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时光里的欧洲 >

第12部分

时光里的欧洲-第12部分

小说: 时光里的欧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相比,两座小岛显得很小,被四周宽广的建筑淹没,然而它们标度着巴黎中心零点的位置。它们是巴黎的缘起,是巴黎成为首都之前发源的地方。
  巴黎很早就有人居住,最早的人类出现在大约70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有独木舟出现,印证着早期狩猎者猎取鱼和水鸟的生活。在青铜时代,沿河贸易使其成为商业中心。最早的居民没有留下痕迹,被恺撒征服的民族迁徙于此,成为高卢的祖先。其中有一支叫“巴黎”,也就是巴黎名字的来源。恺撒本人也喜欢这里,公元前53年派遣将领将巴黎攻陷。从此,巴黎纳入罗马帝国版图,曾修建过古典格调的街道,并成为朱利安皇帝的加冕之所。
  在古代巴黎,罗马的城市虽不算面面俱到,但还是曾修建过罗马竞技场、柱廊式建筑以及三座公共浴场。4世纪的朱利安皇帝特别喜欢这里,他说:“我可爱的卢特提亚是巴黎人民的首都……塞纳河河水清澈见底……即使在冬天也相当湿润。”在那段时期,罗马统治者在城心岛开掘了建筑用的采石场,城外建起了纪念罗马诸神的庙宇,塞纳河边有献给朱庇特求保佑的船工石柱。高卢作为行省,留下了罗马许多痕迹。
  这一切如今都已经很难看到踪影。今天走上城心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巴黎圣母院,游人如织,聚集在圣母院广场。在城心岛两侧的河岸边,可以见到端庄方正的市政厅,宏伟华丽的卢森堡宫,河上架着形态各异的石桥和铁桥,远处能看见罗浮宫、大宫小宫和荣军院。在街上走一走,会感觉到古典建筑的严谨,街道窄而密布,石头雕花的建筑紧密相连,外墙笔直而整齐,与罗马人的浑圆厚重大相径庭。这一切都是法兰克人的世界,史前居民和罗马征服者的世界都被时间抹去了痕迹。
  今天的巴黎已是征服后的征服。
  【在法兰克贴近历史】
  巴黎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早期居民-罗马征服-法兰克征服。我们能走访的历史从法兰克人开始,或者说,就是法兰克人的历史。
  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巴黎一直是一个二流城市。而到12世纪,巴黎已成为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城市,成为文化与思想中心。这中间的飞跃是巨大的,在中世纪的独特环境中也殊为不易。
  克洛维的进入是它的第一次转折。克洛维将巴黎定为首都,此后一直保持下来。克洛维是墨洛温王朝最成功的国王。他是一个战斗的国王,481年到511年在位,在高卢、德意志与意大利不断扩张。他也是一个审时度势的国王,在天主教妻子的影响下,在一次战役之后皈依了基督,克洛维成为第一位蛮族的基督教国王。他全盘接受了罗马帝国的制度、基督教体系和拉丁语,努力将法兰克王国塑造为延续罗马帝国的角色。
  克洛维死后,他的四个儿子瓜分了王国。他们各自占据一部分领地,巴黎只是保留了首府的地位。再往后,墨洛温的子孙们不断上演着争夺与瓜分,四年中有三年统治者易位,政治中心时常轮换。
  在这样的轮换中,墨洛温的国王变得越来越软弱,他们喜欢打猎,住在行宫,统治权力慢慢滑落到替他们处理事务的宫相手中。751年,一个大有作为的宫相丕平干脆废除了国王,篡夺了王位,在教皇的支持下登基,开拓了他自己的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是一个拓张的王朝。丕平的儿子查理曼是欧洲中世纪一千年最成功的国王,他征服了从大西洋海岸到匈牙利平原的绝大部分领土,从波罗的海到意大利,欧洲几乎重新成为帝国。查理曼还开创了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试图让战争破坏的古代文化得以修复。但是查理曼死后,他的帝国重蹈墨洛温的覆辙,没有能解决继嗣传位问题,帝国再次被瓜分,三个儿子分别继承了东、西和中部。帝国由此瓦解,三个王国此后逐渐发展为现代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
