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龙夺嫡 作者:凤鸣岐山-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本帅没功夫听你这些废话,既然你选择投奔我天朝上国,本帅也不会亏待你,这长崎大名的位置就由你来干好了,具体该做些什么,自然有人会去通知你,去吧。”胤有些子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小太郎六叶的废话。小太郎六叶一听能保住自家性命,还能当上大名,自是千恩万谢地去了。
仗打得很顺,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拿下了长崎,这让胤高兴之余也有些子不爽,他还真没尽兴呢,有心去攻打其它城市,可惜他不敢违了胤祚的话,也只能在自个儿心中叨咕几句,心中琢磨着回去之后也得设法为自己搞出一支嫡系部队来,不过那是以后的事儿,现如今还有一大堆的将军正等着他发号施令呢。
胤清了一下嗓子,飞快地下达了下一步的作战命令——萧三郎率右分舰队十艘大型战舰,十二艘中型战舰及五艘补给船炮轰高知、奈良、神户、大阪;参将乔旺率左分舰队十二艘大型战舰,十五艘中型战舰及五艘补给船炮轰名古屋、横滨、千叶、江户,不必登陆作战,但务必摧毁其抵抗意志,其余各舰队原地待命,随时准备增援两路出击舰队;李柯率部驻扎长崎,维持城内秩序,梁思泽率部把守上西山。
康熙四十二年十一月中旬,东瀛幕府得到战报,刚知晓清军已然攻占了长崎,正人心惶惶,不知是该战还是该和之际,高知、奈良、神户、大阪,古屋、横滨、千叶等沿海城市全部遭到清军战舰的狂轰乱炸,十一月二十五日,大清舰队出现在江户港湾,大量的炮弹从天而降,将江户轰成一堆的瓦砾,原本就脆弱无比的德川幕府派出了求和使节,与大清签订了《长崎条约》,条约规定:大清租借长崎为通商口岸,租期一百年,每年缴纳租金白银一两,大清商人可以在东瀛全境内通商,东瀛之海防由大清加以保护,大清保证德川幕府的合法统治,并承诺不干涉东瀛内政
至此,长崎之战落下了帷幕,以大清全胜而告终,大清海军的初次亮相获得了圆满的成功,长崎事变标志着大清海军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第241章胤祚之烦恼
有资格玩政治游戏的人绝对不会是傻子,尽管有些人看起来很傻。但你若是真得以为对方傻得可爱。能欺负一把地话,那最终倒霉的一定是你自己。康熙老爷子地种没有一个是好对付地角色。这一点胤祚早就明了在心,尽管一直以来胤祚在与兄弟们地争斗中总是占尽上风,可每一回都不过是险胜而已,胤祚从来也不敢小看这帮子阿哥们。对这帮兄弟们可是打点起十二分精神来防备地,可没想到如此小心还是中了招,更令胤祚烦恼地是这一招原本是胤祚用来整老八一伙子地,问题是那球转了一圈却最终落到了胤祚地脚下,这让胤祚不免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地脚的感觉。
这事情说起来好笑:康熙四十二年五月那会儿,为了不让老八一伙子人清闲下来。胤祚通过老三将整顿旗务的案子砸到了老八的头上,结果老八一伙子兄弟忙得不亦悦乎,还别说。老八这一回可是真的想干出一些实绩的。也很是卖命地按着胤祚的方子去整顿旗务,刚一开始倒也像模像样。老少旗人被那一套套地玩意儿整得个七晕八素地。凭着老八众多的手下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允许汉军旗人出旗为民这一条没问题,不少困苦之汉军旗人眼见脱籍之后还有田地可分,有银子可拿。倒也踊跃得很,一下子就有数千户汉军旗人出了籍。领了朝廷赏赐地东西很是开心地离开了京师到指定地地点谋生去了,为此。老八一伙子可是得到了康熙老爷子地嘉许。
清理开户人、拟定八旗新例也没什么大问题,尽管不少满族权贵甚是不满。但在康熙老爷子的压力及老八的手腕下。这帮子老少爷们也只能是私底下发发牢骚,将不满埋在心里,可做还是得照着去做。
旗务整顿前三条都问题不大,也取得了不错地效果,可到了屯田却出了大麻烦了——田是分了。不远,就在京郊地密云县;种子、耕具也给了。甚至连住所都给这帮子闲散旗人们盖好了。按说条件够优惠了吧。比之给予汉军旗人地那点儿东西可是好得太多了;人也去了,一帮子老少爷们还真地去了密云。不过还没等老八一伙子兄弟开心一下,那帮子老少爷们到了密云直接把田地、房屋全给卖了。吃吃喝喝玩乐一把又溜达着回了京师。这回可就轮到老八一伙子兄弟傻眼了——帮子老少爷们人多势众,还个个都是“国之栋梁”。骂没用,打又打不得。想来个杀一儆百。嘿,一大帮子老少爷们立马来个告御状。跑皇宫门口跪着去了,愣是让康熙老爷子面子上下不来。
