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57部分

盛唐夜唱-第357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珠算是旅顺书院的一门必学课程,几乎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童都得学会用珠算来做算式题。在场的蔡晨旻、岳曦和杨帆三人,自然是其中佼佼者,算盘在手,随意拨了几下,轻脆的声响,让人不禁精神一振。

  “此珠算算盘也,《数术计遗》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阁下既是国子监助教,又为算学馆之师长,岂能不知此物?”蔡晨旻抬起眼,睨视了瞿昙巽一眼:“大惊小怪,只因见识浅陋吧?”

  这话说得瞿昙巽脸青一阵白一阵,好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严格来说,瞿昙巽的主业是天文,算学只是依附于他的主业之上,而且他最精通的,还是祖上传下的天竺数学,故此对于汉人数学古籍并不是特别熟悉。更何况算盘与汉人《数术计遗》中载的珠算,还是有些区别的,他哪里弄得明白?在他看来,此时的计算器,就应该是算筹,怎么会有算盘出现?

  这也与他消息闭塞圈子较小有关系,事实上,叶畅在辽东大力推广珠算,如今有些商家掌柜,也尝试着使用算盘计算了。

  瞿昙巽本来还要在算盘是不是计算工具问题上纠缠的,他有一种直觉,觉得这项计算工具会对此次胜负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时小吏轻声催促道:“圣人在上,不宜多做纠缠。”

  听得这话,他才息了争执的念头,气鼓鼓地坐了回去。

  对话传到了楼上,李隆基哈哈笑了笑,看着叶畅:“你这弟子,颇有你之性格,其人才器如何,可否出仕?”

  这是嘲笑叶畅教出来的人也是嘴上不吃亏的,叶畅却坦然当作对自己的称赞,毫不谦逊地道:“蔡晨旻在我诸弟子中,出类拔萃,单论才器,绝非等闲。臣准备让他跟在臣身边再历练两到三年,然后再荐与圣人。”

  “其余二人呢,才器与他相比何如?”

  “此三人才器相当,不过性格略有不同,蔡晨旻性子稍急,但反应敏捷口舌伶俐,岳曦沉稳谦和,有大将之风,杨帆性子活泼善谑,善于交际。”

  李隆基听了捋须不语,在叶畅口气里,似乎那说话的蔡晨旻在三人中反而是稍弱者,而岳曦最强,杨帆亦有所长。

  拿出运算工具之后,双方各自将所出之题交与小吏,小吏再将之分发。

  这一分发,便又看出不同了,国子监算学馆这边,是所有人围在一块,大伙聚着解题,还有小声讨论,甚至连那些助教、博士,也在旁边参与,二十余人凑在一块儿,一时间好生热闹。

  相反,旅顺书院这边,则只是最初时大伙聚在了一处,然后三个人各拿三四题去,竟然不是分工协作,而是各自单干。

  见到此情形,李隆基心里不免稍有轻视:叶畅这几个弟子,或许有才,但是不够团结。

  他想到便问:“叶畅,你这三位弟子,为何不携手共进,同克难题,却是各自做各自的,莫非他们只擅单枪匹马,不擅与人合击?”

  “并非如此,料想是算学馆的十道题对他们并无难度,故此他们各依所长,互相分工罢了。”叶畅笑道。

  正说话音,双方便开始计算解题,瞿昙巽先将旅顺书院的第一题拿出来,却没有什么玄虚,乃是个水利之题,大致是说某堤倒围,江水涌入,当地官民在低处开决放水,涌入水时速若干,放走水时速若干,问几时决堤围垸积水没过安全之线。瞿昙巽先是一愣,然后微喜:这种题目,虽是繁复,却非无解。

  一群太学生便开始七手八脚计算起来,这题只要能列出思路,剩余的无非就是计算。瞿昙巽嘴角浮起了一丝怪笑,瞄了对方一眼,他们列出的第一题,亦是一个计算题,不过此题看似简单,却是要耗费极大时间,需要将题中数千数字全部累加起来,哪怕是用算筹,也不是短时间能算出结果的。

  但他才怪笑,便见方才讥嘲他的那个少年人提起毛笔,在纸上刷刷写下一串数字,然后将那张纸交与身边的小吏:“第一题已解!”

  “这怎么可能?”瞿昙巽讶然惊呼,忍不住起身看:“这一定是错的!”

  小吏原是要将墨吹干净再将纸收起来的,但得了主持的官员示意,他将那张纸打开,亮给众人看。

  瞿昙巽看到那个数字,大张的嘴动了动,脸上神情既是惊讶,又是懊恼。

  竟然是对的!

  在瞿昙巽看来,他们出的第一个题目虽然不难,但足以消耗旅顺书院的比试用时。此题是个连加题,用算筹都要算是小半个时辰,可对方只是拿着铅笔在稿纸上涂画了片刻,甚至连喝杯水的功夫都没有用到,竟然就解出来了——难道对方事先就知道了答案?