  查理曼大帝的首府在亚琛,巴黎在加洛林王朝默默无闻。几个世纪后,西法兰克的一个崛起的领主家族被诸侯拥立为王,巴黎才迎来第二次转折:卡佩王朝的崛起。
  卡佩王朝是巴黎崛起的王朝,它统治法兰西四个世纪,巴黎获得无可比拟的发展。巴黎一跃而从一个小镇变成了大都市。1100年,巴黎的人口只有几千人,到了1300年,其人口已经大约有20万。
  这样一个城市,放在历史的早期和后期都不足为奇,但是在中世纪却是一种不同寻常。历史早期的城邦就是国家,罗马本身就有25万人生活,文艺复兴之后的现代化大都市更是一切活动的聚集,百万人以上的都市比比皆是,然而在中世纪,整个社会的状态是分散的,能有这样的密集城市是极罕见的。在14世纪中期,法兰西没有任何其他城市有5万人以上,欧洲其他几个大城市也只勉强达到10万人。政治割据,经济常常仅集中于领主领地,交通不发达,除了佛兰德,欧洲没有任何地区有巴黎这样的聚集。
  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中世纪教会。卡佩王朝最早期的统治者并未长居巴黎,他们常常居住在奥尔良,巴黎有其伯爵和教会的领地。教会的领土和国王家族的领土一样大,行使权力的范围甚至比国王还大。国王屡次试图将教会纳入自己的管辖,而教会则试图在各个领域建立自己独立的影响。
  从11世纪起,教会就在巴黎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圣日耳曼普莱斯修道院利用自己的土地吸引居民前来耕种,流浪汉、游吟诗人也来寻求庇护,圣拉扎尔修道院兼做麻风病院,同时是拉维莱特科学音乐城的中心,教堂还负责维持定期的集市,并利用农业和商业收入资助手工业发展。教会需要建筑教堂,装饰经典,因此是建筑师、雕塑家、玻璃专家、珠宝饰品工艺者和花饰绘制者的资助人。天主教堂颁发神学执照,吸引了大批僧侣前来学习,圣维克多修道院发展成为有权威的学术中心,到了12世纪中期,巴黎成立了欧洲最古老的大学,成为全欧洲著名的宗教教育圣地。
  在这个过程中,国王和教会的关系是异常微妙的,尽管有权力之争,但更多的是配合。国王有意识地与教会合作,将教会作为培养王权意识的工具。这一点从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就已开始,卡佩王朝更是发展至极。教士负责将王朝观念神圣化,将王形容为天之子。传说国王虔诚者罗伯特具有神奇力量,通过抚摸能治愈顽疾淋巴结核病,因而这种病被叫做“国王病”。后世不断有信徒跪于道中,求国王的抚摸。而从另一方面,国王则支持教会,向宗教表示虔诚,率领民众发动宗教战争,并用财力支持教堂建筑的发展。
  教堂是贴近历史的极佳选择,尤其是中世纪历史。
  在巴黎我们能够走访教堂。巴黎的教堂各式各样,有很多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圣日耳曼德佩教堂是6世纪建筑,延续罗马的古朴风格,后世笛卡尔葬于此,雨果很喜欢它的建筑,教堂周围的咖啡馆曾因海明威等风流人物而出名。圣日耳曼奥塞尔教堂曾是罗浮宫的教堂,始建于7世纪,主体部分建于12世纪,拥有唯一遗留的罗马式钟塔。更为重要的是圣丹尼修道院,它是接触法兰克王国历史最好的方式。
  圣丹尼是巴黎城北的一座小城,自古和巴黎一如孪生姐妹般成长。小城美丽如画,清静宁和。它由巴黎第一位主教圣丹尼的名字命名,因圣丹尼修道院而名闻天下。修道院是法国皇家葬地,从10世纪到大革命之前所有的法国国王,只有三位没有下葬在此,克洛维死后原本葬在他处,后来遗骸也运抵至此。从13世纪起,皇家陵墓便被翻新,允许朝圣与参观,加强了君王统治的神圣感。今日在修道院依然可以进入皇陵,也可以在教堂内看到王国时代君主的器物与衣饰。这样的地位赋予圣丹尼修道院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它的宁静有种巨大的张力,当你看着那安静的角落,也许不会想到其中埋藏着法国所有古典的辉煌。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圣丹尼修道院是一处建筑艺术诞生的地方。
  【哥特艺术的阴森与超脱】
  基督教和蛮族的结合能有什么结果?基督教在中东诞生、在罗马帝国隐忍地普及,蛮族在森林生长、在马背上取得驰骋的天下。它们二者能开出什么样的花?
