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爷说不:玉台碧-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棉花还没有引进。冬天的袄都是用蚕丝扯了制成的丝绵絮成。这种蚕丝绵也极轻便保暖,但价钱是随行就市,看当年的桑蚕收成如何。像今年江南大旱,方家传来消息说,隆州靠着江,桑树收成还行。但江南饭都吃不饱,那还有桑叶给蚕吃。
请徐夫人来之前,杜总管就打听清楚了,今冬的丝绵价格比往年上涨了三分之一。成衣更是涨了一半的价格。
岑三娘就笑盈盈的说道:夫人好眼力。这不是丝绵,但和丝绵一样轻薄保暖。丝绵衣用普通布面料一件要三四两银子。用好面料加了精绣的,织锦坊一件要卖到二三十两银子以上。像这种小袄,用了上等的绸缎面料,绣了花。只卖五两银子的话,夫人觉得有销路么?
徐夫人笑了起来:不知成本比起丝绵如何?
岑三娘想了想道:不算面料,单算一件袄子的料,两钱银子不到。
这么便宜?徐夫人有些惊诧了。
岑三娘诚恳的说道:虽说得了织锦坊一成干股。国公府也不能完全靠天吃饭。府里没有铺子,所以我想借织锦坊寄卖。不知夫人愿意帮这个忙不?
徐夫人望着她,心里暗暗叹息。一件袄子五两银子,五个绣娘赶着做,一天不过出两到三件,一个月出一件百件,也才五百两银。除去成本人工,赚三四百两银。冬袄只卖一季。织锦坊那一成干股只是个说法,王爷的意思是不论织锦坊有多少利润,每年都送国公府一万五千两银子。她何苦要去赚那两三千两银子使。
少夫人,妾身要拿回去试了,才能回您。徐夫人对轻飘飘的小袄并不了解。她只知道,只要岑三娘缺银子,哪怕织锦坊买上三百件囤着,她也要接下来。
岑三娘脸上就放出光来:这是自然。今冬已过了大半,不过是试试销路。原想着是让普通人家买不起上好丝绵袄,能买这种羽绒袄穿。织锦坊卖的都是上等衣裳,这种便想销给普通人家。如果能行,明冬就可以多招绣娘大量制作。
徐夫人含笑把袄子收进包袱里,让跟来的小丫头提了,从袖里又拿出一张五千两银票来:今年织锦坊的利润还算不错。一年结两回账。这是年底的一成利润,少夫人收好。
岑三娘没有客气。杜燕绥帮着滕王做了那么多事。不收银子也要帮,干嘛不收?她笑吟吟的收了:夫人费心了。
徐夫人起身告辞回去。拿起三件小袄细看。亲手拆了一件。外面是深紫色福色团花的绸缎,里面还有一层织得紧密的细葛布。拆出来的一角露出洁白轻盈的绒羽。她用手捻起一搓瞧仔细了,轻吹口气,绒羽就纷扬飘起。
好个聪慧的岑三娘,可惜,只要人家买回去一件拆了,就能仿制。到底还是年轻了些。徐夫人轻叹,亲自拿针线原样缝好。留了件自己穿了,另两件赏了身边服侍的丫头,吩咐道:换了你们的丝绵袄,穿这个试试,看是否保暖,穿着是否舒适。
奴婢明白。织锦阁试做新的成衣,常先自己试穿了。丫头们二话不说就回房换了。
隔了三天,徐夫人亲自登门,带来一纸契约。大概内容是国公府做好的袄子交由织锦阁寄卖。布料由织锦阁提供,每款做成大中小号。由织锦阁定价,扣除面料钱后,织锦阁抽两成。岑三娘毫不犹豫就签了。回头让杜总管去寻了养鸭户,签订了独家供羽绒的协定。
