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朱门锦绣之宠妃至上 >

第17部分

朱门锦绣之宠妃至上-第17部分

小说: 朱门锦绣之宠妃至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汶锦听到秦大人的家眷叫骂吵嚷,脚步微微一滞,随即冷哼一声,又大步向前走去。这帮人能让她长见识,能磨炼她的心性,她不能避而不见。

    “四姑娘,你可来了。”赵管事红头胀脸,喘着气迎上来,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看到自己衣服上沾了许多油污汤菜,赶紧后退几步,向汶锦赔礼告罪。

    赵管事就是账房的李管事荐来的采买管事,昨天才上任,今天就摊上了这事。

    “怎么回事?”

    “回四姑娘,舅老太太……”

    “什么舅老太太?赵管事在清平王府的别苑当过差,不知道名门大家的规矩吗?”卢嬷嬷绷起脸,高声问:“秦四太太登门是客,别让人说我们怠慢了同乡。”

    海诚虽是庶子,可他们现在远离京城,另行开府,与母家的亲戚来往也无可厚非。秦大人是海诚生母的庶弟,论辈分,海诚该称他为舅舅,下人们称他的妻子为舅老太太也没错。但汶锦现在想杀一杀秦大人一家的气焰,给秦姨娘一个响亮的耳光,就不能认秦家这门亲戚,还要拿出规矩礼数让人认同。

    赵管事自然明白这称呼上的区别,陪笑请罪之后,高声回道:“秦四太太一行远道而来,进门之后就喊又累又饿,让小人们洒扫庭院,准备席面。朱嬷嬷吩咐小人尽快弄些吃食,先让他们点补一些。小人就让人到其珍斋买了包子和开胃的小菜,还让厨房里准备了鱼汤。没想到吃食汤菜弄来,秦四太太等人就说这是喂猪狗的,不吃也就罢了,还洒得到处都是,又骂骂咧咧闹腾。”

    汶锦冷哼一声,问:“朱嬷嬷呢?”

    “朱嬷嬷正在门房里向秦四太太等人赔礼道歉。”

    赵管事给秦家人准备包子汤菜是经朱嬷嬷同意的,秦家人不满,闹开了,朱嬷嬷就把责任推给了赵管事。秦家人若再闹下去,汶锦也要被推出去挡箭了。

    “去看看。”汶锦给卢嬷嬷使了眼色,问:“其珍斋的包子很难吃吗?”

    卢嬷嬷走在前面,高声道:“其珍斋的包子在罗州城大有名气,是罗州城的特色,怎么会难吃呢?老爷住到衙门里,每天的早点和宵夜几乎都是其珍斋的包子,怎么到秦四太太这里就成喂猪狗的了?她把我们老爷当什么?”

    秦家的下人都在门房前成的院子里,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毫无规矩仪态可言。长廊里摆着几篮子包子,还有一桌小菜,渔汤洒得到处都是。这些下人有的很听主子的话,对包子视而不见,正等席面呢,有的则狼吞虎咽吃包子。

    听说四姑娘来了,秦家的下人一动不动,更别说主人了,只有朱嬷嬷和几个丫头婆子迎出来了。海琳来到门口,她不是迎接汶锦,而是来看热闹挑事的。

    汶锦满面笑容,进门时拉了海琳一把,转头对朱嬷嬷说:“三姑娘来我们府上有五个多月了,前几天账房给了我一份内宅开销的明细,三姑娘主仆一个月的吃住供给就要花费三十两银子。我让人给李管事传了话,三姑娘主仆的花销单独列账。嬷嬷尽快给府里写封信,让府里从三房的账上给我们二房兑银子过来。”

    “这……”朱嬷嬷面露为难。

    海琳咬牙冷哼,“是老太太让人送我来的,你有本事跟老太太要银子去。”

    汶锦冷笑道:“我没理由跟老太太要银子,是老太太让你来这里的,可老太太没说自己出银子养活你们主仆。再说了,柱国公府的银子不是老太太从娘家带去的,跟我们家不一样,二房跟三房要你的花费银子,也关系不到老太太。”

    “四姑娘慎言。”朱嬷嬷皱起眉头,显然不支持汶锦的做法。

    卢嬷嬷沉下脸,冷声道:“朱姐姐,我们姑娘说得不对吗?你代太太当家主事,三姑娘一来,你就该向府里提这件事,这么长时间,反倒让姑娘提出来了。”

    “真是穷酸龌龊的商家女养出来的,上不得高台面,我呸——”

    汶锦凛厉的目光转向说话的人,想必她就是秦奋的妻子,就拿她开刀吧!

    ------题外话------

    长假好好玩,哈哈……

第三十三章 闺女坑娘

    秦奋的妻子姓王,是秦家父子流放的地方一个小官的女儿。王家祖上出过一位榜眼,王氏的父亲也是通过科考才当了官,王氏就以读书人家的女儿自居了。

    盛月皇朝对商人也没什么限制,但士农工商的标准已深入人心。不管自身多么无知,多么落魄,多么穷酸,只要跟读书人沾边,都有资格排斥乃至辱骂商家出身的人。就象王氏和秦姨娘等人,她们可以肆无顾忌地嘲笑周氏的身世。

    “包子不好吃吗?”汶锦假装没听到王氏的侮辱之辞,面带微笑,拿起一个包子,撕了一块放进嘴里,“味道确实一般,朱嬷嬷怎么想起用包子待客了?”

