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元-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严格训练的战士们的素质,终于体现出来了,他们不停地拨动拉杆,射击,再拨动拉杆装弹,直到打完了火铳内部的弹药为止。
羊群,在成片成片的倒下去。
侥幸跑掉的羊,也被踩着雪橇的战士追上,打死了,拖回来。
打完这一仗,粮食不会再成为问题。
不过,在他们打完弹药之后,发现,蒙古人的军队,跟了上来。
扩廓绝对是一员灵活的大将,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战机,他的人,跟在羊群的后面,靠近了常遇春的军队。
而此时,常遇春的军队重点任务都是在抓羊,没有发现来袭的敌人。
他们很快,就靠近到了弓箭的射程,而此时,火铳声已经响过了。
天阙铳不是可以任意发射的,子弹和火药用完了,还得重新装填,此时,他们刚好发射完了第一轮。
扩廓感觉,自己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在长矛兵还在雪地里踩着羊群踏出的道路前进的时候,弓箭兵们已经做好了抛射弓箭的准备。
只能说,上天要亡元朝,就在这危急的时刻,一只羊向后跑去,跟着它的那个士兵,发现了后面的鞑子兵。
“警报!”士兵大声喊道:“鞑子兵在后面!”
“哧!”一支箭射入了他的胸膛,他不甘心地倒下了。
这时,扩廓才发现,对方士兵的脚上,都穿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两个长木板!
“暂时撤退,装满弹药之后,再重新上去。”常遇春立刻命令道。
现在,他的队伍已经打光了弹药,如果不撤退,肯定会成为鞑子兵的干粮,还是先跑了再说。
所有的士兵,顿时用背着的两根竹竿滑雪,熟练地撤退。
扩廓的士兵赶紧射箭,只射中了几个倒霉蛋而已,其余的,都已经退出了弓箭的射程,他们想追,但是,也没有对方跑得快。
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满地被打死的羊,虽然他们心疼,也没有别的方法,带回去给同族人吃了吧!
他们不知道,他们并不是打跑了对手,对手还是会接着上来的。
后退了几里地,常遇春立刻命令士兵们加紧上弹药,然后,再杀个回马枪!
常遇春有一种预感,打完这一仗之后,以后再像这样有规模的仗,恐怕就没有了,因为,已经没有对手了。
一个剑客,最寂寞的,就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对手,孤独求败。
常遇春的士兵在检查着枪械,沉着地装填着弹药。
由于来的时候轻装简行,所以,他们只带了五个基数的弹药,装填完这次之后,最多可以再装填一次。
不过,这轮火力,就足够对面的鞑子兵受的了。
常遇春唯一没有估计正确的,就是他一直在苦苦寻觅的鞑子的皇帝,并不在对面。
直到战后,直到新的帝国迁都到了大都,鞑子皇帝究竟到哪里去了,也仍然是一个迷。
就在这漫天的雪地里,鞑子皇帝,妥欢帖木儿,失踪了。
有的人说,鞑子皇帝逃到了西方,建立了一个部落,不敢向东。
也有的说,鞑子皇帝在大雪天被活活冻死,尸体也被孤狼叼走了,根本找不到尸体。
而最新奇的说法,就是鞑子皇帝逃到了海上,漂到了南洋。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摆在常遇春面前的,就是打垮鞑子兵。
就在扩廓组织着自己的手下将死羊抬回部落的时候,那支已经跑了的军队,再次出现了。
疲惫不堪的鞑子兵已经无力抵抗这猛烈的弹雨,在伤亡接近六成之后,他们终于溃败了。
只是,他们想逃,也逃不掉,雪地那么厚,他们远没有常遇春的军队灵活。
一个简单的东西,雪橇,让张阳将收复江北大地的任务,提前几年就完成了。
一代名将,扩廓帖木儿,汉名叫做王保保,本来是元末的最后一个支柱,可惜,就在这个充满了许多变数的时代里,在雪地里遭遇了踩着雪橇的军队。
如果没有下雪,如果是在夏季,虽然说扩廓的军队可能还抵挡不了拿着天阙铳的张阳的军队,但是至少,他可以利用骑兵快速冲锋的优势,和张阳的军队侧面抗衡,再不济,退回到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来无影去无踪,是不是地出去骚扰一下,还是非常轻松的。
这里,是他的家,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可惜,这场大雪,让他仅有的优势没有了,而且,又不幸地与猛将常遇春遭遇。
如果双方的武器相同,扩廓有一半的机会取胜,可是现在,连一分都没有。
常遇春没有给他机会,给他双方肉搏的机会。
天阙铳猛烈的射击之下,扩廓终于发觉,自己已经熬不住了。
为了蒙古帝国,扩廓尽了自己最后一分力,可是没有想到,庞大的帝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轰然崩塌了。
伤亡惨重的士兵,再也无力抵抗,扩廓只有下令撤退。
可是,又能退到什么地方去?撤退,简直比正面迎敌还要痛苦,他们在逃跑的过程中,被从后面射入的子弹击中,纷纷倒在了地上。
大雪还在下着,士兵的鲜血还没有怎么流出,已经被冻住了,整个大地,还是一片白色。
常遇春留下一部分士兵搬运被射杀的羊,这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口粮,另一部分人,开始俘虏鞑子兵。
常遇春已经学聪明了,杀降虽然爽,但是,会招受到大哥严厉的惩罚。要是大哥打自己二十军棍之类的,他都能忍受,可是,大哥采取的是直击他的软肋:不让他带兵打仗。
一个生来就是为战争而存在的人,不让他打仗,这样,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常遇春的手下,开始俘虏那些仅剩的鞑子兵,但是,却没有抓到主将。
就在他们扩大搜索面之后,终于在一个雪洞里找到了扩廓帖木儿,他已经自杀了。
扩廓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挽救没落的帝国了,新的时代,是属于张士诚的。
他要投降吗?蒙古人体内高贵的成吉思汗传下来的血液,让他难以接受投降的结局。逃又逃不掉,又不愿意投降,那就只有一个结局:死!
