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芍药记事 >

第136部分

芍药记事-第136部分

小说: 芍药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连浩笑的更厉害了:“傻夫人,南平郡主与晋王算什么?不过皇室宗亲,如今你夫君可是在东宫门下。东宫乃是未来天子!”老皇垂暮,东宫继位也是迟早之事,晋王还真不足虑。

☆、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事情果如何家父子猜测的,家里马场出了事儿,报案之后,衙门的差役便开始上门了,大马金刀坐在何家正堂,提起何家丢失的马群,自述破案之辛苦。何渭出面接待,顺便拿了二十两银子打发了这些人。
    崔连浩上任数年,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遇上个财物上贪的狠的,原本跟着前任还有心办案的差役吏胥们也渐渐只惦记着一心捞钱,如今洛阳城人人皆知,遇上官府上门勒索财物,那是比盗匪还狠的。
    打发走了差役,何家父子继续派人前去寻找张二,一面让其余店铺庄上的伙计小心应对,别再出现马场事故。
    过得几日,张二还未找到,知府衙门的人又上门来了,而这次接待的却是何府的管事,只道老爷少爷都在外面追查马场案犯,数日不曾还家,倒让积攒了一肚皮辛苦话的捕头无处可倒,“查案的事情哪里就用得着何老爷跟大公子呢?有咱们弟兄们在,定然不日就能查明真相!”
    管事的奉上茶水,陪笑哼哈两句,茶水换了一遍又一遍,茶叶都无味儿了,衙差坐着无趣,起身要走时,何家管事也毫无眼色,将人送到大门口,绝口不提辛苦费。
    衙门这帮人原还当这次钓到一条肥鱼,哪知道总共来了三四回,除开第一次何大公子赏了二十两银子,再去何宅连主家都见不到,只有管事的应付,竟让他们白跑了几趟,心里直骂娘,原本就不是诚心办案,而今竟是连样子也不必做了。
    崔连浩也想着,何家损失厉害,总还会备了厚礼上衙门来求他早日破案追回马匹,哪知道何家父子只除了报案当日,此后一个月竟然是半点动静也无,从不往衙门来追问案件进度,心内暗暗生恼。
    只他再有一月就要卸任,回京述职,太子那里打点好了之后,不怕再寻不到个好差使。
    崔夫人已经开始让儿媳妇们收拾东西,又特特叫了宁景兰过去,先叹了一口气,道:“老爷上任六年,你与二郎成亲也这么些年头了,好歹你嫂子还生了宽哥儿呢,你却连个一儿半女都无,你是怎么打算的?”
    宁景兰还能怎么打算?就算是家世高华,可无子却是大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算此事放到圣人面前去,恐怕也没办法偏向她。
    “全凭婆婆吩咐!”她低了头,满心的不甘委屈,只恨自己肚皮不争气。
    “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又是郡主教养出来的,家教上再错不了的。当初二郎去书院读书,怕他身边只有小厮,照顾不周,我便作主寻了个丫头侍候他,不意那丫头竟然肚皮争气,如今已经生了个儿子,既然不日就要回长安,我估摸站将她接进来做了姨娘,一则二郎膝下有个儿子,你也算是嫡母,不止于让人在背后说你的不是,二则也不好让那孩子跟丫头一直在书院那里住着,总要名正言顺的进崔家的大门,上了祖谱才算的。”
    宁景兰便如当头被劈了一记炸雷,脑子里嗡嗡乱响,只觉得数年猜测都成了真,丈夫竟然真的在外面有别的女人,竟是连儿子都生了下来,可他房里不是没有通房丫头,只是后院里的被她压制的死死的,哪知道外面竟然还有漏网之鱼。
    那一瞬间她肚里有无数恶毒的话欲骂出口,可是当着婆婆的面,到底还懂得收敛,只想到终于要回长安了,等回到了镇北侯府,自有母亲与外祖父替她做主。
    这些年里她与崔二郎之间渐渐冷若冰霜,虽心里还有企盼,可到底也有所察觉。她的面色瞬间变的很难看,到底也只能应了下来。
    文姨娘盼着进崔家的大门可不止一年,此番坐了轿子,怀里抱着磊哥儿从侧门进来,她身上虽不能穿红的,只着了粉色裙袄,可磊哥儿却打扮的十分喜庆,红袄红裤的白胖娃娃,取她与崔二郎所长,竟然生的十分可爱。
    宁景兰自知道了崔二郎在外面服侍的丫环竟然生了儿子,气恼之下当日回去便胸口肋下闷痛,原是信期快至,教这消息砸下来胸口郁结,竟是不痛也痛了。这时候倒不好再叫大夫了,省得让魏氏当笑话瞧。
