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

第5部分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第5部分

小说: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疯癫史》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广泛了关注。或许《世界报》的书评最能恰当地说明这部作品的地位,《疯癫史》是一部惊人的杰作,所有的人都值得一读。

  
  
  
  4,部分主要思想

  如果说福柯的作品精彩,那最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其作品里的思想了。福柯是一个善于思辨的人,你从他那里总能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很有可能从他的思想中受到启发,甚至会把他的某些思想当作自己的精神资源。比如我自己就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因此,笔者在本节中收录了福柯的部分思想(不是全部),与各位分享。

  关于社会建构

  疯癫不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是一个文明的事实。

  
  关于凝视惩戒

  一种监视的目光,每一个人在这种目光的压力下,都会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视者。

  权力与话语

  话语是权力的一种运作过程,话语的使用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权力的方式。话语即权力。


()免费TXT小说下载
  
  关于真理

  真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等待人们去寻找并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创造出来,甚至为了权力意志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东西。

  
  关于人的科学

  现代关于人的科学……如心理学、精神治疗学、教育学、犯罪学等,不但不是真理,反而是宰制人的权力工具。

  权力与真理

  真理与权力结构相连并且成为其中的一环,这个权力结构产生真理并坚持它是真理,权力导出真理,延伸真理。这就是一个‘真理’的制度。

  
  权力问题

  权力并非集中在国家机关那里,它是分散的、星罗棋布的。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次、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际关系中运作。

  关于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工作不是去塑造他人的政治意志,而是通过他在自己研究领域的分析,对那些自说自话的规则质疑,去打扰人们的精神习惯,他们行事与思想的方式,去驱散那些熟悉和已被接受下来的东西,去重新检验那些规则和体制,在这一重新质疑的基础上(他在其中完成知识分子的特殊任务),去参与政治意志的形成过程(他在其中扮演公民的角色)。

  新的人际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制度相当匮乏的关系世界。社会和制度限制了人际关系的可能性,因为一个具有丰富人际关系的世界管理起来太过复杂……事实上,我们生活于一个法律的、社会的和制度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中,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极为稀少,极为简单,极为可怜。当然,存在着基本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但是还有多少其他关系应当存在啊……!

  什么是革命

  政权的更迭并不一定不是真正的革命,个人的快乐上升才是真正的革命。

  革命的目的

  革命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的理想王国,而只是‘去中心’,‘反规范’,‘反权威’,解放人的潜在意志和欲望。

  关于反抗

  反抗出于自身感觉到的压制,它应该随时随地进行。这样,它才不会是无病呻吟或事出无因的。

  关于个人

  不要问我是谁,也别要求我一成不变。人活着就不断地改造自己。

  关于未来

  不要再做设计社会蓝图这样的蠢事。未来的社会化将出自于体验。

  我读福柯的思想往往有一种十分感动的心情。因为在我看来,福柯的一系列探索揭示了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会受苦难;以及斗争和前进的方向。

  
  
  
  

()好看的txt电子书
  5,福柯简评

  从上面笔者的行文用语中,您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十分钦佩福柯的人。我觉得这个人很伟大。当然,持有相同看法的不止我一个。无论西方、东方,福柯都有一批追随者。本文的主人公李银河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本节并不是要把对福柯的溢美之辞再重复一遍。福柯的思想究竟怎样,各位自有公断,用不着我在这废话。

  要对福柯的思想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并给出恰当的评论。这里显然不是合适的地方。那应该在专门研究福柯的作品加以探讨。另外,毋庸讳言,笔者现在也不具备那样的能力。但我想在这里表达一个理念:福柯再伟大,他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可能犯错误,有可能缺点。所以,即使是福柯的思想、观点,我们同样应该持审慎的态度,应该有怀疑的精神。

