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修真民工 >

第265部分

修真民工-第265部分

小说: 修真民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就落在你们面前了,至于我身上发光的事情嘛,那跟我使用的药粉有关,那种药粉只要被阳光一照射,就会反光,过段时间药效一过,就没事了,我既不是神,也不是鬼,完全是个正常人,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你你应该能听明白了吧。”
    颜如玉脸上的表情很明显,当然是不信,不过没办法,既然人家有难言之隐,自己也不便多问,至于那神鬼之说,他当然更加不会相信,不论从那个角度来看,叶风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
    颜如玉问这个问题其实也只是随便问问,却不成想叶风的回答居然会如此“精采”,看到叶风面有难色,他识趣的转变话题,道:“公子是今日的初选魁首,请恕颜某之前不识大体,未能及时结交公子,公子若不介意,颜某愿与公子结为二人组,过后复选之中,还希望公子多多帮忙才是。”
    叶风长出了口气,搞了半天,这姓颜的黑脸小子是看到自己成绩突出,大有所为,而且长得又帅,所以才来巴结自己,想与自己结为同盟了。
    这小子倒也聪明,如今堂上的应选人,只剩下了包括他和自己在内的四个人,铁定是同一大组了,不过他为什么想跟自己结为一个小二人组,叶风却搞不明白。
    “颜兄弟,你愿意与我结为两人组,我很荣幸,不过我想问问,我们为什么非要结组呢?这跟那复选又有什么关系呢?”
    “公子,你难道不知道吗?这复选的论题我们虽然不知道,但是复选的形式却是固定的啊,复选之时,四人为一大组,再分为两对,一会儿在内室接到题目后,便开始清谈对阵,至于最后谁胜谁负,则要由幕后出题的考官来评判了。”
    叶风差异,问道:“兄弟,清谈是什么,为什么非要清谈呢?”
    颜如玉直愣愣的看着叶风,眼神儿如同看着一个白痴似的,反问道:“公子,你莫要逗我了,你又怎能不知道何谓清谈?(未完待续。。)