徐夫人正想提醒她,岑三娘笑道:夫人应该已经知道妾身是用何物代替丝绵。材料不用担心,长安附近的大型养鸭户都签了独家供货协议。
徐夫人就笑了。岑三娘虽然年轻,却已经有了经商的意识。想了想道:织锦阁在很多地方都有收货,不如妾身吩咐下去,替您收着,跟着织锦阁货一并送来。
岑三娘大喜:如此便多谢您了。
这丫头,她难道不知道,她缺银子使,王爷哪会坐视不理。徐夫人想起那一年被王爷派到隆州开店,只为了一个岑三娘,心里又阵阵叹息。
徐夫人前脚一走,岑三娘就想到了邹家。只做布料成衣买卖的织锦阁是小公司,邹家是综合商业集团。她想着已回家的燕婉,抿嘴一笑。在服大孝,不方便去邹家拜访。她提笔写了封信,叫了杜总管来,拿了帖子去邹家。
杜总管回来,带了回信,道是邹大郎亲自回的信。
岑三娘就故意不拆,去找杜燕婉:我寻思着只在长安收鸭绒,人家仿了去,在外地收了,会抢了咱们家的生意。想着邹家商行遍布全国,就请他们在各地的分行代为收购,跟着邹家的货运回长安。如此又省车马费,又不怕别人能收了鸭绒大批量的做袄了。邹家回了信,不知道是否同意。你瞧瞧。
听到是邹家,杜燕婉有几分迟疑:这事嫂嫂作主就是。
岑三娘严肃的说道:燕婉,凡事不可半途而废。你既然参与,岂有中途退出的道理。我身子才好,要给你哥做冬衣送去,哪有时间?
杜燕婉只好接了信,拆来看了。
岑三娘伸长了脖子在旁边瞅着,邹大郎一口应允,收得一定数量就运回来,道随他家商队,费不了什么事,银钱便罢了。看到信末一句:杜姑娘平安回府,某甚慰。望夫人劝导之,逝者已矣,不可长陷悲伤。卟的就笑出声来。
嫂嫂!杜燕婉飞快的将信收了,板着脸道,他是我什么人,凭什么在信里打听!嫂嫂不可以再告诉他。这这像什么话!
岑三娘鸡啄米似的点头:我晓得了。呀,都快一个月了,不知道你哥哥可有信来。我去叮嘱总管一声。转身就走了。
杜燕婉望着她的背影,瞟了眼手里的信,喃喃说道:倒写得一手好字!
杜燕绥走了快一个月了。音信无无。岑三娘忙到没事忙了,心里不知不觉又想起病中那个梦来。赶做了件羽绒服,在胸口特意缝了层熟牛皮进去。包好交到了黑七手中:我知道相公叮嘱你留下,怕府里有什么事。可现在二姑娘回来了,国公府关上大门过日子。相公却一点消息都没有。你一个人马快,赶着去趟江南道,送几件衣裳,顺便探听下消息。
这活黑七半点怨言都没有,接了包袱就出发了:少夫人放心,我会尽快赶回来。
送走了黑七,眼瞅着就到冬至了。
冬至是大节,堪比过年。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之后,白天会一天比一天长,黑夜会一天比一天短。冬至之后,又将会一年之中最冷的一段日子。
冬至这天,像是仲秋讲究阖家团贺。家里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包饺子,炖羊肉狗肉汤。
府里不差银子使,岑三娘吩咐买了四只羊,大锅炖了,阖府上下喝汤吃饺子。
皇宫里也不例外。皇帝召齐了在长安的宗亲们,妃嫔们,皇子公主们开冬至宴。
