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日本改变中国 王海涛 >

第13部分

日本改变中国 王海涛-第13部分

小说: 日本改变中国 王海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是发展军火工业。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开始考虑在安全地区建设新的军事工业。1931年到1937年之间,大规模地迁移合并和新建兵工企业,仿制国外轻武器和推行制式武器。

    四是交通建设。

 〃七?七事变〃,忍辱建国的丧

    1932年,蒋介石要求铁道部同时修建粤汉铁路南北段,争取1935年年底通车,由此拉开了抗战前交通事业大发展的序幕。到1937年7月全国已建设铁路13000公里。与此同时,公路、航运、邮电等设施也都进行了改善与兴建部署。

    尽管国民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1928年到1937年的十年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是国民政府的巩固时期,中国政府借外交手段处理了一些割让租界的问题,并收回部分外国在华享有的特权。

    政府积极进行了法律及刑罚系统的现代化、稳定物价、偿还国债、改革金融及货币系统、铺设铁路及建设公路、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立法对抗毒品交易,以及提高工业及农业生产。据国民政府的数据,1927年至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的平均增速达到了9。3%。

    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发展,甚至引来西方的关注。美国、英国甚至苏联之所以与蒋介石联系,当然看到了中国正在发展,中国军队的力量正在壮大这样一个事实。

    蒋介石通过妥协而谋求壮大力量的计划,是注定要为日本打断的。

    当中国积极发展的时候,日本也在中国的土地〃发展〃。

    到〃七·七事变〃爆发之前,日本对华战争投入的兵力已经超过100万。为了彻底征服中国,日本已经不惜动用全国的力量。

    不过,对于蒋介石而言,或许经济的发展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他等到了国际形势的转变。因为苏联的崛起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形成新的国际格局,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1935年5月,苏联与法国签署协定,建立人民阵线反对德国。

    1935年8月,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提出制定共产国际在反法西斯大斗争中的策略方针。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主义组织建立反对法西斯侵略者的统一战线。

    苏联以坚定的姿态重新进入欧洲,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首次同资本主义国家联手行动。

    在中国战场上,蒋介石渐渐赢得美国、英国甚至苏联的支持。尤其是苏联的举动,对于日本而言是一个不详的预兆。

    1936年12月12日,作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的〃西安事变〃突然发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迫使蒋介石转变消极抗日的政策。

    〃西安事变〃很快和平解决,抗日统一战线建立。这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日本看来,国民党宣布联合共产党抗日,更可怕的是〃背后〃的苏联。

    日本方面也在进行政策调整。1937年5月31日,近卫内阁上台。近卫青年时代是一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在一战的凡尔赛会议上,近卫曾发表题为《排斥英美本位的和平主义》的文章,宣称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岛国,有权利保障本民族的生存权。

    近卫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诠释日本的大陆政策说,日本的大陆政策就基于保障民族的生存权而制定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要求〃公平分配世界领土〃。

 〃七?七事变〃,忍辱建国的丧

    同一时期,日本的大陆政策还流行两种具体的建议,一是加强对苏备战,一是对华一击,征服中国。这表明1937年的日本已经在国际形势的作用下,认识到对中国将有全面战争,而且这一战争将引发苏联参战。于是,一则传言出现在东京:〃七夕之夜,将重演柳条湖时间〃。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七·七事变〃以一种看似偶然的形式发生了。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感到事态严重,当即在庐山部署抗战。7月9日,蒋介石电令驻守北方的宋哲元:请兄坚持到底,处处固守,时时严防,毫无退缩余地。

    与此同时,尽管蒋介石仍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以避免大战。但是,日军迅速向北平集结,已经做好了打大仗的准备,和平已不再可能。

    〃七·七事变〃之后的事态表明,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已经从建立〃满洲国〃、控制华北,转而要企图征服整个中国。

    这之后,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进行了8年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

    〃七·七事变〃后的国际形势也出现戏剧性的变化。1937年11月的布鲁塞尔会议上,苏联同美国、英国一起寻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日本,并支持中国。从1937年年底到1938年年初,美国、英国、苏联合作采取措施遏制日本,原本与蒋介石靠近的德国却转而向日本靠拢。

    中日战争演变成为世界强国的对决,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苏联提供了数百架飞机和数百门大炮直接援助中国。1938年,是中日激战的一年,中国人民英勇的抵抗赢得了美英的尊敬。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战场成为这场大战的一部分。

    这场漫长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共产党〃中华民族危急!〃呼声绝非危言耸听。

    战争开始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是日军疯狂进攻中国的一年,其推行速战速决的战略,谋求尽快征服中国。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随后一路向西、向南。

    在屡战屡败的过程中,蒋介石积极寻求外交手段解决冲突。1938年5月日本内阁改组,曾与蒋介石有旧交的宇垣一成被任命为外相。蒋介石认为宇垣一成是理解国民党事业的日本人士,于是派人与日本沟通,期望和平谈判。

    这次谈判选择在香港,国民政府方面以孔祥熙为代表。

    日方向国民政府提出一系列要求:

    蒋介石必须下野;

    中国政府停止一切反日行动;

    以签订〃日满华〃三国条约的形式承认〃满洲国〃;

    承认内蒙自治,划定华北特殊地带;

