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飞行员--勇敢的真实故事 >

第23部分

飞行员--勇敢的真实故事-第23部分

小说: 飞行员--勇敢的真实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埋在那片沼泽地里。身旁很快地就堆起了被水泡得发胀的尸体。赤道上空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那些尸体,直到他们变腐烂,被烧焦。那些死人的嘴里和鼻孔里不断地爬出无数条蛆虫。“我们在想,”一位盟军的战地记者说道,“那些活着的日本人到底是怎么忍受的。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因为身边尸体发出的恶臭,都带上了防毒面具。”
  这些天皇的士兵很快就赢得了许许多多“戈尤库塞”式的“胜利”,但这些胜利在美国人眼里看来都是日军的失败。在阿图岛,2350名日军官兵战斗到了最后时刻,结果只有29人成了战俘,其他的人都死了,死亡率高达98。8%。1943年11月在塔拉瓦岛,2571名帝国海军中有99。7%的人坚决不投降,最终死在了美国海军的枪口下,而活下来沦为战俘的只有8名。在塔拉瓦岛附近的马金岛,300多名日本兵在一场战役之后只有1名活了下来。“1944年2月在马绍尔群岛的罗伊那幕尔,日军有3472人丧生,只有51名沦为战俘,死亡率高达98。5%。日本驻守在夸贾林环礁的部队有4938人丧生,只有79人沦为战俘,死亡率同样高达98。4%。”
  美国在马金岛和塔拉瓦岛大获全胜为进一步向太平洋中心深入铺平了道路。按照常理来讲,如果军人具备理智的头脑,日本这个时候就应该想办法着手谈判了。可是皇军的首领东条却在1943年12月27日告知国会:“真正的战争现在开始了。”
  然而,即使是东条英机也并不清楚当时的情况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日本军队内部用词隐讳、靠精神力量来鼓舞士气。显然,这些都导致了信息交流极不顺畅。日本海军“并没有就中途岛战役的失利会对未来战争造成多大的影响进行必要的分析”,也没有将海军的溃败告诉陆军。只有裕仁天皇一个人得到了通知,而他也没有把事实告诉任何人。因此,就连日本首相也并不了解中途岛发生的灾难。当杉谷将军告诉裕仁天皇南太平洋的情况非常危险时,这个年轻的一国之君竟被气哭了:“难道我们就不能也去攻打美国吗?你们到底打算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也好好地打上一仗?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打上一场关键的战役?”日本的公众们当然也不清楚日本士兵在战争中到底有多少人做出了无谓的牺牲。
  塞班岛是一个距离东京1500英里的小岛。一次大战结束后德国把这个被誉为“皇冠上的宝石”的岛屿割让给了日本。日本政府一直有步骤地开发着塞班岛,战后,岛上的居民人口总数曾一度达到了2。9万人。东条把它称作“太平洋堡垒”。在美国人看来,塞班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的其他岛屿对于即将轰炸日本的B—29轰炸机来说,都可以当作基地。
  皇军从没想到战争竟然会打到了自家门前,因此只派有一小支部队驻守在塞班岛。直到1944年2月才派遣援兵增援那里。当时那里共有大约4万海军和陆军官兵保卫这个岛,还有大约2万名日本平民居住在岛上。但是,塞班岛的保卫者们在强大的美国军队前来袭击的时候,根本没有半点还手的余地。这一点,身在东京的皇军将领们很清楚。他们意识到岛上的日本官兵和平民都已身陷绝境,于是军队的首领决定——岛上所有的日本人,不论是士兵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死。在1944年6月24日的《皇军总部陆军机密战争日志》中有如下记载:“塞班岛上的防御部队应该拿出玉碎的精神。眼下想要扭转战局是不太可能了,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敌人因为想到‘一亿日本人的玉碎’精神感到震慑而放弃继续作战的念头。”
  “一亿日本人的玉碎”精神指的就是全体日本人都会宁愿为了保卫祖国而死,即使成为碎玉也在所不辞。所以现在日本军方正在极力宣传并非只有士兵才能为国捐躯。为了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他们已经准备好牺牲每一个日本人的生命来换取胜利。
  返回塞班岛后,日本的指挥官们——南云忠一中将(他曾带头执行了珍珠港偷袭任务)、奇藤昌次将军,以及井桁启司将军于1944年7月5日开了一次碰头会,一起就东京下达的“玉碎”命令商量作战方案。东京命令所有军队竭尽全力进行最后一轮攻击,然后三名指挥官全部自杀。究竟他们三个人的自杀能对战争起到多大作用,后来并没有做出解释——真正的日本武士在战争之前是不会杀死自己的。大概他们相信自己死后的灵魂能够保护他们丢下的日本士兵和百姓的生命吧。井桁将军最后在无线电中发出的消息听起来还有一定的逻辑性:“没有制空权就不可能打赢战争。我非常希望(你们)多造出一些飞机。”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美国海军陆战队粉碎了日本人在塞班岛上的反抗。
