最近的志愿军在大约十五公里之外的马场里。如果联军能够突击,而且一举拿下席屯里,就能切断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

博茨曼没有耽搁时间,在二十八日夜间,就给第二装甲师下达了任务。

按照他的部署,第二装甲师将抽调一个装甲旅与两个步兵营,向席屯里突击,而第一装甲师则将抽调三个营,帮助第二装甲师守卫防线。

最重要的是,博茨曼要求第二装甲师连夜出发,而且在天亮之前就得到达席屯里。

这道命令有点勉为其难,不过第二装甲师办到了。

二十九日凌晨,充当突击部队的一个装甲营与两个步兵营就上路了,而主力部队的两个装甲营与三个步兵营也在两个小时后从议政府出发。

这次突击,果断而且迅速。

二十九日清晨,美军突击部队离席屯里不到十公里,才与人民军的巡逻部队遭遇。

收到消息时,黄峙博也吓了一跳。

虽然他料到联军会发动反击,而且不会在春川做文章,会在其他方向上动手,但是没有想到联军会直奔要害。

说得简单一点,黄峙博没有想到联军会直接奔袭席屯里。

要知道,从第二装甲师的防区到席屯里没有公路,装甲部队只能越野行军,作战物资得不到任何保障。

只是,黄峙博更加清楚,丢掉席屯里的话,中部战线上的部队就会崩溃。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把能够找到的部队全都派过去,必须守住席屯里,至少得坚持到增援部队到达。”黄峙博停了一会,等电话那头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说完,才说道,“我已经从二十四军抽调了一个装甲旅,预计傍晚就能到达。在此之前,如果丢掉了席屯里,你就别回来了。”

一口气说完,黄峙博不等对方回答就挂了电话。

此时,牧浩洋刚刚赶过来。

“去告诉二十四军,让增援部队快马加鞭。其他都别管,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不然我们就得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了。”

戚凯威点了点头,出门的时候朝牧浩洋递了个眼神。

情况很紧急,大家心里都有数。

“中校,你来得正好,现在有多少特种部队在席屯里附近?”

“只有两支特种部队,而且已经联系上了。”

“是吗?”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给他们安排了任务,重点袭击联军的后勤保障部队。”

“后勤保障部队?”黄峙博愣了一下,说道,“中校,你很积极,可是你搞错了,这支联军突击部队根本没有后勤保障部队。”

牧浩洋也愣住了,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从议政府到席屯里没有公路,所以联军的突击部队是野外行军,不然也无法避开我们的巡逻部队。很明显,联军的目的就是切断四十七军与十三军的后勤补给线,让我们不得不把部队撤回来。”

“总司令,这……”

“给特种部队重新安排任务。”

“什么任务?”

“使用电磁武器。”

牧浩洋一愣,等着黄峙博说下去。

“我给陆雯打过电话,供特种部队使用的电磁弹头已经开发出来了,而且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就分配了下去,在此之后前往敌后战场的特种部队都应该有这种弹头。你要做的就是联系上他们,让他们切断联军突击部队与后方的通信联络。两支不够,就派更多的特种部队过去。”

“没问题,我马上去安排。”

“别急,这只是一个任务。”黄峙博叫住了牧浩洋,说道,“特种部队参战后,战场形势肯定会非常混乱,联军指挥官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所以会把指挥权交给前线指挥官,美军的突击部队不会因此而放弃进攻。”

“那……”

“所以,特种部队还有一个任务,浑水摸鱼。”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似乎没有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战场越乱,我们守住席屯里的机会就越大,所以特种部队得利用这个机会,争取找到联军的前线指挥中心。不管用什么办法、付出多大的代价,得给我拿出点成果来。如果能够打掉联军的前线指挥中心,就算无法击溃联军的反击,也能为增援部队争取到几个小时,这就足够了。”

“行,我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马上去安排,让特种部队赶紧投入战斗。”

“有消息了,记得告诉我。”