    魏氏也打着关切的旗号上门来安慰两句:“二弟有了儿子,于弟妹也是有好处的,不过是个丫头,就算进门那也是个妾室,难道还能越过弟妹去?!”到底这个弟媳妇这几年被婆婆暗中打压,丈夫又不甚体贴,心早被外面的女人拢住了,魏氏做长嫂的在婆婆面前早压了她一头,虽心里痛快,可是想起外放的丈夫在任上,妾室生的庶子庶女都有了,到底也生起了些同病相怜的况味。
    这等微妙的心境,放在如今满心不是滋味的宁景兰身上,那是半点情也不肯领的,妯娌俩往日就算不上有多融洽,此刻也不过当魏氏来瞧自己的笑话,遂暗暗刺了魏氏一句:“大嫂说的是,听说大哥那头儿女都有了,等宽哥儿弟弟妹妹回来,大嫂也定然多子多福。”
    她不能当面跟婆婆叫板,可是对于妯娌,却无示弱之心。
    魏氏当场气的色变,丢下一句“我去瞧瞧宽儿该从学里回来了”就走了,半道上还气的直喘气,“不知好歹!我不过是瞧她可怜,去安慰她两句,这般没脑子,不怪拢不住二弟的心。”心里却也觉得悲哀,碰上崔夫人这样的婆婆,全然不想儿子与儿媳妇长年不在一处,只留了儿媳妇在自己身边立规矩,多少个夜里她瞧着宽哥儿熟睡的小脸暗中垂泪。
    跟着她的丫头劝她:“奶奶消消气,二*奶奶向来这样的脾气,哪里知道奶奶好心好意呢。”
    文姨娘进门的当日,知府后衙还摆了几桌,她跪在宁景兰与崔二郎面前敬茶的时候,还是初次见到崔二郎的正室,见她容貌生的着实不错,只脸色却并不算好,便知道自己带着儿子进门恐怕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文姨娘审时度势,便愈加的伏低作小,还拉过了磊哥儿,让他叫“母亲”。
    宁景兰听得磊哥儿奶声奶气的叫母亲,不但立住了,连话都会说了,一门子都只瞒着她一个,竟是拿她当愚顽之辈来耍,只觉得万箭穿心,当着满堂宾客还得强撑着接过文姨娘这杯茶,抿一口直苦到心里去,竟然是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自有她身边的丫环上前去给文姨娘见面礼。
    文姨娘又端了茶去敬崔二郎,他竟然接过茶不及正室训话就将人扶了起来,与文姨娘对视,眼神里的柔情蜜意遮也遮不住,倒让一旁才接过茶的宁景兰倒好似是多余的,完全挤不进他们二人的视线里。
    磊哥儿还往崔二郎怀里扑:“爹爹抱!”真是刺目已极。
    崔二郎饮了口茶,自有丫头接过茶盏,他怀里抱了儿子,身边立了娇妾,虽生的不及宁景兰貌美,但因着男人宠爱,今日又是她的大好日子,眉目盈盈泛光,一身娇艳的桃粉色衣裙映的美人如玉,竟生生将面色灰败的宁景兰给比了下去。
    宁景兰在席面上坐得一会,说是去更衣,转头就回了自己的院子,将颈上一串火红色的珊瑚串给一把扯下来。就为着表明自己的正室身份,她首饰头面皆挑的一色大红赤金,打扮的锦绣辉煌,可是还是败在了文姨娘温婉甜蜜的笑容面前。
    同样是女人,丈夫疼不疼只瞧她脸上表情便一望而知。
    陪房丫环在旁相劝,“奶奶别气,且让她得意会子,再过些日子,等老爷进京述职,难道还怕制不了一个小小的姨娘跟一个庶出的孩子?”她家的郡主娘娘,那是连正室嫡长子都能想办法逐出门去的,何况一个小小的庶子。
    宁景兰顺了半天气,又重新梳妆打扮了,才有力气往席间去,心中苦楚不足人为外道也,只盼着尽快入京。
    崔二郎纳小,孙子认祖归宗,算得知府衙门的大喜事,整个洛阳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请到了,何家自然也在其列。这般大张旗鼓,实质上后院里最出风头的还是文姨娘。
    前来赴宴的人家都携了礼物,只唱礼的按着礼单子喊,差点将嗓子都喊哑了,又换了人来。
    何家父子进来的时候,见得仆役络绎不绝的往库房里抬礼物,互视一笑,心知肚明,崔连浩这是借着卸任好狠捞一笔。今日是儿子纳小,赶明儿还有送行宴,真是恨不得将洛阳城的地皮都刮下来三层带走。
    崔连浩见到何家父子,还要假意询问一番:“我听得下面人提起,说是何老爷家里那个失马的案子已经有点眉目了。”
    “劳府君动问,是有点眉目了。”何康元心里火气腾的就冒了上来,他们父子俩带着人追查许久,只找到张二一付骸骨,在运河里泡的发涨,还是靠着他脖子后面一块胎记才认出来的。
    哪知道消息传出去,衙门的差役便赶了过来,倒将张二的尸体带到了义庄,倒好似这番辛苦是他们做出来的,还好意思开口跟何家父子诉辛苦,打量着讨些辛苦费。
    连张二都被杀了灭口,当初有人目击马群被两个人驱赶着,其中一个是张二,另外一个恐怕就是接应的人了。马群既已到手,张二留着便无甚用处,死在运河里也不意外,只验证了一件事,恐怕马群是被驱赶至运河码头,装船而去,运往他处销赃。
    能够驱赶着马群装船,又能做的无人察觉,整个洛阳城能做得这般机密的,除了官府还有谁?
