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遵循金日成同志的教导,探寻定栖鱼族和多产珍贵水产品的水域。坐小船出海要带上十种以上的渔具,既要捕鱼,也要采海带和裙带菜。”
他还教导他们,要积极地发展中小渔业,经常供给人民以鲜鱼。
第二天,金正日同志把前一天在水产品直售商店见过的道里的一位负责干部叫了来。
那位干部一边担心不知又出了什么新问题,一边急忙赶了来。金正日同志愉快地对他说:
“让我们一起到海上去兜兜风吧。”
那位干部心里很高兴,他想:金正日同志自从来到此地视察,争分夺秒地工作,从没有休息,这回到海上可以休息一下了。
当他们来到海滨时,起了风浪。那位干部很失望。他想,好容易才有了让金正日同志休息的机会,可是天公不作美,不得不作罢。他向金正日同志说,只好等到风息浪静的时候了。
金正日同志却微笑着亲切地说:“无风无浪就不会感到出海的乐趣,我有意选了这样的天气,快把渔具准备好,出发吧。”
这时他才领悟到:原来金正日同志并不是为兜风休息,要到海上去的。
机船乘风破浪向海驶去。因为风浪很大,干部们再三请他进船舱,可是他一直站在甲板上俯视茫茫的海面。
机船离岸驶了好久之后,金正日同志环视一下同行的干部,说:
“来,在这里试一下怎么样,看来这里可能有鱼。”
人们立刻下了网。他说:
“今天我们的工作,要看捕鱼多少来评价。你们认为怎么样?”
他这么说着帮着张网。人们请他不要沾手,他却说,如果连这种活也不沾手,何必到这里来呢,就在陆地上看捕来的鱼得了,来快拉网吧。
人们开始拉网了。金正日同志卷起袖子使劲拉网。
网一拉起,有胳膊粗的鱼活蹦乱跳,不知什么时候,海鸥也飞拢来了。
“你们看,鲻鱼!”他满心喜悦地高声说“连鱼都捉到了。”
一会儿,把鱼网拉紧,把鱼装在船上,大家干得很起劲。
金正日同志提起一条条活鱼,指着说这是细鳞鱼,这是竹刀鱼,这是大杜父鱼。他还要再下一次网。
网又一次投下了,接着开始进行拉网作业。
金正日同志不顾海水弄湿衣服,全力以赴地拉网。这一回,网到的鱼更多。他高兴得不得了。活生生的鱼堆满舱,于是,金正日同志坏顾着干部们说:
“你们说说看,海里是没有鱼吗?下了两次网,就捕了这么多鱼。”
他说,只听一部分人说的话,自己却不下海看看,形式主义地干工作是不行的。
他明确指出:
“不能供给人民足够的鱼,并不是因为海里没有鱼,也不是因为渔船和渔具不够用。
“问题在于水产部门领导干部满脑袋投机思想,不积极地进行组织工作,不设法采用多种方法大量捕鱼。”
他朝道里的负责干部走近一步,问他们看到今天下网捕到的这些鱼,有何感想。然后他温和地接着说:
“ 有一些干部说,海里没有鱼,可是我根本不相信那种说法。但因为不少人都在那么说,只好自己去亲眼看看这话是否属实,而且让你们也这样做,所以今天才来下海的。
“今天,我下海来再次确信,微小渔业决不是象一部分干部所说的那种‘微不足道’的事,而是为了让我国人民吃到足够的鱼,必须狠抓的重要环节之一。”
凌晨打来的电话
1980年6月,一个凌晨。
有一位干部在办公室一直工作到很晚,到了凌晨,不觉伏在桌子上睡着了。
不知时间过了多久,他象在梦境里似地听到了电话铃响。
他被惊醒,急忙拿起话筒,传来了话务员和蔼的语声。
“金正日同志在找你。马上就给接上。”
一听这话,他挺起精神,整一整衣襟站起来。电话接上了,耳熟的电波声传入耳鼓。
“金正日同志!我在接电话。”
他赶忙打了报告,可是没有回音。
他紧张地等候,时间一秒一秒地挨过,却没有回音。从灵敏度高的话筒可以听到金正日同志平静的呼吸声。他想,莫不是金正日同志拿着话筒打起盹了吧。他心里很难过。他闭着嘴,尽量不使自己的呼吸声传入话筒,以免打搅他这难得的休息。大约过了15分钟,突然传来了金正日同志温和的声音:
“啊—对不起你啦。打电话找你,不觉打了个盹。”
从他的语声可以听出他很疲倦。那位干部用有些打颤的声音说:
“金正日同志,现在几点钟啊?这样每天熬夜怎么行呢?”
