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312部分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31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了,本将这就给洛阳和河内写信,亲自解释今日发生的事情,至于太傅和子龙将军会如何决断,却不是我们该去操心的。”
  贾逵转身走下城楼,只留一个略显阑珊的背影。
  当日夜里,李傕指挥部队对陕县发起夜袭,贾逵早有预料,在城头指挥若定,轻松打退了李傕的进攻。
  李傕尝到了陕县守军的厉害,无奈之下只好退回曹阳亭,问计与贾诩:“文和,这贾梁道果然有几分本领,今日吾观城头守军气象森严,若是强攻,只怕会得不偿失啊!”
  贾诩心中一阵怨念。“陕县被经营多年,又有上万守军,背后又是函谷关和洛阳的支援,没有五万以上的部队,只怕根本攻不下来。”
  “难道我辛苦一场,就这样退回潼关,然后坐等刘和收拾并州,接着收拾河东,再接下来便来对付我么?”李傕面露痛苦的不甘之色,似在问贾诩,又似在自问。
  “稚然,我知你心中不甘,但事到如今,逆势而为只会将剩下的这点家底全部耗光。如果你一定要回长安,我愿意做说客,亲自前往邺城面见刘和,请他支持你一些粮草和兵马,助你反攻长安!”
  李傕对贾诩的这个建议有些犹豫不决,正当他迟疑之时,忽然接到了一条急报。
  潼关丢了!
  偷袭潼关的人,正是贾逵的副手张既!
  “哈哈,哈哈哈,枉我李傕戎马半生,这次却是小觑了贾逵和张既这些年轻的读书啊!”李傕气极而笑,心中如刀绞一般的疼。
  “稚然,事不宜迟,你且收拢兵马在湖县留驻,我这就去邺城面见刘和,向他陈明利害,让他知道想要一口吞下咱们这些兵马,也要付出满口牙来!”
  李傕有些意动,故意问道:“如今我们进退维谷,那刘和真能听你的么?”
  贾诩很想告诉李傕,当初刘和从武关逃命时,他可是故意放了刘和一命的,当时刘和刚刚遭受过一次袭杀,而暗中下令袭杀刘和的人便是李傕!这次贾诩托口前往邺城,只不过是为了脱身而已,他才不会真的去管李傕的死活。
  因为潼关已经丢了,所以李傕并不知道贾诩的两个儿子已经悄悄逃走了,他现在也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同意贾诩充当说客,前往邺城面见刘和,求刘和放自己一条生路。
  贾诩从湖县出发,不日之后便来到了陕县,他也不担心贾逵会对自己不利,而是大大方方地来到城门下,向守城的官兵通报了身份名号,然后等候贾逵前来迎接。
  贾逵得知李傕帐前首席谋主贾诩前来,果然十分客气地出城相迎,并没有因为前几日的事情对贾诩冷脸相待。
  两人在官署中坐定之后,贾逵首先开口问道:“敢问文和先生,前几日以弘农百姓为质的计策,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贾诩摇头苦笑说道:“贾某虽然被人称作毒士,但也知道大势不可逆的道理,这次纵兵祸害弘农周围并且逼迫百姓充当人盾的做法,皆出自李傕本人,与我实不相干。”
  “既然贵我两军已经撕破了脸皮,不知文和先生大摇大摆而来,又是为何?”
  “我是来求梁道暂时不要对李傕动手,暂缓一段时日,容我去邺城见过大公子之后,再解决此事不迟。”
  “难道文和先生以为仅凭几句话,便可以说动公子对李傕网开一面么?实不相瞒,当日李傕逼迫着上万百姓来到城下时,我便派出快马前往洛阳和河内报讯,请求太傅和赵子龙将军分别出兵前来陕县,围剿李傕!”
  “我知道,当你下令升起血色双旗的时候,便已经下定了解决吾军的决心。只是,目前局面还没有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以吾之见,与其逼着李稚然与贵军鱼死网破,还不如放开潼关,让他返回长安与袁绍拼命!”
  “文和先生此言确实有理,但此事却不是我能做的了主。如今我好不容易将李傕堵在潼关与陕县之间,若是白白放他进了关中,万一他带着部队绕过长安去了西凉,岂不是放虎归山,这个责任我可承担不起!”
