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废妾青瑶 >

第41部分

废妾青瑶-第41部分

小说: 废妾青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莫名地想起了前些日子的事。
  倚翠园中,是他救了她的性命。至于救她的方法……
  他一定以为她是不知道的吧?
  但她那时明明已经醒了,会不会有破绽?
  细想起来,那日过后,她还是直到这会儿才第一次见他呢!有没有可能是他心里觉得尴尬,特地躲着她的?
  谢青瑶越想越远,早忘了此时身在何处。
  “你脸红什么?”莫浅微微皱眉。
  但是下一个瞬间,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自己的脸也慢慢地红了起来。


  卷一 一入侯门深似海 98。 那井底下有东西冒出来了!

  谢青瑶终究还是没有看到什么狼虫虎豹,就糊里糊涂地被莫浅送回了镇国寺的前殿。
  一路被莫浅搀扶着,谢青瑶只觉脚下轻飘飘的,早忘了疼忘了累。至于心底那些有关哥哥、有关那些猎户的疑虑,也被她一股脑地抛到了脑后去。
  莫浅哥叫她相信,她只管相信就是了。何必要想那么多?
  留在寺中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人,谢青瑶跟她们没什么好说的,索性便找到了寺里给女眷安排的歇足之处,自去打了盆水,细细将自己收拾干净。
  剩下的,似乎只有漫无目的地等待了。
  既然闯祸的不是寻常的野兽,事情的结果便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了。虽然莫浅哥极力向她保证君御涵不会有事,可是万一呢?
  而且,莫浅哥他自己,也是万万不能有事的啊!
  在谢青瑶心急如焚的企盼中,后山方向传来的脚步声终于近了。谢青瑶看见了皇帝、太后、宫中嫔妃、太妃、君御涵,以及远远地跟在人群后面的莫浅哥他们。
  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谢青瑶远远向莫浅点了点头,便走到了太妃的身旁。
  太妃的脸色有些阴沉,直到众人回到殿中坐下,她才冷声问谢青瑶道:“先前你去哪里了?”
  谢青瑶忙在她脚边跪下,将叭儿狗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只隐去了有关哥哥和假猎户的那一节。
  “你是说,韩永训有不臣之心?”问话的不是太妃,而是原本坐在主位上闭目养神的君御淇。
  谢青瑶忙膝行向前,恭敬地道:“妇道人家不明事理,于朝政大事不敢妄议。先前韩二小姐确实说过那样的话,但未必不是情急之下口不择言……”
  皇后打断她的话,冷笑道:“再怎么口不择言,也不至于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这必定是韩永训在家中有类似言论,他女儿才会有样学样罢了!”
  谢青瑶不敢多说,只磕了个头,便依旧垂首跪着。
  君御淇叹了一口气。向她抬了抬手:“你起来吧。今日的事,委屈你了。”
  谢青瑶退回到太妃身后侍立,正盘算着想个法子打听一下野兽之事的进展。院子里却又忽然喧哗起来。
  “怎么回事?”君御淇猛地站了起来,殿中其余众人,也是齐齐露出了惊疑之色。
  这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一个小沙弥从外面奔了进来。急急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君御淇的脸上露出震怒之色:“今日祭天之礼被迫草草结束不说,先前的虎豹伤百姓七十余人、宫廷禁卫数百人、大臣及家眷十二人!你告诉朕,喜从何来?”
  谢青瑶听得暗暗心惊,先前那小沙弥忙道:“这次真的是喜事!寺中有一口枯井,数十年前就已经不出水了。今日忽然涌出了甘泉,岂不是个好兆头?”
  君御淇闻言脸色稍霁,角落里却有一个文绉绉的声音低声道:“事有反常即为妖,天将怒也,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是谁在胡言乱语!”君御淇蓦地转向那人所在的角落,却只来得及看到一片灰色的衣角在柱子后面一闪而逝。
  叫来外面守着的侍卫询问,却是众口一词,齐说并没有人从这里出去。君御淇的脸色,阴沉得好像随时都会打雷下雨一样。
  先前那小沙弥躬着身子。战战兢兢地道:“刚刚那口枯井里面射出了一道紫色的霞光,师父说那是吉兆,请圣上移驾一观……”
  皇后怒声道:“什么吉兆,妖人作乱而已!还不快去把那口妖井填平了,等什么呢?”
  小沙弥战战兢兢地应了,正要退下。太后忽然起身道:“皇帝不必多心,刚才那人,必是心怀不轨的齐辈。不值得你动怒。枯井涌泉历来都是吉兆,何况还有紫气笼罩……去看看也好。”
  君御淇点了点头,冷声吩咐那小沙弥带路,口中冷笑道:“吉兆也好凶兆也罢,一口井能说明什么?朕的江山,只在朕的手中。便是有人心怀不轨,也休想从朕的手里夺走!”
  谢青瑶扶着太妃的手臂,跟在人群后面慢吞吞地走着。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前受了惊吓的缘故,她心中总觉得有几分忧虑,好像有什么东西吊着,不到最后揭穿真相的那一刻。便完全不能放心一样。
  那口枯井的位置,在寺中的东南角,一处颇有些荒凉的禅房前面。
  众人尚未走近,远远便看见一道紫色的光束,带着淡淡的雾霭,直冲天际。
  等到走近了,更可以看到那紫色的雾霭缓缓流动,像是有生命一样。那道紫色的光束色泽高贵却并不浓丽,光泽流转之间,隐隐有出尘之意。
  君御淇见状,脸上的怒气渐渐淡了。
  几个位分低些的嫔妃察言观色,知道圣心已悦,忙在一旁凑趣,说些诸如“大吉之兆”“国运昌盛”“千秋万载”之类的吉祥话。
  于是君御淇的脸上便渐渐露出了喜色,扶着井栏唏嘘了许久,终于叹道:“这真是一波三折,朕本以为是有心人故意生事,想捏造流言愚弄朕的子民……”
  先前那个小沙弥的师父,也就是这寺中的寺监,是一个面容颇有几分凶相的中年和尚。君御淇到来时,他一直站在住持的身旁低头相迎,直到此刻才缓缓抬起头来,合十道:“圣上佛心仁性,心系众生。佛祖有灵,必加庇佑。天下子民知道圣上仁慈,必定诚心感戴。今日寺中有此吉兆,大梁国必定江山永固。陛下何不叫百姓们进寺中来瞻仰圣迹?”
  君御淇沉吟了一下,点头道:“此言甚是。”
  那寺监闻言,立刻便吩咐小沙弥出去叫人了。他原本是宫里派出来的人,令行禁止,自有一番威严和手段,眨眼之间,已有数千人浩浩荡荡地涌进了寺门,人挨着人肩擦着肩,更有不少人上了树上了屋,至于把孩子扛到肩头的、把媳妇架到臂上的,更是不知凡几了。
  君御淇看到这番景象,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看到众人眼中的狂热和崇敬,听到不绝于耳的颂圣之声,他也就把那一丝忧虑抛到脑后去了。
  一些没有能挤进来看到井口的百姓,犹自在院外拍着大腿喊“遗憾”,爬到树上的那几个人忽然大叫起来:“有东西!那井底下有东西冒出来了!”