  这个念头一闪出来,瞿昙巽便强行将之压下去,这十道题都是他出的,对方怎么可能有答案!

  “快些解题,莫要输与这些歪门邪道之辈!”瞿昙巽咬牙切齿地对自己的学生们道。

  李隆基在城上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也有些讶然,他让人将题目抄了一份拿上来,又将蔡晨旻解出的答案拿来,看了一会儿,他自己是算不清楚,便问杨钊:“卿为计相,可解此题?”

  “这个,臣虽能解,耗时却要慢些。”杨钊看了这题之后,琢磨了会儿,苦笑着道。

  叶畅在旁微微一笑,正好被李隆基看到,李隆基睨了他一眼:“叶畅,你之弟子,为何解题如此之快?”

  “臣记得《庄子》之中有,有庖丁解牛之章,庖丁解牛之技,在于知牛身体之道理,而臣弟子能解此题,亦是如此。算学馆所出之题,看似繁多,要将一千数字相加,但这一千数字分布,却是自有规律,循此规律,就用不着一个一个生硬相加。”叶畅解释道:“恕臣直言,在臣书院之中,十二岁之少年便能解此题矣。”

  第411章 箭芒锋利指阿谁

  “十二岁之少年……”

  李隆基很是无语,真想瞪着叶畅,斥责他吹牛说谎不打草稿。

  国子监助教出的难题,旅顺书院十二岁的少年就可以轻易解开,这岂不是在说,堂堂大唐最高学府的助教,还比不得旅顺的一个顽童少年么?

  但是李隆基心底明白,叶畅这话……只怕不是假的。这种事情,叶畅一向不好吹嘘。

  而且叶畅方才提到的庖丁解牛的例子,也让他霍然惊觉。

  叶畅为何在十一年前横空出世之后,能做出这么多大事?从他最初虹渠引水,到今年在葱岭西大败大食,这些成就,他自己总结时,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他能取得此成果,不过是因为比起一般人更接近于“道”罢了。

  万事万物俱含大道,能识大道,便可借用万事万物之力。

  李隆基一时之间,不禁深思,而就在这时,试场之中局面发生变化,杨帆解出了第二题,紧接着,岳曦又解出了第三题。

  瞿昙巽此时眼睛都红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见。

  除了第一题,在他看来简单一些,是个硬加的题目,第二第三题,可都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难题,第三题乃是韩信点兵题,出自《孙子算经》物不知数,只不过比起《孙子算经》中举的例子要难许多,而解这道题的方法,正是计算天文历法所常用一次同余式解法。

  “这怎么可能……唉呀,是了,是了,叶畅抬高僧一行,一行之侄张休便在他手下,这些少年的算学,便是张休教授,他们乃是一行之再传弟子,会解此等题在所难免,只是……他们怎么算得如此快?”

  瞿昙巽虽然心中焦虑,却还没有到阵脚大乱的地步。

  前面三题,只是麻烦,却并不能算难题,真正的难题,还在后头。想到这里,他稍稍定下心,然后坐了下来,才一坐下,便听得自己这边太学生中有人呼了一声:“成了!”

  他们终于解出了第一题,将答案送到小吏手中之后,瞿昙巽暗松了口气。

  第一题解开……第二题应当不会太难吧?

  结果让瞿昙巽失望,第二题乃是一道不规则田亩求面积之题,关键是,这田涉及到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多边形,还要进行切割修补——也就是要做数条辅助线。虽然题目中那田形状就画了出来,可是众人还是禁不住傻眼,愣了一会儿,瞿昙巽怒道:“这世上怎么会有这等模样的田,分明是刁难!”

  诸太学生面面相觑,他们出给对方的题目,其实也是刁难的题,但谁知道对方竟然如此轻易答出来了呢?

  “快做,快做,先捡容易的做出来。”瞿昙巽也知道怒不起作用,当下便开始检视题目。

  周围的百姓当中,有人忍不住开始小声议论,还是差役弹压,他们才又安静下来。

  这一安静,便听得旅顺书院这边开始噼噼叭叭的清脆声响,原来是岳曦在开始用算盘,不一会儿,杨帆、蔡晨旻先后也抓起算盘开始计算。

  “这声音倒是清脆,不过那玩意儿,当真可用?”有人低声问道。

  “自然可用,别忘了,那东西肯定是叶中丞发明,叶中丞这些年来发明的物件,有什么是不好用的?煤炉子、火炕、地井、四轮马车、辙轨,依我说,叶中丞才智机巧,不亚于鲁班孔明!”

