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废土 >

第23部分

废土-第23部分

小说: 废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你还活着。”林翔的话虽然说不上是宽慰,却也一语中的。

他不再多言,从床上爬起后,默默地穿戴整齐,仔细检查过身上所有装备后,迈步走向半开的车门。

“你去哪儿?”齐越有些意外。

“出去走走。”说话间,林翔已经纵身跃出了车外:“去做点我该做的事情。”

庞大的人流,顺着蜿蜒的公路在山间缓缓而行。

临时转移数百万人,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项艰巨而繁杂的工作。

所有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都编入了后卫部队。除了几辆轻型轮式装甲车,以及部分辅助车辆,整个迁移队伍里,只有三千余名**。

除了先期已经撤退的部队,他们是成都防线最后的残余力量。

也许是忙于消化城市里已经被感染的市民吧!变异人没有对难民进行追击,它们只是游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行动缓慢的活尸一起,寻找着尚未被感染的人类!

路边,不时可以看到歪倒在草丛灌木间的汽车。从廉价粗陋的农用三轮摩托,到各种牌子的私人轿车应有尽有。其间还搀杂有“凯迪拉克”、“宝马”、“保时捷”等价值昂贵的顶级跑车。

所有的车门无一例外敞开着,柔软的皮绵座椅被拆得七零八落。这是它们在此刻唯一的价值体现。

野外宿营湿气很大,这些东西用来垫衬或者当作枕头再好不过。

沿途所有加油站全部都被军队控制。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汽油向平民供应。况且,拥挤的道路也不允许私人车辆通行。

按照林翔的命令,除了妇女和老弱可以搭乘军用车辆,其余所有的人,都必须步行。这意味着,从成都到新疆,长达数千公里的路程,他们只能用两只脚走完。

每天,都会有满载物资的运输机在补给站附近的机场降落。食物、饮水、被褥、行军帐篷数以万计的物资下发到难民手中,可是对于上百万的庞大人员而言,这点东西实在太少了。

空军和民航的运力已经达到了极限。铁路运输仅仅只能满足指定区域的补充数量。因为,迁移队伍所走的,是一条远离城市的偏远之路。

数百万难民无论进入哪个城市,都会引起一场可怕的骚乱。林翔很清楚这样做带来的后果。

东部省份已经调集了上万辆客车紧急开赴新疆。他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把中途接触到的所有难民,尽量运往格尔木。同时,沿途所有城市、集镇、居民点的物资都被集中起来,顷其所有向难民们供粮。

这还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人均每天六百毫升饮水,三百克食物。这是所有补给站的下发标准。当然,偶尔也会有特别增发数量的时候。只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最初的时候,难民们对这些补充的食物并不在意。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吃了一半扔掉的饼干、甚至还有连包装都没有撕开就直接抛弃的方便食品在难民群经过的区域随处可见。

这是一个营养过剩的年代。人们根本不会为了食物操心,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减少体内的脂肪,让肥胖的身材看起来更加具有美感。

很快,难民们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第三十一节 争食

在逃生的本能支配下,人类不会过多考虑食物和未来的生存环境。他们只会拼尽全力从危险和死亡的魔爪中挣扎而出,直到确认生命真正得到保障,再也不会面临任何威胁的时候,紧绷的大脑思维才会从亢奋状态逐渐冷却,转而考虑起另外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

最后一批逃离城市的难民,亲眼目睹了变异人的凶残和暴虐。但是现在,他们却觉得,饥饿远比死亡更加可怕。

人均每天一百克压缩干粮或者肉质罐头、二百克饼干或者其它方便食品。这是目前为止,后勤运输所能满足的最大极限。

没人再去顾及什么肥胖或者营养过剩之类的话题,人们相互间谈论最多的,是那些记忆中的美味佳肴,以及各种不同类型食物的制作方法。可是他们很快发现,这样做非但对缓和饥饿丝毫没有作用,却越发加剧了唾液的分泌和空瘪胃袋的收缩蠕动。

“我们要吃饭”

“为什么不给我们食物?”

“政府不管我们的死活了吗?我们已经被迫离开自己的家,难道现在又要被活活饿死在这里?”

