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天遁攻心 >

第32部分

天遁攻心-第32部分

小说: 天遁攻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得傲慢无礼;欲置他于死地。

于是司马昭让监军卫?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

卫?,字伯玉。今山西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西晋的大臣,魏国侍中卫觊之子,出身于书法世家。年轻时在魏国仕官,担任廷尉、镇西将军。惠帝时被贾后所杀。卫?出身书法世家,父卫觊长于书法。自己擅长隶书、章草,颇有才智。但才智归才智; 抓邓艾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一个监军;带着千余军士; 拉上一辆槛车; 穿过邓艾部下的营房; 去司令部抓有可能造反的司令员邓艾;岂不是让羊去抓老虎。而且钟会又借机耍了个大阴谋;不配合军力只让卫?先行去抓邓艾; 实质是想令邓艾杀卫?,证实邓艾反罪; 乘机攻击夺其兵。

卫?危矣,但谋事在人!深知此行之危的卫?将军决定先对邓艾来个釜底抽薪,他利用夜晚赶到成都,马上发文通知邓艾手下诸将,连夜商议说: 有诏书要抓邓艾,其余人没什么事; 若来开会的,爵赏如先;敢有不来的,可能诛及三族。比至鸡鸣,将军们都来卫?这里开会来了,唯独邓艾不知道要开会。天亮后;卫?乘使者车,径直来到成都殿前。此时邓艾卧床未起,尚在梦中;便与子邓忠双双被抓。邓艾手下几位小头目想劫回邓艾,整仗往卫?营房。卫?哄他们说,你们放心;我会将邓艾之事申报皇上;一定搞清,于是诸将止住行动。这个时候; 钟会大军才终于赶到,令部将胡烈等人将邓艾带走; 囚在益州解舍。

这里卫?抓邓艾; 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用的就是一计釜底抽薪; 将邓艾的下属全部招来;统一思想;学习文件;明令正告;无外乎将邓艾身边一切可能着火的东西全部抽走;然后不慌不忙公开透明地抓走了邓艾。

【轻弹泪曹丕继嗣】

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仁爱,与众不同,留有五岁能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

但自古红颜多命薄; 奇才多命短。曹冲也一样; 还未成年就病逝了,年仅十三岁。

曹冲的病逝,令曹操心痛万分; 曹丕、曹植安慰曹操。教子有成的曹操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此话大有哲理和警示:我曹操失爱子; 当然是大不幸,你等虽然失去了兄弟; 但却是少了最有力的继嗣竟争对手; 因此反而应是幸运的; 你等都有机会了; 但应好自为之。于是乎; 曹操立卞夫人为魏王后; 其所生的长子曹丕; 三子曹植两位最有继嗣实力的竟争对手随后地展开了一场继嗣的暗战。

曹植首先亮出了武器: 才。曹植; 字子建,极聪明,举笔成章,但凡曹操出征,诸子送行,曹植总是称述功德,发言成章; 对父亲无限赞许。曹植之才是足以打动任何人的; 曹操也不例外; 有了欲立之为后嗣的念头。

曹丕慌了,战不得害不得说不羸写不羸如何来羸; 赶紧问计于中大夫贾诩。贾诩教曹丕亮出了一件最简单的武器: 泪。于是但凡曹操出征,诸子送行,曹丕总是一言不发; 流涕而拜,左右大为感伤。俗话说: 男儿有泪不轻弹; 曹丕却在关健时节轻弹几泪; 顿见成效; 令父亲怀疑了曹植乖巧,诚心不及曹丕。

曹丕又使人收买曹操的近侍,不断说曹丕之德; 树立正面形象; 等候时机。果然; 不久后曹操决定立后嗣,踌躇不定之际问贾诩:“我欲立后嗣,当立谁呢?”贾诩不作回答。曹操又问:“贾先生怎么不回答呢?”

贾诩曰:“我正有所想,因此暂时不能回答。”

曹操问:“想什么?”

贾诩说:“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

曹操大笑,马上决定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为什么贾诩一说:“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 曹操马上决定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因为袁本初、刘景升都是废长立幼自取其乱的。

此中釜底抽薪之妙处在那里啊? 曹丕的哭及贾诩的点! 曹丕用几滴眼泪熄灭了曹植八斗才气燃起的烈火! 贾诩用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活脱脱地抽走了曹操唯才是举、鼎新变革、确有立曹植为嗣而废长立幼的念头。

19…4不敌其力寻他计 釜底抽薪建奇功

…………………………………………………………………………………………………………………………………………

案例一: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曾提出过“客户的虚拟晶圆厂”这个概念:将台积电的半导体工厂,当做是客户自己的工厂,客户“反客为主”,不但自己决定要生产哪种产品,连制程都可以参与掌控、监督、改善。在某种形式上,客户不用花钱就拥有一座半导体工厂。真做到这样的话,台积电将由制造业变为一个以“营销和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此即转型,釜底抽薪。

“企业购并”也是根本解决竞争的办法。购并有两大目的,一是接收市场,一是消灭竞争。它是一种彻底解决企业竞争的办法。《企业购并实用》一书指出:美国的Raychem公司,生产高级电线热缩套,独占台湾电信局的生意,该公司向来是只要新竞争者出现,就毫不迟疑地诱使新竞争者出售,将他买下,把竞争消弭于无形,最是彻底。

案例二:

在我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早已成为大众口头禅。在我国市场疲软的1989年、1990年,很多优秀的企业,正是靠过硬的质量、多变的品种度过了低谷。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