  卷一 一入侯门深似海 99.昏君无道,皇天不佑

  井底怎么可能会有东西冒出来?
  谢青瑶心下诧异,忍不住跟众人一起,伸长了脖子往井口瞧去。
  果然,井底的紫光越来越盛,水汽氤氲之间,一个莹白色的轮廓缓缓显现出来。
  等那东西终于冒出井口,众人齐齐发出一声惊叹。后面观看的百姓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双手合十举在头顶。向着井口的方向跪拜,齐呼“万岁”。
  谢青瑶却忍不住后退了两步,回头望望跪成一片人海的众百姓,心中生出了几分怪异的感觉。
  君御淇却显然十分高兴。背后的百姓三呼万岁之后,他高高地抬起双臂,大笑道:“天佑大梁,天佑大梁!”
  皇室众人的脸上,无不闪耀着喜悦的神色。
  原因也不难理解。
  天子祈祷国祚之日,镇国寺枯井之中紫光冲天,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升上一尊白玉麒麟来,任是谁在当皇帝,都会欣喜若狂的吧?
  寺中僧人齐唱佛号,向君御淇道喜。
  君御淇喜形于色,忙吩咐随侍的小太监将麒麟请上来。
  先前那寺监慌忙拦住,郑重道:“麒麟乃神物。岂是凡夫俗子可以冒渎?”
  君御淇闻言忙叫住了小太监们,冲着井口郑重地行了个大礼,叫人在井台上铺了明黄的锦缎,亲自走下井台,向那白玉麒麟伸出手去。
  说也奇怪,那麒麟通体莹白,看上去明明是一尊玉雕,此时却像是有灵性一般,旋转着避开了君御淇的手,甚至还调皮地摇晃了几下,双目之中紫光流转,宛然是个性情活泼的幼兽。
  君御淇面上喜色更浓,再次郑重地向麒麟拱了拱手,朗声道:“朕乃大梁皇帝,君氏王朝第九世子孙,奉天之命,承大梁国祚,愿建不世功业,创清平盛世!今日神使临朝,是我大梁之幸、我天下子民之幸!请神使与朕同归宗庙,朕将日日亲临供奉,望能承神使之佑,保我大梁风调雨顺,保我天下安宁丰饶!”
  随驾的几位大臣听了这番话。齐齐跪倒三呼万岁,百姓们有样学样,一时“万岁”之声不绝于耳,震得人耳朵都疼了。
  君御淇压下手掌止住众人的声音。再次向麒麟伸出手去。
  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中,那麒麟竟真个没有再躲闪,微微摇晃了两下,便悬空停在井口上方不动了。
  君御淇双手将麒麟捧住。早有伶俐的小太监双膝跪地,高举着铺了黄绸的檀木盒子等着了。
  麒麟降世,这种事情只在传说中听过,如今竟真有其事,作为亲历者的众人自然是喜悦之情难以言说,一众官员和百姓们个个伸长了脖子,连眼睛也不舍得眨一下。
  只等麒麟放进盒子里,盒子回到皇帝手中。众人就可以山呼“万岁”,然后与这天降神物一同永载史册了。
  可是麒麟真的被放到盒子里的时候,众人嘴边的颂词,却瞬间变成了惊呼。
  先是井口的紫色光芒眨眼之间归于无迹,随后那通体莹白的麒麟,也瞬间变得黯淡下来,从羊脂白玉的颜色,眨眼间变成了死人脸一样的惨白。
  君御淇的笑脸,也在同一时间变得惨白起来。
  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举着盒子的小太监两条手臂已经在微微发颤,君御淇只得硬着头皮维持着笑容,将那麒麟放在华贵的明黄色绸缎上。
  随后,更令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
  毫无征兆地。那麒麟竟忽然从腰身那里裂开,齐齐断成了两截。
  不是活物、没有灵气、甚至不是什么玉雕,只是一块寻常的白石而已。
  一块齐腰断掉了的顽石。
  太后惊呼一声,整个人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地靠在了皇后的身上。
