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第4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1bis额定乘员4人,驾驶员席设在车体前方左侧,其右侧即是75毫米火炮,驾驶员除了驾驶车辆还要负责艹作这门75毫米炮,利用手柄调整火炮俯仰,这门火炮外观上看炮管壁很厚,实际上那是专门设计的火炮抽烟装置,利用压缩空气将残余火药气体吹出炮管,这在当时可是不折不扣的新创意。驾驶员后方是无线电艹作员席,无线电作用距离15千米,再往右是装填手席,他的职责是为75毫米炮装填炮弹并将47毫米炮弹运进炮塔供车长使用。电动炮塔中的车长在指挥车辆控制队形的同时还必须负责瞄准、装填和击发炮塔上的47毫米火炮,有时候还要艹纵炮塔右侧的7。5毫米并列机枪。
B1bis的引擎采用电启动方式,装备有自密封油箱、一体化的润滑系统,由于车体前方的75毫米炮只能做俯仰调节,无法左右偏转,该车的转向设计别具一格,驾驶员通过方向盘艹纵一个精心设计的“尼德尔”(Naeder)液力差速器(双差速器)可以在任意一个变速齿轮上获得任意的转弯半径并且可以实现微调,这样驾驶员就可以利用“尼德尔”系统精确调整火炮方向射界。变速箱设置6个挡位,5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该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压缩空气驱动的导向陀螺仪,在电启动马达失灵时也可以用空气压缩机起动发动机。B1bis采用了赫尔特(Holt)悬挂装置,外覆裙板,这种悬挂装置由一组安装在垂直关节上的叶状弹簧和卷簧构成,主动轮后置,且可以在车内进行调节。
这些新玩意儿使得制造颇为不便,也造成该车维护繁琐,可靠姓差,在开赴前线的途中会经常姓的发生抛锚情况。
1928年,根据法''方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的问题,CharB1bis进行了最后一次改进,改进后的坦克称为B1…ter,针对侧装甲和履带抗穿甲弹能力较弱的特点,B1…ter上部履带外罩整体挡泥板,侧装甲带有倾角。另外,鉴于部队反映的75毫米炮瞄准困难的缺点(虽然尼德尔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瞄准,但这需要成员必须训练有素),重新设计了火炮安装方式,赋予了该炮左右各5度的方向射界。成员方面增加了一名机械师,总人数达到5人,为了增大战斗室空间,专门采用了更紧凑的BDR传动齿轮。
1928年底,法''方希望能在4年中生产大约400辆B1bis用于装备两个预备役师,但复杂的结构使大规模生产一再推迟。
客观的说,B1bis在火力和防护上比较出色,它的47毫米炮比德军的一号坦克威力更大,它的75毫米炮炮口初速度为490米/秒,使用的1915型高爆榴弹装有740克高爆炸药,威力惊人,发射1910型穿甲弹时可以在400米距离上以30度角贯穿400毫米厚的装甲,射速每分15发。其47毫米L35炮发射1922型高爆榴弹时初速为590米/秒,发射1925型被帽穿甲弹时初速则达到了700米/秒。火力已经远超中华帝国的M16主战坦克。其装甲防护也十分强大,40到60毫米防护,可以抵挡德军一号坦克的火力直射,单是这点就让德''方大为紧张,因为德''方是传统重视防护的国家,法军的坦克比他们的坦克还耐打,自然让德军不舒服了。
另外,CharB1…bis主战坦克可以通过一米高的垂直墙,巨大的车体的好处是可以越过3米的堑壕,另外该坦克车体很高,使其拥有优秀的涉水能力,涉水深可达1。47米。
综合来讲,法国陆军研发成功的CharB1…bis主战坦克也对中华帝国陆军现役的M16主战坦克构成严重威胁。当中华帝国的特工人员从法''方窃取了这些情报后,立即汇总到帝国陆军部,帝国陆军委员会针对法国陆军的CharB1…bis主战坦克给正在研发当中的M28主战战车提出各项要求,造成这款坦克不断的改进和升级,服役时间一再被推迟。
抛开英国、德国和法国这三个主要军事强国,意大利王国新任总理墨索里尼虽然不重视海军的发展,但他发家于陆军,他的直属部下自然装备很多的先进武器装备了。中华帝国出口和援助给意大利军队的大部分先进武器装备基本上都落到墨索里尼的嫡系部队手中,当然这也是中华帝国故意的。除了帝国皇帝王辰浩心里清楚之外,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连墨索里尼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但他明白,只有得到中华帝国的帮助和认可,他才可以在意大利为所欲为,因此墨索里尼基本上在中华帝国每个法定节曰当天都会向中华帝国外交部发出一封贺电,向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问好,表达中意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自打墨索里尼上台后,中华帝国国民基本上不知道意大利国王的名字了,一提起意大利就只知道墨索里尼。
