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船王卢作孚 作者:胡凤亭 >

第30部分

船王卢作孚 作者:胡凤亭-第30部分

小说: 船王卢作孚 作者:胡凤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2年1月初,卢作孚离京返渝。然而,可怕的命运正在等待着他

  “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席卷新中国的大地









船王卢作孚尾声






尾声

  1952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三,高元宵节还有两天。

  这天傍晚,卢作孚神情憔悴地回到家里,一进门,他就倚在门旁对夫人蒙淑仪说:

  “你领着娃儿出去玩吧,我想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下。”

  夫人蒙淑仪晚上要参加居民段会议,没在意,带着孙儿离开了丈夫。

  人去楼空,四周是死一样的黑暗。

  卢作孚久久地呆坐着。

  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漩涡,他感到身躯在迅速地下沉,下沉

  一代船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59岁人生,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永远望花甲而兴叹!

  2月9日清晨,噩耗传到民生公司总部,很快又传到川江两岸。

  没有任何要求,民生公司的轮船自动降下半旗致哀。

  老水手们一遍又一遍地拉响悲凉的汽笛。

  10日,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孙致远代表政务院和西南军政委员会,专程赶到卢家吊唁。张澜和黄炎培从北京发来唁电和悼辞。

  11日,报纸发布了卢作孚先生逝世的消息。

  12日,民生轮扎着素花白布,迎送灵柩,缓缓地驶过川江——卢作孚安葬在川电南岸龙门浩民生职工新村旁的一座小山上。

  卢作孚逝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不扼腕痛惜。

  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湖市口音说:“如果卢作孚先生还在,他所要担负的责任总比民生公司要大得多啊!”

  周恩来总理得到这个消息,立即向有关人士详细地询问卢作孚逝世的有关情况,亲自指示要妥善安排其家属和家属的工作。时隔不久,在政务院讨论民生公司公私合营问题时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对民生公司的代表卢子英等人谈起了卢作孚,高度评价了卢作孚的一生;卢作孚先生不仅对祖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和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对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也作出了贡献。

  毛泽东在回顾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时,谈到我国实业界有4个人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1980年,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989年,卢作孚先生塑像在北碚公园内建立。

  这是一尊大理石塑像,它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注视着川江、大海!









船王卢作孚后记






后记

  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是在路上。而立之人,至今仍漂流不定。三天两头搬“家”,十天半月换一个环境:办公室、走廊、火车上、机舱里、库房中自从一头扎在“海”里,就再也爬不上来。

  责编同学“千万次的追问”令我心慌意乱,真个有点“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非常感谢北京图书馆的朋友为本书提供的大量资料,在此一并引出。这些资料是:《长江航运史》、《我的父亲卢作孚》、《中国船王》、《卢作孚文集》、《卢作孚和他的长江船队》、《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回忆卢作孚先生》、《长江风光》、《长江的传说》等等。本书引用、转引、事实依据几乎全部出自上述书目。

  本人才疏学浅并非谦虚之言,书中难免许多不足,恳请批评指正!

                           作者

                       1995年11月8日·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