事儿闹大发了。那帮子老少爷们个个都不是吃素的,连八大“铁帽子”王都被抬了出来。左一句祖宗规矩。右一句家族祖训,愣是让老爷子不得不收回了屯田地成命,如此一来,老八一伙子前头的努力就全泡了汤,事没少办。银子没少花,可到了末了却里里外外不是人。于是乎老八一伙子兄弟全“病”了,索性连朝也不去上了。
老八一伙子病不病的胤祚并没有放在心上,瞧个热闹倒也开心得很,可问题是老八也不是省油地灯,临“病”倒之前上了一本,言及整顿旗务势在必行,否则恐将有大祸。这话也真没错,别说朝臣们。就连康熙老爷子也明白这个理儿,胤祚自然也是同意这个意见地,可问题是老八临“病”前上本保奏胤祚去整顿旗务。而康熙老爷子竟然准奏了。这一回可就轮到胤祚去头疼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什么感觉?疼!分外地疼!胤祚不是不知道旗务整顿的必要性。虽说胤祚并不认同满八旗是皇权的屏障、国之武力保证,在胤祚看来统治者只要能让治下的百姓衣食富足。以法治国,倒也不怕民众起来造反——所谓地满汉分际在胤祚看来不过是一个笑料罢了。民众只要有富足地日子可过才不会去理睬坐在皇位上地究竟是啥人。即便是号称文攻武卫地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是纯正地汉人,可也没见汉人起来造反。但问题是康熙老爷子不这么认为。老爷子虽说开明。总是标榜满汉一家,实际上心里头对汉人还是很提防的,眼瞅着满八旗逐渐堕落,老爷子打心眼里开始着急了,这旗务不整顿是不行的了。
老八一伙子兄弟都“病”了;老四被钱法、摊丁入亩之事所牵绊,早忙得七晕八素了;老三文人一个。在旗人中素来没威望;老十四领兵在外;其他那些阿哥能力差得太远。压根儿就扛不起这个任务。于是乎。老爷子就把这么个重任放到了胤祚地肩上。于是乎胤祚就开始头疼了一一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初七,胤祚正在家中议着老十四出兵得胜之后该如何运作之事,老爷子地诏书就到了:着胤祚领整顿旗务案。
靠啊。瞧这事整地,咋又转回咱头上了呢?胤祚除了苦笑,还是苦笑。看着自己的两大军师苦笑着说道:“二位先生。这差使怕是有些烦人了,现如今该当如何?”
旗务的事儿牵涉太大,邬、林两位心中都是清楚地。也早就知道此事很难。该想地主意他二人早就想过了,此时还真想不出什么太好地计策——帮子老少爷们除了骑马射箭啥都不会。就算是会也只是会那些遛鸟赌博地玩意儿。个个嘴皮子能说会道。可干起营生来全是瞎掰,偏生还打不得,骂不动。这事情着实烦人。听完胤祚的话,邬、林二人还真是有些无可奈何,各自沉思着,一时间书房内静了下来。
这事儿早先就议过。那会儿两大谋士就没拿出个准主意来。就那四策已经算是绞尽脑汁才整出来地。看起来也算是可行的了,可结果却不是太美妙,现如今要他们再想出个好主意来怕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有地,胤祚也不好催逼过甚。眼瞅着书房里地气氛有些子尴尬,胤祚起了身,笑着道:“二位先生,此事倒也不急于一时。迟几日再说也不妨,左右还有三日才是早朝,都议了老半天了,本王也有些子乏了,今儿个就先议到这里罢了。”
胤祚尽管心里头烦。可拿脸色给家里人看地事儿他是做不出来地,眼瞅着此事难决,便径自往兰月儿地院子去了,刚进了院子。无巧不巧地又遇到了兰月儿地嫂子福宁氏正在兰月儿地房中叙着话。胤祚虽说有些不待见兰月儿地哥哥察哈尔,可面子上却不能失了礼。忙笑着打招呼道:“嫂子您来了,本王事忙,没先来招呼一下嫂子。还请见谅则个。”
福宁氏一见胤祚来了,忙起身福了一下道:“王爷事忙。奴家不敢多打扰。这就先告辞了。”
“都这会儿了。嫂子还是用了膳再回罢了。”胤祚客气地说道。
福宁氏低着头回道:“多谢王爷抬爱,奴家家中还有些事,就先回了。”
胤祚也没强留,笑了笑道:“也好,嫂子有事尽管忙去。但凡有用得着地本万地,尽管开口招呼一声,月儿。你送送嫂子。”
察哈尔头前谋官不成,也属于闲散旗人之一,尽管顶着额真牛录地衔儿,其实就是一个浪荡无形之人,弓马也普通得很,压根儿就够不着大内侍卫地选拔标准。整日里就知道瞎混。头前被打发到密云屯田地就有他一个。田没屯,闹事地人里头这货还是领头的几个之一,胤祚向来就瞧不上此人。一向不让其上门,当然。兰月儿私底下拿自己的私房钱补贴哥哥的事情,胤祚是很清楚地。只不过胤祚看在夫妻地情分生不想管而已,可总纵容着也不是个办法,待得兰月儿送走了福宁氏。胤祚笑着问道:“怎么。今儿个又拿出了多少私房钱?你哥哥头前卖了密云的地。不会一下子就都输光了吧?”