第435章 清谈
    叶风大概知道“清谈”这俩字在这个世界一定是属于那种常识范畴内的东西,就好像自己那个世界那些什么“某某思想”“某某路线”一样,可惜自己毕竟跟他们不是同一路人,常识理念大不相同,他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对自己来说,就如同是高等数学里面的费解方程式一样,如果非要联想的话,他也只能联想到华国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那个清谈,在那个魏晋风流的时代,倒是出了不少清谈大家,终日围绕着什么老庄玄学胡吹乱侃,难道这个正唐国的清谈与华国魏晋时期的清谈类似不成。
    既然此事关系到复选的成绩,叶风不得不认真对待,虚心问道:“颜兄弟,说实话,我这人自小在那种穷山辟水的小地方长大,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清谈到底是什么,我还真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希望颜兄能告知一二。”
    颜如玉见叶风表情严肃,不像是戏弄他,这才正色道:“公子居然不知道清谈,这就奇怪了,要知道如今在正唐国,上至皇庭官府大员之中,下至士子百姓之口,人人都在清谈,此种风气,我虽然也有所不齿,但清谈盛行,举国皆是,我也只能入随大流,所谓清谈,不论是天下大势、国家时事,还是生活理想,世俗百态,皆可做为清谈的论题,以经典为据,以文学为托,各表见解,其中不乏会出现一些理论独到之人,他们的理论精妙非凡。意义深刻,自成一派,其中的佼佼者,都已被各级官府或门阀大户或推荐为官,或引为上宾,更有甚者,已是入朝为官,成为了声名赫赫的人物。”
    叶风心中感叹:“世事难料,看来这正唐国的清谈,与华国魏晋时期的清谈也差不离多少。都是一帮人闲着没事。围在一起互相扯蛋的事儿。”
    秘境内这三个国家本就是华国历史的分支与延续,说白了秘境内的人都是华国盛唐之后,唐朝诗文盛行,到了秘境。或有变化。演变为了清谈之风。
    叶风心里很是诧异。李采雪的母亲究竟安了什么心思,招募家丁搞的场面这么大不说,而且还安排了初试和复试。这也罢了,到最后还要搞什么清谈?这算哪门子事儿啊。
    想到此处,叶风又问道:“颜兄,那我们将要参加的复选,是不是就是用这种清谈的方式来进行比试啊?”
    颜如玉现在已经耐下心来,解释道:“不错,一会儿我们剩下的这四个人会分为两组,由考官给出论题,我们既要各自发表见解,还要想办法反驳对方的清谈观点,倘若其中一方能够将对方反驳到无话可说,即为胜出,若最后双方均不能驳倒对方,就要看幕后的考官最后到底支持谁的见解了。”
    叶风听到这里,算是明白过来了,时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己毕竟是初来乍到,这事儿自己觉得不合常理,未必在人家心里也不合常理,当下随口道:“颜兄,说白了,这不就是搞辩论大赛吗,一个正方,一个反方,观点不一,互相攻击,完了再做一个最后陈述,剩下的事儿,就交给评委了。”
    颜如玉虽然不太明白叶风的话,但听到他说出“辩论”两个字,顿时眼前一亮,附合道:“公子说的极是,这清谈之事,不外乎就是一个辩字和一个论字,公子一语中的,小弟自愧不如啊。”
    马屁谁都爱听,虽然对方是一个人妖似的人物,但这并不防碍叶风心情渐好,笑道:“这事儿也不复杂,能蒙则蒙,能歪就歪,无理也要搅三分,到时候长枪对短炮,胡吹乱侃就是了。”
    颜如玉拍手赞道:“好一句无理也要搅三分,单凭公子这句妙言,小弟能与公子结为一组,便已是信心大增。”
    叶风还想详细问些有关清谈的事,但这时候有人唤到他和颜如玉等人的名字,看来终于轮到他们这最后一组上场了。
    这内室相对于那前堂而言,要小了不少,室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儿,闻之叫人神清意爽,左右两边各置一张圆形红木桌,桌上摆放着香茶、糕点、果脯之类的饮料零食。
    叶风打量了一下这室内的布局摆设,香花异草,字画古董,很是讲究。
    除了他们参加复选的四个人之外,这内室还有其它几个人,两个丫鬟各自站在那红木桌旁,看来是负责端茶倒水的,此外在左右两边的红木桌后,还分别站着两个家丁,其中左边两个家丁中的一个,叶风还认识,正是之前去李府门前通传三德子的那个人。
    中间位置站着一名老者,约莫六七十岁的样子,待叶风他们坐定,丫鬟早已奉上香茗,满脸微笑,这些丫鬟不仅端庄有礼,个个模样长得也极为俊俏,很是耐看。
    叶风的心思当然不会放在这些丫鬟身上,所以只是淡淡的瞥了一眼后,便将目光落在了那老者身上。
    旁边的颜如玉见到叶风的表现,微微的点了点头,似乎对叶风的表现也颇为赞赏,反观对面的两个男人,自从进了这内室,眼神便定在了那几个漂亮丫鬟的脸上,似乎从来没有见过漂亮女人一般。
    老者清了清嗓子,朗声喊道:“诸位都是此次初选当中的佼佼者,所以我家主人才会故意将诸位放在这最后一场,虽然时辰已晚,但我想诸位一定不会心急,诸位大可尽兴清谈,过后不管成绩如何,敝府都会为诸位设宴招待,诸位吃过晚饭之后,再离去也不迟。”
    这老者话虽说的很是客气,但声调却极为冷淡,加之复选马上开始,现场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压抑。
    那老者的目光在叶风四个人身上环视了一圈之后,这才转过身体,以一种极为谦恭的声调唤道:“小姐,可以开始了。”
    这内室的左上角有一道小门,随着那老者的一声传唤,两个青衣小婢手捧一方厚厚的布幔从那小门中走了出来,一左一右将那布幔轻轻的的展开,挂在了左右两边的墙上,如此一来,那道布幔之后的空间,叶风四人便再也看不到了。
    借着室内的烛光,叶风见到一道曼妙的身影从那小门后走了出来,坐在了那两个丫鬟提前预备好的椅子上,虽隔着布幔,看不清那人的模样,但叶风可以肯定,这个人一定是个女人,说不定便是那老者口中的小姐。
    难道是李采雪?叶风觉得奇怪,李采雪不是轻易不见外人么?她的母亲怎么可能会放她来主持这场复选。
    叶风越发觉得,李家这次招募家丁,处处透着古怪。
    正当叶风心思猜测的时候,那布幔后的一个丫鬟走了出来,递给那老者一个纸条。
    老者看了一眼,眉头轻轻蹙了一下,回身道:“小姐,你果真要用这个论题么?”
    布幔后的小姐轻轻的嗯了一声,道:“福伯,就用它吧,娘亲已经回去了,这最后一场,便只有我一人在这里评判,没关系的。”声音虽低,却异常清脆。
    叶风听到那小姐的声音,发觉异常好听,他有发动神识去看看那想小姐的长相,不过之前观察到那位老者,也就是被布幔后的小姐称之为福伯的这个“考场”负责人,体内真元鼓荡,明显是一位修士,倘若发动真元,说不定会被他感应到,所以便忍下了这个念头。
    李采雪家里有修真者,这个叶风其实早就想到过,萧天凤在他来之前也曾与她说过,中山王当年名满正唐,权倾朝野,手底下又岂能没有一些高手死忠,他死了,这些死忠手下一直守护王府,这些人也并非出自天玄宗,而是其他一些散修门派的人,实力与天玄宗的人相比或许还差的很远,但看家护院,守护中山王后人,对付一些普通人,还是绰绰有余的。(未完待续。。)