  答案是哥特。
  哥特艺术是我们最初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与汇集。哥特艺术是巴黎在整个欧洲文明史上的第一个举足轻重地位的来源,而哥特巴黎是雨果不断称颂又不断怀念的壮丽的城市。
  哥特艺术的最典型代表是哥特教堂。这是建筑历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建筑风格。与文艺相似,从古代开始,欧洲建筑风格也可以分成几个大的阶段:希腊-罗马式建筑,哥特建筑,文艺复兴和之后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工业化之后的机械美学与其他现代风格建筑。哥特建筑作为中世纪最主要的建筑风格,是所有这些建筑风格中特点最为突出的:它清晰可辨,给人强烈的震撼,不仅在建筑领域为人所知,而且影响到几百年中的生活与艺术,包括文学、音乐与绘画。

()免费电子书下载
  哥特建筑的起源在巴黎,我们在这里遇见中世纪的灵魂。
  1147年,当法兰克王国的路易六世动身进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之时,他选择了苏吉做他的摄政王。苏吉是当时最有成就的修道院长老、历史学家、建筑家。他从10岁起就在当时的圣丹尼修道院修行,后来曾在诺曼底和里昂等地学习,1127年开始,他成为圣丹尼长老。他建议路易六世在圣丹尼建起一座新的修道院,由他亲自主持建立。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创立了这种新的建筑风格:尖顶、肋拱、飞扶壁、扩大的玻璃都在这里诞生于世,所有这些都对古代有极大的革新。
  要想了解这种新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寻常之处,需要知道古代的建筑有何特征。古罗马的教堂来源于共和国时期的公共会堂。这种公共会堂是综合性建筑,既可以祭祀和敬神,也可以举行讨论和公共集会,甚至可以进行商业交易。外形可以有多种式样,但大多为矩形,有厚重的墙壁和立柱,虽然宽阔,但相对较矮,有小窗户透光,但给人低沉阴郁之感。苏吉的革新就从这粗重入手,他改变了建筑受力的结构,用细而高的立柱靠尖端汇集承受力量,建筑外侧再由倾斜的飞扶壁加以支撑,整体由面支撑改为骨架支撑,使墙壁负担得以解脱,建筑的高度因而得以大大提升。这是巨大的变化,不仅带来了高度和宽度的飞跃,而且由于墙面在受力上不再必须,墙壁的面积就可以大大减少,同时加入大面积透光的玻璃,使室内光线变得充足,在玻璃技艺日趋成熟的12世纪,彩绘玻璃的大面积使用更使得教堂内部的光线有了丰富的变化。哥特式教堂就是光线的艺术。
  黑格尔曾在他的《美学》中对此专门论述。他将哥特教堂与其他所有建筑艺术分开,称为浪漫式建筑。原因是它超越了一般建筑为其他目的服务的从属性,而本身就成为自由存在的目的。哥特式教堂的美就是它存在的理由,它的无限上升的线条让人将注意力完全提升,在极高的地方汇集到一点,如同进入天国,而它的巨大的彩色玻璃透入阳光,圣洁而轻盈,象征着神的光芒从天国降落。与此同时,它在内部营造出与世隔绝的肃穆氛围,完全与世俗划清界限,隔绝出一片寂静,让每一个人在寂静中不由自主地进入对自身的沉思。它有阴森也有超脱,在两个极端的方向上创造出美,最高耸入云,也最深入内心。
  哥特艺术的魅力在哪里,可以到巴黎的建筑博物馆加以了解。这里不仅有极精致的建筑模型,而且有剖面展示和讲解,将哥特教堂的工艺和风格流派展示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动手操作。建筑博物馆还有着最好的观看埃菲尔铁塔的观景台,站在平台上,看着古代与现代的技术,石头城市的原野与盎然挺立的钢铁骨架,面对面交融在一起,令人不胜感慨。
  哥特建筑的特点,我们可以用雨果的一句话加以说明:“在整体的宏伟中又各个协调,依次分为五大层展现在你的眼前,虽拥挤却并不混乱,连同无数的雕刻、塑像以及雕镂装饰,很适合它整体的庄严伟大。可以说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
  石头的交响乐。恐怕没有比这更适合的形容了。哥特式教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宏大,巍峨而气势磅礴的宏大,远远超越一般庙宇的宏大。高耸辽阔,巨石搭起的巍峨墙壁,百余米高的房顶和尖塔,十字交叉的空间结构,有无限细节的内外雕刻。而更重要的是,在这宏大中丝毫看不见一丁点粗糙,没有一丝金字塔式的原始粗重,也没有一毫罗马浴场式的肆意排场,每一处细节都严谨、理智、丰富、精雕细琢,而结构与结构的关系如交响乐相互配合,旋转上升。在很多哥特式教堂的雕塑中,你可以辨认出各种怪兽和妖魔,这是蛮族特有的带阴森恐怖意味的文化装饰,然而它们最终被统一在整体的肃静中,这又是基督教文化特有的严守秩序的艺术特征。
  在今天的欧洲,几乎每一座重要的大城市都能看到一两座漂亮的哥特式教堂。最著名的包括法国的沙特尔教堂、亚眠主教堂,英国的坎特伯雷教堂和索尔兹伯里教堂,德国的科隆教堂和乌尔姆主教堂,以及意大利我们曾经到过的米兰大教堂。这些雄伟壮阔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建筑,每每给异国他乡的游客留下旅途中最深刻的印象。
  在巴黎,你可以看到许多种不同的哥特式教堂。很多人都不知道哥特建筑诞生在巴黎,甚至在近代德国,也有包括黑格尔在内的思想家将哥特的诞生归于德意志。
  除了最早的哥特教堂圣丹尼修道院,巴黎还有许多值得观赏的美丽的教堂。巴黎圣母院最著名,它有着极轻巧美丽的飞扶壁,雨果对其赞不绝口,曾在《巴黎圣母院》中用完整的一个章节专门讲述它的建筑。在周日和节日可以登上圣母院顶楼,在阳光里俯瞰巴黎全景,可以假想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