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新中华1903 >

第21部分

新中华1903-第21部分

小说: 新中华190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不~”段履庄连连摆手,“以我在大盛魁的身份,一百万两以下就可以做主,更何况区区五十万?”
  ◆◆◆◆◆◆◆
  在口外这种地方,生活条件远不及关内优越,更比不上关内大中城市的繁华,甚至可以用荒芜来形容口外的。内地技工只能花高价聘请,可之用钱来拉拢他们,早晚他们还是会离开这,因为这里并不是他们的家。如果想留下他们,首先就必须要让他们把口外当成他们的家。要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就必须先给他们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居所,而不是地窝子和通铺。
  徐天宝一开始准备建的房屋和筒子楼差不多,只是两侧的房间都被加长了,每三个单间组成一个简单的套间,总面积有70多平方米。这个面积,用来安置一家五口三代人,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不过,福建来的陈老栓提出意见,说这种口外这种地方不能光考虑居住条件,还得防备随时可能到来的袭击,建议宿舍楼依照福建客家土楼的方式建造。土楼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土楼里面分布着二、三十间住房,可以容纳上百人,大的则有三、四百间房,可以居住上千人,土楼大小以实际需要入驻的人员多少来决定。
  “东家~您的用意是好的,但是按照用洋灰和钢筋建造的说法,需要的钢材、砖块、水泥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胡之春用算盘算成花费,眼皮直跳
  徐天宝笑了笑,“我知道这样盖房子会花不少钱,但是要知道这些工人是咱们工厂最值钱的宝贝。在口外这地方办厂,就得想方设法吸引这些工人留在这,把家安在这,咱们帮他们把家建好,他们还会走吗?”
  陈老栓在一边听说,便凑过来说道:“东家,其实不用那么破费,外墙用石灰、黄泥和沙或鹅卵石相拌,还掺入桐油、糖浆、糯米浆等粘性物筑墙,此种土楼墙体的坚韧耐久性一点都比洋灰差。”
  最后,徐天宝决定按照客家土楼的模式来建造职工宿舍。土楼外墙砌到2尺(2米)左右厚,高10尺,分四层。土楼一层作厨房、柴草间、牛猪栏;二、三层为贮藏室和寝室;四楼即顶层楼是战略用房,既不住人也不置放杂物,且间间有门连通;其走马楼上下环行四通八达。一座土楼一般只有一扇外门供进出。此门是整个土楼的安危所在,故门墙特别加厚,门框亦为巨石制成,并备有横竖栅栏杆,以防不测。厚实的门板包以铁皮,有粗实门杆。板门后大多还有一道闸门,闸门之后还有一重便门。为防火攻,门顶上还设有水漏。如门一旦被攻破,可从两侧和炮楼予以夹击,还可以在通往土楼内一道道巷门窄路途中阻击。土楼中还掘有水井,设有专门囤积粮草的仓库,其它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一旦有事,紧闭外门,可以坚守1~2个月之久。
  最后,徐天宝还接受了贝格尔的建议,对土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增加了一些射击口。不久,大盛魁的资金和徐老爷的人工很快到位,老哈河边原本空旷的原野上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就在徐天宝大展拳脚的时候,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如期爆发。
  双方军队的铁蹄在中国领土上肆意践踏,俄军为了制造阻止日军进攻的开阔地,将堡垒前方圆30余公里的村庄摧毁。其中,旅顺龙头镇吴家村,原有17户人家,七八十间房屋,被炸之后仅留下五间房的残基,以后这个村便改为“五间房”。交战地区哀鸿遍野,一些失去主人的家犬,因被猛烈的炮火震惊,为抢夺尸体而发狂,有的竟然冲入房屋,撕咬炕上的婴儿。
  两个帝国主义强盗在自己的领土上打架,而清廷却宣布局外中立,并划出辽河以东为战区,辽河以西为中立区。清廷倒是局外中立、睦邻友好了,但中国老百姓已经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无视牺牲百姓和国家的劫难,而窃喜于朝廷的安宁,清朝不灭,天理不容。
  战事一开,不断有难民渡过老哈河来到赤峰境内。为了维持工地秩序,徐天宝向齐武阳借调了一百名大盛魁的武装卫队,用来维持工地秩序,同时也开始组织属于自己的武装护厂队。





