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71部分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71部分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船政大臣将要出生的孩子表露出了一种难言的“关爱”。
        “这个鱼眼睛是舷窗吧?鱼嘴这是怎么回事?”孙纲问道,这也是一艘内燃机和电机双驱动地潜艇,只是外形未免太另类了一些。
        “安了个鱼雷发射管。”丽妮说道,“我设计的可以携带三枚鱼雷,一旦需要,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居然还是“军民两用”型的,孙纲不由得一阵苦笑,从图纸上看,这个姑娘可是没少费心思。
        从丽妮那里出来,他又去了水雷厂,北洋现在已经可以自己生产“黑头鱼雷”了,在孙纲的建议下,军工人员将鱼雷雷头由尖头变成了钝头的,虽然很多鱼雷设计人员认为尖头鱼雷有利于破水航行,但据孙纲从后世得来的经验,尖头鱼雷和钝头鱼雷在水中地航速几乎一样,雷头为钝形反而可以加大鱼雷战斗部装药量,提高鱼雷地威力,并不会引起鱼雷性能的下降,军工人员改装了两条鱼雷进行测试,果然象孙纲说地一样,大家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孙纲却并没有感觉到得意,毕竟这些他早就知道,即使这样,现在的这种冷动力鱼雷的性能依然不容乐观,它的射程做了最大的改进,也只能达到1000码(当时的各国海军使用鱼雷时一般400码就发射,谁也没指望在这个100码的距离上打中目标),而且非常容易受水流的影响而发生偏离,定深必须在工厂里进行,定好后才能送到作战舰艇上去,这些问题在热动力鱼雷没有诞生前都是很不好解决的,如果北洋自制的鱼雷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那对北洋舰队以及整个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提高,可就不是上一个档次的问题了。
        听说欧洲那边有的鱼雷已经装上了陀螺仪用来稳定航向,如果能弄来的话就好了,孙纲想了想,准备回去看能不能从商业角度想想办法。
        由于甲午战争中水雷战成绩卓著,这种兵器开始受到海军官兵们的青睐,经过军工人员多方面的研究,生产了一种新款的圆球形电液式触发水雷,经过测试后效果很好,在威海的林泰曾随即奏请朝廷大量装备,并同海军诸将及外**官团仔细研究了水雷战战术,作战思想已经从在敌方航线上布雷上升到大规模封锁布雷作战了,在有的将领看来,如果将来再和日本人打一仗,光用水雷的话就差不多能把日本人困死。





    正文 (一百二十七)人间大炮?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27 本章字数:4226

        但是许多将领认为,只有在海战中用舰队决战消灭对方,彻底取得制海权才是王道。孙纲听说后知道他们这是受了自己给皇帝写的那个“海权论”大纲的影响,上次自己把这个“剽窃”马汉的“论文”捅给光绪皇帝后,光绪皇帝下令各省督抚人手一份组织官员们“学习”,先不说这帮封疆大吏学的效果怎么样,因为各省邸报广为传抄,自己的大名就此传遍天下士林,也是让他开心了好多天,当然了,也让某位老师傅咬牙切齿了好长时间。
        在这个时代,想出名,其实也不是太难的,就看你怎么做了。
        这一天,苏鑫和戴雄飞回来了,他们俩带回来的人和东西却让孙纲大吃一惊。
        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叫戴天雷,是戴雄飞家的亲戚,孙纲从他口里才知道,他们戴家原来居然是个很了不起的制造世家。
        孙纲自认为自己对历史已经很了解了,但是来到了这个时代,他才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简直太多太多了。
        听他们说,孙纲才知道,这个戴姓制造世家,最有名的应当说是戴雄飞的远祖戴梓了。
        早在顺治年间,戴梓的父亲戴苍就是一位擅长制造军械的专家,而且还是一位有名的画家,戴梓从小受父亲熏陶,在机器制造方面成就极高,康熙年间三藩之乱时,戴梓投笔从戎,向康亲王杰书(和韦爵爷拜把子的那一个?)献上了自己制造的“连珠铳”。这是一种形如琵琶地连发火枪,可以一次性装弹28发,开火时击发和装填连动进行,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种半自动步枪了,在当时为全世界所独有,后来戴梓还制造了“冲天炮”(国宝级文物“威远将军”),在平定噶尔丹叛乱时发挥了重大作用,只是后来康熙听信谗言,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3多年,直到77岁。^^首发君子堂^^戴梓才得到了赦免,不久就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他所发明的中国第一代“半自动步枪”并没有成为清军大规模装备的武器,而是只能“器藏于家”,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一件憾事。
        可戴梓死后,他的技艺并没有失传,而是为他的后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并且被不断创新,只是在科技不受重视的清代封建社会,这些人的才华全都被一代代的埋没。他们只能执着地把祖先留下来的技艺当做一种永恒地传统保留了下来。
        好在还流传下来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失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当知道孙纲在为“发条版”加特林机枪发愁时。为报“知遇之恩”,戴雄飞想到了在家给人做零活的亲戚戴天雷,于是借着陪苏鑫出去为名,把这小子给带了出来。
        戴天雷拿出来的第一样东西就让孙纲吃了一惊。
        那是一把自动装填式手枪。
        在整个大清朝左轮手枪满天飞的时候,眼前的这个家伙居然弄出了个和盒子炮性能差不多的东西出来。着实让人惊叹。
        戴天雷做的这种自动装填式手枪的外形和后世地那些怪异的射击用手枪差不多,一根粗大的显得很“男人”的枪管后斜斜地带着个扁把手,一个自制长方盒形弹匣插在把手里,再就是一个很大的扳机,样子显得十分粗笨,难看归难看,但孙纲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支枪已经具备了一切自动装填式枪械的要素,只要稍加改进。=君子堂首发=绝对是单兵利器!