包括林翔在内所有的军职人员,每天都会对同样的问题做着不厌其烦的解答。三百克食物的确不够吃饱,却也不至于饿死。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当天的口粮,只能按照额定数量进行分发。

“人类的理智和社会的秩序,必须以温饱作为基础。”

这句话很快得到了验证。

十七号补给站,是一个修建在公路旁边,用工程机械推出数千平米空地的临时仓库。除了几堵早已破旧不堪的土坯围墙,数十个林立其中的绿色军用帐篷,成为了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太阳昏沉沉地挂在西面的山梁上。金色的晚霞和艳丽的火烧云,把整个地面照得如火似血般的赤红。站在半干的粘土堆上,望着道路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密集人群,林翔只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焦急和感慨。

每到一个分发食物的补给点,总是难民队伍最混乱的时候。

上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通往补给站前的道路上,并列围成一条宽约十米左右的人墙。十余辆车厢倒转朝向路面的重型军用卡车,已经拉下了围栏两边的挂钩。透过墨绿色的防水蓬布,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箱箱整齐摆放的方便面、米饭、带有“八一”字样的压缩饼干,以及一听听用绿色牛皮纸包装,没有任何花哨图案的军制肉类罐头。

“大家不要挤,人人都有份。请大家不要挤”

几名袖口高高挽起的士兵站在简单的金属三角架后面,一边通过扩音器大声维持着秩序,一边从纸箱里拿起一份份分装好的食品,飞快递到从隔栏缝隙中伸进的难民手中。尽管他们拼命加快手上的速度,却仍然无法满足从道路尽头蜂拥而来的饥饿难民。

“给我一份”

“我还没有拿到”

“给我,快给我啊”

所有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叫喊着,领到食物的难民等不及冲出人群,就已经撕开包装袋抓出里面的吃食狼吞虎咽。贪馋的吃相和脸上满足的神情,刺激着辘辘饥肠的饿民们。他们开始不再顾及什么所谓的秩序,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超越前面的人,在胃袋泛出的浓酸和体内难以忍受的刺痛催促下,把手臂从金属隔栏的横缝里伸出,抢抓着在眼前来回晃动的一袋袋食物。

两旁的士兵拼尽全力维持着队列的秩序。他们抓出其中的插队者,张开胳膊把女人和孩子护在身前,用宽阔的肩膀和身体保护着弱小缓缓向前移动着。却招来了远在队尾的谩骂。

“操你妈,凭什么让那些婊子走在前面?你个臭当兵的是不是和她有一腿?”

“那小兔崽子是你养的种啊?”

“你妈个逼,老子也饿了,快给我吃的”

林翔神情复杂地望着混乱的补给站,把手中的突击步枪高高举向天空,狠狠扣下了扳机。刺耳的枪声震慑了骚动的队伍,骂骂咧咧的不满者望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敌意。几个看上故意想要挑衅的家伙,以夸张的动作朝地上吐着口水。更多的人则表示出冷漠和疲倦,虽然隐隐有些畏惧,却很快被对于食物的贪婪和饥饿代替。

每次分发食物都要鸣枪警告,这已经变成了惯例。

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在制造混乱,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不用这样做,只要稍有耐心多等一会儿,装满食物的袋子同样也会递到他们的手里。

林翔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中央政府一直封闭西南地区的所有消息?为什么所有媒体都对次报以沉默?为什么其它临近省份和城市要实行军管?一旦整个国家陷入全面混乱,难民们根本不会得到任何食物的补充,只能在绝望和无奈中,活活饿死。

他收起枪,不疾不徐地跳下土堆,快步走到金属隔架旁,从纸箱里拿起一袋食物,塞进距离最近的一个中年妇女手中,旋即又抓起另外一袋,眼睛望向拥挤的队伍:“快点,下一个。”

儿童的补给标准和成年人一样,营养也更加丰富一些。按照规定,他们的食物包括一定数量的牛奶和糖。在无法满足生理饥饿的情况下,至少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能量。

庞大的人流缓缓向前移动着,军人手中的枪械是最好的震慑物,偶尔的混乱会被守卫在两旁的士兵当场制止,分发食物的速度也由此变得逐渐快了起来。

一个足有一米九几,身材魁梧的彪形壮男穿过嘈杂的人群走上前来。他的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两岁所有的孩子,布满粗硬胡须的脸微垂着,伸出从孩子屁股下腾出的左手,紧紧抓住隔离栏里递过的一袋食物,转身便要离开。

“站住”

林翔闪身拦在他的面前,从对方手里一把抢过食品袋。不容分说,又把男人怀里的孩子双手接过,递给旁边的警卫,用锐利的目光注视着他:“这个孩子是谁的?”

男子的瞳孔猛然收缩了一下,脸上的神情显得有些狰狞和紧张,瞬间又被略带慌乱的强笑所覆盖:“当然是我的。”

“你已经领过一次食物。”

林翔冷哼一声,抽出腰间的手枪,把冰冷的枪口用力抵近对方的头颅,厉声喝道:“说,这孩子到底是谁的?”

