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求生记-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懿荒芴舫龃砝窗伞
集句联是指从现有的词句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这种方式起源于宋朝初年,王安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后来梁启超对此也很是醉心,他曾于半年间做宋词的集句联二三百副,但最终收入书中的只有五十副左右,其余的均被他自己淘汰了,估计可能是对仗不甚工整的缘故。
云锦本来想引用梁启超的来着,不过一来是记不住那么多,记住的意境又与现在的情况不相符,而且看康熙他们似乎只做诗,很少作词,不知是不喜欢,还是不擅长,不管是为什么,自己还是不要硬往上撞为好,好在自己还记住了鲁迅的那一副,之所以会记住那个,不是因为它朗朗上口,简单好记,恰恰相反的是,当初云锦初看此联时,不仅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而且有些字连怎么读都不知道,故而特别的去查了一下,并由此记住了它,时时的拿它去唬人,现在倒是正好可以拿出来唬唬这些清朝人。
“云锦出的上联是:望而勿迫”,云锦清清楚楚的说了出来。
“好,看来刚才是冤枉你了,你这书看的真的是长进了呢,连集句联都说出来了。”康熙目光一凝,然后笑着说道。
“你们几个,可知道此句出自何处吗?”康熙问那几个小阿哥。
这句话取自《离骚》,那“”二字的读音是yanzi,是一个山的名字,古代常用它来指日落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希望太阳不要下山了。这几个皇子中最大的十五阿哥虚岁也才十二岁,就算是六岁开始上学,课业也是相当的繁重,不只要学习满文、蒙文、汉文等语言文字,还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哪能这么快就学到离骚。所以他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那些小的把目光都定在了十五阿哥身上。
“回皇阿玛,儿臣愚昧,不知此句出自何处。”十五阿哥一脸惭愧的上前回话。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说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到了。
“让他们进来。”康熙一挥手,十五阿哥退到一边。
云锦则是有些过意不去,自己本是想难为小十七的,没想到最难受的居然是十五阿哥,于是她看着十五阿哥的眼光就有那么几分歉意,十五阿哥倒是没有生气,还回了云锦一笑,只是那笑里多少有些落漠。
“儿臣胤禛(胤祥)给太后请安,给皇阿玛请安。”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进来之后,先行请安。
“你们怎么过来了?”等其他人向这两位阿哥请完安之后,康熙才问他们。
“回皇阿玛,儿臣是来交差,那手套已经发放完毕了。”四阿哥上前禀告。
“哦?这么快?”康熙一愣。
“回皇阿玛,我们昨天从宫里出去后就把手套分发到各地方了,四哥看还有时间,想着百姓们能早用一天是一天,所以就临时决定马上开始发放,从昨天再加上今儿一上午,就发完了。”具体细节由十三阿哥负责说明。
“哦,百姓反应如何?”康熙问道。
“皇阿玛,您看这么快就发完了,就知道百姓是多么踊跃了,不只京城,连周边的百姓知道这事儿,也都涌来了。”十三阿哥笑着说,“还有,皇阿玛,我们还给您带来件礼物。”
PS:
改错说明,之锦今天发现一则考证,说十四阿哥是在康熙四十五年才改名为胤祯的,之前他一直叫胤禵,所以之锦也将文中的名字照此改过了,特此说明。
今天周末,加更一章,也算是对这件事的一个小小的补偿,下一章会在晚上发布。(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们把这差事办得这么好,就比送什么礼物给朕都强了十三说发放手套之事,很是高兴。
“其实这礼物也不是我们送的,而是百姓送您的。”十三阿哥笑着说明。
“百姓送的?”康熙一愣,“百姓居然还有礼物要送给朕,快拿来我看。”
十三阿哥走到外边,拿了一把伞进来,那伞倒是一般的伞,只是上面却挂着好多小布条。
“这是万民伞,百姓居然给朕送万民伞?”康熙有些个激动,接过伞去仔细观看,“只是为了发送手套的事吗?”