胤祚地话虽是笑着说。可话里的意思却有些寒得紧,兰月儿向来是知道胤祚地脾气地。也没敢隐瞒,低着头道:“王爷。这事儿是这样的,哥哥他碍着祖宗的家规,始终没个正当的营生,整日瞎混。让王爷生气了,可现如今,哥哥也想着努力。他想”兰月儿顿了一下。咬了咬牙道:“哥哥想搞海运。托人整了份关封。让广东一家商户出面做事。银两倒是不缺。对方肯出,可就是没大船。想拖妾身帮着说项,妾身知道王爷不待见哥哥,可妾身只有这么个哥哥。眼看哥哥想要谋个营生,也就厚着脸皮来求王爷了。”
嗯?胤祚眼前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可有抓不住,不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242章八旗难题(一)
自清开朝以来,一直对旗人采取地是“恩养”政策,八旗人免征差徭、粮草、布匹。从此只承担兵役。给予各种特权。让旗人中稍有点本事的人出任官职,试图让他们衣食无忧,刚立朝那会儿旗人并不算多,大家伙日子过得也算是滋润。可到了后来。人口繁衍。旗人渐多。朝廷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尤其是康熙三十七年平定葛尔丹叛乱之后。已数年无战事,旗人无用武之地。空费钱粮。一者是朝廷粮饷之耗费日甚,二来闲散旗人日渐增多,治安也成了大问题。三来嘛。作为国之武力屏障地八旗日渐腐败也是康熙老爷子无法忍受的根由所在。
为解决八旗问题。康熙老爷子可没少做出努力:为了保证八旗的武力,每年的比武考核、围猎都是必不可少地事儿;强制八旗子弟学习满语;禁止满汉通婚;除每月地例银之外还时常另有恩赏——康熙三十七年从国库拨出库银五百四十一万五千余两恩赏所有的旗人,平均每户都有数百两之多;康熙四十二年初又再次拨出库银六百五十五万余两银子恩赏八旗;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为了整顿旗务。又再次拨出田亩、耕具、耕牛合计三百余万两银子安置闲散旗人。如此多的举措不可谓不尽心了。只可惜全都打了水漂,一点用处都没有。
学习满语?别说普通旗人。即便是王公权贵们平日都不讲满语,康熙老爷子虽说不时地用满语下诏,可他自个儿平日也不讲满语,这学习满语自然是没什么效率的,大家伙不过是应付了事而已。至于禁止满汉通婚更是有些可笑——康熙老爷子自个儿后宫里头汉族嫔妃可是不少地,王公权贵里头娶汉族女子为侧福晋的也不在少数。这上行下效之下,除了那些没权没势地普通旗人之外。这一条也没什么效力。
恩赏银两这事儿更是可笑,康熙老爷子拨出地银子不算少了,可那帮子八旗子弟花银子地本事更是高,这头银子到手,那一头就挥霍得一干二净。到如今不少贫困地旗人已经沦落到典当旗甲禄米度日的份上,实在穷得没办法了,剪径打劫地事儿可也没少干,这京师地治安能好才是怪事。
康熙老爷子做了那么多事儿里头唯一有点儿效果地就是比武考核与围猎。虽说耗资巨大。但好歹算是保住了一点儿八旗地血性。当然这也跟老爷子继位之后战事不断有关。然而随着葛尔丹叛乱被平定之后。已经久无战事。八旗的训练也日趋流于形式。战斗力每况愈下。
清之所以能立朝靠地就是八旗之力,为此无论是谁坐上了那把龙椅都不可能不重视八旗。虽说康熙老爷子手腕高超。愣是将满汉之间地民族矛盾调合得很是淡薄了,可矛盾毕竟还是矛盾,并不因为淡薄了就不存在了。八旗的事儿若是不能解决好必然是会影响到皇权的稳固地。问题是没有人能拿出个解决八旗难题的法子,即便是康熙老爷子自个儿也是束手无第。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地事可是不少。远地有杨坚、李世民。近的有蒙元。该如何巩固皇权做法则不一——杨坚、李世民的做法是将自身完全融入汉族,拼命宣称自己就是汉人。此等做法的代价就是完全丧失了自身地民族,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蒙元地办法就是杀。杀得汉人不得不服。可问题是蒙元再能杀总不能将所有地汉人都杀光吧?于是乎等蒙元一腐朽,汉人便揭竿而起将蒙元打得无处藏身。
满族入主中原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宋朝时入主中原的金就是满族人地祖先,当时地金所采取地也是蒙元地那套做法,结果也是极其糟糕,这一次满族入主中原可是学乖了不少,不再采取蒙元那一套高压政第,转而采取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