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天遁攻心 >

第6部分

天遁攻心-第6部分

小说: 天遁攻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挽回不了败失汉中的结局。曹军于219年5月撤出汉中战场,也就默认了与刘备继赤壁之战后又一次较量的失败。从此,汉未军阀混战的局面被鼎立态势所取替,三分天下的格局得以确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段??三国。

【小将奇谋破蜀军】

公元220年,关羽被吴国所杀后,刘备不顾大臣的劝谏一面准备出兵,一面通知张飞到江州会师兴兵伐吴??以报关羽之仇。然而还没有等刘备出兵,张飞的部将范疆、张达叛变,杀了张飞投奔东吴。刘备一连丧失两员猛将,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于报仇,已经没有冷静考虑的余地了,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率大军攻吴。孙权听说刘备这次出兵声势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刘备求和,但是遭到刘备的拒绝。

蜀汉军马一路攻下巫县(今四川巫中县北),一直打到秭归(在湖北省西部)。孙吴在讲和无望时,启用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去抵抗。刘备出兵没几个月,攻占了东吴的土地五六百里地。接着刘备命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亲率主力从秭归出发,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了?亭。东吴将士看到蜀军得寸进尺,步步紧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

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自以为英勇善战的常败将军刘备,自春至夏无所作为,自此孙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于是命蜀军长江两边山林茂盛之地,布四十个营寨,连绵七百里,只想舒舒服服过个夏天到了秋天再进攻。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一直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走。吴军发现了,紧紧在后面追赶。还亏得沿途的驿站,把丢下的辎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挡住了东吴的追兵,刘备才逃到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

陆逊“以逸待劳”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4…3狡司马无心却请战 诸葛神算缓出兵

…………………………………………………………………………………………………………………………………………

【狡司马无心却请战】

三国时的司马懿,是最伟大的〃时间战略家〃,他与孔明对峙五丈原时,采取〃麻痹策略〃,不动如山。孔明急于求战,派兵挑衅,甚至送他几件女人的衣物,嘲讽他是女人,他仍不以为忤;魏军被惹恼了,纷纷求战,司马懿刻意向朝廷写报告,请求朝廷允许他出战,这分明是在敷衍、拖时间,目的在以静制动。终于〃待〃到了孔明身体累垮,〃待〃到了蜀军撤退,不战而胜。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中原,主要的对手是司马懿。而司马懿与孔明对峙五丈原时,采取“麻痹策略”,不动如山。诸葛亮使尽了浑身解数与司马懿斗法。而司马懿每逢斗法不利,马上采用以逸待劳的一招,坚守不出。诸葛亮对此也无可奈何。

诸葛亮第二次出兵伐魏时,只有曹真单独领兵抵抗。司马懿算定诸葛亮只有一个月的粮食,利在急战,于是奏请曹睿下诏,教曹真坚守诸路关隘,不要出战,不到一月,蜀兵自走,那时乘虚而击之。后果如所料。只不过诸葛亮善于退兵,损失不大。

在与司马懿的最后一战中,诸葛亮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司马懿激到正面战场上来,只得使小人手段,让下属送一些妇人衣物给司马懿,羞辱司马是如妇道人家一般,不敢出来正面交战。司马懿仍不为所动,反而将衣物披在身上自嘲调侃。倒是属下众将忿怒,一定要拼死出战。司马懿怕镇不住部将,来了个千里请战,哄骗将士们说,不是我不愿意出战,是皇上命令我们坚守,既然你们一定要出战,我上奏折给皇上,让皇帝批准后我们马上出战,大家再耐心等等吧。于是装摸作样向皇帝写求战信。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以千里请战?曹睿摸准了司马懿的意思,于是明令坚守不要出战,帮司马懿镇住了部将。诸葛亮终于黔驴技穷,再加上约请的东吴三路伐魏兵马失败,自己又有病在身,进退两难,最终被司马懿活活拖死在五丈原。

一场战争局部的胜利并不能代表什么,而是讲的是最后的胜负,人生、历史都在乎最后的胜负,斗勇其次且短,斗智在首且纪。司马懿战胜了诸葛亮,虽然不是轻轻松松,再难忍受都是事实。但司马懿却笑到了最后,方能够成就司马家族的最后成就霸业。

【诸葛神算缓出兵】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秋七月,魏都督曹真病可,乃上表说:“蜀兵数次侵界,屡犯中原,若不剿除,必为后患。今时值秋凉,人马安闲,正当征伐。臣愿与司马懿同领大军,径入汉中,殄灭奸党,以清边境。”旬日内,司马懿入朝,魏主将曹真表奏之事,逐一言之。懿奏曰:“臣料东吴未敢动兵,今日正可乘此去伐蜀。”睿即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三人拜辞魏主,引四十万大兵,前行至长安,径奔剑阁,来取汉中。