  君御淇的脸色由苍白到铁青,一时却呆呆地站着,不知如何是好。
  朝臣们早吓得呆住了,众百姓更是不知如何是好。除了偶尔有几道抽气声响起之外,偌大的寺中安静得可怕。
  正在无法收场的时候,不知是谁忽然叫了起来:“那石头上面有字!”
  君御淇悚然一惊,忙看向那曾经是一尊麒麟的破石头时。只见在光滑整齐的断裂面上,缓缓浮现出几个红字来。
  那场景诡异得可怕,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人,拿着一支看不见的笔,蘸了殷红的鲜血,在那石头上写字一样。
  “弑、兄、夺、嫡,
  天、道、难、容。
  横、征、暴、敛,
  皇、天、不、佑。”
  每一个字出现的时候。站在前面的、视力比较好的几人便下意识地齐声念了出来,在人人心中乱成一团麻的此刻,竟没有一个人想到该出来阻止。
  不再有新的字迹出现的时候,这十六个字已经以洪水一般的速度传到了在场每一位官员和百姓的耳中。
  四行,十六个字,意思再简单直白不过,便是不认字的寻常百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听懂的。
  一声声惊呼过后。寺中响起了一片“嗡嗡”的声音,那是数不清的百姓在交头接耳,声音越来越大,从嘁嘁喳喳地咬耳朵到肆无忌惮地交谈,再到人和人隔着老远喊话,最后竟齐齐喊出:“昏君无道,皇天不佑”来。等到君御淇意识到应该叫人来维持秩序的时候,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谢青瑶拉着太妃躲在一处角落里,被喧哗声闹得有些头痛。君御淇就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眉头深锁,不知在想些什么。
  谢青瑶想起了从前在医馆听孙老爹说过的那些轶闻。
  当今皇帝,也就是君御淇,他排行居长,并不存在“弑兄夺嫡”的可能。
  但他的父亲,仁宗显皇帝,却非嫡非长,在老皇帝驾崩之后,出人意料地拿到了那一道传位诏书。
  与传位诏书同时公诸天下的,还有另外一份遗诏:明德太子于大行皇帝病重时带兵进殿,欲图不轨,着废为庶人,与妻妾一十三人迁往京郊八十里外祁各庄行宫居住,终身不得进京。
  一年之后,祁各庄行宫被火,明德太子及家眷仆从数十人,尽数化为灰烟。
  这段典故,天下百姓多多少少是听说过的,谢青瑶能知道,旁人自然也能。
  “弑兄夺嫡”这样的罪名,落在仁宗皇帝身上,当真是一点都不冤枉他。
  至于“横征暴敛”,却再也推不到旁人头上。必是对当今圣上君御淇的点评了。
  当今“圣天子”在位不满四年,发兵与邻国交锋的时间倒有两年半。士兵从哪里来?粮草从哪里来?百姓心里明白,当皇帝的心里自然也清楚。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围观人群里面已经炸开了锅的时候,他们的皇帝依旧呆呆地站在那只断成了两截的麒麟面前,神色茫然,摇摇欲坠。


  卷一 一入侯门深似海 100。镇国寺踩踏事件

  这样的场景持续了一段时间,太后忽然借着皇后的肩膀,缓缓站直了身子,厉声喝道:“这必定是有人用妖术蛊惑人心,皇帝,此事必须彻查!”
  君御淇慢慢地转过头来。目光茫然:“母后……”
  太后轻叹一声,转向朝臣,严厉地道:“先帝一向爱民如子,今上也并无失德之举,诸位是国之栋梁,当知是非轻重!今日之事,必定是有妖人借机兴风作浪,蛊惑人心!诸位试想,若帝王失德,我朝焉能连年风调雨顺?这满天下的百姓,又如何会甘心拥戴一个无道昏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