  “我知道你的难处,所以只是求你暂缓行动,另外派一小队人马护送我前往邺城面见骠骑将军。说实话,这次我去邺城,便不会再回到李傕的身边。”
  贾逵听懂了贾诩的意思,于是点头说道:“我知道了,这就去给文和先生安排。”


 第四八一章 借粮

  当李傕忙着在弘农搞摩擦的时候,刘和已经离开了邺城,他换上一身朴素的葛布衣衫,只带一些身手矫捷的近卫,深入到冀州的每一处乡村,亲自视察冀州民间抗灾赈济的落实情况。
  最近从各地传来的消息并不乐观,虽然从幽州和辽州运来的粮食解决了冀州附件灾民的吃饭问题,但老天爷似乎打定了主意不想让百姓们的日子好过,持续的干旱已经有八个月之久,许多地方至今滴水未降,就算这些地方的百姓家有余粮,但因为饮水成了问题,也不得不拖家带口地朝着有水源的地方迁移。
  这一日,刘和一行来到了冀州最大的水泽旁边,也就是大陆泽。
  大陆泽历史悠久,黄河曾数次流经大陆泽。它位于冀中平原西部太行山河流冲积扇与黄河故道的交接洼地,为漳北、泜南诸水所汇,水面辽阔,有方圆四五十里之阔。因为大陆泽周围河流密布,所以周围的任县、南和、平乡等县在正常的年份粮食都能丰产,比其他地方丰饶许多。
  刘和穿着一双草鞋,心情沉重地走在干涸了数月的泽底,不时还要跳步跨越过于宽深的裂隙。
  “子泰,以你目测,如今这大陆泽的泽面还剩多宽?”
  陪伴在刘和身侧的田畴沉声答道:“不过十七八里宽,与雨水充足时相比,只怕缩小了七成都不止。”
  刘和弯腰蹲了下来,用手扒拉着深褐色的泽底泥土,不一会居然从泥中翻出了几只早已干死的湖蚌壳来。
  “唉,想我这些年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坏事啊,为何这次我才到邺城,冀州百姓便要经理如此严重的旱灾?”刘和随意地摆弄着那几个湖蚌壳,有些郁闷地自语。
  田畴安慰刘和说道:“公子何必自责,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可不仅仅是危及了冀州,如今除了荆州和交州一些地方雨水充沛,整个大汉都好似被架在大火上面炙烤。冀州百姓又怎么会怨怪于你。”
  “都说斗米恩,升米仇,我们现在还有粮食救济各地赶来的饥民,可一旦粮食用尽,而灾情却依然不减退的话,到时候可真的是作茧自缚了。数百万流民啊足以把我们好不容易在幽州和冀州经营起来的秩序破坏殆尽。我可不相信人在饥饿的时候还会讲什么秩序和规矩,当人连同类都能吃的时候。实在是太可怕”
  刘和摇头,努力将人吃人的可怕画面从脑海中赶走。
  “公子。为了防止和应对灾情形势继续恶化,是否给各地下令暂停运粮,以防万一?”
  “不必了。从各地涌到冀州和幽州来的百姓是冲着我刘和的名声来的,如今既然还有粮食,那就不能让这些灾民断了粮。如果这些没有倒毙在道路中,却饿死在我刘和的地盘上,岂不是要让天下群雄笑掉大牙!”
  田畴见刘和为赈灾的事情急的嘴角都起了泡,心中很是不忍,于是把心一横。建议说道:“公子,其实幽州和冀州还能挤出数百万石的粮食来,只是要费一些手脚,甚至是要砍掉一些脑袋在行。”
  刘和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莽莽撞撞的毛头小伙子,他马上就从田畴含糊的话语中听出了真实的意思。“子泰,你的意思是让我对幽州和冀州的地主大户下手?”
  田畴恨声说道:“既然他们不肯替公子分忧,那又何必迁就?他们宁可坐视贫苦百姓卖儿鬻女。却囤积着粮食不售卖,分明就是极端的自私自利,公子又何必怜悯他们?反正这些大户就像地里的韭菜,今年割掉一茬,过不了多久又会冒出来一茬。”
  听了田畴的话,刘和沉吟不语。脑海中却想起了后世那位靠着农民运动建立新国度的伟人。在那场浩大的土地运动中,最终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地主阶层被彻底消灭,许多殷实人家因为土地数量达到了富农的标准,也跟着倒了大霉。
  难道说,自己真的要效仿伟人的做法,借着这场巨大的危机。在辽州、幽州和冀州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土豪、分粮食么?
  刘和忽然想到后世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当时已经消灭了地主阶层,但全国许多县乡因为饥饿非正常死亡的人数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三成,这么看来会不会饿死人实际上跟有没有地主阶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刘和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现在他所处的时代,还只是封建主义的早期,跟后世经过新民主主义改造的国家完全是两回事情,把土地收归国有的做法看似很诱人,但真要那么去做的话,只怕会适得其反,到头来反倒是祸害无穷,连累千万无辜黎民跟着倒霉。
  田畴默默站在刘和的身侧,静静等候着刘和做出决定。郭嘉的身体一直比较弱,这次微服私访刘和没有带他,田畴能文能武,加之又是情报头子,所以这次亲自负责刘和的安全警卫工作,同时充当刘和在路途中的秘书和助手。
  蹲累了刘和,起身伸个懒腰,然后对田畴说道:“传我命令,三日之内,南和县、平乡县、任县三处的县令,县内人丁超过三千以上的大族族长,前往薄落津议事,逾期不至者,后果自负!”