    何家父子心中已有猜测,只是未有实据而已,对着崔连浩这张虚伪的脸,心里多多少少觉得恶心,寒喧几句就去寻生意场上的旧友。
    洛阳城里不少富商在崔连浩手里六年,没少打点,皆盼着他尽快卸任,倒有不少与何家同仇敌忾的,只在席间不好多说。
    当晚,宾客散尽之后,崔二郎回了新房,徒留宁景兰独守空房。
    次日清早,文姨娘往宁景兰院里去请安,宁景兰见到她那张温顺的脸,心里就充满了怨毒,但文姨娘与崔二郎一起过来,她心里再有气也不想当场跟崔二郎闹翻。
    真没想到有一天,她想要见到丈夫,还是因为丈夫回护别的女人,怕她欺负了自己的心尖子,这才陪着过来,真是想一想胸口也要闷的喘不上气来。
    等崔二郎以照顾儿子为由,将文姨娘带走之后,宁景兰将房里瓷器砸了个稀烂,她身边的丫环也气愤不已:“二公子怎么能这样?难道奶奶还能将文姨娘吃了不成?”
    妻妾地位,自来不同,崔二郎这番动作倒将自己的心意展露无疑。宁景兰这些年反反复复的折腾,那是因为房里只有低眉顺眼的通房丫头,如今生生多出来个有宠有子的文姨娘,哪里还肯在崔二郎面前软和一分,好让文姨娘瞧了笑话。
    此后数日,崔二郎都宿在文姨娘房里,每日文姨娘来请安,他都陪了过来,只磊哥儿不曾带过来,偶尔宁景兰问一句:“怎的不见磊哥儿?”崔二郎倒代答:“母亲大清早就让人将他抱了过去。”
    祖母疼孙儿,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宁景兰原还想着从孩子下手,哪知道崔夫人深谙后宅之术,生怕磊哥儿出了意外,每日天亮就让人将磊哥儿抱到自己房里去,有时候宁景兰去请安,还能看到磊哥儿在那里逗她开心,奶声奶气叫“祖母”。
    ****************************
    幽州城里,燕王接到圣旨召他回京,不年不节,又非圣人万寿之期,他心中不免疑心京中出现了变故,幸得此次前来传旨的官员乃是礼部的左侍郎,小心跟他透了个口风,说是圣人年纪大了,从五月里就生了病,断断续续病到了现在,好两日又病三日,如今政事全靠着政事堂几位老大人与太子二皇子协理,只不曾明发上谕让太子监国而已。
    许是圣人想儿子了,这才传旨召燕王携妻儿回京。
    不用左大人再多说什么,燕王都能想象如今长安城中太子一系该是何等得意。
    他砍了太子臂膀,等于是亲兄弟撕到了明面上,往后太子登基,岂能有他的好处。
    太子心胸狭窄,小时候他就极会瞧人脸色,就算是比太子小了好几岁,凡事也让着他,不曾争先。他是没少看太子对二皇子下手。小皇子们打闹,又不会伤及性命,就算是告到皇后或者皇帝面前去,顶多以兄弟俩玩闹为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燕王深知此次回京的凶险,挑选从人尤为重要,让禹兴国将整个燕王府的侍卫都召集到跟前,一个一个的挑选。
    燕王府后院里,燕王妃也忙了起来,世子与小郡主身边侍候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最要紧是两个孩子的安危。
    左光熙传完了旨,顺便将老恩师托他捎带的礼物给送到夏家去。
    自上次夏景行与王家相认,回来的时候又给妻儿以及岳丈带了王家送的礼,夏家便将王家这门亲戚认了起来,年节之时燕王派人往长安送礼,夏家也会顺便捎带上王家的节年,两家人也算是开始来往了。
    夏南天父女俩也不是初次见到左大人了,如今才知道他乃是王老先生的弟子,此次不再拿他当钦差大人招待,而是当作亲朋故旧。
    燕王府还未收拾齐备,左光熙是要随同燕王一起回京复旨的,这些日子当空,夏南天便带了他在幽州城内逛,白日里往夏家园子里去消磨时间,有时候出城往互市去淘宝。
    左光熙书读的多,又一直在长安城中做京官,清流读书人家,原不曾与商人打过交道的,只夏南天口才俱佳,人情世故老辣,为人又极风趣幽默,更熟悉民生,讲起互市上许多东西来都知其来历,见识广博,倒比他京中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同僚们有趣的多。二人相聚数日,临别之时,左光熙还直道:“夏兄什么时候去长安?等到了长安,小弟定然带你到处去看看。”
    夏南天是夏景行的岳丈,倒比王老先生矮了一辈儿,便与他同辈论交。
    “将来有机会,夏某定然往长安去叨扰左贤弟。”
    夏芍药为王家准备了回礼,自有左光熙带回去。夏南天带着小平安来送左侍郎,她便带着绮姐儿去燕王妃。
    燕王倒是有许多嘱咐,只不能面授夏景行,只能召了夏南天前去密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