  我这句话既是说给自己的听的,同时也是说给李银河听的。当然,她是否能听到那就另当别论了。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李银河对福柯的感觉很不对劲,已经达到了非理性的地步。更可怕的是,她把这种感觉带到了她的学术研究中。读李的作品,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李在论证某一个观点正确时,她会说,因为福柯认为这个观点正确,所以这个观点肯定正确。这里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李曾进行过有关中国性法律方面的研究,她的一个研究结论是,性不应该成为立法惩罚的对象。她的其中一个论据是,据福柯的考证,法国拿破仑三世的法典上根本没有任何关于性犯罪的条文。

  然而,笔者却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已经不是远古的荒蛮时代。一个现代的国家里,怎么可能没有关于性犯罪的条文呢?尤其是,怎么可能没有强Jian罪的条文呢?难道当时在法国强Jian不算犯罪吗?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前往法律图书馆。后来笔者在一本关于外国刑法大全的书中⑦,看到了法国1810年的刑法典。之后,笔者又比照了一下时间,发现1810年与拿破仑三世基本属于一个时期。然而就在那部法典中,不但有强Jian罪,奸淫幼女罪这样的普通罪名,甚至还设置了通奸罪,强Jian男人罪这样的特殊罪名。有关性犯罪的法条与今天相比,可以说是只多不少。

  那么,连笔者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这样的小人物尚且知道怀疑权威,为什么经过多年学术训练的李银河却忘了起码的学术准则呢?而且考证资料这件事对李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她本人在社科院工作,那里的法律研究所是中国法学研究实力最强的科研单位之一。如果她向研究外国法制史的有关专家请教,我想,对方是会给她提供相关方面的资料的。

  她如此粗心大意不能不说是与她对福柯的疯狂崇拜密切相关。她或许认为,连福柯都这样说,那还错得了吗?于是,虽然李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题目(有关性的刑法),但由于其不讲究学术规范,致使其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另外,福柯虚构事实的习惯由来已久。早在《疯癫史》的写作中,他就犯有这一毛病。美国学者曾询问福柯有关《疯癫史》中愚人船的历史依据。福柯对此吱吱呜呜,躲躲闪闪,最终也没说明愚人船的来源出处。

  所以,不论是对谁,我们都应该抱有怀疑精神,这是使人保持清醒的必要手段。而且怀疑也是使人走向伟大的金钥匙,这一点对文化人来说,尤其如此。

  我在这里不想列举世界历史上那些伟大科学家如何地有怀疑精神,又如何因此发明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理论。就本章的主人公福柯而言,他本人就是一个极有怀疑精神的人,这是他走向伟大的第一步。我想,如果福柯在天有灵,他也不希望他的信徒们毫无创造精神。本文的另一个主人公李银河,原本也是一个有怀疑精神的人。她的一部力作《生育与村落文化》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在那本书中,李银河批判了贝克尔和费孝通这两位学术大师在生育文化上的观点,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使本书成为社科院的精品著作。如果李能把她的怀疑精神坚持到底,那她可能就真的是一位学术大师了。然而,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她更像一个转述者。

  
  ①“性究竟有多重要……访李银河”,《南方周末》,1998年3月20日

  ②参见《福柯与性》

  ③参见《福柯思想肖像》

  ④参见《福柯思想肖像》

  ⑤参见《福柯思想肖像》

  ⑥参见《疯癫与文明》

  ⑦参见《性的问题》

  ⑧参见《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刑法卷》萧榕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
李银河与王小波
1,王小波的另类求爱

  读不懂我的人不配做我的女人

  ……王小波

  
  王小波去世以后,有许多记者问李银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小波为什么会喜欢她呢?王小波喜欢她什么呢?

  然而,对于这一问题,李银河却总是回答不出来。①另外,据李银河所说,王小波在认识她没多久,就向她表示了求爱。王小波为什么会这样做?

