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发家史-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忠言逆耳,看来她是没什么劝谏的天分。无聊的耸耸肩,“那就好。现在请允许臣女自辩:皇上一定是没听完臣女跟皇后娘娘的谈话内容。臣女什么时候说要嫁人了?臣女的要求是:请皇后娘娘代为留心;将来为臣女指婚的人选一定要长相端正,家世清白、无不良嗜好,不必读书上有成就,但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同时不能太风流。最好有那种‘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如果没有怎么办呢,只能请皇后娘娘撑腰了!”
小皇帝听完,仔细看了一眼顾静媛,“忽然发现你长得很美。”
“谢谢皇帝赞美。”
“狗屁,朕在骂你,你听不懂吗?你真以为自己国色天香啊!还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满京城有这等规矩的只有两家……”
“哇,真的有?”顾静媛睁大眼睛,“快说,那两家?”
小皇帝不爽了,甩了袖子,“别做梦了,连皇家的公主都不能下嫁,就你?”
“我怎么了?我觉得我很好啊?”
“你好?你不敬父母、顶撞兄长、妇容妇德,你得了哪一样?听说你在平洲的时候还挖过坟墓……若不是母后再三叮嘱,说你这是不顾小我,一心为民,朕才不会让你这种人进宫哩!”
从来没这么痛快骂过,小皇帝一口气说完了,得意的瞪了顾静媛一眼,“朕没有冤枉你吧?”
“没有。”
“那就好。”小皇帝心头一口郁气发出去了,整个人清爽极了,挥挥手,“除了最后一条难办,上面的,朕会帮你盯着。快滚吧,朕不想看见你啦!”
小皇帝就这样把顾静媛打发出宫,若干年他回忆起来,彷佛还能闻到当年梅花的香气——可香是香,为什么香中还带额一丝丝的苦涩呢?
或许,他做得最错的一件事,不是送走了顾静媛,并为她在三年后下了指婚的圣旨,而是千不该万不该接了和顾静媛长相九分相似的顾静妍!
看着一张面孔、两种心肠,想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种种酸甜,唯独他自己知道了。
……
当顾静妍趁夜色未亮时,辞别父母,裹紧了斗篷,跟着太后娘娘派来的老嬷嬷一起入宫时,顾静媛也悄然无声的出了宫廷,恢复了自由。
再见父母,恍若隔世。
房氏对顾静媛态度好多了——因为小女儿进宫了,小女儿的终身不会被耽误了!而顾祈恩则是听说元元冒犯了皇帝,被皇帝厌恶,终于放下那颗担忧大女儿被玉清道利用,入宫为患的心了。
父母双方又一次团结一致,对大女儿嘘寒问暖,不再对她的种种言行挑剔。甚至感念大女儿危急时分展现出的顾全大局的情怀;让他们面上增添了许多光辉;拿出关心幼子的心来待她;倒是让顾静媛体会了几分迟到的“父疼母爱”。
时光悠悠,一转眼,三年过去了……
第七十七章 婚姻大事非同儿戏(上)
永安九年的夏天来得非常的早。入春后连着干旱,天气一日比一日炎热,直到七月才痛痛快快下了一场透透的雨,可惜误了春时,这一年的粮价不知要跌到什么价格。不过,京城的贵妇人们没有谁会操心农田那点事情,她们忙着开宴会,忙着裁剪制服,忙着攀比谁的首饰更精巧,论烦恼,可一点不比农妇们少呢。
这一天,又发生了一件让京城内所有女眷集中耳目关注的事情——宫里来的传旨太监,骑着快马,直接往顾侍郎府邸,一下马就贺喜:皇上传下圣旨。禧嫔娘娘,也就是三年前入宫的顾嫔,终于升为贵妃了。
传旨不到一刻。这个小道消息传遍了全京城。也证实了一直以来沸沸扬扬的留言,皇后之下,顾妃最受宠爱!至于前两年冒出来的半夜歌者、捧膳宫女、掌上飞什么,都是虚的,不过吸引了皇帝短暂注意,不到一阵子就没有以后了。皇帝真正喜爱并倚重的,还是大家闺秀。
顾妃晋升之后,六宫还有不少位置,不少人都在眼巴巴观望着,自家的女儿看着也青春靓丽、聪颖过人,不求占据高位,那其他位份呢?皇帝一天天大了,充盈后、宫已经不是说着玩的,是要实际行动了!