“你又是这话。”停了一会儿,他象道歉似地说:
“本想,夜已深了,明天再讨论。可是看着同志们递上来的文件,想起了一些问题,所以给你打电话的。请原谅。”
那位干部再也说不出什么话,只是默默地聆听他的话,但不禁双眼噙满了泪珠。
泉水
金正日同志为了处理有关统一祖国的问题熬了一整夜,天一亮又为解决别的问题急忙上路到远离几百里的地方去。
在轿车里,坐在他旁边的是接到他紧急通知赶来的一位干部。
车子轻快无声地奔驰了一阵,拐进人烟稀少的山路。因为路坎坷不平,车也颠簸起来。陪他同行的干部因于心不安不时地望望他。
直到接近中午的时刻,车子一直行驶在山路上,驶到能望见一口泉水的地方时,金正日同志突然叫车停下来。
要到目的地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同行的干部都有些疑惑不解,但只好跟在他后面下了车。
“喝一口清凉的水再赶路吧。”
他一面说着往泉水那边走去。干部们这才知道了他的意图,紧跟着他走去。
水晶般清凉的泉水一股股地涌出来。同行的干部给他舀一杯泉水递过去,但愿这杯泉水能给他解除一点疲劳。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说:
“肚子饿时,喝点清水也不错。”
瞬间,干部们才想到他没用早餐就上路的,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开路先锋
金正日同志为了把妙香山更好地修成人民的愉快的休息胜地,1981年5月亲自翻山越岭,开辟了妙香山的新的登山路线。
在开辟登山路线的第一天有过这样的事。
金正日同志和要陪他同行的干部们一样穿上登山服准备出发。他眺望着烟雾缭绕的妙香山峰峦,对妙香山历史博物馆馆长问道:
“走哪条登山路更险些?”
馆长不知他问这话的用意何在,踌躇一会儿,回答说,上万瀑洞的路更险。
于是,他想了一下,环顾着登山队伍说:
“那我们就先往万瀑洞登上去。”
历史博物馆馆长一听这话,着了慌。到万瀑洞去要从岩石和悬崖之间走过,路非常险,曾有很多登山者中途返回。加上天又阴,不知什么时候会下雨,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走这样的险路怎么行呢。于是馆长对他说,改天再登万瀑洞去好不好。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答道:
“走路要费点力,才会有意义啊。”
登山队伍出发了。他们经过武陵瀑布来到了游仙瀑布的顶上。这时变化无常的天气终于下起雨点来了。
先于他们出发的登山组这时返回来了,他们全身湿透。他们报告说:再往上去路更陡峻,没有一处可以放心踏脚,岩石上满是藓苔,加上雨浇,简直就象冰一样滑,再往上登是有困难的。
做向导的历史博物馆馆长觉得这正是他该说话的时候,也凑上去说,这样的天气要登上去是危险的。
金正日同志宽厚地笑了笑说,在这样的天气去攀登险峻山路当然会有危险,而且吃力,可是,这样在最不利的条件下检查登山路线的安全情况,要比在天气好时更有意义。
他说:
“路是险峻,但很有意义。快登上去吧。”
他带头攀险峻山路和悬崖。雨点越下越大。路越往上越难走。金正日同志一直走在最前头,鼓励大家。他说,登上万瀑洞的路虽然陡险,但一路上有许多瀑布,很有登山的乐趣。
他一面艰难地攀登长了藓苔的山崖,一面向干部们一一指示,要每年给凿一凿蹬脚处,以免长藓苔;登山设施不够牢固的要改修一下;在陡险的悬崖上要装上安全钢索。 他们终于登上了可以望见飞仙瀑布和九层瀑布的最后一个山峰,这时天空变得万里无云,一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金正日同志站在大岩石上,久久地望着壮丽无比的瀑布,豪放地说:
“飞仙瀑布真是壮观啊! 不到这里怎能说看到了万瀑洞呢? 这么艰难地登上来,还是值得呀!”
过了几天之后,有过这样的事。
连日来,金正日同志视察了万爆洞和上元庵一带,这一天早晨出发时,他给指定方向说:
“只看到上元庵和万爆洞,还不能算尽赏了妙香山之美。还要去观赏毗卢峰。
“在妙香山登山路线中,应该再包括登到毗卢峰的路线。”
金正日同志决心去开拓妙香山的最后一道山路。
毗卢峰在妙香山一带是最高的一座山峰,山势非常险峻,所以至今没人到过那里。
人们认为让金正日同志到那里去,是决不应该的。历史博物馆馆长犹豫了一阵说,登毗卢峰的路还未开辟,这回要登到那里是有困难的。
金正日同志却说:攀登还没有开路的山,更有登山的乐趣,让我们来开辟攀登毗卢峰的路不就行了吗!