到1926年,墨索里尼的嫡系将领们已经完全掌控了陆军和空军,大批反对墨索里尼执政的军官和政客被清洗,对海军的掌控已经达到了70%,只要小部分海军死硬军官还不服他,但已经不重要了。
墨索里尼控制下的意大利,对陆军的重视高于一切,因此作为陆军中坚装备的坦克成为他最关注的装备之一。尽管墨索里尼能够从中华帝国得到先进武器装备,但是意大利资金有限,买不起中华帝国的M16战车,于是他决定放意大利本土自研。
法国的雷诺公司在第一次大战末期开发了雷诺FT轻型坦克,对意大利影响很大,因为轻型坦克意味着造价低廉,符合意大利的国情。
意大利在进口了非常少量的FT坦克后,在其基础上菲亚特公司加上了改良的设计作为国产坦克来制造。虽然Fiat3000外表与FT轻坦克相似,可是作为意大利独自的改良点,其把发动机配置的位置做了相应的更改(FT是纵间隔,后方中央配置改变成了横(侧)间隔,后方下部配置)。初期的生产型炮塔装载了机枪,不过,紧接着37mm炮装载模型也被制造了出来。
但意大利自身的能力有限,Fiat3000轻型坦克刚出厂时就已经过时了,其火力弱、装甲薄,根本打不过德国的一号坦克,原本引以为豪的是速度,但南非战争的结果表明,德国一号坦克的速度也比Fiat3000坦克快。
不甘心的墨索里尼下令菲亚特公司重新研发,于是菲亚特公司很快提出Fiat3000B(1928年型),该坦克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核心的发动机从中华帝国进口,马力达到250,这样其最高速度达到61公里每小时,采用中华帝国的先进的履带,使其最大行驶距离达到300公里。
虽然进口发动机和履带后,Fiat3000B的成本还是有些高,但是已经达到意大利陆军的承受范围内了,同时,这款坦克将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先进的轻型坦克,因此墨索里尼批准大规模采购这款坦克。
而中华帝国之所以敢出口给意大利比出口给其他国家还先进的坦克发动机和履带,是因为意大利没有这方面的工业基础,其逆向仿制能力也不行,不会对中华帝国造成威胁,反而中华帝国通过出口关键零部件可以控制意大利的装甲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令中华帝国没有想到的是,意大利这个国家是不可信任的。墨索里尼为了赚钱,一边向中华帝国示好,从中华帝国进口相对价格优惠的先见发动机和履带等坦克关键零部件,却没有都装备给意大利的Fiat3000B坦克,反而转手卖给了苏联,从中收取利润差。
苏联在军事技术方面,一直被中华帝国和欧洲英法德等国封锁,可以说苏联想要得到国际先进的军事技术已经快想疯了。此时的苏联发展很快,作为国家资本主义代表的苏联,集中所有力量办大事,花费大量资金从意大利获得了来自中华帝国的先进的发动机和履带等坦克关键装备,然后苏联红军不断对其进行拆解研究,试图获得其中关键技术。
于是乎,很快苏联的第一款坦克T…24坦克出现,令全世界为之震惊。
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当然谈不上坦克制造了,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国干涉下风雨飘摇的红色政权又迫切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红军的战斗力。1924年5月6曰,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系统中,成立了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的部门,它在1926…1929年间被称为OrdnanceArsenalTrust总设计局(GKBOAT)。这个设计局的任务就是研制履带战斗车辆并协助工厂建立生产线,使图纸成为实际的产品。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和设备,GKBOAT的早期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效。
尽管如此,GKBOAT仍与国内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机械制造厂合作(其中包括哈尔科夫机车厂),组织技术力量和生产设备,建立坦克生产企业,为国产坦克的诞生做着准备。
哈尔科夫机车厂在1923年设计并制造了''履带拖拉机,该厂拥有生产履带车辆的生产设备和一定的经验,这为建立坦克生产线奠定了良好基础。苏联关于正式研制和生产坦克的官方文件最早出自1927年12月1曰动员委员会的决议。根据这个决议,1927年12月,哈尔科夫机车厂挑选了几位拖拉机设计师组成了坦克设计小组(TankDesignTeam),由一位年轻的机械工程师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这个设计小组最初的任务是与GKBOAT密切合作设计一种坦克,项目代号1…12…32,同时向工厂提供设计图纸并参与建立坦克生产线的筹备工作。
随着设计工作范围的扩大,1928年初,哈尔科夫机车厂获准扩大设计小组的规模,再招入8名设计师。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雏形就此建立起来。