崔皇后坐在皇帝身边,穿着黄色的对襟绣翟鸟鸾凤的礼服,戴了九树九翟的花树冠。长长的裙裾像翟鸟的尾羽,轻盈的铺在地上,美丽如九天仙子一般。
她微微抬起了下颌,骄傲的俯视着朝她跪拜行礼的妃子们。所有的嫔妃,都不肯穿的比皇后鲜艳华贵。皇后在嫔妃中,一眼就看到了武昭仪,心里不可自抑的生出恨意来。
武昭仪没有穿朝服。穿着件红色绣牡丹的大袖绸缎衫。朵朵牡丹花瓣的边缘都以金银线绣就,衣襟与袖口镶着圈黑色的狐狸毛。低胸束腰的同色裙子,露出凝脂般的胸。挽着高髻,当中一朵嫩黄色的大朵堆纱宫花,配了两枝步摇。长长的链子直垂到耳际,磕完头起身,那耀眼的光芒就在她腮边轻轻晃动,艳美中带着娇柔。
崔皇后下意识的看向皇帝,见他满脸惊喜,那目光正和武昭仪对了个正着。崔皇后的心瞬间酸得像嚼了颗青杏。从小她就是家人嘴里玉人儿般的姑娘,她哪点比武昭仪差了?皇帝眼中却当自己木头似的。精心打扮的妆容连他一丝赞叹都得不到。
皇帝叫了平身,赐了座,就开了席。
宫乐开奏,一群舞伎旋舞助兴。
送来的羊肉汤是温热的。座位排在后面的嫔妃桌上,汤表面甚至凝出了片片冷油。宫中宴会向来如此。嫔妃们来赴宴之前都会自己垫巴先吃点。
帝后案几上除了羊肉汤,还有炭火的小锅子,煮着羊蝎子。与嫔妃们齐饮之后,高宗轻声对胡公公道:把这锅子赐给昭仪。
众目睽睽之下,皇帝毫不吝啬对武昭仪的宠爱。崔皇后大怒,瞅到了坐在后面的岑美人:皇上,今日乃是家宴。宫中舞伎跳的舞早就看得厌了。嫔妃中大有精于此道者,您许久没欣赏过了,不如请嫔妃们献舞助兴如何?
众嫔妃眼睛一亮,这是在皇帝面前亮相的大好机会。纷纷娇笑着应和:皇后娘娘既有吩咐,臣妾们哪有不肯的道理。
高宗也觉得不错,就笑道:跳的好的,朕有赏!
就有擅舞的嫔妃就起身去换了衣裳。
岑美人遥遥见皇后朝自己点了点头,便也起身去了。
不多时宫乐一变,奏出了胡旋舞调。唐宫中多爱歌舞,胡风盛行。吃着温热的菜,猛的听到节奏欢快的曲子,众人精神一振。就见殿门口一女身着七彩舞衣,踩着乐拍,旋身舞着进来。
转身急,身上舞衣像一朵怒放的花,旋转着铺开,美不盛收。鼓点越急,旋得越快,一时间看得众人心头急跳,呼吸都要停止了。
一声重锤,乐声骤停。跳胡旋舞的嫔妃干净利落的收舞,跪伏于地:臣妾献丑了。
好!高宗带头鼓掌,看她抬起脸来,眉眼秀丽,脸如红霞,不觉脱口赞道,好一个芙蓉美人!
崔皇后笑道:岑美人献舞有功,皇上赏什么?
岑美人赶紧答道:臣妾不求别的,臣妾宫中种得一株老梅,求皇上得了空陪臣妾一赏梅开景致。
高宗自然满口答应。
崔皇后微微一笑。又有嫔妃上前献舞,得皇帝一声赞,也纷纷求皇帝作陪。要求不过分,高宗都应了下来。
崔皇后心里默默一算,倒有七八日不能歇在武昭仪宫中。心里正想着下一步的安排,突见殿后蹬蹬跑来一个几岁的女童。身后嬷嬷跟着,进殿便磕头:小公主想见皇上,奴婢拦之不及,皇上恕罪!
高宗一看,正是崔皇后所生的宣城公主,正五岁,心里欢喜,招手道:宣城,来父皇身边。
宣城公主穿着大红描金的小袄,梳着两个鬏髻,眉目如画,可爱之极。听到高宗温和的叫自己,脆生生的行了礼:宣城向父皇母后皇妃娘娘们请安!