“回皇阿玛,百姓说他们能衣食无忧,是您勤政爱民的结果,现在您居然连暖手之物,也替他们想到了,皇恩浩荡,他们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最后就做了这个万民伞,委托四哥和儿臣转给皇阿玛,以示他们对皇上的感激之情。”十三阿哥回话,“只是这万民伞本是送给官员之物,送与皇阿玛有些不太合适,但总也是百姓的一片诚心,拒之也是不妥,所以四哥和儿臣还是将它收下了。”
“收的好。”康熙将伞放在一边,还是一脸的兴奋,“谁说这伞只能送给官员,这是民心啊,朕当然要收,这个礼物太好了,朕很满意。”
“皇上,说到礼物,十五阿哥他们也准备在除夕献给您一份礼物呢。”云锦看他们事儿已经说完了,赶紧见缝插针。
“云锦。”小十六有些懊恼。
云锦明白他们是想给康熙来个惊喜的,只是你如果不事先告诉他,除夕宴上那么多事儿,谁知道他会不会安排时间来看你们表演啊。
“哦,你们是要给朕什么礼物啊?”康熙心情正好,笑眯眯的看着他们。
十五阿哥上前把自己这些人地打算说了一遍。
“皇上。本来这些阿哥们是想着再弄上一出戏地。可是真地来不及了。只好弄些曲儿来孝敬您了。”云锦补充道。再看看十格格。云锦接着说。“当然这个事儿。十格格也是一定要参加地。不然有好些个事儿都办不成呢。”
“就是。给皇阿玛献礼怎么能少了我这一份呢。”十格格本来有些个郁郁地脸。现在也高兴起来了。
“难得你们有这个孝心。那朕除夕之时可就等着看了。”康熙笑着点头。
“老四、老十三。正好你们来了。云锦刚出了一个对子。看你们谁能接出下联来。”康熙又笑看着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对对子啊。”十三阿哥看看云锦。又看看四阿哥。“这个我不是很擅长。还是让四哥来吧。”
“行,那就老四来。”康熙看了十三阿哥一眼,笑了笑。
“上联的内容,还请皇阿玛明示。”四阿哥也不推辞。
“云锦,你说吧。”康熙看了看云锦。
“云锦遵命。”云锦对着四阿哥笑笑,“四爷,云锦的上朕是望而勿迫。”
“恐鴂之先鸣。”四阿哥想了一会儿,就答了出来。
四阿哥回的这下联自然也是离骚里的句子,“鴂”二字的读音是ijue,是杜鹃的意思,古时说鴂在秋分前鸣叫,那时百花就都要谢败了,草木也要凋落。鲁迅先生将这两句摘出来,挂在书房是自勉的,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而四阿哥能对出来也不奇怪,凭他的学问,这离骚自然是能背下来的,那个字数又不多,大概过一下就能找到了,这个对联本也就只能唬那些不会离骚的人罢了。
就这么谈谈笑笑的,时间也过得很快,一会儿宫女来禀报,晚膳已经摆好了。
太后还是不用云锦在一旁伺候,所以云锦也跟大家一起落坐,菜一上来,十三阿哥一看就笑了。
“这个疙瘩汤,怕又是云锦的主意吧。”他看了看四阿哥,“四哥,云锦真不枉在您府里呆了那么些日子,这勤俭持家的事儿学得倒是好,都带到宫里来了。”
“不爱吃就别吃。”四阿哥接过宫女双手奉上的疙瘩汤,淡淡的扫了十三阿哥一眼,还是那言简意赅的风格。
“爱吃,我当然爱吃,”十三阿哥也赶紧伸手接过汤碗,“也别说,这云锦真是懂得人心思,这大冷的天,热热的吃点疙瘩汤,也真是'炫'舒'书'服'网'。”
正说着呢,上菜的人端着几个泥团上来了,在一旁敲碎后,香味浓郁扑鼻而来,端上桌来,却是皮色金黄橙亮,肉质鲜嫩酥软的嫩母鸡,这个菜只在宁寿宫和延禧宫展示过,连康熙都没吃过,一尝之下,也是连连点头。
“这个就是黄泥焖鸡吗?味道不错,肉质鲜嫩酥软,应该很适合皇额娘食用。”康熙笑着问云锦,“是你想出来的?”