  刘和的一句“后果自负”,可不是开玩笑的,如今这黄河以北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手中握有十几万杀人如麻的虎贲,谁要是让刘和不高兴了,只怕顷刻之间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田畴派出手下很快就将刘和的意思送至三县,这几县的县令立即将县内所有的衙役派往乡下,通知符合条件的大户们立即派出真正的话事人往薄落津赶。
  薄落津位于大陆泽的东南角上,漳水从这里自南向北而流,过了河就是安平国的经县。刘和当日做出决定的时候还在任县以北,他定下三日后的时间,正是经过推算,也就是三天之后他可以一路微服私访抵达薄落津。
  三日过后,刘和驾临薄落津,相关人员提前在津口等候,没有一家落下。
  刘和强忍酷热,换上了威风霸气的骠骑将军服饰,走到临时搭起来的一块高出地面三尺的土台上面,然后一脸郑重地对前来议事的一百多大户家主们说道:“诸位,今日将大家招至此地,只为一事,那便是借粮!可能你们心里会觉得我这人假惺惺的,明明是把大家胁迫到这里来,却还要打出什么借粮的口号。本将军说话不喜欢转弯抹角,今日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等我说完之后,你们再做决定。”
  “首先,我要向诸位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借粮。今日能来这里的人,都是家大业大,这几年也按照当地官府的要求准时纳粮缴赋,并未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按理说呢,我不该狮子大开口,再问你们借粮,毕竟你们身后也有数千张嘴要吃要喝,如果把粮食借给了我,那你们的族人就要饿肚子。只是,大家也要明白一个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你们身后的家族在我看来,便是一个小家,而这巨鹿郡,这冀州便是大家,有道是小河有水大河满,反过来说呢,大河没水的时候,小河就要干!你们可以看看面前这条漳水,如今河宽不过十数丈,水深不过数尺,而在雨水充沛的年月,这条河可是有近百丈宽,数丈深!”
  “这次的大旱持续时间之长,为百年罕见,本将军已经从幽州和辽州调集大批的粮食往南输送,奈何路途遥远,耗时太长,加之路上的消耗也重,所以我就想是不是先从诸位族内借一批粮食出来先用着,等北面的粮食运过来之后,再发还给你们。本将军在这里承诺,向你们筹借的粮食不仅会如数归还,而且每拖欠一年,还会增加一成的利息,总之绝对不会让你们白白吃亏就是。”
  “这次借粮,我也不想把你们逼的倾家荡产,只要你们回去之后,各自拿出家中存粮的四成即可,前来收粮的军士会手持本将军亲自写的借条,你们只要拿到了借条,大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不用担心我会赖账!”
  “言尽如此,多的话本将军也不说了,我还要前往安平一路借粮,你们便抓紧时间回去准备吧,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兵士登门向你们借粮了。”
  刘和说完这些,转身而去,留下一群默不作声的乡绅们愣在原地。
  南和县内,第一大户徐家坞堡内,徐家家主刚刚从薄落津返回。
  “什么,要我们交出四成存粮?刘世仁还真是不要脸,眼看这场大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如果此时把粮食交出去,到时候族人吃什么?”一个老资格的族老大声咆哮。
  “这哪里是借粮,分明就是不动刀子的抢粮!我们徐家坞堡经营了数十年,内外坚固,难不成还怕了官兵!这粮食,咱们不能给!”另一个徐家族老也跟着喊道。
  “我们这就去联络县里其他几家,暗中约定一起抗粮,我就不信刘和敢犯众怒!”
  “你们给我闭嘴!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如果真按照你们说的去做,徐家顷刻之间便要大祸临头!难道你们忘记了前些年刘世仁的那些手下在幽州是如何征粮的么?赵家堡可是被赵子龙打破之后屠了的!”老族长力排众议,决定咬牙借粮。


 第四八二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和在薄落津的一番口舌还是有作用的,虽然大家心里都觉得他有些仗势欺人,但慑于他麾下那十数万大军,最终被点了名的三县大户们基本上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奉命前往南和县徐家借粮的振武营官兵,本来已经做好了强攻徐家坞堡的打算,他们甚至还带了云梯和床弩等大型兵械,如果不是觉得巢车和投石车过于骇人,说不定也一并带了过来。在率队前来的这名都尉看来,只要能平了南和徐家,就等于是杀猴给鸡看,后面再去别家就会容易许多。
  幸好徐家的老家主足够睿智,知道在这个人人都被大旱烤得心里冒火的时候,任何与刘和对抗的行为都是取死之道,所以他力排众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