说完就蹬蹬的跑了过去。
☆、战况
战况
崔皇后瞧着女儿一番心思顿时飞到了九宵云外,只盯着她,生怕她摔着了。
宣城跑得稳当,笑嘻嘻的走到皇帝身边。
高宗突然看到她衣袖里露出一样东西,不觉好奇:你袖里藏的是什么?
崔后也好奇的看着。
宣城嘴一撇,将袖中的东西拿了出来:是个人偶,做的好精致!
听到人偶二字,殿中的人脸上就变了色。宫里最忌巫术厌胜之事。往往一经牵连,血流成河,不知多少人被斩首流放。
高宗也敛了喜色,拿起了那个人偶。大约三寸来高,做的栩栩如生,面目精致。他只看了一眼,就认出做的是武昭仪。
崔皇后大惊:宣城,谁给你的!
她声音太尖太利,吓得宣城哆嗦了下:母后,母后床头柜子里找,找到的!
武昭仪坐在下首,离皇帝皇后离得一丈开外,自是看不清皇帝手里的东西。她静静的坐着,一言不发,像在场所有的嫔妃一样,好奇的望向帝后和小公主。
高宗瞧也没瞧崔皇后,和声问宣城:宣城莫怕,告诉父皇,还找到了什么?
宣城撅着嘴:宣城瞧娃娃精致,生的和武娘娘一模一样,就拿着玩了。别的没注意。
崔皇后急道:皇上,这不是我的东西!
来人!查!高宗将人偶捏在手里,沉下脸吩咐道。
崔皇后想都没想,指着下首的武昭仪道:你这黑心肝的贱人,竟敢陷害本宫!
武昭仪惊得离座跪伏于地:皇上明鉴!臣妾惶恐!
崔皇后已伸手将宣城拉到了身边,指着武昭仪道:宣城,是谁让你去母后床头柜翻找出那个人偶的?是不是她?
宣城吓得哇的哭了起来:母后,宣城再不敢了,您别生气!
直气得崔皇后差点晕厥过去:你说实话,是谁让你去母后寝宫的!
宣城边哭边道:安公公说冬至节祖母送了节礼来,有好多好玩的。我就好奇,就看到柜子开了道小缝,随手拉开,就看到了。
崔皇后转身向皇帝说道:皇上,这物事不是臣妾的,定是有人故意放进臣妾寝宫
皇后着什么急,不就是个人偶,做的倒也精致。高宗淡淡说道。
他已翻来覆去仔细看了,并没有写什么身辰八字一类。心中一动,递给了胡公公。
胡公公领会了意思,拿了把银剪亲自动手把人偶拆了,仔细翻捡,里面什么都没有。
崔皇后紧张不己,见没翻出什么来,暗暗松了口气。她自知中了算计,高声说道:把安子带上殿来,本宫要问个明白。
这时殿前一个声音响起:皇上,臣有江南紧急军情奏报!
高宗心头一紧,离案而起:宣!
王相急急的上了殿,顾不得满殿嫔妃,行了礼道:江南八百里加急奏报,贼妇陈恪自称文佳皇帝,叛军已达五万人,包围了歙州。
高宗顾不得这边的人偶事件,匆匆离座而去:宣韦相柳相兵部尚书紫宸殿议事。
皇帝走后,冬至宴就散了。
崔皇后一手牵着宣城,看着武昭仪娉婷起身,恨不得生撕了她:昭仪利用才五岁的小公主,不觉得手段过于卑劣吗?
武昭仪故作惊色:娘娘何出此言?臣妾此事正诧异呢,怎么会有人制了肖似臣妾的人偶,该不会是崔老夫人送节礼时带进来的吧?可怜小公主天真未泯,只知道好玩,否则,臣妾着了道,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她低下头,温柔的问小公主:殿下,这人偶是你自己翻找出来的,还是别人给你的?你拿着它打算做什么呀?
宣城紧紧的依靠在皇后身边,抿着小嘴,惊恐的望着她,不知道是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