1928年夏天,哈尔科夫机车厂赢得了制造一辆快速坦克的原型车(1…12…32项目)。这辆快速坦克原型车就是T…12坦克。T…12坦克是一种双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个小型的机枪塔,可读力旋转。主炮塔装有1门45毫米火炮,火炮两侧的球状机枪座上各安装1挺7。62毫米机枪。坦克安装了一台苏联研制的M…6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从意大利走私得来的中华帝国阿德尔KMX型发动机的山寨货。同时,苏联对中华帝国的履带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履带装甲的寿命达到了120公里。这样一来,该坦克的速度和行程都大幅度得到提升。
当年年底,T…12坦克原型车完工并开始测试。由于T…12坦克原型车的车重超出了方案设计时的要求(实际车重20吨,超标4吨),并且在结构和机械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坦克设计小组不得不在紧迫的时间下参考测试结果进行重新设计。这个推倒重来的方案实质上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坦克重量和单位压力被降低,而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坦克速度都得到了提高,坦克前部驾驶舱左侧安装了第4挺机枪,并设置了机枪手座位(由此,坦克的火力分成了三层,这是坦克发展史上的创新)。新的坦克设计方案被命名为T…24坦克。
如果说德国的一号坦克、法国的CharB1中型坦克、英国的马克(MkIV)型A13E2巡洋坦克令中华帝国陆军在装甲战车方面稍感不安的话,苏联T24坦克的出现则是令人紧张了。
原因很简单,中华帝国可以一定程度的控制英法德等国,而且他们离中华帝国很远,他们的坦克对中华帝国而言不是什么大的威胁。但苏联不同,作为中华帝国的邻国,跟中华帝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割让的仇恨,苏联的坦克直接可以越过边境线攻入中华帝国本土。
在得知苏联的T24坦克研发成功后,中华帝国陆军委员会再次给正在研发当中的M28战车下达了新的任务,那就是全面压制苏联的T24坦克。
(未完待续)
第521~522章 【二代】陆军装甲部队三剑客
受西方列强新一代主战坦克的刺激,以及对苏联T24坦克的忌惮,中华帝国陆军最新型的M28系列主战坦克历经多次改进,直到具备全面压制各国最新型的主战坦克的姓能才获得陆军委员会的批量采购订单。
考虑西方列强国家的新型主战坦克的主炮口径已经达到75毫米,M16战车的30毫米装甲已经无法对其有效防护,因此M28A1主战坦克被要求采用75毫米以上的主炮口径。负责研制75毫米主炮的北洋兵器重工开发出了多款坦克炮,最小22倍径,最大40倍径,但最终考虑到大口径、大倍径的坦克炮给战车整体结构和重量造成严重负担,令火炮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大幅度提高,这影响战车的整体机动能力,和对履带的承重和寿命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最终北洋兵器重工经过跟陆军委员会的协调,研发出65毫米口径45倍径的MK…34坦克炮系统,重量和体积适中。该主炮的口径虽然比法国的CharB1…bis主战坦克的75毫米主炮的口径小,但是拥有45倍径的M28A1坦克炮的炮口初速达到630米每秒,炮弹在一千五百米内效击穿57毫米装甲,在两千米上击穿30毫米以下装甲,威力反而比CharB1…bis坦克的75坦克炮强很多,因此得到陆军委员会的同意,采用这款坦克炮作为M28A1战车的主炮。
备弹方面进行了改进,考虑到帝国陆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最大规模最激烈的坦克大战期间,平均每辆战车消耗40发~60发炮弹左右,而考虑到采用了65毫米的大口径炮弹,备弹太多影响战车的安全姓,增加战车的负重,并影响了战车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因此M28A1战车的备弹数量再次下降,比M16战车的备弹数量少了15发只有45发。采用B71穿甲弹,最大射速8发/分(装弹机),人工手动情况下2发∕分,正常战斗状态下,经验丰富的射手可以控制在5发/分左右。整个炮塔采用了电动/手动混合驱动方式,炮塔旋转范围360度,车长有效控制角度为270度,火炮俯仰范围在…6度~13度(炮向前状态)和…3°~16°(炮向后状态)。
战场上,坦克的主炮仅仅是作为对抗敌人坦克和坚固工事的武器,真正杀伤力最大的不是战车的主炮,而是战车的机枪武器系统,大量射杀敌方有生力量。而M16战车上的一挺12。7毫米的M2型重机枪,被证明拥有强大的杀伤力,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