  在美国官兵第一次登陆的三星期后,剩下的3000名日本人发动了最后的“高呼着万岁的冲锋”。《纽约时报》的记者在文章中描述道,那些抱着必死的信念不断冲上来的日本士兵,“就像橄榄球比赛结束后涌入球场的人群。有的人只是拿着一根一端绑着刺刀头的竹竿,还有的人手里没有任何武器,但是他们都高喊着“万岁”和“七生报国”。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激动地说,“这些日本人一个劲儿地往前冲,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你刚刚开枪打死了一个,就又有五个人冲了上来。”
  美国士兵们已经习惯日本人这种自杀式的冲锋了,可当他们在岛的北部看到那一番景象时,就连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们也惊呆了。塞班岛上的老百姓们听说这些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人都是野蛮的鬼子,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还会以残忍的方式将他们杀害(比如用坦克把他们压成肉饼)。与其死得这么不体面,还不如光荣地为国捐躯。在马皮角,有一处风景绝美的悬崖,崖高200英尺,下面就是突出的珊瑚礁和拍打着海岸的巨浪。那些日本百姓宁愿从这里跳入大海也不愿投降。母亲把婴儿抛下悬崖后自己也跳崖自杀。美国士兵们看到这一幕时都惊呆了。
  还有些平民投降了,于是美国士兵把他们带到扩音器前,让他们向悬崖上的那些人呼吁:“投降吧!不要跳呀。我们有东西吃,有水喝,我们是安全的。你们不会受到伤害的。投降吧!”
  可是悬崖上还是不断有人跳下去。
  几星期后,记者罗伯特·谢罗德描述了这样一幕场景。《时代》周刊的主编对该篇文章的评论说:“这些可怕的行为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不可理喻的。但最终美国获得了胜利。”罗伯特的这篇文章成为二战期间读者最多的文章之一,题目是“敌人的本质”。“在战争收尾阶段,一支海军陆战队的分遣支队在水陆牵引车上看到了岸边珊瑚礁上有7个日本人,于是向他们开进,并准备将他们抓获。就在水陆牵引车接近那几个日本人时,7人当中有6个跪在了珊瑚礁上。站着的那个人显然是位军官,只见他拔出一把军刀,朝那6个人的脖子一一砍去。美国士兵还没靠到跟前,就已经有4颗头颅被砍下,滚入了海中。接下来,那位军官手握军刀朝水陆牵引车冲了过来。最后,他和剩下的两名日本兵都被开枪打死了。”
  日本兵的这种自杀性行为现在听起来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可是当美国读者看到战争中死了那么多日本百姓时都受到了震动。谢罗德回忆起当时在马皮角看到了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接着讲述了下面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除非你亲眼看到,不然你绝不会相信,”他说道。“昨天和前天,上百名日本平民——男女老少——就站在这里的悬崖上。像往常一样,他们从这儿跳了下去,或者一点点爬下峭壁走入海中自杀。我看见一位父亲把他的三个孩子从悬崖上扔了下去,然后他自己也纵身一跳。悬崖下的那些珊瑚礁上全都是自杀者的尸体。
  他停了停,右手指着说:“瞧,那儿又有一个要自杀的人。”悬崖下面,一个年轻的日本男孩儿正在岩石中间不停地走来走去,看样子他还不到15岁。他前后摆了摆胳膊,就像准备跳水似的;接着坐在岩石边上,让海水抚过脚面。最后他慢慢地把自己浸入了水中。
  “看,他在那儿。”那个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大叫道。
  一个巨大的海浪把那个男孩冲向了岸边,他被卷出了水面。起初,他脸朝下浮在水面上,一动也不动,后来,很显然是在最后一刻他绝望的求生本能被唤起了,于是他开始猛烈地拍打双臂,拨动着海水。但那时候已经太晚了。眨眼间,一切都结束了:他那条及膝黑色裤子的臀部充满了空气,在水面上漂浮了十分钟。后来,不见了。
  谢罗德走到悬崖边,看到海面上漂着7具尸体。“这还不算什么,”那位美国兵说道。“悬崖西侧往下1英里的地方,你能看到上百具尸体呢。”后来,谢罗德和一位扫雷艇的军官一起去检查了一下,那个军官说道:“那下面的海里到处漂着尸体,我们想不看都不行。”他描述说,男人、女人、还有孩子——全家人一起跳进了翻滚着巨浪的海水中。父亲们切开孩子们的喉咙,然后把尸体扔下悬崖。三位妇女在跳崖之前还一丝不苟地梳好头发,整理好衣服。有一家人洗了澡,换上鲜艳的衣服,然后拉响了绑在腰间的手榴弹,结果内脏都被炸了出来。一位妇女在生产时将自己溺死了;尸体浮在海面上,腹中的胎儿只出来了一半,另一半就卡在了那具已经没有生命的尸体里。还有一家人——父亲、母亲、还有三个孩子,他们走到悬崖边上的时候犹豫了。谢罗德注意到一名日本狙击手“从后面开枪打死了那名父亲,尸体掉入海中。接着又开第二枪打死了那名母亲。他应该把那些孩子也打死的,但这时另一位日本母亲跑了过来,把孩子们抱出了狙击手的射程之外”。一名日本兵宁愿去死也不愿意这样丢脸,连几个孩子也打不死。“于是,那个狙击手不顾一切地从隐蔽的洞穴中走了出来,结果立刻被美国兵打了个千疮百孔,倒下去了。”
  “所有这些自我毁灭意味着什么呢?”谢罗德问道。他给出的答案不禁让所有美国人感到后背发凉:“塞班岛是我们第一次攻入的驻有一定数量平民的日本领土。那些日本人的自杀是否意味着他们背后的整个日本民族都会选择死亡而并非投降呢?”