  韬光养晦
  34难民潮
  到了2月底,大量饥民蜂拥而来,很快在赤峰一带就聚集了近四、五万灾民,所经过之处,树叶树皮尽被吃光,甚至有饥民在雪地里拼命的刨地,将草根树根都挖来吃掉。如果挖到田鼠、冬眠的蛇蛙就如获至宝。
  他们大多拖儿带女,衣衫褴褛,形容憔悴。有的人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再也没爬起来。流民中有吼天嚎地的,有呻吟不止的,有骂娘的,有号哭的,各种声音汇集到一起,听得叫人心悸。在桥边、墙角、房外,到处是坐、躺着的难民,很快人群中出现了饿死的尸体。赤峰知县连夜找来县内大户,商议如何安置饥民,千万不能发生民变。
  赤峰知县名叫牛得禄,安徽寿县人,同治年的进士。牛知县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是家族里最大的官也就做到知府。来了赤峰之后,也没遇到过什么大事。所以,牛知县没有处理突发情况的权变之才,只能找来赤峰县里德高望重或是财大气粗的乡绅一起商议对策。
  这次受邀前来的一共有十人,分别是徐老爷、徐天宝、田魁、段履庄、天一楼东家程天一、祥记米铺的老板周吉祥,还有开办牧场的闫鸿运和闫鸿发兄弟。
  牛知县的口音带着浓重的安徽腔,“如此多的灾民,这怎么处置、应付?万一局面失控,灾民闹将起来,我丢官是小,诸位多少年苦心经营的家业就会毁于一旦。还希望诸位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祥记米铺的老板周吉祥说道:“我看不会吧?逃难来的灾民多数是本分的农民,经过长途奔波,给口水喝都感恩戴德,有气无力地挨门要饭,我家铺子的粮食也没有遭到哄抢,赶紧搭粥棚,支大锅,舍粥!”
  牛知县说:“这么多人,怎么舍?府库里也没有那么多米啊~”
  周吉祥一拍胸脯,“我出一千担大米。”
  程天一也说道:“对,得舍,能舍多少是多少。大锅不够,到我们天一楼来拿,熬粥的人不够,我们天一楼的大厨子都可以顶上。”
  闫鸿运说道:“我的牧场里有羊毛,让他们拿去铺着裹着,虽然有点骚臭,至少可以御寒。要是米面不够了,我还可以杀牛宰羊。”
  “诸位都是宅心仁厚。”牛知县望向徐老爷和徐天宝他们,谁都知道徐老爷、徐天宝、田魁、段履庄四个人是一条船上的,而且财雄势大不说,身后的背景还十分强硬。
  “徐老爷~赤峰周围就数徐家地亩最多,本官想向徐老爷借地,搭建窝棚,安置灾民,不知道徐老爷能不能行个方便?”牛知县问道
  徐老爷笑道:“这种救人性命的事情,就是知县老爷不说,我也要主动提出来。另外,我还要拿出家里的存量贰佰担大米,与周掌柜的一起施粥。”
  田魁也说道:“我哪里只有煤,若要用时,随时来取,拿去生个火也好。”
  段履庄说道:“我们大盛魁没粮也没煤,但是段某人可以从别处借调一批米粮衣被过来。”
  徐天宝看大家都表了态,便说道:“赈济灾民安慰人心,我辈责无旁贷。不过我还有几个建议:一是派官差去把轻壮的领到我工地帮忙干活,以工代赈,工钱照算。我工地上有百多号人枪,便于看管。二是其余的妇女老幼,按来的地域分开,各府各县的老乡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就让她们帮忙烧火做饭,这样人人有事做,就不会闲着,也不易生出事端。”
  众人赞道:“好办法。”
  随即,一场紧张的赈灾运动紧锣密鼓地发动起来。巡防营先把青壮年选出来,送到徐天宝的工地,然后把妇孺老弱以县为单位,分成了十来股,然后在县城外面搭建窝棚供他们临时居住;牧场的闫家兄弟一面派出牛马拉大车搬运粮食,一面把仓库里寄存的羊毛拿出来给灾民御寒;祥记米铺和天一楼则负责磨米、磨面、熬粥。
  很快的,县城外一片茅屋就搭了起来,屋子里男女分住,多得二十来人,少的也有十多人。他们大多衣衫单薄,相互抱在一起取暖,或者盖着厚厚的茅草。即便后来运来了许多羊毛御寒,口外晚上的天气也是寒冷的很,加之地上有雪,十分潮湿,几乎每天都有因为身子虚弱而病死的人。
  窝棚边支起了几口大锅,专门熬粥。灾民们排着长队手拿破碗领粥,义和炭场、机器公司和大盛魁的武装人员则拿着武器在一边维持秩序,”排好了,排好了~~老人和孩子先来,年轻的后面跟着~”话虽这么说,但难免有人饿极了想插队,甚至从老人小孩手中夺食的,队员们按照徐天宝的吩咐,发现一次就是一鞭子,至于你捱不捱得过,就不管了。见到这种人挨打,灾民们也是大多装作看不见,没人同情他们。
  徐天宝又命人将流民里身体还算健康一些的去附近的林子里砍伐树木,或者收集茅草,在郊外搭建茅棚,还专门开挖了几个大坑用作粪坑,男女分开,禁止随地便溺。如果发现有人死去,尸体立刻火化,骨灰深埋,以免引起疾病。
  如此做法,不到三天,灾民的情绪就稳定了下来。整个赤峰县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一日,一个盖厂房的工人在地基里挖了十几方土之后累得气喘吁吁,拄着锄头,靠在渠壁上休息。
  一个年轻的难民跳进渠里,从他手里拿过锄头,笑道:”老哥,你先歇着,俺来替你~~”说着抡起锄头就开始挖土。
  周围几个喝过粥的年轻灾民也说道:“热河人心善,给俺们吃食,俺们有手有脚,哪能厚着脸皮吃闲饭?”说着这几个年轻流民也跳下渠,拿过铁锹、锄头就开始挖土。受他们影响,加入挖渠行列的灾民越来越多,有的人喝完粥,也不用人喊,直接搁下碗就干活。
  正如祥记米铺的周掌柜所言,这些逃难的难民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庄家人。他们秉性善良,知恩图报。只要赤峰当地的百姓谁给过他们帮助,他们便会主动上门帮对方干一些粗活累活。
  浅浅地,灾民和当地百姓熟络起来,就是负责看管他们的队员也开始不那么如临大敌了。胡之春就从他们中间发现了两个识文断字的年轻人,他们老家在辽西新民府。他们一个叫黄成林,二十四岁。一个名叫柳学敏,二十一岁。
  胡之春诧异地问道:“新民府不是在辽西吗?那里是中立区,怎么你们也逃难?”
  黄成林一脸愤懑地说道:“中立区?那是朝廷自己说的,俄人根本不屑一顾~”
  胡之春愈加奇怪,“这话怎么说?”
  柳学敏摇了摇头,说道:“朝廷的外务部通电中明确声明东北三省城池衙署、民命财产,两国均不得损伤。然而日俄两国却胆大妄为,俄人屡向民间购买粮食,稍不应允,即行强取。甚至在东北专设一官吏,专门抢夺土民粮食牲口骡马。更有甚者,JY掳掠,无恶不作。”
  黄成林又说道:“俄将库罗帕特金向盛京将军增祺宣布东北不是中立之地,并要其遵守四条:一、地方政务应守俄国训令;二、俄国有黜中国地方官之权;三、捐税等项须缴于俄国政府;四、所留中国军队受俄国调度。”
  胡之春大怒道:“哪有这样的道理?”
  黄成林叹了口气,说道:“俄人凶横,哪有道理可讲?增祺将军虽未应允,俄人却按此四项行事。俄军军需局官员即强迫增祺为其预备车500辆,并派兵保护中东铁路。俄人还缴了一些巡防营官兵的军械。后来,俄人干脆将奉天城内外围八门中国守卫赶走,换成俄兵把守,控制出入城的车辆、客商货物。”
  “俄人果真如此?”胡之春愈加义愤填膺,不过,胡之春忽然平静下来,一本正经地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黄成林和柳学敏愕然,一时支支吾吾起来
  胡之春问道:“莫非你们是公门中人,甚至可能是增祺将军的幕僚?”
  黄成林连忙说道:“只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