大滴的冷汗,从男子额前密密麻麻地渗出,他的喉头急剧颤动着,哀求和暴怒在眼睛里来回打转,两只拳头忽而紧纂在一起,又突然伸张开五指,紧紧咬在一起的嘴唇间,可以清楚地听到牙齿相互摩擦的“格格”声。

“操你妈的,就这么点吃的,连塞牙缝都不够,老子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多领一袋有什么错?呜呜这他妈的是过的什么日子啊!连饭都吃不饱呜呜,我实在饿得受不了了”

恐惧和绝望,彻底摧毁了男子最后的心理防线。他浑身虚脱似地瘫软在地,有气无力地大骂哭喊着。

远处,一个混身沾满污泥的女人连滚带爬地挤了进来,死死搂过士兵手中的孩子,悲喜交加地连声哭道:“我的娃娃,呜呜”

借用儿童冒领食物,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

“站起来。”

林翔把食品袋递到女人手里,又走到男子身边,从口袋里摸出半块压缩饼干,塞到了对方的手里。

那是他今天的口粮。军人和难民一样,同样也是三百克的补给标准。

“哭什么哭?亏你还是个裤档里带把的男人,真他妈耸球”

冷冷地扔下一句,林翔狠狠咽下胃里泛起的一口酸水,带着对那半块已经不属于自己饼干的遗憾,转身走向混乱的难民队尾。

男子从地上慢慢站直了身体,呆呆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半干的的眼睛里,忍不住又流出几滴热泪

随着夜幕降临,十七号补给站前再次恢复了平静。疲惫不堪的人们在临时支起的帐篷里很快进入了梦乡。无法得到满足的腹部发出“隆隆”的抗议,它和杂乱的鼾声,以及野地里轻微的虫语混合在一起,成为暗淡星光下的共鸣。

由远及近的螺旋桨振动,把附近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一架闪烁着夜航灯的“夜鹰II型”从空中缓缓降落,停靠在位于补给站中央的空旷平台上。

“电令,林翔少校和齐越上校马上交接手上的工作,立刻搭乘飞机返回中京。”一名从机舱里跳下的中尉,小跑着来到林翔面前,把一份附有军徽图案的命令递到他的手里。

“回首都?”林翔有些意外。

“显然,上面对我们有新的安排。”这是齐越的回答。

勉强,可以算做暂时的答案。

第三十二节 委派

中京的天空,有种淡淡的灰。

从云间缝隙透下的阳光,已经失去了令人畏惧的高温,阴冷的空气拼命吞噬着所有能够抵达地面的热量,挤压着那一抹金黄的狭窄空间,用这种最简单的动作彻底驱逐了温暖,用寒冷和呼啸而过的狂风,代替了炎热夏天的统治。

站在两米多高的穿衣镜前,望着身穿崭新中校制服的自己,林翔只觉得有种不太真实的虚幻。

镜子里的那名年轻军官,有一头非常精神的新剃短发,黄色偏白的皮肤表面,还留有一些尚未完全恢复的细微刮痕,配合眼睛里放射出的锐利目光,这种淡淡的忧郁气质少了几分故做深沉的浮华,却多了一些男人特有的冷静和坚韧。

“看起来不错,这套制服的确很合身。”刮掉满脸络腮胡子的齐越从后面走了过来,帮他紧了紧佩在肩膀上的中校衔章,以长辈特有的口气夸赞着。

他的军服同样换上了新的金黄色徽章,中间一颗凸起的大五角星旁边,还有两条翅膀形状的穗子。

那是准将的标志。

(带一句多余的话,我知道中国没有准尉和准将,请各位聪明人不要就此问题发表评论了。)

几乎所有从前线返回的军官都得到了晋升,大批后备役人员也在各地展开了训练,军部没有取消二十一集团军的番号,而是以拥有战斗经验的军官为构架,在最短的时间里再次编组新的部队。

“这是一场全新概念的战争。我们不能用以往的旧思维来看待新的对手。它们不是人类,而是无法看到和捉摸的病毒,它们拥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和我们永远也无法比及的强大优势。因此,你们在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就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同志们,我以一个老兵的身份请求你们,恳求你们,把内心深处的悲痛和愤怒全部释放出来,百倍、千倍回报给所有的变异生物,让它们在恐惧和颤栗中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力量”

这是总参谋长陆舆林上将,在晋升仪式上对所有准尉级别以上军官的讲话。老人那双似火般愤怒的鹰目,高高举过头顶露出道道青筋的拳头,还有近乎嘶吼般的咆哮,成为了包括林翔在内的所有人刻骨铭心的誓训。

迫在眉睫的威胁,让共和国这架庞大的机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惊人动力。

短短两周时间,一百万常训后备军人就地编成五十个作战师,其中行进速度最快的部队,已经在秦岭防线一带展开。

第二批征召的五百万后备兵正在紧张的集结,从军校和基干部队抽调的军官有百分之八十就位,各地军用仓库的储备武器被全部运出,军工企业按照前线的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