    汶锦直接质问朱嬷嬷,不给她推托的机会,也不会让她在秦家人面前卖好。

    这段日子接连有事姓,朱嬷嬷已对汶锦心生惧意,不敢再象以前一样糊弄搪塞。她也看出汶锦对她早有不满,因她的身份,不会轻易驳她的脸面。但她也知道她每让汶锦不满一次,汶锦就会给她记一笔,她离“荣养”也就更近一步。

    朱嬷嬷赶紧答道:“老奴以为舅老太太远道而来,就想……”

    “嬷嬷真是糊涂,秦四太太比我母亲还年轻,你别把人叫老了。”汶锦打断朱嬷嬷的话,微微一笑,又说:“秦四太太远道而来,你就想用我们罗州城最有特色的包子待客,想法不错,只是太粗心了。他们一行来自京城,什么世面排场没见过,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西南省对于他们来说是穷乡僻壤。”

    听到汶锦管王氏叫秦四太太,而且把秦家人捧得很高,朱嬷嬷脸色微变,没说什么。王氏一行没听出称谓上的区别,以为拿捏住了汶锦,还洋洋自得。秦姨娘和海珂自是明白,她们母女不再装清高,看向汶锦的眼神带出怒意。

    海琳表现得温柔和气,早已与秦大人家的几个女孩打成一片了。听到汶锦对王氏的称呼,她看了看秦大人的妻妾儿女,嘴角挑起冷笑,准备看热闹。

    “敢问四姑娘,该怎么安置接待……秦四太太一行?”朱嬷嬷从善如流,把烫手的山药抛给了汶锦,“老奴也做了一些安排,不知是否合适,请四姑娘指教。”

    汶锦把她吃剩下的包子塞给朱嬷嬷,问:“我们买了其珍斋多少包子?”

    “听赵管事说一共买了五百个,没都蒸出来,只送来了一半。”

    “倒真没少买。”汶锦寻思片刻,让赵管事进来,吩咐道:”今日买包子小菜的银子记到我的账上,一会儿你跟荷风去取银子。这么多包子没人吃,不如送到城外安置灾民的营房里,就说太太要做功德,在罗夫河大祭这段时间,连赏七天其珍斋的包子。今天买包子的银子我出,后花的银子都跟太太要,听明白了吗?“”回四姑娘,小人明白。“赵管事只管买包子要银子,当然听得明白。

    在场的人大多数都不知道汶锦的用意,连朱嬷嬷和卢嬷嬷这人老成精的人也都一脸迷糊。四姑娘这是要唱哪初儿呀?怎么做功德还跟太太分得那么清楚?

    周氏想置身事外,还要操控算计别人,非把她拉进来不可。

    这是汶锦要坑死娘的做法。”竹修,去给大厨房传话,让她们准备几桌席面,银子也记太太账上。“汶锦给竹修使了眼色,又说:”菜品尽可能丰盛精致,别太仓促,以免坏了美味。“”是,姑娘。“

    汶锦转向卢嬷嬷,见她仍一脸迷糊,不由暗笑,”嬷嬷,派人到兰若寺给太太传话,把今天的事告诉她,顺便带银子回来,时候不早,可别耽搁太久。“

    卢嬷嬷看了汶锦几眼,似乎明白了,”老奴这就去分派人。“”四妹妹安排得头头是道,再周全不过,不愧是被河神点化的人。“海琳阴阳怪气,冲众人不停挤眼,”二太太出身小商贾之家,四妹妹一点也不随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四妹妹不是二太太生的呢。二姐姐,你说是不是?“”三姐姐倒是随母,只可惜不随嫡母。“汶锦一开口就捏住了海琳庶女出身的软肋,”二姐姐也一样,清高雅致,满腹书香,倒随了秦姨娘。“

    海琳咬牙冷哼,”二姐姐知书达理,温和娴静,不象你这么猖狂粗俗,也不跟你一般见识。你欺负我也无防,我只把丑话说在前面,你有本事别回国公府。“

    汶锦扫了众人一眼,冷笑道:”我有本事才回国公府,我是海家女儿,为什么不回去?我和母亲都会回去,还要金银铺路,风风光光回去。三姐姐就别为闲事操心了,还是给府里写信回去诉诉苦,顺便提一提让三房付二房银子的事。“”你……“海琳的气焰消减了大半。

    二姑娘海珂走过来,绷着一张清高傲气的脸,冷声说:”四妹妹掌管府上财物确实辛苦,却也不能忘了最起码的礼数,先来给舅老太太请安吧!“

    王氏端坐在主座上,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秦奋的妾室都在她身后侍立,个个都很规矩。秦奋的十个子女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还抱在怀里,都围着王氏呆得很老实。显然是王氏治家有方,这些妾室子女都被她拿捏住了。”给秦四太太请安。“汶锦冲王氏福了福,又说:”秦四太太一行一路上舟车劳顿,好不容易到了我们府上,我们又招待不同,连席面都没备下,真是罪过。“”你这是在给我请安吗?“王氏一脸怒气,拍响桌子,”真是不懂规矩的商家女养出来的,一点礼数都不懂,你娘和教养嬷嬷就这么教你给长辈请安?“