        “能装多少发子弹?可以打多远?”孙纲问话的时候,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都变了。
        戴天雷有些受宠若惊地说道,“祖上地手艺,闲着没事弄的,乡下打野狗的玩意儿,能装十三个豆。打不到一百步。”他看着孙纲兴奋的样子。说道,
        “去。把赵先生和几位军工都请来,咱们核计一下,改改转轮枪,还有,”孙纲的目光落在了那枝“怪枪”上,“看看能不能多弄些个这枪玩玩。”
        没用多久,改进后的“发条版”加特林机枪出世了,这个叫戴天雷的小子果然厉害,和赵春泽等人研究了一下后三下五除二直接把发条安装到了枪身上,解决了额外携带发条盒的问题,只是发条机构到头了重新上弦子有些麻烦,但现在能达到这个程度,孙纲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因为,加特林机枪是用来给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单兵作战,戴天雷发明地那种能够自动装填的大号手枪在这个时代战场上的作用,其实要远大于加特林机枪。
        一小队装备了这种手枪的步兵,所形成的火力是绝对恐怖的。
        一个多月后,在戴天雷和赵春泽同一帮军械“干将”们地努力下,北洋版自动装填式突击手枪问世了。
        比起戴天雷自己弄地那个,机器加工制造出来的这个“改进版”强得可是太多了。
        这种被孙纲命名为北洋189式突击手枪地自动装填式手枪,全长235毫米,空枪重二斤二两,弹容13发,使用德国毛瑟7。63毫米枪弹,外形让军工人员们改进后,能秀气了些,但粗大的铁套钢箍式竹节枪管和方不方圆不圆的枪身以及硕大的握把和弹匣,还是让孙纲感到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别扭的感觉。
        但是,不管怎么说,再难看也是自己家生的孩子,那就是宝贝,自己看着他就是一个喜欢。
        突击手枪试制成功后,孙纲首先在北洋特攻队里试用,结果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一些参加过甲午陆战的队员们说,这种枪比那些十三连发枪都好用,十分顺手不说,而且故障率极低,发生瞎火了也容易排除,这种新枪很快引起了其他部队的羡慕,连刘铭传都给惊动了,巡抚大人在试射了几回后就开始准备在北洋陆军里普及,并建议荣禄和增祺给武卫三军和奉军也配备,可能是出于经费方面的考虑(制作成本较普通步枪能高一些),这两个满官都没同意,让刘铭传很是郁闷,孙纲倒是不以为意,朝廷这个样子也不是第一回了,先在北洋特攻队和北洋军情处中全装备上再说。
        说干就干,孙纲自己就弄了两把“北洋1896”,拿回来给爱妻马看,爱妻看见了这种怪枪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大笑起来,“这枪也太酷了,”可能是那竹节状的枪管引起了她的某些不良“联想”,她张嘴就给这枪起了个外号,“这枪管也忒搞笑了吧,人间大炮啊?”