羽绒被在冬季自然应是畅销的时令商品。但从1990年初来自上海繁华商市的信息,却表明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就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铺面市场来说,两边柜台羽绒被销售的冷热反差悬殊。一边货架上的商品虽然琳琅满目,有浙江、江西、安徽、河南等地的产品,含羽量各不相同,可是问津者寥寥无几。另一边出售情况则迥然不同。

柜台前,“国家二级企业浙江丽水羽绒厂”的横标非常醒目,透明的玻璃窗内丽水羽绒厂正在“现场办公”。几名头上沾着白色羽绒的售货员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按照顾客中意的羽绒、面料及重量要求现充现卖。

数十人排队争相购买,队外问长问短的顾客不时加入到队伍中。一对青年男女眼盯着他们选中的羽绒经过电子秤精确计量,被充进一条他们中意的被套中,当场缝制完毕,他们心满意足地挤开人群走了出来。

把柜台当“车间”,现做现卖,这实在是丽水羽绒厂异想天开的绝招。

原来,一段时间内,全国上百家羽绒厂的数百种羽绒被源源抵沪,铺天盖地,其问难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随着消费者不断投诉,羽绒被在上海的声誉大跌,市场销售自然由热变冷。

在这种困境下,丽水羽绒厂拿出了自己的绝招。他们吃透了消费者的心理??质量不过关,冒牌货太多,于是开展这种现场充填羽绒被的业务,让顾客可以全部看到充绒量、面料、尺寸等,又可以自由选择,消除了顾客对羽绒制品的“恐劣症”,获得了顾客的信任。这手绝招虽有些异想天开,毕竟他们成功了,而且令人叹服。

较其他企业,浙江丽水羽绒厂的企业家多了一个心眼。他不效仿其他企业扩充广告宣传,四处游说推销,硬着头皮闯过市场疲软的“低谷”,而是抓住了现代企业经营的信条??“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来个“釜底抽薪”。抽走了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恐劣”心理。

案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建造几十艘潜艇,作为对抗英国海军的新武器。

在即将完工之前,德军公开召募数千名潜艇勤务水兵。德国青年无不向往潜艇上的战斗生活,因而出现了竞相志愿参军的现象。 英国海军情报部,接获这消息后,立刻展开反宣传,把详细介绍潜艇勤务有多危险的传单,大量散发到德国境内。

不仅如此,更通过电台向德国广播“假装什么病就不必在潜艇服勤的方法”。德国青年普遍受这些宣传的影响,产生抗拒服役于潜艇的心理。

这件事使德军招募潜艇服勤人员的工作迟延了好几个月。

案例四:

赫鲁晓夫访美即将结束时,在苏联驻华盛顿的大使馆举行告别宴会,尼克松代表美国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出席。宴会上,尼克松特意走到赫鲁晓夫的面前,在很多记者注视下,热情地对赫鲁晓夫说:“我相信您对美国的这次访问一定非常成功、顺利。您在美国受到了非常有礼貌和非常热情的接待和欢迎。”尼克松觉得这句恭维的话已经够到家的了,赫鲁晓夫再没有理由不满和恼恨自己了,自己同他的关系总算可以缓和一点了吧。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赫鲁晓夫听完这话后,忽然勃然大怒。他气狠狠地对尼克松说:“如果我的访问真的顺利,那决不是因为你想要让它顺利。据我得到的报告,你非常希望这次访问失败。”

尼克松挨了当头一棒,一时显得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在场的记者们也目瞪口呆,继而把这件事做为头条新闻发了出去。

尼克松慢慢怀疑,赫鲁晓夫对自己的这种好战态度,背后定有极深的用意。自己并没太得罪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就是再恨自己、再没有修养,作为一个大国首脑,一个政治家也会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但赫鲁晓夫好像根本不想掩饰自己,而且在很多场合,他几乎是故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愤怒和对尼克松的怨气,越是人多的时候,越是有记者在场的时候越这样。这毫无疑问是有目的的。

尼克松猜测的不错,赫鲁晓夫正是在实行着他的一个政治、外交战略。1960年是美国大选年,艾森豪威尔两次任期已满,作为副总统的尼克松肯定要参加竞选。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厨房辩论”在美国传开后,他的威望日益升高,当选总统很有希望。而这,正是赫鲁晓夫不愿看到的。

于是,赫鲁晓夫制定了战略。在他访美期间,他故意时时流露出对尼克松的强烈愤慨。赫鲁晓夫知道,新闻界会迅速地把这些情况传播出去,美国人不久就会全知道“赫鲁晓夫不喜欢尼克松”。赫鲁晓夫心里也清楚,如果美国人看到尼克松无法在与苏联的关系上取得进展,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尼克松无能,从而抛弃他。

赫鲁晓夫的策略果然起了效果,许多美国人都在谈论投票给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因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合得来”。尼克松虽然清楚地看到这种形势,也想在与苏联、与赫鲁晓夫关系上做点补救工作,但为时已晚,且赫鲁晓夫也根本不买他的账。1960年11月,尼克松在大选中输给了肯尼迪,为此他遗恨了8年之久。

选举结果出来后,赫鲁晓夫兴高采烈地向各国新闻记者吹嘘,说他曾竭尽全力让尼克松选不上。几年后,赫鲁晓夫见到了美国新总统约翰。肯尼迪。表功地告诉他:“我们使你当上了总统。”

20…1混战计中第二计 乱中取利意摸鱼

…………………………………………………………………………………………………………………………………………

【原文】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出处】

出自于三国,并被广泛运用。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释义】

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计名探源】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

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比喻乘着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案例典故】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全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