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新晋升的顾妃忽然邀请各家命妇进宫。以她如今的贵妃之尊,也有足够的资格在宫苑内招待可人了。眼睛盯着六宫其他位置的妇人,不为自己女儿,家里总有侄女、外甥女之类的,不可错过,又掀起了新一轮裁制新衣、制作首饰的高氵朝,在宴请那日打扮得隆重光辉,体体面面的进宫了。
这当中。三品淑人房氏绝对是最显眼的,从头到脚都被人夸赞了一番。出身庶女是房氏一辈子的心痛,但如今她的女儿身为贵妃,这一段就被人彻底遗忘了似的,人人都只看到她的福气。
宴会的气氛轻松温馨,不同于拜见朝贺皇后娘娘,须得谨言慎行、亦步亦趋,贵妃年轻不大,笑起来更如佛前的龙女,叫人一看就心生亲近。这一亲。距离就拉近了,各式各样的恭维如流水一般流淌出来。房氏在一旁听了,都觉得脸上发烫。
但转头看大女儿一脸淡然如水的模样。她的心才渐渐安定。
她的眼睛一时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小女儿,若不是顾静妍色如春晓之花,气色好极了,一看就知道过的很不错,她都要后悔了——后悔不该把小女儿送到咫尺天涯的宫廷内。明明同出一座城市,母女相见都彷佛隔着千山万水。
顾静妍为什么要在晋升之后立刻举办宴会呢?刷新存在感?有这层的考虑,但更多的是为另一个目的!她要为亲姐姐尽快找一个夫君,嫁出去!
至于原因……
趁着气氛正欢的时候,她轻声问母亲,“元元最近女红进益了吗?”
等房氏点点头。她故意感觉非常“欣慰”,“那就放心了!”
这一番表演,自然引起其他贵妇人的注意。纷纷问及“元元是何人”。很快得到答案,元元是房氏的另一个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既然贵妃娘娘一直牵挂娘家姐妹,肯定有人乐得凑热闹,
“不知为何不见那位顾氏千金?想来娘娘在宫里思念妹妹。房夫人若是携着幼女一道进宫,岂不是圆了娘娘的期盼。”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妹妹”。戳中了两个人的心。
房氏勉强敷衍的笑了笑,而顾静妍笑容不改,可惜眼神就意味深长了。
是的,这就是她一定要把顾静媛尽快嫁出门的原因。
她竟然跟胞姐的身份弄颠倒了。
起因如何,已经无法追究了,到底是她冒了姐姐的名,还是姐姐替了她的,怎么演变成如今的局面,说不清楚。顾静妍只知道,当她趁夜偷偷进宫而不是光明正大,就无法理直气壮的告诉旁人,她的姓名。否则,等于昭告天下她是何等的卑劣——利用亲姐姐冒着生命危险骑马进宫,然后她坐享其成。何况再往前数,似乎进宫的名额,也是姐姐让给她的!
现在已经不是纠正错误的时候了,顾静妍想的是尽快把危险降到最低。女人出嫁了,之前的闺名少有人用,多半就是某某氏了。那时候谁会介意她在家是姐姐是妹妹?
“呵呵,她年纪小,性子不定。母亲定时怕她疏于礼仪贻笑,才未带进宫。哎,其实细说起来,她年纪也不小了,却总是贪玩,不知道为父母分忧。本宫在宫内,总是担忧……”
性子不定、疏于礼仪,可都是贬低的话。顾静妍也不知怎么想的,急迫的希望姐姐嫁掉,却又在人前如此描述……只能说,女人的心思都是复杂的。
不过在场的贵妇,那么阿谀谄媚的话都说出口了,看见顾妃娘娘那么关注“妹妹”,有心思活动的,已经向着加深联系的可能。
话说一半即可,顾静妍今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剩下的就看之后的结果。
地位不同身份也不同说出的话意义也不同。
房氏回到府邸,细细向着小女儿的意思,略有所得。其实她现在也比较着急了,不知道大女儿的归宿怎么样?经过三年的相处,像豪猪那样找到了最合适的距离,倒不像以前那样针锋相对了。
哦,主要是她对你大女儿的要求,降得非常低。只要大女儿不捣乱,不言语诡异,保持表面上的尊重。偶尔有一些小关心、甜言蜜语,就感到十分惊喜了。平时,她不去浪费心思管教,大女儿反倒多几分敬重。
房氏细心的跟顾祈恩说了进宫的见闻,然后提到大女儿的婚事。毕竟是亲生的,再怎么也是关心。恰好,顾祈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想的是,不要大女儿高嫁了。
嫁女儿不是做买卖。一个女儿送进宫嫁给了皇帝,另外一个女儿若他想做权臣,自然是可以加到另外的权势世家,强强联合。可如今的形势……陆家虎视眈眈,顾氏却因顾太后、顾贵妃烈火烹油,过犹不及。所以,只能牺牲大女儿了。
顾祈恩用“小人之心”推断顾静媛,他从来没觉得大女儿的心智、手腕、见识,会敢于平凡。但形势如此,大女儿只能低嫁了。
为了补偿,他定了几条规定:家世清白,门风不能有任何指责的地方;其次未来女婿不求功名,但至少通晓四书、人品一定要端正;最后才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不是怕大女儿嫁过去吃亏,而是怕阴盛阳衰,长此以往会使得精神压抑,影响夫妻感情。
最重要的一条是,心胸宽广!这样的人才能包容大女儿偶尔的惊世骇俗。
就以上面的标准广撒网找去。初选了十几个,都送到顾祈瑞和翁氏哪里。两夫妻,一个考察年轻后生的人品学识,翁氏去考察一番各人家的家风,筛选了五个各方面比较不错的。吃早饭的时候,名单直接丢给了顾静媛。
作为当事人,顾静媛对对此事得慎重当然超过任何人。
其实顾祈恩当真小瞧自己的女儿了,顾静媛挑选丈夫的标准,大概跟她看女婿的一样。
家风如何当然是第一要素,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家里有人做贼,哪怕跟你没关系,可只要一个姓就逃不了。没见判刑都有连坐的么?万一选了个家风不好的,无辜被诛了九族,到哪里哭诉去?