    汶锦不愠不恼,微笑道:”我该怎么给长辈请安,还请秦四太太教导。“”你算什么东西?也值得我教导,这没读过书的人家就是没教养。“王氏转向秦姨娘,叹气说:”你放心,我和你叔叔一定劝你们老爷休了那个商家女,把你扶正。再不成把她们都赶到庙里,这个家可就是你的了,你就等着享福吧!“”哦!原来秦姨娘一直在想着扶正,话都说开了,也就好办了。“汶锦冷厉的目光扫过众人,落到朱嬷嬷身上,又从荷包里拿出这座宅子的房契,冲朱嬷嬷晃了晃,”嬷嬷是总管事,代行当家主母这权,还是你来给她们讲讲规矩吧!“”

第三十四章 特殊礼物

    秦奋的家眷登门就是客,汶锦照顾海诚的脸面,不急在此时收拾王氏。

    来日方长,自有后招。

    王氏以出身读书人家自居,其实最不知礼数规矩,还是一等一的粗人,能耐心眼都在表面上。她一番话就暴露了秦姨娘的野心,自以为与人有益,殊不知把秦姨娘出卖得很彻底。秦姨娘是聪明人,碰上王氏这样的队友,想收场难上加难。

    名门世家都讲究嫡庶有别、尊卑有序。

    汶锦也不急于反击王氏,她只需把这块火炭甩给朱嬷嬷,让朱嬷嬷拿规矩去辖制。朱嬷嬷自恃精明,想当墙头草,这一回被逼到死角,想糊弄根本行不通。

    竹修快步走来,冲汶锦眨了眨眼,说:“姑娘,奴婢给大厨房传过话了。”

    “怎么传的?说给我听听。”

    “奴婢跟大厨房的管事李嬷嬷说秦四太太等人不吃其珍斋的包子,姑娘答应给他们准备山珍海味的席面,只是银子不凑手。姑娘派人到兰若寺拿银子了,等有了银子、买回食材再让她们烹制,先让她们准备辅料。奴婢还私下跟李嬷嬷说府里银子吃紧,让她们尽量省俭,撑过这一两个月,要不该打发奴婢换银子了。”

    “李嬷嬷怎么说?”

    大厨房的管事很重要,这李嬷嬷要是另有主子,就趁这次直接换掉了事。

    “李嬷嬷先骂了秦家人不知规矩不懂事,还说她心里没那么多弯弯道道,谁主事听谁的。奴婢点拨了她几句,她又说姑娘做得对,她听姑娘的。”

    “算她聪明。”

    汶锦沉思了一会儿,又让人给账房的李管事和采买上的赵管事传了话。王氏等人嫌包子不好吃,那就把他们晾起来,晾到火候,给猪食都会吃。

    荷风迎面走来,回道:“姑娘,给老爷传话的人回来了。”

    “老爷怎么说?”

    “老爷急着去尉县,说府里的事就交由姑娘和朱嬷嬷打理,客人登门就好生招待。”荷风停顿片刻,又说:“奴婢听说新任朱州知府范大人和秦大人及其家眷一同到的西南省。他们昨天到达尉县,遇到有人拦路喊冤,范大人要坐阵尉县审案,秦大人作陪,秦大人的家眷今天一早就来罗州城投靠我们家了。尉县是罗州的下属,奴婢听说尉县的案子不小,范大人接了状纸,今天一早就把老爷叫去了。”

    “原来如此。”汶锦忖度片刻,说:“尉县离我们的庄子不远,让冯大娘一家去打探一番,有消息及时传报,送到兰若寺或送到府里都一样。”

    “这件事就由老奴去安排。”卢嬷嬷满脸赞许,很满意汶锦聪慧和敏锐。

    新官上任三把火。范成白是聪明人,又善于审时夺势、借机立威。他初到西南省,就有案子送上门,这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机会,他一定会办得很圆满。

    汶锦主仆刚回到正院,午饭就送来了,份例饭菜比以前有所减少,但足够她们主仆吃了。来送饭菜的婆子说是海诚的意思,在罗夫河大祭这几天,府上主仆的饭菜都减半,而且以素食为主,这是在为罗州城的百姓祈福做功德。

    管大厨房的李嬷嬷真是聪明人,明明是汶锦要制裁秦家人,减了一府主仆的份例饭菜,她却把此事推到了海诚身上。就是有人问起来,海诚也不会说自己没下过此令。这是好事、是善事,就是对质也不怕穿帮,再说也没人敢跟海诚对质。

    吃完饭,汶锦午睡了半个多时辰,睡醒之后就提笔练字。她把府里管事的名字都写到纸片上,每拿起一张纸片,她都要琢磨一会儿,脸上神色阴晴不定。

    把管事们都寻思了一遍,她又给周氏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都写到了信里。尤其是周氏被卷进来的细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