  百姓们现在对叶畅都有些盲目的信任了,挤在人群中的陆羽微微点头:其实何止这些,叶畅还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发明,只不过一般人不知罢了。

  他这几年行走四方,想要找出天下三十六名泉来泡茶,在长安与洛阳,都看到了水力带动的纺织作坊——这些工坊原是叶畅首创,但现在却被不少人学了去,虽然他们的效率还无法与辽东相比,可是规模却是越办越大。

  这也导致棉花种植面积在中原越来越多,粮价缓慢上涨,而棉价却被这些控制着纺织作坊的权贵们压得甚低,不少佃农不得不放弃租佃,转而进入工坊中作工。

  陆羽隐约觉得,叶畅似乎是有意无意地在推动这一进程,而他修路、疏浚水道、办邮政等事情,则是在缓解这一进程中产生出来的问题。但叶畅终究只是一己之力,天下还是李唐的天下,他的好心,也只能照顾到他视线所能及之处。

  江淮,甚至江南,非叶畅之力所及处,那里的情况,很不乐观。叶畅通过水路、辙轨,将江淮的粮食大批运送到中原,缓解关中的粮食压力,可这样一来,江淮的粮食价格就在上涨,青黄不接之时,甚至以野菜为食。

  此等情形再发展下去,恐有不测之风云!

  陆羽虽然年轻,见识并不多,却也有这种感慨,各地地方官岂会不知。但如今天子,好大喜功,爱听粉饰太平之语,骄奢淫逸,厌见犯颜直谏之人,谁会和自己的前程过意不去,拿这等事情去扫天子的兴致!

  正琢磨着自己的心事,陆羽听得身边诸人呼道:“啊呀,好快!”

  他一抬眼,便见岳曦又将一题答案交了出去,看神情,甚为轻松。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子监算学馆那边,一个个脸色都青白交替,显得压力极大。

  “四题了……旅顺书院这边转眼就做好四题,这才过了多久,一刻钟还不知有没有!”有人看了一下放在一边的滴漏铜壶,惊得呼了一声:“刚好一刻钟!”

  总共十题,一刻钟就做掉了四题,先不论对错,单说速度确实让人吃惊。

  “为何会如此,莫非国子监算学馆有意放水,出的都是些容易题?”

  “倒是听说过有人操持赌盘,意欲押此试胜负……”

  “休得胡说八道,此次大试,干系到国子监算学馆的名头,甚至干系到算学馆博士、诸生前途,如何会放水?”有通事理地冷笑道:“你们也不想想,这些算学馆的诸生,要靠着这算学本领担任官职的,若是输了,岂不是说他们还比不上叶中丞私学教出的弟子?”

  “那为何旅顺书院做得如此轻松?”

  “实力,实力上的差距你懂不懂,若是算学馆的博士、诸生与旅顺书院的算学本领相差甚远,他们出的题目,又怎么能难得住人?”

  “差距……有这么大?”听得这句,周围的人都惊呼出来。

  城上李隆基也觉得有些尴尬,从目前来看,国子监算学馆与旅顺书院的算学水准,相差真的很大!

  “叶畅,看来你之信心,不是没有来由啊。”他斜斜看了叶畅一眼道。

  “陛下所指?”

  “绝对优势啊,如此看来,大约有个两刻钟你们就可以胜出了。”

  “圣人有所不知,旅顺书院以周礼之法授算学,与算学馆自然不同。”

  “周礼之法?”李隆基想到叶畅的那份奏折,笑着摇头:“你所说周礼不过是六艺罢了。”

  “正是,《周礼保氏》所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排名虽有先后,但重要却无主次。据臣所知,国子监算学馆名为算学馆,实际上还是以诗书文章为主,算学只为其辅,在其教学研习之中,十不占一。而在旅顺,算学与书艺礼乐射驭一般,为书院显学,打小便极为重视。有此差别,故有此结果。”

  李隆基微微点了点头,他看了叶畅一眼:“为何你要如此重视算学?”

  “臣以为,天下诸般大道,离不开算学为基石。”叶畅轻轻顿了顿足:“修葺城池,开掘河道,收取算赋,支应军粮;春种夏收,秋贮冬藏,渔猎商贩,百工兴旺。此等事情,离开算学便会生乱。”

  说到这里,叶畅看了杨钊与王鉷一眼,这二人为了在李隆基面前争宠,搜刮百姓以为理财手段,逼得百姓穷困,也极大影响了辽东工业品的市场,这等蠢物所为,叶畅岂有不知。他觉得,这个时候,正是一个机会,当下便又道:“臣说一句直言,当初前朝杨广手中,若有精通算学之辈,且能信而用之,想来运河之役,辽东之征,不至于招致天下怨愤,身死国灭!”

  李隆基愣住了,叶畅这样点评前朝亡国之君,特别是在他面前,这还是很少有的。而且叶畅话中有话,似乎另存深意,他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