跟随着这个即将要消失的帝国,一起去吧!
扩廓的眼前浮现出了许多人的面孔,太师,敏敏,照依只能来生再见了!
一座普通的民宅内,敏敏正在学着汉人一样,在一块布上刺绣,上面是一只鸳鸯。
忽然,她的手一抖,绣花针扎到了食指上。
血顿时流了出来,她把食指放到嘴里,吮吸了一下。
今天怎么了?怎么如此心神不定的样子?
“敏敏,怎么了?”一个声音问道。
“爹爹。”敏敏说道:“今天不知怎么,总是精神有些恍惚。”
脱脱被扩廓救下之后,先是随着扩廓四处转战,后来,终于心灰意冷的他,来到了云南,敏敏得知后,也跟着来了。
脱脱心头一阵忧虑,昨晚他夜观天象,北方将会陨落一员大将,难道是?他不敢去想,他也不想去想了。
“皇上,北方的大都已经拿下来了,不过,常将军并没有在守城。”杭州城内,张阳正在听着罗贯中的汇报。
大都拿下来了,那就宣告着蒙元的覆没,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国都被占领,是有着巨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的。
张阳非常高兴:“那么,常将军在什么地方?”
“在攻城的时候,鞑子皇帝跑了,常将军率领军队,出城追赶,不过,已经过去多半个月了,也没有收到他的回信。”罗贯中说道。
这个常遇春,真是个猛将啊,张阳心想,鞑子皇帝这下有的好受了,被常遇春追上,那比死了还难受呢。
不过,半个多月没有回信,这中间,会不会生出别的变故来?
孤军深入,又是不熟悉的地盘,要是出了状况,全军覆没都是有可能的。
“常将军目前在什么地方?”张阳问道。
“由于路途遥远,而且,天寒地冻,我们的信鸽无法飞行,所以,暂时还不知道北方的具体情况。”罗贯中说道。
张阳忽然觉得有些不安:“命令军队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北上增援,等到海上冰冻解除后,水军从海上直接登陆。”
现在水上是他的天下,只要渤海湾没有结冰,水军可以直接从渤海湾登陆。
第三百九十一章 迁都
在华夏帝国的皇帝,伟大的皇帝张士诚,还在担心北方战事的时候,他不知道,他的勇将常遇春,已经完成了打垮元朝鞑子的任务。
大都,已经落入了常遇春的手里,上都,也被他稍带着拿了下来,深入几百里外,没有拿到妥欢帖木儿的命,却稍带着把扩廓帖木儿给灭了。
现在,在江北,已经没有任何一点稍大的势力,能够和张士诚抗衡了。
要说有的话,那就也有一个,小明王韩林儿。
虽然刘福通没了,但是由于鞑子开始闹内讧,所以,小明王这个命大的皇帝,一直活到了现在,不过,他的势力,已经急剧地收缩了。
没有几处县城,也没有多少军队,韩林儿本质上只是个文弱的普通百姓而已,是刘福通将韩林儿扶上了位,刘福通一走,韩林儿就彻底孤掌难鸣。
而现在,更是穷途末路,鞑子都被常遇春给杀了个干净。
常遇春会放过自己吗?韩林儿虽然幼稚,却也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
韩林儿也不笨,他知道,自己想要活下去,只有一个办法:隐姓埋名,变成普通的老百姓。
于是,在一个深夜里,韩林儿和自己的母亲,带着金银,离开了自己的龙椅,离开了那个简陋的王宫,也不知所踪了。
他猜得没错,就在他走后不到十天,常遇春派出的军队,就已经到了他的根据地,那些还留着的大臣之类的人,全部都被常遇春带走了。
常遇春知道,虽然大哥对自己杀降非常不满,但是,有些事情,是他必须要替大哥做的,比如,将这个根本就不起眼的政权干掉。而那些大臣,就交给大哥去处理了,他可不想再沾点什么东西。
回到大都之后,常遇春派人,向南方的政权禀报了自己的一切行动。
得知北方已平,张阳顿时万分高兴,鞑子被这么轻易地就灭掉,那么,自己的这个华夏帝国,就真正地立在了中华大地上,放眼望去,没有一个势力,可以和他抗衡,他已经是这里当之无愧的皇帝。
张阳立刻开始筹划着迁都的事情。
在张阳的心里,北方是最重要的,虽然江南好,但是,北方才是建都的正确选择,他一定可以把大都建设成后世的的北京!