  35捡到士官生
  胡之春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只见他一挥手,几个大盛魁的卫队队员枪栓一拉,朝黄、柳二人背后一指。
  黄成林愣了,问道:“之春兄,这是干嘛?”
  柳学敏也赶紧说道:“误会,误会~!”
  胡之春可不理他们这套,站起身来,说道:“误会不误会,咱们东家有分断,二位~~走一趟吧。”
  “起来!”卫队队员用枪抵住了黄成林和柳学敏的后背,黄、柳二人无奈,只能跟着胡之春去见徐天宝。
  “小胡,你这是干嘛?”
  徐天宝正在义和炭场附近的一处小山头上试枪。他之前就听胡之春说起过在难民里发现了两个识文断字的人,只是没见过面。这次胡之春押着二人来见自己,徐天宝大感奇怪。
  胡之春便把自己和黄、柳二人的对话说了一遍,徐天宝也觉得奇怪。他绕着黄成林和柳学敏转了一圈,然后笑着说道:“二位,说说你们的来历吧!”
  黄成林笑道:“徐爷多心了,我们就是念过几年私塾的穷秀才罢了,哪里有什么来历?”
  “不错,不错。”柳学敏也说道
  徐天宝依旧面带微笑,十指交叉背在背后,“小胡,给他一条枪。”
  “是,东家。”胡之春一挥手,两个卫队队员就把自己手里的枪递给柳学敏。
  “你们每人打一枪~”徐天宝左右看了看,指着眼前的一棵树说道:“就打那树。”
  黄成林接过步枪看了看,然后露出为难的神情,“徐爷,我们不会打枪。”
  柳学敏也是一脸为难,“徐爷,我是真不会。”
  徐天宝一抬手,手里一支乌黑的手枪就对准了柳学敏的脑袋,“打不打?”
  黄成林无奈,说道:“徐爷,你这是何苦呢?”说罢他笨手笨脚地举起步枪,扣动扳机
  呯
  子弹正中树干
  黄成林也吓得把枪扔在地上
  众人大笑
  唯有徐天宝一本正经地说道:“刚才你故意笨手笨脚的装熊,可你们的手掌和手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