牧浩洋没有罗嗦,点头答应下来后,就去联系那些在敌后战场上活动的特种部队。

可以说,志愿军是幸运的。

在打到三八线之后,深入敌后作战的难度大幅度提高,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黄峙博让牧浩洋调整了特种部队的作战部署,让大部分特种部队集中在战线附近活动,而没有深入敌后战场。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的敌后战场是韩国,而不是朝鲜。

当时,如果不是志愿军缺乏有效的战术侦察手段,恐怕黄峙博会把特种部队撤下来,以免让特种部队在常规作战中承受太大的伤亡。毕竟,特种部队并不适合常规作战,也很少参与正面战斗。

现在,这些集中在战线附近活动的特种部队,成为了志愿军的救命稻草。

在席屯里附近的两支特种侦察兵中,其中一支由张宝强上校率领,而牧浩洋随后调动的特种部队中,包括了庞跃龙亲自率领的一支两栖侦察部队。

事后看来,没有这些特种部队,志愿军肯定会输掉这场战役。

只是,呆在大后方的牧浩洋并不清楚前线的情况。在通信不畅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准确掌握所有特种部队的情况。

命令下达了之后,他就只能耐心等待,决定命运的不是他,而是前线指挥官。

当时,最先赶到席屯里的不是特种部队,而是驻扎在马场里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一个步兵营。

为了赶在联军之前到达席屯里,该营的四百多名官兵几乎抛弃了所有不便于在山间小路上机动的重装备,仅携带轻武器,抄近路飞奔了一个小时。

从时间上看,他们仅比美军突击部队提前半个小时到达。

如果带上重装备走公路的话,即便不遭到联军轰炸,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很有可能无法及时赶到。

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仆后继

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仆后继

谁也没想到,一个居民不到一千、在普通地图上根本找不到、也许还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的地方,竟然会成为第三次战役,甚至是整个第二次朝鲜战争胜败的关键,成为交战双方拼命争夺的地方。

只是,战斗打响后,双方的指挥官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甚至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美军的突击部队还没到达席屯里,志愿军的特种部队就在席屯里附近引爆了第一枚电磁弹头,摧毁了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美军与志愿军的短波电台,以及主战装备上的电子仪器。

随后,特种部队每隔半个小时引爆一枚电磁弹头。

这绝对不是小事。

虽然在第一枚电磁弹头引爆之后,联军司令部就与前线部队失去了联系,但是博茨曼早有准备,立即出动无人侦察机。随着志愿军特种部队继续使用电磁弹头,联军的无人侦察机根本没有机会到达战场上空。

对博茨曼来说,也不大清楚战场上的情况。

这也是黄峙博面临的问题,即无法与进入电磁弹头打击范围的部队取得联系,也就无法知道是否挡住了美军的突击部队。

当时,交战双方只能通过侦察卫星来了解战场情况。

问题是,侦察卫星也不是万能的,至少不能一直呆在战场上方。更重要的是,双方的侦察卫星要么由情报机构控制,要么由国防部控制,获取的战场情报要经几次转手,才能送到司令部。

此外,用侦察卫星去获取战术情报,确实有点大材小用。

可以说,双方都只能蒙着眼睛打,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前线指挥官身上。

说简单点,前线部队的表现,直接决定胜败,后方司令部难以发挥作用。

最先出彩的,正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那个步兵营。

如果该营到达得稍微晚一点,或者到达后没有及时发起反击,恐怕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美军突击部队就能击溃席屯里的守军。

赶在美军突击部队之前到达席屯里之后,该营的指挥官只留下一个连负责协助人民军巩固防御阵地,然后把其他部队全部投入反击之中。

虽然从兵力上看,两个连算不了什么。在美军加强旅面前,一个营都算不了什么。但是这次反击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反击,志愿军迫使正在高速突击的美军不得不就地展开。

遭遇战没有打多久,不到一个小时,志愿军的反击部队就被美军击溃了。

可以说,没什么悬念。

要知道,美军突击部队是纯正的装甲部队,总共有四个装甲营,还得到了四个机械化步兵营的支持,此外还有一个炮兵营与一个前线支援营、也就是美军的后勤营,在各方面都比两个步兵连强大得多。

问题是,遭到志愿军反击后,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