  当我仔细地考察了王小波求爱的前后过程之后,我觉得自己能够回答上面的问题。那就是,王小波使用了另类的求爱方式。从这种求爱方式中,我听到了他的一个原则,不懂他的人不配做他的女人。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确证。

  王小波出生于1952年,在他成长的前30年里,他周围的环境是这样的。社会要求千人一面,看到所有的人穿同样颜色的衣服,全部是蓝的;所有人都说一模一样的话,绝没有一个人敢说有一点特色的、有点趣味的话,一说就会被打右派,被批判,被贴大字报。小波的父亲大概就是在文革中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因此被打成了“右派”。

  小波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充满艰难,他从小体弱多病,还经历了文革、下乡、家庭变故等许多艰难的岁月。但是,他并没有失掉生活的信心,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可以拥有光彩。


()
  小波是个热爱文学的人,同时他相信自己有文学才能,会在文学方面有所作为。除此之外,他也是个离经叛道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特立独行。因此,即使是他的求爱方式,也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1973年,小波返回北京,在一家工厂里做工人。与其他的工人不同,他知道自己的一生不可能就这样荒废在工厂里,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他想写小说,但他知道这并不是一件想做就能做的事。他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需要时间、需要一定的写作环境。而这些显然还并不具备。

  此外,小波还是个渴望爱的人。他需要有一个人能理解他,需要一个能够真正交流的人,需要一个能给他提供写作环境的人。然而,这样的人到哪去找呢?

  他觉得这件事不是仅用言语就能够表达清楚的。不如自己写一篇小说,把自己想说的话隐藏在小说的背后。通过这篇小说,表达这样几层意思:1,自己是一个有文学才华的人,是有写出好作品的潜力的;2,自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阅读过不少作品;3,自己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与自己结合会享受到诗意的爱情。

  因此,真正欣赏小说的人,才是自己想要的人;而真正欣赏小说的人,也一定是想要自己的人。

  他的这部小说就叫《绿毛水怪》。他让这部小说在朋友手中传阅,并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它。他把自己的婚姻大事交给了老天爷安排,希望上天能为他寻找到合适的伴侣。

  这部小说传啊传,终于传到了李银河的手里。当时,李与小波还未曾谋面。李银河看过《绿毛水怪》之后,就立刻产生了一种心弦被波动的感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她明显地感觉到,她迟早要与这位作者发生点什么。

  李银河说,虽然小波那时的文笔还很稚嫩,但是一种掩不住的才气已经跳动在字里行间。她时不时地从中读到许多充满诗意的句子。比如文中的陈辉(男主人公)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等。从这些美丽的句子中,李感受到了小波的诗人气质。

  此外,《绿毛水怪》中还有几段陈辉(男主人公)和妖妖(女主人公)谈读书感受的情节。从那里,我们就能瞥见王小波读书之广泛。然而,巧合的是,那里提到的几本书,李银河也读到过。更加巧合的是,李在其中找到了相似的感觉。在此之前,李把这些感觉当作自己内心的秘密。而今天,这些秘密则被一个即将到来的男人全部看穿了。

  另一头的王小波也开始有了心灵感应,他知道自己苦苦寻觅的知心爱人已经找到。自己不愿再等,想立刻前去表达爱意。

  他知道李已经看过了《绿毛水怪》,自己无须再多说什么了。他来到李银河工作的地方,光明日报社,与李单独聊天。没多久,他便突然问到:“你有朋友吗?”

  “没有”。李银河如实相告。

  小波单刀直入地问:“那你看我怎么样?”

  李银河当时感到震惊和意外。他没想到小波竟是这么的直率。②

  当时小波不过是个工厂的工人,父亲的“右派”问题还没有解决,他本人的相貌也非常一般;而李银河当时已经是大学毕业,而且是大报社的编辑。两人的社会地位如此悬殊。小波在面对爱情时,却非常自信、从容。因为他知道,真正懂他的女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李银河确实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她没有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小波。她接受了小波,因为她是一个“慧眼识珠”的人。

  
  
  2,事业上的相知

  王小波不是帅男,李银河也不是美女。然而,他们却都是才智超群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能感受到彼此之间难以言传的吸引。王小波回忆说,他有个朋友智商特别高,老婆也特别漂亮,而且还是贤妻良母。但那个朋友老有一种感觉。他扔一个球,老婆总是接不住。也就是说,那个人很难和他老婆做精神上的交流。而小波却没有这方面的遗憾,他扔一个球,李银河还是能够接住的。他称李银河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