谁知,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刘伯温等人的一致反对。
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这里的粮食非常充足,根本不像北方这样会随时有饥饿的危险,而且,大都随时都会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那里建都,根本不如南方好。
张阳却一直坚持,必须迁都到大都去!而且,将大都改名叫做北京!
张阳知道手下人的意思,但是,这更加坚定了他迁都的决心。
正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江南地区不错,古语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是繁华之地,也是让人最容易沉迷之地。
那么,恐怕到了他的下一代,就会纸醉金迷在此处,国家陷于安乐,绝对是不合适的。
而北方,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古代中原,黄河流域,并不属于北,而是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后来到了汉朝以后,魏晋以后,五胡乱华,才第一次被迫迁首都到江南。
当时方位的中央,就是黄河流域中游平原。五胡乱华以后,经济的中心开始往东、往南迁移,但是中原还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后来隋唐,中心又在中原一带。而由于黄河的屡次决堤,所以,要是真建立在黄河边上,并不合适。
而大都,绝对是个不错的地方,这里向东,就是渤海湾,水运方便,而且有两个半岛的拱卫,只要牢牢守着,就不会怕有强大的海军来侵略。
而南方沿海,虽然发达,但是,战略纵深太浅,张峰知道,以后会是海洋的时代,所以他一直在建造强大的舰队。同样,他也需要一个强大的海防。
当然,这个理由,目前还不能拿出来。
东北有木材,有铁矿,山西有煤矿,而北京,是距离非常合适的地方,利用这些资源,尽快建立起一个工业化的国家,才是张峰最大的心愿。
打跑鞑子,结束中国四等人的社会,只是最初等的阶段,将中国改造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让世界各地都插满了华夏帝国的旗帜,这才对得起他这个穿越过来的人的身份!
在张阳的一再坚持下,各位官员才不得不收拾行囊,准备北迁。
张阳猜得不错,虽然他的官员还比较清廉,但是,来到了杭州平江这些大城市之后,他们习惯了这里的繁华,开始不想再去过那种艰苦的生活了,这是一个不良的信号。
一旦开始习惯这种生活,那么在以后,就会慢慢地蜕化变质。
三月份的时候,渤海早已解冻,张阳让部分官员走漕运北上,他则是做水军的战船,从海上到塘沽,再去大都。
此时的水军,已经开始换装中型的宝船,而大型的宝船,也已经开工建造。
为了配合大型的宝船,蒸汽机,新式火炮,都已经试制成功,这种宝船下水之后,可以说,即便是航行到了全球,也没有任何武力能够挡得住他。
对应的,张阳已经开始在给水军讲解全球的知识,海洋之中的陆地,哪些最富饶,南洋只是很小的一块,而美洲是正待开发的新大陆,可以绕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欧洲,那些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
水军已经在他的鼓舞下,慢慢地竖立起了全球的意识,这也是张阳的目的,全球!
海面上泛起片片波浪,清新的海风吹来,迎着东方的朝阳,水军们在北上。
常遇春已经将大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在等待着他的到来,鞑子的宫殿,也张灯结彩,准备欢迎新主人的到来。
而此时,在造船厂内,一个大肚子的女人,正在指挥着工人的施工。
祖晴和张阳大婚之后,已经怀孕,但是,仍然在船厂里忙碌着,期待着大型宝船能够尽快下水。
第三百九十二章 帝国扩张
虽然帝国已经迁都,但是,江南的商贾,还是非常高兴地接受,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花钱买到这种不用风吹就可以运动的大船。
造船厂除了满足水军装备,还开始制造供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