“皇阿玛,这是如月和云锦一起想出来的。”十格格抢着说道。
“回皇上,十格格说的没错,”云锦起身回话,“不过,这个做法却不是十格格和云锦首先想到的,十格格和云锦只是知道民间有这么个菜而已,想来是因为此种做法不太登大雅之堂,所以宫中才一直没有做过,倒让十格格与云锦得了彩头儿。”
康熙点了点头,没说什么,继续吃他的了,而这边小十六小十七也是吃得不亦乐乎,又埋怨云锦和十格格弄出了这等好菜也不告诉他们一声。十三阿哥也是个爱吃肉的,自然也吃了不少,只是他在吃之前,却是先看了看云锦和十格格,又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些个玩味,而四阿哥表现的就有些另色了,不吃就不吃吧,可他却还狠狠的瞪了云锦一眼。
云锦看他们如此反映,就知道他们是知道这叫花鸡的来历的,只是现在也不好说出来它的本名而已,所以也赶紧冲他们送去一个谄笑,又做出一个请他们保密的手势。十三阿哥自然是笑着点头了,可是四阿哥却还是板着一张脸。
虽然是四阿哥对云锦居然将这叫花鸡弄到宫里来一事有些个着恼,但好在他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所以这顿饭进行的也算顺遂,没起什么波澜,再加上葷素搭配得当,大家各取所需,吃得也很满意。
等晚膳用罢,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就告退出宫了。也是的,这玉玺也封了,差事也交了,饭也吃了,他们自然也该回府准备过年了。康熙也走了,至于是回到自己的寝宫,还是去了哪位娘娘那里,就不是云锦关心的事情了。
而这时十格格却在那儿和那些个小阿哥们在研究除夕要唱什么曲儿了,云锦看太后虽然在那儿听着,但也有了一些睏倦之意,就提出还是到延禧宫商量去吧,让太后好生歇着。大
也是同意的,于是这一群人又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延禧了这么一大群来,见着贵妃娘娘也有些个不好意思,贵妃娘娘倒是没介意,反而兴致勃勃的帮着一起参谋起来。
只是过年的曲目太多,十格格又唱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连二人转都唱了出来,可惜一听就不是东北人,唱得根本就不是那个味。这东西一多,挑得人就眼花,所以大家研究了半天,也没定下来到底是用哪些曲目。最后还是云锦说再这么说下去也是没有结果,不如先冷静一晚上,大家也都用这个时间好好想一想,明天再过来一起商量。大家伙互相看了看,也同意了云锦的意见。
***********************************************************************
十二月二十七日,这些人一大早就来到了延禧宫,本来说好了是要研究曲目的,可十格格却提出要去看贴门神,这些个小阿哥也是爱热闹的,自然也吵吵着要一起去,云锦和十五阿哥无奈,只好跟着他们走了。当然云锦的无奈有些做假的成份,她心里其实也很想去看看清朝皇宫里的门神是个什么样呢,只是人家找自已帮忙,自己不好开小差而已,现在是他们自己闹着要去看,云锦自然也是乐得顺水推舟了。
这挂门神在宫中也是个很注重的事,事先要由工部奏闻康熙,到了正日子后,由工部、内务府官员督同匠役人等张挂外朝的三大殿等处的门神,而内廷等处,则是由门神库太监先期报之宫殿监,宫殿监再传齐营造司首领太监,从乾清门开始至各门各宫张挂,这些门神都是先装裱在安有铜饰件的框内,在粗绢或者是布上绘制,用黄绫沿边,挂好之后,一直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三日再撤下保存在库中。
云锦在现代所知的门神无非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再远一点的就是神荼、郁垒,可是听十五阿哥介绍这宫中挂的却是有四种,分别是金瓜武门神、五谷丰登文门神、福寿双全仙子门神、童子门神,不同的场所,要挂不同的门神。如金瓜武门神尺幅比较大,一般是挂在一些正门的地方的,而“娃娃门神”则是多挂于后妃宫寝的门上,用来祈盼多子多福。
看罢热闹之后,这些人终于可以静下来选歌了,经过一晚上的冷静,这些人已经理智一些了,总算是决定了除夕演唱的曲目,接下来的几天就是练习了。可这帮毛孩子啊,练歌也不忘散玩,一直要等到热闹看完之后,才能静下心来。
十二月二十八日这天,宫中一改往常两餐的习俗,改成吃三餐,主食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做的干饭,里面还要加上小豆。这天还要吃一顿水饭,就是把做好的高粱米饭或者是玉米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的时候捞出盛入碗内,味道倒也清凉可口。另外还有一些饽饽,其中那个栗子面窝窝头最是中云锦的意。
如果只是吃食上有讲究也就罢了,起码吃过了也就可以开始练习了,可问题是还有“得禄”“打鬼”什么的,他们也都要跑去看热闹,云锦体谅他们一天到头,也没几天可以这么随意,也就放任他们自流了,至于说歌曲吗,练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吧,过年嘛,只是图个热闹罢了,他们有这个心康熙就应该知足了,还能真格要求他们达到专业水准不成吗。
都说是光阴如箭,过起来那也是很快的,这些天眼看着就这么着混过去了,等这些小阿哥们记起自己的歌还学的七零八落的时候,除夕已经到了。这天宫中的习俗也很是繁琐,尤其是贵妃娘娘这儿,因为康熙没有皇后,所以需要皇后做的事情自然要由贵妃娘娘代行其责,云锦本来是可以不用跟着的,听说贵妃娘娘要做的事情之后,云锦头就一个变成两个大,有心躲在延禧宫中偷懒,可又觉得自己这样很是对不起贵妃娘娘对自己的情意,最后还是婉拒了贵妃娘娘让自己歇息的好意,很自觉的跟那些个宫女一起随侍贵妃娘娘左右。
除夕那天的寅时,也就是早晨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