  塞班岛的失守对于日本来说,并不只是一系列败仗中普普通通的一次。日军曾对国内人民说,塞班岛是日本防御的“内圈”,是保障日本国土安全的坚不可摧的前哨。如今,日本的安全屏障仅在三周内就被摧毁。美国的B—29轰炸机很快就会攻打到日本的陆地地区。东条的政府后来得知了这一消息。
  7月18日,日军总指挥部发表一项声明,承认日本军队曾于7月7日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后来又派遣部队增援并继续战斗到7月16日,直到最后所有士兵“英勇牺牲”。第二段说到了塞班岛上居民的死亡:“整个战斗过程中,塞班岛上的日本居民一直都与军方合作,而且那些能够打仗的人们都勇敢地加入到战争中来,最终和我们的官兵们一同战死。”
  第二天,报纸头版头条讲述了整个事件,题目是:
  塞班岛所有官兵壮烈牺牲,留下的日本平民也英勇就义
  如果类似的事件发生在德国人、英国人、苏联人,或是美国人身上,比如他们的母亲们把怀中的孩子扔下了悬崖,那都会令本国人民震惊不已。希特勒的核心集团内部就曾有人出于类似的原因试图暗杀他。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日本人竟将谢罗德登在《时代》周刊上的文章骄傲地翻译并刊登了出来,只是把题目换成了更加好听的“宁死不屈”。《朝日新闻》报纸上用大号加粗字体把这篇文章登在头版头条:
  塞班岛同胞的最后辉煌时刻
  妇女们也在日不落旗前英勇牺牲
  爱国精神令世界为之动容
  标题下就是谢罗德的那篇文章,末尾处还附了评论写道:“据报道,岛上的那些妇女和儿童宁可选择自杀也不愿被美国鬼子活捉,不愿被他们羞辱。整个世界都为日本人民这种战斗精神和爱国热情感到震惊。”第二天,8月20日,《每日新闻》上写到日本妇女
  换上了她们最漂亮的衣服,朝着日本皇宫的方向祈祷,
  最后在美国鬼子前英勇自杀,
  在国家的危难关头和那些勇敢的男人们一起为国捐躯
  日本人在“翻译”谢罗德的文章时省略了日本士兵“枪杀”平民的情节,也没有提到很多塞班岛上的平民最后投降的事实。
  然而,并非所有日本人都相信皇军的宣传。清泽清志是一名外交政策专家,也是一名战争评论员。他在自己的秘密日记中写道,马皮角平民的死是“封建主义”的体现,是受到了古代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在这样一个飞机当道的年代,日本人竟然还在崇尚剖腹自尽的精神!然而,无论是清泽清志还是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都不敢公开谴责政府。如果他们这么做的话,无疑是自讨苦吃,惹来杀身之祸。
  对于美国人来说,在马皮角战役中是看不出一个普通日本老百姓和一名日本士兵之间的区别的。他们都是从一开始就无畏地投入战争直至最后。两年前的中途岛战役中,日本的海军和空军实力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削弱。但眼下,就算是日本已经明显处在了挨打的状态,美国仍有必要同日本人在他们地盘上进行战斗。马歇尔将军在7月14日的会议中解释道:“通过最近在太平洋上的行动结果来看,美军的指挥官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为了尽快结束同日本人的战争,有必要侵入日本的工业心脏痛快地打上一仗。”
  
  塞班岛战役失利后,日本人在整个战争中就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了。如果这时候皇军的指挥官们注意到这种不好的兆头的话,那么后来在战争中死去的那些日本人的性命就可以挽回了。可是他们已使自己的国家陷入了一场灾难。现在美国人已经踏上了日本的国土,美国海军可以通过海上封锁来切断日本的一切来源和出路,B—29轰炸机可以把他们的城市炸成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