    清算与共产党的关系,或者中日签订共同防共协定;

    对日本进行战争赔偿等等。

 〃七?七事变〃,忍辱建国的丧

    这一系列苛刻的要求,由于宇垣一成外相很快下台,最终无从谈起。

    与此同时,日军加紧部署进攻武汉。8月22日,日本发出命令,攻占汉口附近之要地,力争击破中国军队主力。中国方面,积极部署〃武汉保卫战〃,以图消耗日军。

    8月末,日军大举进攻武汉。战争中,苏联空军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炸沉日舰23艘,炸毁敌军机场飞机16架,击落敌机78架。武汉保卫战历时4个月,日军死伤2。2万人。最终由于中国军队主力撤退,武汉沦陷,但是日本速战战略亦遭到沉重打击。与武汉保卫战几乎同时,广州失陷,日军控制华南部分地区。

    1938年年底,日本在中国陷入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由于兵力不足而泥足深陷。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鉴于发现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的不可能,日本开始诱降汪精卫,企图通过建立伪政权的办法控制中国。但是,汪精卫的公开投敌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境地,这时日本才发现在中国扶持伪政权完全是失败的一招。

    至此,日本发现招降和迅速武力征服幅员辽阔的中国,都是不可能的。中国成为日本的战争泥潭。此后的过程已经不必要再描述,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日军在亚太战场逐渐失去锋芒,并最终走向覆灭。

    8年的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悲惨的一页,大约1500万到2000万中国人死于这场漫长的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导致前面所讲的四项建设遭到重大打击。法币政策原本为战争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但是战争的深渊使得大量发行纸币成为主要的金融政策,最终必然导致通货膨胀。重工业和军火工业也因为战争必须迁移到大后方。

    战后的中国已经与战前大不一样。国民政府腐败无能,三民主义似乎已经找不到立足之地;国民政府的军队精神疲惫,纪律败坏。

    可贵的一点是,抗战期间,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尤其是重庆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有了空前进步。中国共产党成为合法的政治力量,在〃国统区〃创办了自己的媒体,发出了〃历史的先声〃,对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进行积极的宣传。

    作为抗战的一个重要结果,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日作战,锻造了一支以〃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意志坚强的队伍。战后,国共力量对比迅速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历史的发展转向一个新的方向。

    这一变化,其实从战前就已经出现端倪。

    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看来,中日之战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日本对中国的扩张是由其无法改变的势力在推动着。

    中国共产党在战前一再表明,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是将整个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因而不应该回避这场战争,国共双方应该尽早抗日。

    尽管有人怀疑中国共产党这一呼声在战争爆发前的诚意,因为一旦国共和解一致对外,共产党将取得合法地位。但是,共产党的这些呼声毕竟代表了中国城市人口、学生、知识分子、工人甚至资产阶级的心态。

    在战争最后的三年,毛泽东和蒋介石都认识到,战争结果的主导力量在于美国方面。这个时候,由于太平洋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已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融为一体。日本的失败已经不再有悬念。

 〃七?七事变〃,忍辱建国的丧

    附: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大事件

    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开始侵略我国台湾。

    1895年4月17日,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包括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等内容。

    1904年2月8日,日本袭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1911年11月,日本出兵干涉中国的辛亥革命。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将中国完全沦为其附庸的〃二十一条〃。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展开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打伤十余人,引发激烈抗日的〃五·卅运动〃。

    1927年6月,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出笼,声称:〃吾人如欲征服中国,则必先征服满洲及蒙古。吾人如欲征服世界,则必先征服中国。〃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弹炸死,是为〃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5月5日,中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7日,日本发表声明,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实行防共政策。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历时8年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其中最为惨烈的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杀害者达30万人之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1957年6月,日本首相岸信介访台,支持蒋介石〃收复〃大陆。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篡改侵华历史,引发第一次教科书事件。

    1996年7月29日,日本桥本龙太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此后,日本的政治人物和团体不顾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纷纷参拜靖国神社。

    2003年1月,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同年6月,中国大陆保钓人士保钓登岛受日本军舰阻拦。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留毒气泄漏伤人事故。

    2003年12月16日,俄、日签署《共同声明》,原定输往中国大庆的俄罗斯远东小西伯利亚石油被日本提出的〃安纳线〃取代。

    2004年8月7日,〃亚洲杯〃足球赛决赛,中国个别球迷出现对日本球员的反感行为,日本媒体借机炒作。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发言表示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停止对华援助。

    2005年2月10日,日本宣布将钓鱼岛上的灯塔收归国有。

    2005年3月,日本增补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呼声日高,新编历史教科书〃歪曲侵略历史,声称责任都在中国〃,引发中国民间激烈的反日情绪。

 征服中国日本文化的一部

    第二章

    征服中国——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当我们已经用一种特定的眼光打量中国近代屈辱的时候,赫然发现,日本总是出现在中国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

    所以我们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总是这样?

    如果说是为了利益,这是问题的本身,而非问题的答案。答案,在日本这个国家的基因之中。一个国家的基因,主要表现在这个国家所传承的文化。当我们沿着上述问题去打量日本文化的时候,会发现,征服大陆,到大陆上开疆拓土,几乎是日本传统文化中千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