于是分成几个登山组,带着无线电话机各自开始攀登毗卢峰了。
当走到一个峡谷时,迷了路。迎面是一堵有如刀削的峭壁,根本没有可以登脚之处。做向导的张煌失措了。
金正日同志却笑着说:
“你们看,连妙香山历史博物馆馆长都迷失了方向。只好由我做向导了。既然说千态洞长沟深邃,那就该沿着较大的水流逆流而上。大家跟我来吧。”
登山队伍跟着他照原路走下来,然后沿着一股大水流逆流而上。他们一行在草高过人的丛莽中开出一条路,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做向导的突然发现他从前见过的大岩石。就这样,金正日同志找出了登山的路径,大家高兴得欢呼起来。
但是路仍然很险。他们走了一程,前面是一片密密层层的丛莽,根本没有路。随员们说,除非开辟路径之后再往前走,不然不能再前进。
金正日同志却豪情满怀,决定一面开路一面走,直走到兄弟瀑布那里,他说:
“我们是毗卢峰登山路线的开路先锋。人们知道我们到过兄弟瀑布,也会跟着到兄弟瀑布去。如果我们没有走到兄弟瀑布就中途返回,那么人们也会象我们那么做。”
随员们虽然再没有说什么,但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跟着他一边开路,一边前进。
大家艰难吃力地开路往前走,终于来到了兄弟瀑布,登上了壮丽的毗卢峰顶。
“终于到了!”
金正日同志神清气爽地说,随行的人们也都感到心旷神怡。
他一边俯瞰着脚下的绝妙景色,一边指示:今后要在这里修建亭子,把路径也好好修一修。他说:
“今后,要让人们按着我们攀登的路线攀登妙香山。”
同行的随员回味着他的话,想:一国的领导者为了给人民修一处引人入胜的景观,竟亲自做开路先锋
下班
电影试映会,深夜两点多才结束。
干部们希望金正日同志赶快回家休息,急忙走出来送他。
但走到外面一看,本应该等候在那里的司机不见了。不知是怎么回事,金正日同志也不找司机,登上车握住了方向盘。
大家焦急地找司机,埋怨司机不该擅自离开岗位。这时有一位干部对他们说:
“司机那么做也许是有缘由的。”
曾有过这样的事:也是在夜深时分。
准备马上举行一部电影的试映会,这时金正日同志突然把司机叫了来。
干部们猜想,也许要改日再举行试映会,今天先回去。司机急忙来到他跟前,金正日同志向他要轿车的钥匙。一听这话,司机茫然不知所措,在场的人们都给愣住了。
金正日同志温和地笑笑说,现在开始放电影,要很晚才能结束,所以要自己开车,让司机早回家。
“啊?绝对绝对不能那么做。”司机急得向后退了一步。
于是,金正日同志严肃地悦:你非那么着,那么只好取消今天计划举行的电影试映会了。
司机无可奈何地交出了钥匙,但他想决不能照金正日同志的吩咐先回家去。
金正日同志看透了他的心思,便说,我不见你回家去,就坐着不动。这样硬是叫他先回去了。
司机想到不该无谓地浪费他的时间,只好噙着泪离开了那里
当时目睹过这一情景的干部说:“准是今天晚上他又叫司机先下班的。”
本以为金正日同志会立刻动身回去的,但他扫视着人们,象是在找人。人们疑惑地朝后看,原来他找的是站在最后面的电影翻译员。他大声叫他说:
“走吧。快上车吧。”
他打开车门等他上来,而翻译员再三谢绝。
可是,翻译员终究没能拗过他,只好上了车。等他一上车,金正日同志一边起动一边问他:
“现在可以径直回家了吧?”
翻译员的家在西平壤车站附近,离这里很远,他想如果坐车回家去会更多地耽误金正日同志的时间,便说要去工作岗位,因为他的工作岗位离这里近一些。
车即刻开动起来,走不多时间就到了他的工作单位的门前,于是,他很快下了车。
“我在这儿等你,快去拿你的皮包吧。”
翻译员听到透过车窗传出来的他这句话,感到浑身僵住了:本以为自己是在为金正日同志着想才这么做的,实际上却更加耽搁了他的下班时间。
金正日同志看到他的充满歉疚不知所措的神情,便再次对他说:不必多想,快去把皮包拿来吧。
翻译员想到再不该多耽误他的时间,一口气跑过去把皮包拿来了。
汽车重又奔驰起来。街上万籁俱寂,只有街灯在困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