此时孔明病好多时,每日操练人马,习学八阵之法,尽皆精熟,欲取中原;听得这个消息,遂唤张嶷、王平分付曰:“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吾却提大兵便来接应。”二人告曰:“人报魏军四十万,诈称八十万,声势甚大,如何只与一千兵去守隘口?倘魏兵大至,何以拒之?”两将吓了一大跳,以为是诸葛亮要借机杀他们:这点人马如何去抵挡挡四十万人 ?'炫书…'

其实诸葛亮算准了:这段时间秋雨连绵,魏军不敢深入,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而此时蜀国大军都在汉中安歇一月,待魏兵退,那时以大兵掩杀过去:以逸待劳,十万之众可胜魏兵四十万了。

孔明随统大军出汉中,传令教各处隘口,预备干柴草料细粮,俱够一月人马支用,以防秋雨;将大军宽限一月,先给衣食,伺候出征。不久,天雨大降,淋漓不止。陈仓城外,平地水深三尺,军器尽湿,人不得睡,昼夜不安。大雨连降三十日,马无草料,死者无数,军士怨声不绝。不久,曹真、司马懿无功而返,诸葛亮料定其退兵并会设有伏兵,于是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

此次诸葛亮以逸待劳,退却曹真、司马懿大军,取得复出祁山的开门红。

4…4以退为进渡难关 袖里乾坤能胜算

…………………………………………………………………………………………………………………………………………

案例一:

友尼利福公司在非洲东海岸早就设有大规模的友那蒂特非洲子公司,那里有丰富的肥料,并适合于栽培食用油原料落花生,是友尼利福公司的一块宝地,也是其主要财源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友尼利福这些肥沃的落花生栽培地一块块地被非洲国家没收,这使该公司面临极大的危机。针对这种形势,柯尔对非洲子公司发出了6条指令:第一,非洲各地所有友那蒂特公司系统的首席经理人员,迅速启用非洲人;第二,取消黑人与白人的工资差异,实行同工同酬;第三,在尼日利亚设立经营干部养成所,培养非洲人干部;第四,采取互相受益的政策;第五,以逐步寻求生存之道;第六,不可拘束体面问题,应以创造最大利益为要务。柯尔在与加纳政府的交涉中,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的利益,主动把自己的栽培地提供给加纳政府,从而获得加纳政府的好感。后来,为了报答他,加纳指定友尼利福公司为加纳政府食用油原料买卖的代理人,这就使柯尔在加纳独占专利权。在同几内亚政府的交涉中,柯尔表示自行撤走公司,他的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使几内亚受到感动,因而允许柯尔的公司留在几内亚。在同其他几个国家的交涉中,柯尔也都采用了退让政策,从而使公司平安地渡过了难关。

这就验证了英国友尼利福公司经理柯尔在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基本信条,即“不拘束于体面,而以相互利益为前提”。依据这一信条,他在企业经营和生意谈判中常常采用退让策略。在一定情况下,甘愿妥协退步,以赢得时机发展自己,结果可能是退一步,进两步,实质上还是自身获益。

在生意场中,必要的退让可以换来更大的利益;一味地咄咄逼人则有可能使你陷入死胡同。当然,退让策略的运用,既要适时,又要得体,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自己有必胜的信心,同时,要对自己控制局势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万不可不分时机地滥用。

案件二:

上世纪20年代初,福特面临又一次打击,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新型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喜爱,因而销路大畅。惟独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但是,无论对各地要求福特供应花色汽车的代理商,还是对公司内的建议者,福特总是坚决顶回去:“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它颜色耐旧些。”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减人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他夫人担心公司牢骚太盛,会不会人心思走。福特知道夫人的担忧后,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公司快倒闭了。福特诡谲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新车?

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一定比别人都便宜!”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的出厂,市面所卖的都是存货。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主管干部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有关福特的新闻,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的A型汽车将于同年12月应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牌A型车终于在人们的长期翘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的局面。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没有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变弱,由优变劣了。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以逸待劳。

老福特的“以逸待劳”正是一种后发制人策略。这种策略常常表现为一种紧跟方式,就是说,企业并不强行研究开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某种新产品初露头角并显示出较强生命力时,就立即进行仿造和改进,把自己的改进型新产品快速抛入市场,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后发制人”或者是“以逸待劳”的策略是在商战中经常应用的。“以逸待劳”并非“好逸恶劳”,而是养精蓄锐,等敌人劳师动众、疲于奔命、彼竭我盈之后待机而动。

5…1胜战计谋第五计 趁火打劫自取利

…………………………………………………………………………………………………………………………………………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出处】

《国语?吴语?越语下》:“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抟之,大获全胜。”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徐珂《清稗类钞之盗贼类之趁火打劫》:“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主人加以诃斥,则日:将为汝寄顿于吾家也。盖仓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

【按语】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释义】

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