第436章 辩论
    叶风正在寻思,那老者已经朗声念出了那小姐所出的论题。
    “诸位听好,自古以来,我们正唐国人的婚嫁之事,便一向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结合也总需门当户对,身家般配,上至帝王之家,下至百姓之户,人人皆如此以为,倘若有这么一个女子,对既定下来的婚姻心有不甘,她所嫁之人并非她想嫁之人,那终身大事也非她心中所愿,在此种情景之下,她究竟该何去何从,是顺从,还是孤身反反抗?”
    那老者在念到最后“反抗”两个字的时候,竟然有些打瞌,脸上的表情也尽露难色,似乎念出这反抗两个字,跟犯了什么大忌一样。
    这个论题叶风倒是觉得没什么,可是其它人在听到这个论题之后的反应就不一样了,对面两个应选家丁的家伙在听完这个论题之后,脸上表情大异,看样子跟听到了一个极为荒诞的笑话似的,即便是那个跟叶风一组的颜如玉,此刻也是表情大变,有些发怔。
    就连那些事不关己的丫鬟家丁,个个脸上也流露出一种别扭的神色。
    叶风心中奇怪,这个问题怎么啦,怎麽这些人在听完之后,一个个都跟吃了鳖精似的,这论题很复杂吗?
    那老者长叹了口气,沉吟道:“诸位现在可以开始作答了。”
    叶风和颜如玉这组还没说话,对方先发言了。说话那人圆脸大耳,二十四五岁年纪,声音尖细,每说完一句话,身体便会抽动一下,跟得了抽风病似的。
    “幕后之人应该便是李家小姐吧,小人姓贾名有才,对小姐仰慕已久,今日虽未能得见真身,但幸闻小姐清音。也算不枉此行了。不论今日是否能最终入府为丁,仅此一事,小人便不留遗憾了。”
    这家伙正事儿没说,倒是先拍了一通马屁。而且名字取的也贱。贾有才。有才也是假的。
    “小姐今日所出的论题,其实答案早就已定,自古才子配佳人。高马配名鞍,举凡圣贤之士,皆忠君爱国、清孝廉明;遍观天下女子,皆三从四德、贤淑端庄;我们正唐国人所以与那些异族野蛮之人大大不同,便是因为我们文化兴盛,伦理鲜明,道德风尚之故。女子婚嫁,听父母之命,乃是天地正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之命,又岂可违抗;而心从媒妁之言,乃是法理之事,我正唐泱泱大国,人情世俗皆需道理,天地之和成佳话,即便如此,也脱不过天地为媒,自古以来,婚姻大事便由媒妁牵合,官府正名,此乃情理中事啊。”
    这贾有才肚子里看来的确是有点墨水,说的头头是道,总而言之,贾有才的观点很明确,对于女子婚嫁之事,他赞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叶风的观念来看,这场辩论赛中,贾有才一方就算是正方了。
    正方已经挑明了观点,接下来自然轮到叶风这组发表观点了,众人的目光自然也随之落在了叶风和颜如玉两个人的身上。
    叶风寻思:“按照心理学来分析,那幕后小姐给出的这个论题看似模棱两可,其实答案已经在她自己心里了,这就好像一个女人去买一件漂亮衣服一样,明知那衣服价格不菲,自己根本买不起,但心里对那衣服的喜好却是早已肯定的,只是力不能及罢了,又好像一个人想投资做一笔生意,之所以在投资之前问问旁人的意见,不过是因为自己对那笔生意信心不足、了解不多,对未知的风险心存顾虑罢了,即便最后可能会因为旁人的反对劝解而最终没能做成那笔生意,但对那笔生意的兴趣却是实实在在发自内心的。”
    更何况叶风本身就对这种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封建思想持有反对意见,所以这个反方,他是做定了。
    想到这里,叶风侧身看了一眼颜如玉,想跟他合计合计,却见颜如玉一脸茫然,似乎愣怔了一般。
    “颜兄弟,这个论题,你怎么看?”虽然觉得颜如玉形容古怪,但毕竟二人同为一组,这个时候起码也应该做到观点统一,不过看那颜如玉的样子,叶风还真搞不清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不知二位对此论题有何见解,愿闻其详。”正方那边的贾有才看来是等的急了,摧问起来。
    颜如玉摇了摇头,压低声音道:“叶兄,请恕颜某对这个论题无能为力,无法作答。”
    “为什么?好歹你得给点儿意见吧。”
    “叶兄,这个论题既然是那位大小姐所出,想必她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可是这个论题出的实在是太过刁钻了,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本就是天下至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