        孙纲听得一头黑线,赶紧捂住了她的嘴巴,不让她把对自己“爱枪”的“评论”发表完。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人民群众这方面的“智慧”是无穷无尽滴。
        那天詹淑啸和苏鑫在院子里练枪,一不小心让香芸给看见了,小姑娘顺口来了一句,“象我们家乡社火放的竹节炮孙纲估计是说二踢脚一类的东东)。”
        从此,这种枪就有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竹节炮”。
        “比人间大炮强多了。”马事后评价道,而且夸奖香芸起名儿起的有水平。
        当然了,由于詹淑啸太腼腆的关系,目前还是处女的小姑娘是不会知道“人间大炮”是什么意思了。
        后来的日子里,腰上挎着这种大号“竹节炮”手枪的北洋特攻队员们就成了基地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孙纲和大家很快就熟悉了这种手枪的使用,在詹淑啸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枪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虽说比不上詹淑啸和林文昊等职业军人,但在文职人员里边,比陈志坚,赵春泽,马雨辰,甚至孙文,都要强上许多了(也就能和这几个人比比)。
        但是这种枪的优异性能很快引起了外**官团的注意,德国人尤其对这种枪感兴趣,孙纲现在也没法知道,后来德国生产的世界有名的毛瑟手枪(从M1898到M1932),和北洋1896的关系了。
        时间在飞快的过去,一转眼,1897年就到了,随着新舰下水的日子一天天的临近,孙纲越来越感觉到莫名的紧张。
        还有难言的兴奋。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自制的战列舰下水,会不会意味着,中国海洋时代的来临?
        中国海上力量的壮大,会对整个东亚政治格局的走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不知道。





    正文 (一百二十八)“龙扬”出世,谁与争锋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27 本章字数:3667

        孙纲现在只知道,自己的爱人已经为他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而现在伴随着这个孩子的,还有一位钢筋铁骨的大姐姐。
        这位“姐姐”一出生,就要用她坚强的躯体,来保卫她的“弟弟”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想到她将来可能面临着的腥风血雨,孙纲的心就不由得一阵抽紧。
        可那是她的使命。
        一艘战舰的宿命。
        1897年3月4日,这一天,是中国第一艘自制的万吨巨舰下水的日子(今天居然还是阴历二月二龙抬头,对“龙扬”号战列舰来说,应该是个好日子)。
        几天前,孙纲从白里安那里,已经得到了这艘战列舰的一些数据。
        “龙扬”号战列舰,长130米,宽23米,吃水6。5米,标准排水量13570吨,三膨胀往复式蒸汽机,双轴驱动,装甲采用全防护,水线装甲带为300毫米,甲板装甲厚180毫米,主炮塔装甲厚22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28毫米,全部采用克虏伯装甲,主炮为双联装320毫米42倍口径加纳炮,采用露炮塔方式沿中轴线布置,舰首尾各一座,8门152毫米大口径速射炮布置在两舷主甲板上,另有6门88毫米口径速射炮和4门57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她的火力和防护在整个亚洲是无与伦比的,连“定远”和“镇远”两姊妹都难望其项背,所以当前来观礼的官员们看到战舰地效果图后。都很吃惊,全都眼巴巴地等着看她的真面目的那一刻。
        为了不让下水仪式的风声弄得太大,只有几个主要官员赶来参加,李鸿章说他就不来了,免得让太多的人知道,前来参加新舰下水典礼仪式的官员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奉天巡抚刘铭传,北洋水师提督林泰曾等很少几个人,再加上孙纲这个北洋船政大臣和当地及船厂一些官员和设计人员等等,本国和外国的记者们这次就算了。Junzitang。
        过了午后。在万众瞩目之下,北洋船政大臣孙纲朝服冠带,领着属下在欢呼声中,祭拜天后,海神,地神,船神,主持为中国第一艘自制战列舰行命名礼,为了对法国来的技术人员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孙纲特意遵照西方此类典礼的传统。请法国造船大师白里安地女儿丽妮在船头砸碎了一瓶香槟,在她分别用中文和法文重复说完“我命名你为龙扬四海”后,罩在战列舰身上的红色布幔被揭去,钢铁巨舰露出了她那骄人的面容。在万众欢腾声中,工人们舞起了狮子,震天的锣鼓随即敲响,“龙扬”号在欢声雷动中缓缓下水,白里安和法国技师们及中国同行在兴奋地相互拥抱。周围的中国工人们好多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此时此刻的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孙纲望着身边不远处的裴荫森,老人地身子此刻在不住地颤抖着,望着那巍峨的艟艨巨舰,他忍不住老泪纵横,失声痛哭起来。
        是啊,从福州船政局的“龙威”到北洋船政局的“龙扬”,这一艘艘战舰。可以说凝聚了老人一生地心血,如今,他终于亲眼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内心的激动,是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的。^^君子堂首发^^
        全身维多利亚式涂装的“龙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