其次才是那人的人品。在这个年代,人品的坏已经不是诈骗杀人放火等,对有特权的阶级,这些都不算是大事。所以,顾静媛关心的重点是——有几个通房丫鬟?
别以为她是想发现谁谁瞒着外人,家里早有了通房,然后气愤的在那人的名字上花叉叉。她是借着考察同房丫鬟,估量一下候选者的身心健康。
好比她亲娘房氏,因为顾祈恩那时很穷,没有通房丫鬟,所以房家不放心未来女婿那方面是不是健康,就送了个暖床的,结果很坑爹,一夜后就多了一个庶子。房氏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顾静媛不能犯这种错误,如果有通房丫鬟,那就证明男方身体没问题了——况且男人年轻气盛的,没有规矩束缚,还忍着欲、望的,才奇怪呢。不怕遇到真小人,就怕遇到伪君子啊!
有通房丫鬟的才考虑。但有,有几个,都什么下场,也是必须要关注的。如果是院子里的丫鬟都沾遍了,直接叉掉;如果不知睡了几个,但有一个丫鬟是不明身亡的,点叉叉;只睡了一个,且无论之后多漂亮都目不斜视,甚至为丫鬟顶撞父母的,有穷摇的嫌疑,排在最后考虑;正常的是,有那么两三个通房,且跟着朋友逛逛青楼,写几首歪诗。
这才是大多数,身心健康的表现。
不过就嫁给一个纨绔?顾静媛考量了半天,忽然想到小皇帝说起了那两家有“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家风的人家,憋不住找人问,
“到底是哪两家?”
“你个疯丫头,好在你问的是我!不然你倒大霉了!”顾守诚凶巴巴的敲了一下妹妹的头。
“到底怎么了?”
第七十八章 婚姻大事非同儿戏(中)
“你还问我怎么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自己不知道吗?”顾守诚这段时间脾气见长,估计是没能顺利的进入他想要的军队里,而是在事务繁多的运社里消耗脑细胞过度了。他板着脸,竭力维持做兄长的尊严,“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还毛毛躁躁的!”
“我怎么啦!”顾静媛很是委屈,扁着嘴,“偶尔听一耳朵京城里的人家有‘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好奇麽!我爹娘最近商量着给我找夫婿呢!”
听到最后一句,顾守诚彷佛才意识到了自家妹子长大了,都到嫁人的年龄了!他深深吸一口气,“傻瓜,你可别听人胡乱撺掇。‘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听起来不错,但这样的人家,对自己的儿孙都如此严苛,对儿媳妇能好吗?”
“呃?”顾静媛眨眨眼,发现果然有些古怪!她前世看过不少小说、电视剧,里面那些家风严谨的,无一不是严格约束子孙,尤其是妾侍方面。毕竟大宅门的女人多了,整天没有事情干,除了生儿子就是嚼舌头了。多子多孙听着是福,其实也是混乱的源头。
“哥,到底怎么回事啊?”
顾守诚左右瞅瞅,见无人,这才缓缓说起了一般人忌口不敢说的陈年往事。
这“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家规,对于富贵家族来说,十分罕见。世家绝对不会以为一夫一妻无妾是光荣的,反而引以为耻——瞧,河东狮吼了吧?若不然就是畏惧妻子娘家的势力。
所以,只有两家是公开有这条家规的。
其一,军神家族张家。张家情况特殊,家族上上下下全部送到军营里淬炼,一有国事。即可整装出发!在青壮男出征沙场,死亡率超过八成的家族,想要取得好媳妇,难啊!张家也是世家之一,自然不愿意娶门第太低、人品容貌太差的女人,否则跟其他世家来往,被人小瞧了去;可惜疼爱女儿的人家,不愿意嫁了女儿去守活寡;战场瞬息万变,那嫁了时时刻刻有做寡妇的自觉,普通女子也经受不住。因此。正经嫁进门的张家媳妇地位极高,在男丁都出征的时候,全靠她们撑起一个家族。张家当然不会养着无用的妾侍了。并非张家媳妇不贤。而是张家人感激妻子不易,自愿牺牲一部分“夫权”。
张家的这条家规让人感慨,人们不愿意提起,是因为敬佩张家的男儿应用,是因为张家媳妇贤良。不愿意被当成妒妇。至于另一个让人忌口不愿意开口谈的家族——曾家,就不知该如何评论了。
说起曾家,开国就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